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劉汝山、閆石、周亮
本期推出「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81):《從勤務員到解放軍總醫院院長,撿回一條命活到102歲》
在他帶領下,武器一年三變樣
遭匪徒扎20多個洞,萬幸撿回一命
「大別山,大別山,人人是英雄,個個是好漢……」1927年11月黃麻起義,讓革命的星星之火迅速在湖北黃安(今紅安)、麻城兩縣蔓延。在紅安縣葉家田村的兒童團,外號叫「矮子」的分隊長名氣格外響亮。
「矮子」叫李其華,在他的帶領下,兒童團的武器一年三變樣,開始每人一支圓木棍,1.5至2米長,比鋤頭把兒粗一點;隨後改成一頭紅一頭黑,好看、威猛;最後又改成木槍上黑漆,特別神氣。
熊熊燃燒的革命烈火,讓地主惡霸非常害怕,他們就與紅槍會、大刀會沆瀣一氣。1928年11月一天夜裡,敵人突然襲擊村裡的農協會。李其華急忙從後門往後山跑,不承想,迎面遇到紅槍會匪徒,被扎倒在一個刺藤上。幾個匪徒隨即圍了上來,殘忍地向他一頓亂捅。他的心口、胸腹、腦袋被扎了20多個洞,昏迷了一天一夜,被鄉親發現,總算是撿回一條命。
參軍成為勤務員,每天照料傷病員
把傷病員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重
1929年底到1930年初,當地建立了革命政權。1931年6月,李其華報名參軍,成為鄂豫皖紅軍總醫院第五分院的一名勤務員。1個月後,由於他誠實可靠,工作認真,被調到吳子南院長家當勤務員。吳子南是三河尖鎮小有名氣的醫生,他的高風亮節影響了李其華一生。李其華從勤務員、調劑員、司藥成長為醫生,包括後來走上領導崗位,都把傷病員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
救治前線傷員,十多天幾乎無眠
「只要有一個傷員不撤離,我們也不走」
1947年,東北民主聯軍發動夏季攻勢。5月28日,剛調任第二醫療手術隊隊長的李其華,奉命到距離四平30公裡的火石嶺兵站部設立傷員收轉站。醫療隊剛落腳,前線傷員就大批送來。李其華帶領隊員們晝夜開展手術擴創、清創、取彈片……10多天裡,他們只有吃飯時間,沒有睡覺時間。 1947年6月22日,手術隊奔赴距離四平城不到5公裡的半拉山門,在這個最前沿兵站裡滯留了大量重傷員。李其華率領醫療隊一到位,就日夜不停地救治傷員。敵人佔領四平後,最後掩護撤離的部隊催促李其華帶著醫療隊快走。然而,還有二三十個重傷員沒法撤走,李其華急眼了:「只要有一個傷員不撤離,我們也不走。」直到深夜1點鐘,上級派來10多輛大汽車,他們才與傷員一起撤離。救死扶傷當先鋒,心懷大愛為革命。2019年接受採訪時,李其華說:「我們要為自己能夠成為黨的一員、軍隊的一員,為黨的偉大事業奮鬥一生而感到幸運和驕傲。」
【人物小傳】
陸軍權威發布,轉載註明來源!
主管 | 陸軍政治工作部
主辦 | 宣傳文化中心
來源 | 人民陸軍(ID:renminlujun)
刊期 | 第 2882 期
編輯:詹澤苗
校對:張 毅
郵箱:rmljwx@163.com
電話:0201-399508(軍)
電話:010-66399508(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