凱爾特之夢 愛爾蘭音樂地圖(上)

2021-02-23 旅行家雜誌


現代音樂舞臺上,愛爾蘭音樂吸納了全世界的元素,而全世界又都在聽著愛爾蘭音樂。無論是《大河之舞》劇院的踢踏舞,還是小劇場裡上演著電影《Once》改編的音樂劇,又或是至今迴蕩在德裡上空的U2《黑色星期天》,再或是女歌手恩雅與自然共舞的天籟……但這些仍遠遠不夠!關於愛爾蘭音樂,我們不僅要聽《Danny Boy/丹尼男孩》這樣的名曲,還應該了解得更多。

《旅行家》特意為大家遴選了六張唱片,它們當然不足以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愛爾蘭音樂地圖,但會為你的尋音之旅打開一扇奇異之門。今天先推送三張!


《Celtic Dreams》

《凱爾特之夢》

漫歌中的愛爾蘭,最是寫意

凱裡郡多羅莫城堡、多尼戈


這是一張送給孩子們的唱片,收錄了來自愛爾蘭、威爾斯、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搖籃曲。如果說,人們印象中的北歐帶來的是海盜和野蠻、南歐充滿了神話天仙、東歐儘是草原騎士,那麼凱爾特地區則有著精靈一般的音樂迴響——如同人們熟悉的豎琴之聲。

唱片第一首就是來自是愛爾蘭的《Castle of Dromore》,豎琴伴奏下的,是愛爾蘭最著名的Sean nós清唱,旋律音區較高,但又不似美聲那樣刻意,而是隨意吟柔。當旅行至凱裡郡的多羅莫城堡,麥浪翻滾的空曠原野,海風呼嘯的邊塞城牆,你才會被這豎琴與清唱真正感動。



《Fiddler’s Green》

《琴人綠地》

鄉野中的愛爾蘭,歌舞聲不停

愛爾蘭西海岸

這是愛爾蘭19世紀的一個傳說:當一個人成為水手,50年之後,他就會被送到一個叫「Fiddler's Green/琴人綠地」的天堂,在那裡小提琴聲不停、歌舞聲不斷。在愛爾蘭的文化中,沒有人會使用Violin、而是用Fiddle來指代小提琴。擁有著這樣一個仙境的名字,這便是一張以這個傳說為主題的器樂合輯,配器可以說是囊括了所有愛爾蘭器樂的排列組合:Ensemble、小提琴+吉他二人組,甚至還有輕音樂、New age音樂的標配。這張唱片的製作人是著名的《大河之舞》中的小提琴配器藝術家Máire Breatnach。光是聽一聽這些樂曲名——比如《昂格魯蠟燭》《凱爾特之海》《水妖之歌》《獵人的皮夾》等等——一股最典型的愛爾蘭鄉野奇境便已席捲而來。

sorry各位,微信每篇只能上載一首自有音頻,回頭我們補這張專輯的歌給大家:)



《The Hearts' a Wonder》

《心之曼妙》

小酒館裡的愛爾蘭,是恣意迷醉

都柏林、貝爾法斯特

這是一張很平實的、毫無愛爾蘭標籤的唱片——Tommy Sands的《The Hearts' a Wonder/心之曼妙》。唱片中的歌曲《A Little Bit More/再來點兒》寫的是一個愛爾蘭醉漢的故事:「一個混小子,混在酒吧裡蹭酒喝,直到打烊被酒館趕了出來……」那場景,像極了1990年代的北京三裡屯,真是很有點放蕩不羈的愛爾蘭氛圍。全球各地愛爾蘭風格的酒館,也大多是終日狂歡的情景——綠色調、誇張的高腳酒杯、高懸的愛爾蘭地圖。當你漫步於都柏林或貝爾法斯特的午夜,別忘了去那些街頭小酒館喝上一杯。比音樂更重要的是,置身這些音樂場景之中。這也是旅行中聆聽愛爾蘭音樂的最大魅力。

