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中唐代官制詳解

2021-02-08 太原新東方優能1對1

最近要說哪部劇值得一看,那必定是正在熱映的《長安十二時辰》。要說這部劇,那可真是良心之作。演員演技、故事情節、道具服裝都很符合唐朝的歷史文化背景,就連臺詞也很有唐代韻味

這部劇第一集就包含了很多歷史文化常識,如果不知道的話,看劇的時候恐怕會一頭霧水,其樂趣也會大打折扣。那麼峰哥就給大家講解一下這部劇當中部分文化常識吧。

《長安十二時辰》主要講的是出身行伍的張小敬(雷佳音飾),因違法被關押於獄中。負責長安城治安的靖安司發現了混入城內的可疑人員,由於張小敬對事發地點人事與地理的熟悉,靖安司李必(易烊千璽飾)特例委派張小敬戴罪立功、偵破此案。經過張小敬的一番調查,發現敵人的陰謀是為了在上元節晚上的集會中製造混亂。距離上元節花燈大會只剩下短短的幾個時辰了,張小敬必須在上元節花燈大會前抓住搞破壞的刺客。在調查與追捕中張小敬還發現靖安司中竟然有敵人的內應,在一次次的鬥智鬥勇中,張小敬終於在最後關頭揭穿了背後主謀,阻止了破壞的發生,解救了長安城裡的黎民百姓。


故事發生在上元節,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說到 「三元」其實就是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的合稱。三元節為農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與十月十五,故「元」是農曆十五的意思。而且,三元又是解元、會元、狀元的合稱。

什麼!不知道啥是解元和會元?快來找峰哥,帶你飛。

在劇中,上元節這一天要開放「西市」取消宵禁。

那麼問題來了——啥是「西市」?有「東市」嗎?


「西市」主要是賣進口貨,是國際貿易交流中心,有點相當於現在的自貿區,具有大眾化、平民化的特點。


而「東市」主要服務於達官貴人等少數人群。由於靠近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周圍多達官顯貴住宅,故市中等奢侈品很多。

我們來說說主角張小敬的身份,他是一名「不良人」。在這裡大家不要把這個身份理解為「不良的民眾」。如果你真的以為「不良人」是「不良的民眾」,那你怕是抗日神劇看多了吧。


其實「不良人」相當於現在的警察,是唐代主管偵緝逮捕的官差,其官稱為「不良」或「不良人」。不良人屬於唐代基層治安機構。古書《稱謂錄》在「吏」一條中引《說鈴續》記載:「緝事番役,在唐稱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也,立名甚奇。」


不良人的職責,主要負責基層的治安,主要為緝拿盜賊、訪拿逃亡,所以要長期紮根於基層社會,負責尋找案件線索與破案。

而且,不良人在傳統的官吏體系中,地位並不高,他們統統屬於「吏」這一層級。不只是今天,古代為百姓服務的基層部門也很多,而他們的職員主要負責零碎的雜務,不能算作官這一層級,統統被稱作「吏」。「吏」相當於今天單位中的辦事員、科員這一級別。「吏」介於官與民之間,是溝通官與民的橋梁,所謂老百姓對於「吏」的直接感受會多過「官」很多。所以「循吏」與「酷吏」在許多平頭老百姓心中形成鮮明的對比。

張小敬後來因為意氣用事,連殺幾十人,被判了死罪。

刑部和大理寺又是幹啥的?


先說刑部,眾所周知,唐代中央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刑部屬於六部之一,是一個司法部門,主管刑罰。但其在每個不同的朝代中職責範圍相差甚大。


基本來說,隋唐時的刑部其職權範圍最小,基本只限於對平民及七品以下官員(嚴格來說在古代七品以下不屬於「官」,而屬於「吏」)有行刑權,但一般沒有處罰權,處罰權基本屬於大理寺,而且對中高級的官員也基本歸屬於三省中的「門下省」監管。


宋以後門下省基本無權,故對官員的管轄處罰也基本歸屬於大理寺,刑部只是執行機構而已。


明清兩代,刑部作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覆核,共為「三法司制」。光緒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宣布「仿行憲政」,將刑部改稱法部。刑部之稱遂撤。


由此可見,刑部就像今天的公安局,負責破案和抓人。大理寺就如同現在的最高法院,負責案件的審核。但同樣需要注意時代不同,職責也不盡相同。

隋唐時期,大理寺所斷之案需報刑部審批。明清時期,大理寺職能與隋唐時相反,刑部負責審判,大理寺負責覆核。


那刑部和大理寺的長官叫啥?誰的官階更高?嘿嘿,且聽峰哥下回分解。今天先不說這個問題,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自己查查,正所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嘛。

接著,我們再看看找張小敬來的靖安司是個什麼機構。真的有這麼個機構嗎?


