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費爾斯絕對算得上因長相出眾而容易被忽視演技的男演員之一,長相偏古典氣質儒雅有貴族之相,以優雅內斂的英國紳士形象俘獲人心,而在2010年科林·費爾斯憑藉《國王的演講》中的出色表演一舉斬獲第83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他在電影裡扮演的喬治六世,與他往常銀幕形象略有不同,喬治六世的性格內向靦腆自卑易怒,是一位皇冠在身有口難言的國王,因為他有嚴重口吃,在巨大壓力緊張氛圍下甚至會完全失語。
《國王的演講》是一部傳記,就註定不會有戲劇性的波蕩起伏,紀實性是傳記的基本要求,講究真實可靠,符合歷史事實,但也需要用藝術的手法加以表現,以達到傳神的目的。《國王的演講》裡講述了1925年英王喬治五世命自己的次子約克公爵為在倫敦溫布利舉行的帝國博覽會致閉幕詞,可從小就患有嚴重口吃的伯蒂面對公眾緊張到失聲,為此出了醜。這些年來伯蒂見過無數專家醫師,全都無濟於事,他早已灰心。妻子伊莉莎白則總是尋訪名醫,這一次她找到一位語言治療師羅格,並把伯蒂哄來上課,羅格的澳洲式療法與傳統式療法大不相同,他需要信任和徹底的平等,伯蒂反感羅格嘮家常式的閒聊,第一次治療不歡而散。後來伯蒂意外發現羅格的治療方式讓他在聆聽莎翁音樂時朗讀詩句變得流暢許多,而後伯蒂主動上門一改偏激態度,積極配合治療。
1936年喬治五世病逝,當晚伯蒂找到羅格像老友一樣傾述,他提到童年時期父親嚴厲,將他的左撇子強制改成右撇子,用金屬鋼板板正X型腿,遭受過乳母虐待,也曾因口吃而遭到哥哥嘲笑。喬治五世家崩後,愛德華八世繼承王位,但哥哥不愛江山愛美人,伯蒂為此感到憂慮找羅格談心,羅格說也許你更適合做國王,這讓伯蒂非常生氣貶損羅格一番兩人分道揚鑣。愛德華八世一心要娶美國寡婦辛普森夫人為妻,面對誹議責任,最後愛德華八世選擇退位,伯蒂臨危受命成為喬治六世。
在加冕儀式上伯蒂的口吃再犯,面對日後的聖誕演說,加冕典禮他恐慌又無助,在妻子的安慰下掩面而泣。第二天伊莉莎白和伯蒂再次登門拜訪羅格,兩人冰釋前嫌,羅格盡職盡責的幫助伯蒂,在加冕典禮前一夜伯蒂從主教的消息得知羅格不是專業醫師,曾是無名的舞臺劇演員,羅格解釋自己從來未曾說過自己是專業醫師,只是一名語言治療師,幫助過許多因戰爭後患上炮彈恐懼症無法開口說話的士兵,只是讓他們知道有個朋友一般的傾聽者在聽你說話。伯蒂仍然信任羅格,在那次只說四句話的加冕典禮上喬治六世表現的很好。
二戰在即,喬治六世面臨著最大的挑戰,出戰前的演講廣播將在全國整個帝國及軍隊播放,在羅格的幫助下喬治六世爭分奪秒的練習內容,四十分鐘後喬治六世走進廣播室,在眾人的期待下喬治六世克服口吃完成了一次振奮人心,鼓舞軍心的演講。
片尾提到1944年喬治六世國王為萊昂納爾·羅格授予了英國皇家維多利亞勳章,這是為感謝為君主個人服務而特別設立的唯一勳章。此後國王的每一次的戰爭演講都有萊昂納爾陪同,通過此次廣播,喬治六世國王成為國家抵抗的象徵。
實話實話這部電影起初沒有我想像中精彩,畫面莊重華美但故事略顯沉悶,全靠著科林和傑弗裡的逗嘴調侃增加亮點,結尾的重頭戲才是爆發點,二戰前夕一位口吃的國王克服障礙為國眾帶來了一次鼓舞人心的演講,成為二戰中激勵英國人鬥志的重要因素,這段歷史裡傳達出的力量無庸贅述,電影裡的還原也相當成功,得到了皇室的認可。
影片裡值得關注的是喬治六世曾經不是人們心中「完美」的國王,在此之前包括他自己都為曾想過擔任王位,第一因為他患有嚴重口吃,歷史上喬治六世可是一生都患有口吃,第二他有一個從小就比他優秀招人喜歡的哥哥。然而極具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在兩人身上,愛德華八世是英國和大英國協歷史上唯一自動退位的國王,如此一來伯蒂不得不臨危受命成為一國之主,在歷史上傳言伯蒂得知愛德華八世將要退位的消息後表現的非常不悅,但是喬治六世在歷史上是非常受愛戴的國王,通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粗略了解到一位優秀的國王背後至少需要:責任感、賢妻良母、良師益友。
先說責任感,影片開始伊莉莎白拜訪羅格醫生,伊莉莎白說「他需要在公共場合說話」,羅格醫生說「那讓他換個工作」,確實如此,如果伯蒂是普通人他大可以換個工作,換個技術工種,或者對普通人來說口吃的壓力並沒有那麼大,但是他的身份決定他註定要身不由己,這一點伯蒂早就比他哥哥清楚,在影片中愛德華八世想娶辛普森夫人為妻,他說「平民都可以為愛結婚,我為什麼不行?」伯蒂反駁道「如果你是平民又憑什麼加冕為王?」他時刻關心政治,關心國家這是身為皇室成員的必要責任感。
影片開始伯蒂在一次重要場合失語,這讓他既憤怒又尷尬,從後面的閱醫師無數可知他早就開始治療口吃,說明他是非常看重自己的形象身份,從他妻子的對話中表明沒有能猜到伯蒂會成為國王,但他仍然接受治療說明維持皇室形象在他眼裡是非常重要,所以在他無數次灰心也無數次表明不要在找醫生折磨他了之後,妻子給他推薦的醫生他還是乖乖去了,內心是非常渴望擺脫語言障礙。在去找醫生傾述的那晚,距離羅格治療他已經11年,醫生說「我還以為你今晚不會來上課。」,伯蒂很驕傲的說「我一直在練習,無論如何每天練一小時。」強大的責任感才能激發出熱情和日復一日的堅持,責任感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也成為最後演講的成功因素。
接下來是賢妻良母,雖然伊莉莎白的篇幅不多,但的確是一位難以忽視的存在,在伯蒂難堪時、灰心時、崩潰時和最後的榮耀時刻伊莉莎白都是充滿光芒的存在,好妻子的形象躍然紙上。夫妻二人上門拜訪羅格醫生那段,像極了帶著自家闖禍的小孩去鄰居家道歉的家長一樣,面對醫生妻子伊莉莎白大氣親和的表現也令人印象深刻。喬治六世一家非常和睦美滿,離不開伊莉莎白的調和經營。
最後就是良師益友,起初羅格在伯蒂眼裡是一位醫生,拒絕他套近乎聊家常,所以在得知羅格是三無冒牌醫生的時候才會感覺被欺騙,然而羅格從來不曾說自己是醫生,並且在陳述事實後兩人的關係更進一步,徹徹底底的從治療師—患者的身份轉變成好友關係。而影片結尾只是通過一句「來昂納爾和伯蒂在有生之年一直保持友誼」就把這份友誼的分量展現的淋漓盡致,令人感動。
其實任何人擁有了責任感、賢妻良母、良師益友這三點,不是已經成功就是在成功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