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音樂舞臺上,愛爾蘭音樂吸納了全世界的元素,而全世界又都在聽著愛爾蘭音樂。無論是《大河之舞》劇院的踢踏舞,還是小劇場裡上演著電影《Once》改編的音樂劇,又或是至今迴蕩在德裡上空的U2《黑色星期天》,再或是女歌手恩雅與自然共舞的天籟……但這些仍遠遠不夠!關於愛爾蘭音樂,我們不僅要聽《Danny Boy/丹尼男孩》這樣的名曲,還應該了解得更多。
《旅行家》特意為大家遴選了六張唱片,它們當然不足以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愛爾蘭音樂地圖,但會為你的尋音之旅打開一扇奇異之門。今天先推送三張!
《Celtic Dreams》
《凱爾特之夢》
漫歌中的愛爾蘭,最是寫意
凱裡郡多羅莫城堡、多尼戈
這是一張送給孩子們的唱片,收錄了來自愛爾蘭、威爾斯、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搖籃曲。如果說,人們印象中的北歐帶來的是海盜和野蠻、南歐充滿了神話天仙、東歐儘是草原騎士,那麼凱爾特地區則有著精靈一般的音樂迴響——如同人們熟悉的豎琴之聲。
唱片第一首就是來自是愛爾蘭的《Castle of Dromore》,豎琴伴奏下的,是愛爾蘭最著名的Sean nós清唱,旋律音區較高,但又不似美聲那樣刻意,而是隨意吟柔。當旅行至凱裡郡的多羅莫城堡,麥浪翻滾的空曠原野,海風呼嘯的邊塞城牆,你才會被這豎琴與清唱真正感動。
《Fiddler’s Green》
《琴人綠地》
鄉野中的愛爾蘭,歌舞聲不停
愛爾蘭西海岸
這是愛爾蘭19世紀的一個傳說:當一個人成為水手,50年之後,他就會被送到一個叫「Fiddler's Green/琴人綠地」的天堂,在那裡小提琴聲不停、歌舞聲不斷。在愛爾蘭的文化中,沒有人會使用Violin、而是用Fiddle來指代小提琴。擁有著這樣一個仙境的名字,這便是一張以這個傳說為主題的器樂合輯,配器可以說是囊括了所有愛爾蘭器樂的排列組合:Ensemble、小提琴+吉他二人組,甚至還有輕音樂、New age音樂的標配。這張唱片的製作人是著名的《大河之舞》中的小提琴配器藝術家Máire Breatnach。光是聽一聽這些樂曲名——比如《昂格魯蠟燭》《凱爾特之海》《水妖之歌》《獵人的皮夾》等等——一股最典型的愛爾蘭鄉野奇境便已席捲而來。
sorry各位,微信每篇只能上載一首自有音頻,回頭我們補這張專輯的歌給大家:)
《The Hearts' a Wonder》
《心之曼妙》
小酒館裡的愛爾蘭,是恣意迷醉
都柏林、貝爾法斯特
這是一張很平實的、毫無愛爾蘭標籤的唱片——Tommy Sands的《The Hearts' a Wonder/心之曼妙》。唱片中的歌曲《A Little Bit More/再來點兒》寫的是一個愛爾蘭醉漢的故事:「一個混小子,混在酒吧裡蹭酒喝,直到打烊被酒館趕了出來……」那場景,像極了1990年代的北京三裡屯,真是很有點放蕩不羈的愛爾蘭氛圍。全球各地愛爾蘭風格的酒館,也大多是終日狂歡的情景——綠色調、誇張的高腳酒杯、高懸的愛爾蘭地圖。當你漫步於都柏林或貝爾法斯特的午夜,別忘了去那些街頭小酒館喝上一杯。比音樂更重要的是,置身這些音樂場景之中。這也是旅行中聆聽愛爾蘭音樂的最大魅力。
拍攝:魏堯 剪輯:張雨石
旅行家雜誌 出品
更多愛爾蘭之聲,明天繼續
10月刊,已上架
點擊購買,15元/本
歡迎大家訂閱我們的紙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