在劇中,靖安司就像是整個長安城的情報中心。靖安司表面上屬於朝廷,實際上掌權人卻是李必和賀相賀知章,這兩人都是太子身邊的人,所以靖安司最終的掌控權在太子手裡。集體有沒有這個部門,峰哥認為是有的,但是畢竟是秘密機構,所以可能不叫這麼個名字。就好比咱們中國的「FBI」是什麼,恐怕還真一下想不起來,如果哪位知道的話,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李必是「司丞」,「丞」為古代對輔佐性質官職的稱呼,如「縣丞」即縣令的助手,「郡丞」即郡太守的助手, 「靖安司丞」李必就是「靖安司主事」的助手,「主事」即「何執正」(原型賀知章)。值得一提的是,李必原型就是後來的宰相李必。


靖安司又屬於秘書監。「秘書監」由東漢時期設立,專掌國家藏書與編校工作,兼修史書,約到宋亡後廢除,隋唐宋三朝設秘書省,相當於明清兩代的「翰林院」,主官為秘書監,秘書監官秩為從三品,大致與宰相(正三品)並列,為天下文人的精神象徵。由於秘書省有修史的職能,「秘書監」又有「太史」的雅稱!

在劇中,靖安司還掌握著三省六部以及「一臺九寺五監」的機密要件。


三省六部剛剛說了,而且大家也比較熟悉。但是這「一臺九寺五監」又是啥?且聽峰哥細細道來。

三省是唐朝中央政府的中樞機構,六部是尚書省下屬的部門,是最高行政機關,裡面當官的都是大佬。一臺五監九寺類似於直屬機構,是朝廷的辦事機構而且多半是為皇室服務的,但是權力和影響力可不小。


一臺:御史臺,中國古代官署名。東漢至元朝設置的中央監察機構。秦漢以御史負責監察事務。御史所居官署稱御史府,又稱蘭臺、憲臺。御史臺以御史大夫為主官,御史中丞副之,領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中唐之後,御史大夫多缺,御史中丞為實際上的主官。


九寺主要包括:

①太府寺,官署名。太府寺卿、少卿為官名,掌金帛府帛、營造器物。

②司農寺,主掌糧食積儲、倉廩管理及京朝官之祿米供應等事務。

③宗正寺,掌管皇族事務。管理皇族、宗族、外戚的譜牒、守護皇族陵廟,因為唐代道教是國教,所以宗正寺還管理道士、僧侶。隋唐兩宋相沿,為九寺之一。

④太常寺,秦署奉常,漢改太常,掌宗廟禮儀。

⑤光祿寺,秦代稱郎中令,漢初沿置。為宮廷宿衛及侍從諸官之長。北齊置光祿寺,設卿及少卿,此後皆以皇室膳食為專職,與漢代執掌完全不同。

⑥鴻臚寺,官署名。秦曰典客,漢改為大行令,武帝時又改名大鴻臚。鴻臚的意思就是為大聲傳贊,引導儀節。所以大鴻臚主外賓之事。

⑦衛尉寺,中國古代官署,為九寺之一。掌管儀仗帳幕,比秦漢時已成閒職。一直延續到南宋被併入工部。

⑧太僕寺,中國古代朝廷的中央機構之一,秦、漢九卿中有太僕,為掌車馬之官。明掌牧馬之政令,屬兵部,並於滁州設立南京太僕寺。說白了和弼馬溫差不多。

⑨大理寺,官署名。前文說過,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獄案件審理。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明清時期與刑部、都察院並稱為「三法司」。


五監

①國子監,中國古代隋朝以後的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又稱國子學或國子寺。

②軍器監,古代官署名。唐武德初年有武器監,後屢廢置,開元三年(715)置軍器監。

③少府監是出現較早,延續時間較長的中國古代官名。歷代職掌不一,隋確立之後,唐以後多稱少府監,唐代少府僅掌管百工技巧諸務。元朝始廢。

④將作監,古代官署名,掌管宮室建築,金玉珠翠犀象寶貝器皿的製作和紗羅緞匹的刺繡以及各種異樣器用打造的官署。

⑤都水監。掌管舟船及水運事務。隋、唐、金、元改稱都水監,掌河渠、津梁、堤堰等事務。明初併入工部,但其長官仍稱都水監或都水使者。

這就是唐代中央官員體制的基本情況。

《長安十二時辰》固然好看,但是峰哥認為暑期學習可不能耽誤,寓教於樂是我們的特點,想了解更多關於《長安十二時辰》中古代文化常識的知識,快來找峰哥,帶你飛!

