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演講》皇冠在身,有口難言。

2021-01-10 巨蟹電影

科林·費爾斯絕對算得上因長相出眾而容易被忽視演技的男演員之一,長相偏古典氣質儒雅有貴族之相,以優雅內斂的英國紳士形象俘獲人心,而在2010年科林·費爾斯憑藉《國王的演講》中的出色表演一舉斬獲第83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他在電影裡扮演的喬治六世,與他往常銀幕形象略有不同,喬治六世的性格內向靦腆自卑易怒,是一位皇冠在身有口難言的國王,因為他有嚴重口吃,在巨大壓力緊張氛圍下甚至會完全失語。

《國王的演講》是一部傳記,就註定不會有戲劇性的波蕩起伏,紀實性是傳記的基本要求,講究真實可靠,符合歷史事實,但也需要用藝術的手法加以表現,以達到傳神的目的。《國王的演講》裡講述了1925年英王喬治五世命自己的次子約克公爵為在倫敦溫布利舉行的帝國博覽會致閉幕詞,可從小就患有嚴重口吃的伯蒂面對公眾緊張到失聲,為此出了醜。這些年來伯蒂見過無數專家醫師,全都無濟於事,他早已灰心。妻子伊莉莎白則總是尋訪名醫,這一次她找到一位語言治療師羅格,並把伯蒂哄來上課,羅格的澳洲式療法與傳統式療法大不相同,他需要信任和徹底的平等,伯蒂反感羅格嘮家常式的閒聊,第一次治療不歡而散。後來伯蒂意外發現羅格的治療方式讓他在聆聽莎翁音樂時朗讀詩句變得流暢許多,而後伯蒂主動上門一改偏激態度,積極配合治療。

1936年喬治五世病逝,當晚伯蒂找到羅格像老友一樣傾述,他提到童年時期父親嚴厲,將他的左撇子強制改成右撇子,用金屬鋼板板正X型腿,遭受過乳母虐待,也曾因口吃而遭到哥哥嘲笑。喬治五世家崩後,愛德華八世繼承王位,但哥哥不愛江山愛美人,伯蒂為此感到憂慮找羅格談心,羅格說也許你更適合做國王,這讓伯蒂非常生氣貶損羅格一番兩人分道揚鑣。愛德華八世一心要娶美國寡婦辛普森夫人為妻,面對誹議責任,最後愛德華八世選擇退位,伯蒂臨危受命成為喬治六世。

在加冕儀式上伯蒂的口吃再犯,面對日後的聖誕演說,加冕典禮他恐慌又無助,在妻子的安慰下掩面而泣。第二天伊莉莎白和伯蒂再次登門拜訪羅格,兩人冰釋前嫌,羅格盡職盡責的幫助伯蒂,在加冕典禮前一夜伯蒂從主教的消息得知羅格不是專業醫師,曾是無名的舞臺劇演員,羅格解釋自己從來未曾說過自己是專業醫師,只是一名語言治療師,幫助過許多因戰爭後患上炮彈恐懼症無法開口說話的士兵,只是讓他們知道有個朋友一般的傾聽者在聽你說話。伯蒂仍然信任羅格,在那次只說四句話的加冕典禮上喬治六世表現的很好。

二戰在即,喬治六世面臨著最大的挑戰,出戰前的演講廣播將在全國整個帝國及軍隊播放,在羅格的幫助下喬治六世爭分奪秒的練習內容,四十分鐘後喬治六世走進廣播室,在眾人的期待下喬治六世克服口吃完成了一次振奮人心,鼓舞軍心的演講。

片尾提到1944年喬治六世國王為萊昂納爾·羅格授予了英國皇家維多利亞勳章,這是為感謝為君主個人服務而特別設立的唯一勳章。此後國王的每一次的戰爭演講都有萊昂納爾陪同,通過此次廣播,喬治六世國王成為國家抵抗的象徵。

實話實話這部電影起初沒有我想像中精彩,畫面莊重華美但故事略顯沉悶,全靠著科林和傑弗裡的逗嘴調侃增加亮點,結尾的重頭戲才是爆發點,二戰前夕一位口吃的國王克服障礙為國眾帶來了一次鼓舞人心的演講,成為二戰中激勵英國人鬥志的重要因素,這段歷史裡傳達出的力量無庸贅述,電影裡的還原也相當成功,得到了皇室的認可。