拍攝:魏堯 剪輯:張雨石

旅行家雜誌 出品
更多愛爾蘭之聲,明天繼續

10月刊,已上架

點擊購買,15元/本

歡迎大家訂閱我們的紙刊



相關焦點

  • 走進愛爾蘭,領略凱爾特神話
    愛爾蘭位於愛爾蘭島,四面環海,它像一個遺落在北大西洋上的明珠,於幽微之中發出屬於自己的光芒。愛爾蘭島古為凱爾特人居住地。公元432年,聖派屈克到此傳播基督教愛爾蘭舞蹈,及羅馬文化。12世紀進入封建社會。12世紀下半葉英國入侵愛爾蘭,1541年英王亨利成為愛爾蘭君主,1801年愛爾蘭併入英國,成立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 凱爾特神話之愛爾蘭
    風笛獨奏選自愛爾蘭踢踏舞劇《大河之舞·哀悼英雄》。凱爾特(希臘名,羅馬稱為高盧)起源於公元前7000年,是西歐最古老的土著居民,有著自己共同的語言和文化傳統凝聚起的鬆散族群,與日耳曼人並稱為蠻族,如今凱爾特主要指不列顛群島,法國布列塔尼地區語言和文化上與古凱爾特人有共同點的族群
  • 凱爾特音樂(Celtic Music)歷史
    今天凱爾特主要指不列顛群島、法國Brittany地區、西班牙Galicia地區語言和文化上與古代凱爾特人存在共同點的族群。這些族群在在古代並不被其他民族當然地認為是凱爾特人。人們認為,歐洲大陸上的凱爾特部落和民族(如比利時和高盧)曾遷入不列顛和愛爾蘭,對這些族群的形成有重要影響。
  • 天籟之音 | 來自凱爾特民族的音樂,是那樣的純美安靜
    《音樂療愈》中國最美音樂微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愛爾蘭那樣,小小的國土卻蘊含了驚人的幽美景色
  • 【音樂百科】凱爾特民謠(Celtic folk) 簡介
    高地酋長樂團成立於60年代。樂團成立時,其大部分成員都已是都柏林市最好的民樂藝術家。他們以古老的樂器演奏傳統樂曲,這些樂器大致包括:肘臂風笛、提琴、木笛、錫哨、雙風箱手風琴、豎琴和羊皮鼓,這也是愛爾蘭土地上流傳最普遍的樂器。
  • 男版凱爾特女人!來自愛爾蘭的天籟
    能很多人都對 Celtic Woman (凱爾特女人)這團體比較熟悉。在天使女伶(Celtic Woman)獲得全球性的廣大成功後,製作團隊要組成男性版天使女伶的傳聞一直沒有停息過。於是Celtic Thunder應運而生在世界音樂風潮中,凱爾特民族的音樂應該是最受喜愛的,而在當今凱爾特音樂的領域中,大概又要以Celtic Woman天使女伶為最成功,唱片公司原本只是試探性地冒個險,沒想到卻造成了空前的轟動。
  • 音樂期刊︱古老而神往的凱爾特音樂(Celtic Music)
    從公元前兩千多年到如今不斷遷徙並與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凱爾特人體格高大,尚武,愛冒險,他們有著許多充滿幻想色彩的古老傳說,因此凱爾特民族創造出來音樂風格迥異,時而激昂澎湃,時而婉轉悠揚,時而浪漫優美,但凱爾特音樂大部分都帶著傷感的悲情色彩,這或許與凱爾特人長期居住在愛爾蘭與蘇格蘭等地,經濟資源匱乏,政治也受到打壓有關吧。
  • 愛爾蘭天使女伶「凱爾特女聲」鑽漾禮讚
    樂隊由身兼音樂總監、指揮、作曲及編曲者四項身份的大衛·唐恩領軍,以四位愛爾蘭歌手克蘿伊、莉莎、梅芙、歐拉及一位小提琴手瑪莉,還有06年剛加入的紐西蘭籍巨星Hayley Westenra所組成的超級團體,她們融合了莎拉布萊曼、美聲男伶、恩雅、居爾特男高音、易希等人特色,結合了新世紀、古典、傳統凱爾特樂風與愛爾蘭一派等的音樂戲劇式演出風格。
  • 天籟美聲 「凱爾特女人」
    帶你領略華麗夢幻的愛爾蘭音樂風情演出時間:2016.10.25演出場館:上海國際體操中心演出票價:180、280、380、580、680、880、1080點擊閱讀原文購票「凱爾特女人」,這支讓全球音樂界為之轟動的樂隊已成為一個真正的文化現象
  • 她是音樂才女,也是愛爾蘭最性感的女人
    澳大利亞有個超級名模米蘭達·可兒(Miranda Kerr),而愛爾蘭最性感的女人也是個」可兒「,不僅美麗,更是個音樂才女。愛爾蘭最性感的女人安德烈·可兒(Andrea Corr)曾被評為愛爾蘭最性感的女人。一頭烏黑亮麗的長髮,天使般的面容,還有充滿熱情和活力的嗓音,更讓安德烈魅力非凡的是她的錫笛演奏,充滿魔力的空靈笛聲,婉轉清亮,動人心弦。