太原新東方高中語文組優秀教師,科班出身,專業知識紮實,對於語文教學有獨到的見解,課堂風趣幽默,注重啟發學生思維,力求讓學生在學習之餘能有更多收穫。並且認為語文不僅僅是一門考試科目,更是我們民族精神的一種體現,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先賢們的無上風採!

相關焦點

  • 從《長安十二時辰》看唐代的流行文化
    近日,上海圖書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讀書會「海上博雅講壇」邀請復旦大學古代文學專業博士、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師徐儷成帶著他的最新著作《像唐人一樣生活》做客「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2020特別網聚活動,以熱門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文化現象為切入點,與觀眾一同領略唐人茶藝、服飾
  • 江湖朝堂各有俠道,從《長安十二時辰》看唐代遊俠兒
    《西安二十四小時》,哦不,《長安十二時辰》開播才幾天,口碑就爆了,地鐵裡公交上電梯中到處都有人刷這部劇,似乎好幾年都沒看到這樣的盛況了。劇好不好看,沒看完還不好說,但是有沒有的吐槽,當然也是有的,比如大段大段用來拽書袋的臺詞,就實在是沒念好,聽得人直打瞌睡。但是雷大頭的張小敬還是很讓人驚喜的。又兇又狠的雷大頭一抬頭就滿頭,哦不,滿眼都是戲。
  • 長安十二時辰手遊什麼時候可以玩 測試時間詳解[多圖]
    角色扮演 大小:810MB 評分:5.0 平臺: 標籤:小說改編劇情RPG即時戰鬥 立即下載 長安十二時辰手遊是一款改編自同名電視劇的遊戲,遊戲目前還在開發階段,正式的測試時間玩家們還不知道,18183小編這就帶大家來看看測試時間詳解。
  • 我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看到了古裝劇的魅力
    無獨有偶,再早之前的大熱劇《武媚娘傳奇》中女演員的服裝,也有相當大一部分被網友扒出來自淘寶二手和服,甚至其演員的妝發,也頗具和風,而非還原唐代宮廷造型。再看《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架空」水平,實在可以用「假作真時真亦假」一句來形容。即使沒有看過原著,也不難從劇集透露的信息猜出歷史背景。
  • 《長安十二時辰》,除了故事我們還可以看什麼?
    長鏡頭以第一視角的方式為觀眾展現了大唐普通百姓的生活圖景:上午時分,西市還有沒有開市,歌女在練琵琶,夥計在掛燈籠,賣胡餅的小販才剛剛出攤,連頒布開市令的署吏也在路上……而這還只是在《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中眾多大唐市井圖中的一角,劇中還有很多類似的圖景:或是人聲鼎沸的茶肆,或是熱氣瀰漫的小店,或是人來人往的街市……如此眾多的市井圖,交織在一起,恰是導演想要呈現給觀眾的盛唐氣象。
  • 從唐代「官」「吏」殊途來看《長安十二時辰》中姚汝能人設的失敗
    已經連續解讀七篇《長安十二時辰》了,最短的三千字,最長的七千字,加在一塊三萬字左右了,對於解讀歷史性電視劇來說,追劇也是一件蠻辛苦的事情。連一部劇都不能好好看,人生真的太難了。前幾篇文章中我從各個角度吹了幾波《長安十二時辰》,有讀者說劇方給我打錢了,縱橫想說,如果劇方看到我寫的文章,請自覺打賞,主動一點也許會更好。
  • 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的十二微評
    ▪緣起:《長安十二時辰》講述盛唐時期發生在都城長安上元節(元宵節)的一次「反恐24小時」行動。故事時間節點選在天寶三年——安史之亂的十年前,編劇馬伯庸查過史料,該年無特別重大的歷史事件,方便進行較為純粹的故事創作。
  • 從《長安十二時辰》中守捉郎來看唐代的邊疆駐軍機構的變遷
    在《長安十二時辰》的第二十一集,張小敬根據曹破延臨死前供述的「十字蓮花」,找到義寧坊的景教寺廟,但是當張小敬與檀棋趕到景教寺廟的時候,發現突厥最高指揮
  • 歷史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歷史錯誤
    東漢學者劉熙編纂訓詁著作《釋名》時,對《史記·律書》的十二地支體系又進行了一些發揮,形成了更簡潔明快的解釋。《釋名》是當時的辭書,用處多,流傳廣,所以這一套說法,又被各種類書、蒙書、命理書收錄,更加擴大了影響。《長安十二時辰》劇集中配合時辰出現的文言文,就多次引用了《釋名》。
  • 長安十二時辰開播!李必來啦~
    長安十二時辰開播!!!!快去看!!!
  • 《長安十二時辰》番外:唐朝生活圖鑑