影片裡值得關注的是喬治六世曾經不是人們心中「完美」的國王,在此之前包括他自己都為曾想過擔任王位,第一因為他患有嚴重口吃,歷史上喬治六世可是一生都患有口吃,第二他有一個從小就比他優秀招人喜歡的哥哥。然而極具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在兩人身上,愛德華八世是英國和大英國協歷史上唯一自動退位的國王,如此一來伯蒂不得不臨危受命成為一國之主,在歷史上傳言伯蒂得知愛德華八世將要退位的消息後表現的非常不悅,但是喬治六世在歷史上是非常受愛戴的國王,通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粗略了解到一位優秀的國王背後至少需要:責任感、賢妻良母、良師益友。

先說責任感,影片開始伊莉莎白拜訪羅格醫生,伊莉莎白說「他需要在公共場合說話」,羅格醫生說「那讓他換個工作」,確實如此,如果伯蒂是普通人他大可以換個工作,換個技術工種,或者對普通人來說口吃的壓力並沒有那麼大,但是他的身份決定他註定要身不由己,這一點伯蒂早就比他哥哥清楚,在影片中愛德華八世想娶辛普森夫人為妻,他說「平民都可以為愛結婚,我為什麼不行?」伯蒂反駁道「如果你是平民又憑什麼加冕為王?」他時刻關心政治,關心國家這是身為皇室成員的必要責任感。

影片開始伯蒂在一次重要場合失語,這讓他既憤怒又尷尬,從後面的閱醫師無數可知他早就開始治療口吃,說明他是非常看重自己的形象身份,從他妻子的對話中表明沒有能猜到伯蒂會成為國王,但他仍然接受治療說明維持皇室形象在他眼裡是非常重要,所以在他無數次灰心也無數次表明不要在找醫生折磨他了之後,妻子給他推薦的醫生他還是乖乖去了,內心是非常渴望擺脫語言障礙。在去找醫生傾述的那晚,距離羅格治療他已經11年,醫生說「我還以為你今晚不會來上課。」,伯蒂很驕傲的說「我一直在練習,無論如何每天練一小時。」強大的責任感才能激發出熱情和日復一日的堅持,責任感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也成為最後演講的成功因素。

接下來是賢妻良母,雖然伊莉莎白的篇幅不多,但的確是一位難以忽視的存在,在伯蒂難堪時、灰心時、崩潰時和最後的榮耀時刻伊莉莎白都是充滿光芒的存在,好妻子的形象躍然紙上。夫妻二人上門拜訪羅格醫生那段,像極了帶著自家闖禍的小孩去鄰居家道歉的家長一樣,面對醫生妻子伊莉莎白大氣親和的表現也令人印象深刻。喬治六世一家非常和睦美滿,離不開伊莉莎白的調和經營。

最後就是良師益友,起初羅格在伯蒂眼裡是一位醫生,拒絕他套近乎聊家常,所以在得知羅格是三無冒牌醫生的時候才會感覺被欺騙,然而羅格從來不曾說自己是醫生,並且在陳述事實後兩人的關係更進一步,徹徹底底的從治療師—患者的身份轉變成好友關係。而影片結尾只是通過一句「來昂納爾和伯蒂在有生之年一直保持友誼」就把這份友誼的分量展現的淋漓盡致,令人感動。