  • 日不落英國為何讓眼皮底下的愛爾蘭獨立?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地圖帝】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如果留心1921年前後英國地圖的話,大概就會發現兩者之間的巨大變化,愛爾蘭從與英國相同的顏色變成了一個獨立國家。
  • 兩口氣了解愛爾蘭歷史(上)
    為一個已經在愛村生活,或者即將來愛村生活的你,不了解愛爾蘭歷史,怎麼和歪果仁愉快地聊天!今天小編就帶你一口氣讀完愛爾蘭歷史(上),古愛爾蘭時期&天主教和新教之爭。首先,我們來看下愛爾蘭的地理位置,紅色是中國、綠色是愛爾蘭。恩...知道為什麼叫愛村了吧...
  • 魔獸世界9.0前瞻:熾藍仙野的童話之夢,奇幻題材的誕生地
    法夜是一個幾乎不存在於現實世界的地圖,它的存在如同講給孩子的睡前童話,是夢裡的產物。關於熾藍仙野的考究,我們就從與它最為貼近的,關乎自然的種族「精靈」以及精靈們緊密相連的「德魯伊」說起,以及衍生出他們的凱爾特神話說起。
  • 今晚 | 《阿莉埃蒂之歌》原唱 - 凱爾特豎琴精靈Cécile Corbel
    出生在布列塔尼半島岬角菲尼斯泰爾的她從這裡汲取了無盡靈感——這片土地上的每塊石頭都有要在耳邊講的故事, 「童話和傳說我怎麼也找不完」,她說「所有能講故事、能讓人跳出生活至少一首歌的時間的,我都喜歡。」 音樂之於她是情緒和畫面的載體。琴聲宏大莊嚴,又溫柔婉轉,撩人心弦,加上她水晶般透亮的嗓音,使聽眾恍惚之間如上雲霄。
  • 跟著陳丹燕遊愛爾蘭 尋找妖女美人魚之旅
    麥卡利斯博士(左一)、 陳丹燕女士(右二)以及 愛爾蘭旅遊局澳大利亞和發展市場總監金保羅先生(右一)(文/吳黛西)愛爾蘭語中從來就沒有「YES」和「NO」,比如當別人要給他們再來一杯酒的時候,他們會說:「好,我願意。」「我還是不要了……」「來上一小杯就好!」他們從不直接說「是」或者「不」。「在歐洲旅行了20多年,愛爾蘭人民是我見過最友善的民族。
  • 《海洋之歌》:一曲愛爾蘭神話的動人歌謠
    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男孩本的母親布羅娜生下妹妹西爾莎之後去世,他們的父親康納始終未從喪妻之痛中走出。六年後,西爾莎偶然發現媽媽留下的貝笛,她穿上媽媽留下的外套,竟然變成了小海豹去了海裡,以為她險些溺斃大海的奶奶強制性地將兩個孩子帶離了這座小島。兄妹倆無法適應城市的生活,決定自己回家,他們遭遇了三個奇怪的小精靈,還有可怕的貓頭鷹女巫瑪查,神奇的冒險就此展開……
  • 我們來聊聊《真女神轉生》與凱爾特神話歷史淵源
    充滿透明感的歌聲不斷重疊、強調回聲的以弦樂器為中心的幻想般音樂在1980年代帶給聽者與其它西方音樂不同的新鮮感及感動,因此在日本也很受歡迎。Enya的音樂雖然作為流行音樂被傳播,但音樂中的曲調等以在Enya的故鄉愛爾蘭擁有悠久歷史的民族音樂作為基調,因此使得許多聽者在聆聽她的音樂感到懷念和被治癒。
  • 凱爾特神話(1):概述
    我們今天依然可以看到關於一些關於凱爾特的一些痕跡,例如在蘇格蘭有凱爾特人足球隊;在遊戲裡有著名的德魯伊(一種可以變換為動物的巫師);當然在文學裡,我們還會看到葉芝等人合力編著的《凱爾特鄉野敘事》以及葉芝單獨《凱爾特薄霧》等等。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兩點:第一,凱爾特是一個確實存在過,並且有著久遠文化和影響力的文化;第二,在現代意義上,凱爾特是一個跨國家的民族和文化。
  • 凱爾特神話 精靈篇
    這首歌來自日本歌手kokia的一張愛爾蘭音樂演繹的專輯,裡面收集了一些比較出名的愛爾蘭民謠歌曲。之所以這首歌名叫fairy dance(精靈之舞)是因為愛爾蘭人相信自己的故土是一個屬於精靈的地方。但其實這張愛爾蘭民謠專輯裡面的這一首歌的是歌手自己創作的,就連歌詞都是「自造詞」。儘管「血統不正」,並不妨礙我喜歡它。
  • 愛爾蘭和英國這次居然沒打地圖炮,但他們DNA真不是一般亂
    雖然可能比不上隔縣都能撕的江蘇人民,英國人愛打地圖炮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最近,有關DNA的研究可能直接把地區差異扯到基因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