    《長安十二時辰》截圖一千多年前的長安到底有多繁華?多超前?吃飽喝足之後,再嘬一個《長安十二時辰》裡,絕對搶戲的超人氣「火晶柿子」。OMG!這就是宅妹人生中的高光時刻!隔~著·長安《長安十二時辰》裡做工精美,高度還原的服裝也是備受好評。
  • 當5G遇上《長安十二時辰》
    當5G遇上《長安十二時辰》 最近,神劇《長安十二時辰》很火,5G也很火,當5G遇上《長安十二時辰》會不會火上加火? 作者:通信來源:網優僱傭軍|2019-07-22 07:06 最近,神劇《長安十二時辰》很火,5G也很火
  • 《長安十二時辰》:且看且珍惜
    今年出這一部《長安十二時辰》,實屬凋零景象中的一點安慰。《長安十二時辰》對服飾的考據《長安十二時辰》很講究。劇情且不說,服裝、道具、打光、對唐朝社會風貌的考據等,就比普通古裝劇上了一乘。它涉及朝廷,但著眼點是升鬥小民。高層鬥爭藏於冰山之下,表面可見的是小人物在長安城中的艱難抉擇。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必,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說起《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相信很多朋友,應該都不會陌生了,這部劇在2019年開播,在開播之後,當時就獲得了很高的人氣,並且在口碑方面,也是有著不錯的成績,如今這部劇開播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可能很多人都已經快要忘記這部劇的結局了,但是,即便如此,這部劇還是在30多萬人打分的情況下,拿到了8.3
  • 《長安十二時辰》,好看!
    《長安十二時辰》海報《長安十二時辰》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歷史懸疑推理小說。小說的創作緣起非常偶然,馬伯庸在知乎上對《刺客信條:長安》開了一個腦洞,但在網友數萬點讚下,這一創意於2016年開始在微博上擴充連載,最終成為共計48章,發生在十二個時辰內的懸疑故事。劇版很好地延續了小說的設定。唐天保三載(小說中是天寶三載),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一場預謀已久、吞噬一切的劫難即將發生。
  • 遊「長安」 十二時辰哪能夠?
    7月22日,冒雨前來永興坊尋找《長安十二時辰》中同款美食的遊客絡繹不絕。無論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抑或是外國人,都喜歡到長安來走一走。這些都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有所體現。7月,是西安最火熱的暑期旅遊季。隨著《長安十二時辰》的持續火爆,追劇的人扎堆兒來到西安,探訪「長安城」、感受唐文化,觸摸自己心中那個不一樣的長安。尤其是與影視劇相關的歷史文化類景點,如陝西歷史博物館、大唐芙蓉園、永興坊、華清宮、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等,更是流量與人氣節節攀升。
  •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很高級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今年這部《長安十二時辰》除了劇情水準在線,精美的畫面更是給了我們意外之喜,總之值得一看。來源 | 文案與美術(copyart)突然大火的《長安十二時辰》大概是雜草叢生的暑期檔最大的驚喜。
  • 《長安十二時辰》,一部值得三刷的國產神劇,細節篇
    所以,我們在《長安十二時辰》的不良人身上,看到了這種奇特的武器。3、多樣化的唐十三鎧唐代的鎧甲樣式很多,比如明光鎧、山文鎧、細鱗甲、皮甲、木甲、鎖子甲等,又被稱為唐十三鎧。在《長安十二時辰》中,崔器剛出場時穿的是細鱗甲,旅賁軍士兵穿的則是皮甲,在烽燧堡之戰中出現的是札甲。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器物真的忠於唐代天寶年間?
    《長安十二時辰然而,在文物研究者眼中,《長安十二時辰》中所出現的器物、場景幾乎處處有戲,但是否完全忠於唐代天寶年間?,圖像材料可參考四川綿陽西山觀1914年謝蘭閣所攝唐代石刻中的道士形象。,在唐代生活中的確存在。
  • 從《長安十二時辰》,看唐朝子民的驕傲與哀愁
    帝國強盛至極,如太陽罩頂,底下往往伴隨著呼之欲出的陰影,如同《長安十二時辰》所點題,人性的善惡交雜、時代的華麗萎靡、文明的燦爛崩毀、長安的溫柔殘酷,在一天十二個時辰中盡顯無遺,生活在盛唐時代的人們各有各的欲望和心事,在一場追緝行動中,他們或大或小的選擇,左右了大唐由盛轉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