其實任何人擁有了責任感、賢妻良母、良師益友這三點,不是已經成功就是在成功的路上。

相關焦點

  • 國王的演講
  • 《國王的演講》生存,還是毀滅?——自信、自強、自愈
    【讀書苑】《國王的演講》影評 在2011年第83屆奧斯卡提名名單上,《國王的演講》獲得12項提名,並最終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科林·費斯憑藉本片獲得金球獎最佳戲劇片男主角。影片還獲得金球獎、美國製片人公會、導演公會和影視演員公會獎等多項提名和獎項。
  • 《國王的演講》親情的缺失,友情來彌補,真實的國王並非孤家寡人
    改編自真實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的故事,該片主要講述了1936年英王喬治五世逝世,王位留給了患嚴重口吃的艾伯特王子,後在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下,克服障礙,在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的故事。作為皇室成員,他經常需要在公眾面前發表演講卻屢屢在大型儀式上出醜。
  • 《國王的演講》國王的演講
    《國王的演講》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喬治六世自小活在父兄的陰影下,怯懦口吃,在語言治療師羅格的幫助下克服了心理障礙的故事,影片以四個描寫麥克風的空鏡作為開場,似乎在向觀眾強調著什麼。麥克風作為一個傳播聲音,擴大聲音的接收器,在這裡顯然有其深刻的象徵含義。
  • 《國王的演講》親情的缺失,友情來彌補,真實的國王並非孤家寡人
    文/宅醬零零0o《國王的演講》改編自真實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的故事,又名《王者之聲:宣戰時刻(臺) 》。整個故事圍繞約克郡公爵的口吃治療展開,接連在大型儀式上講不出一句話,落荒而逃的狼狽與最後他當上國王,發表二戰前鼓舞人心演講的從容形成強烈的對比反差。
  • 奧斯卡大贏家《國王的演講》 妙在沒有神化
    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次子伯蒂比較不幸,他不善言談,有結巴的嫌疑,1936年,他父親去世,兄長愛德華王子繼位,成為愛德華八世,隨即為辛普森夫人退位,伯蒂繼位,成為喬治六世。此時正逢二次大戰,1937年9月初,德軍入侵波蘭,英國對德國宣戰。他的語言矯正師萊昂納爾·羅格,將要幫助他克服一切障礙,讓他成為一個能夠用演講凝聚民眾的國王。
  • 《國王的演講》國王是美差,還是苦差?
    他們的友誼漸漸升華,好像兩個一輩子的朋友,以至於,喬治敢於違逆主教的意志,堅持把羅格帶到身邊助自己完成演講。而在羅格的眼中,喬治是更優秀的國王人選,是受命於天的至尊權貴,也是背負苦差事的可憐患者。平心而論,《國王的演講》是一部老套的英式電影,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破壞式創新,但影片能橫掃奧斯卡等各大頒獎典禮,也肯定有其過人之處。
  • 《國王的演講》| 面對自己與信任他人
    還記得你第一次登臺演講的經歷嗎?臺下無數雙眼睛盯著你,豎著耳朵認真地聽著你的聲音,你記得那些感受嗎?於你而言,很輕鬆?很開心?還是很緊張……那麼對於一個有口吃障礙的人來說,演講又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呢?而一個有口吃障礙的國王在演講的時候,又將會面臨的是什麼呢?
  • 影視鑑賞 | 《國王的演講》
    文|綾小路 今天我想介紹一部自己看過兩遍的電影《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的內容很簡單,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有一個口吃國王,他不口吃了。這樣的一個劇本,拍了兩小時。展現給我們的卻是一段以小見大的心靈的旅程,如果我要準備公開演講,我可能就會選擇這部電影來緩解壓力。
  • 《國王的演講》:I have a voice!
    當伯蒂憤怒地轉過身來,卻驚訝地發現萊諾醫生竟然坐在神聖的「聖愛德華王座上」。伯蒂笨嘴拙舌地和萊諾爭執,萊諾卻絲毫不關心他所說的話。忍無可忍的伯蒂喊出那句一直壓在心低的話——「I have a voice!」這句有力的吶喊,迴蕩在空曠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裡,震人心魄。
  • 英國獲獎影片:《國王的演講》
    和影片的片名一樣,《國王的演講》一開始給人的感覺是波瀾不驚,和好萊塢大片的氣質相去甚遠,與往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拆彈部隊》對現代戰爭背景下的人性思考也十分不同
  • 《國王的演講》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
    《國王的演講》是一部典型的英式電影,講述了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如何克服口吃問題 在最終的登基典禮上發表演講的故事。劇中的演員的英式發音也讓我感受到英國本身所附有的紳士和傲嬌的標籤,使得觀眾一下子穿越到了英國那個時代,也是吸引我觀看這部劇的理由之一。劇情簡單反映了英國國家制度——君主立憲制的有關問題,反映二十世紀初英國皇室的生活現狀。
  • 《國王的演講》自卑到自信
    國王的演講電影內容很簡單,一位二戰前期的英國國王因為小時候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而口吃,一個擅長演講的語言障礙治療師因為同情國王的口吃而幫助國王逐漸走出陰影,建立作為國王的自信,完成作為國王的重要演講的故事。這裡面有幾個場景,對於自卑的人,很有共情。
  • 奧斯卡《國王的演講》:從三點淺析國王成功演講的人生啟示
    《國王的演講》是一部有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於2011年播放以來, 一直受到我們的喜愛,經典影片之所以是經典影片, 它會隨著時間的流轉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觀《國王的演講》, 看到影片中的國王從口吃一步步走向成功演講, 這個過程, 我仿佛看到了自己。電影《國王的演講》由導演湯姆·霍珀導演,科林·費斯, 傑弗裡·拉什主演的英國電影。
  • 《國王的演講》故事背後的心理學
    文 / 子衿出處:心情港灣(hxqydyl)《國王的演講一個一直被口吃和自卑困擾的人,需要面對他人生最大的挑戰,向全國民眾發表英國向德國的宣戰演講,國王的聲音將會極大影響著民心所向。面對頑疾國王克服心魔,終於成功發表了的歷史上著名的「聖誕演講」,無論是他還是英國都開始了涅磐般的重生。一個國王怎麼會有如此嚴重的語言障礙,甚至導致他無法履行皇室的職責呢?正如電影中羅格醫生所認為,官家有疾。然,疾不在腠理,而在膏肓之間。
  • 電影《國王的演講》劇本
    《國王的演講》是湯姆·霍珀執導,科林·費斯、傑弗裡·拉什主演的英國電影。影片講述了1936年英王喬治五世逝世,王位留給了患嚴重口吃的艾伯特王子,後在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下,克服障礙,在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
  • 資料:《國王的演講》故事梗概
    1934年聖誕臨近,父王喬治五世發表全國進行廣播演講,演講後鼓勵在一旁的艾伯特試讀演講稿。艾伯特愁雲慘霧,自己厭惡當什麼國王,自己也不可能念得了這個。可父王渴望:法西斯已劍拔弩張覬覦鄰國,國家、家庭都要靠你來支持。趁我還在,你必須做好!可艾伯特念不出聲。父王大失所望。  正沮喪的艾伯特突然想起那天離開時醫生堅持讓自己帶回的錄音唱片。
  • 《國王的演講》奪7獎 科林·費斯蟬聯英國奧斯卡影帝
    攝影:Chris Jackson/Getty Images/CFP 國際在線娛樂報答 2011年2月15日訊,倫敦,有「英國奧斯卡」之稱的電影學院(BAFTA)頒獎禮,前晚(2月13日晚)在倫敦舉行,去年憑《單身男人》封帝的科林·費斯,今年再下一城,憑主演的《國王的演講
  • 戰勝自我的心魔-《國王的演講》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國王的演講》由湯姆·霍珀執導,科林·費斯、傑弗裡·拉什主演的英國電影。小編看過這部電影後,覺得只有戰勝自我的心魔,這樣才有可能成功。這部影片主要描述的是約克郡公爵(科林·費斯飾)因患口吃,無法在公眾面前發表演講,這令他接連在大型儀式上丟醜。賢惠妻子伊莉莎白(海倫娜·邦漢·卡特飾)為了幫助丈夫,到處尋訪名醫,但是傳統的方法總不奏效。
  • 【每日英語】電影欣賞《國王的演講》
    電影簡介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本應繼承王位成為英國國王的溫莎公爵,為了一個離過婚的女生而放下王位,他的弟弟——約克公爵不得不接過國王的權杖而成為喬治六世。一向以來,這位新任國王由於口吃總是無法在公眾面前進行演講,在妻子的幫助下,萊昂納爾羅格來到了他們的身邊,幫他克服心理上的障礙,並最終幫他完成了英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次演講——1939年的反法西斯聖誕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