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開國中將活了102歲 晚年感慨:主席當年的一碗牛肉 救了我一命

2021-01-09 小春說歷史

這位開國中將活了102歲,晚年感慨:主席當年的一碗牛肉,救了我一命

從槍林彈雨中走來的開國將軍,無不經歷過人生的沉浮,卻仍享百歲高壽,實乃奇蹟。大家熟悉的百歲將軍有肖克、呂正操、曾思玉等,還有今天要介紹的方強中將。

方強將軍是湖南平江人,1928年參加紅軍,深受主席的器重,抗日戰爭時期,他被點名出任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長,解放戰爭時期,又被任命為東北合江軍區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南軍區海軍司令員、海軍副司令、第六機械工業部部長等職。

將軍一生南徵北戰,戰功卓越,在他印象中最深刻的有兩件事,其中之一是主席曾救過自己一命。

1933年1月,時任中央警衛營政委的方強。在率部攻打上杭的戰鬥中身負重傷。

5名年輕的女赤衛隊員冒著生命危險,把奄奄一息的方強救下火線,日夜兼程送往一百多公裡外的長汀福音醫院。

當院長傅連璋用剪刀挑開方強被血粘在傷口上的襯衣時,不禁倒吸一口冷氣:子彈洞穿胸部,從心臟下緣進去,又從後背出來,差點就要了他的性命。

由於醫院藥品匱乏,醫生只能用蘸滿鹽水的紗布,塞進方強前胸後背的開放性傷口裡,以防止傷口感染。

那種徹骨的疼痛,讓方強終身難忘。

因為缺乏營養,方強的傷口始終不能癒合,巧合的是,主席當時也因病住在長汀福音醫院。

他得知方強受了重傷後,便從桌上端起一小碗牛肉,對傅連璋說:「你把這個給方強端過去,就說是我給他開的藥方!」

聽說同為病友的主席把自己的那點牛肉送給自己,方強感動得留下了眼淚。

一碗牛肉,他整整節省吃了一個星期。

靠著這一碗牛肉,方強的傷口也逐漸癒合了。直到晚年,他依然沒有忘記那碗牛肉,沒有忘記主席的救命之恩。

另一件讓方強引以為豪的是,主席的一首詩詞寫的就是他的部隊,即那首著名的《清平樂·會昌》: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那是1934年4月第五次反「圍剿」時,紅軍面對10倍於己的強敵,被迫「六面出擊」,此時正擔任紅22師政委的方強率部駐守筠門嶺。

筠嶺扼水陸交通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

戰鬥打得異常艱苦,由於前任師長調走,新師長未到職,戰鬥是方強這個政委一手指揮的。

一直打到4月21日,筠門嶺最終還是失守了。

在師黨委會上,方強深刻檢討:「同志們,筠嶺戰鬥失利我負全部責任。」

然而,未待他的話講完,整個會場就炸開了鍋。

就在此時,主席從會昌打來電話,向方強詢問戰鬥情況,方強一一作了匯報

「你們打得很好嘛!」主席聽罷高興地鼓勵道。

「你們這樣一支新部隊,面對數倍於己的強大敵人,獨立堅持了這麼久,才讓敵人前進了這麼一點點,這就是勝利!」

接著,主席還就下一步的行動向方強講授機宜,方強用心聆聽,心裡有了底,後來果然打了勝仗。

1934年5月,主席來到南方前線會昌,深入方強的部隊做調研。

即將離開會昌時,他十分高興地寫下了這首詩詞,形象地描繪出當時的革命形勢,表達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特有的豪邁氣概,和在艱難處境中的堅定信念。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由於方強率領部隊,在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的艱苦卓絕的表現,催發了主席的詩性,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

方強後來參加了西路軍西進,在一次戰鬥中右臂受傷。

西路軍失敗後,他被分到右路支隊,由王-樹聲率領在祁連山、康龍寺一帶打遊擊,後被打散,一路討飯到了黃河邊,被敵軍抓獲,關進涼州監獄和永登監獄。

回憶起這段往事,他堅定地說:「永遠跟著毛主席走,死也要死在自己的隊伍裡。」

後來,他和主席談了被國家政治保衛局關押和西路軍被俘的經歷,主席笑著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焉。共-產-黨的牢你坐過了,國民黨的牢你也蹲過了,就差再到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煉一遭嘍!」

2012年,方強將軍因病去世,享年102歲,他生前最愛吟誦的還是那句——「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相關焦點

  • 這位中將威望很高,救過開國少將的命,部下官至副國級仍喊他首長
    這位中將威望很高,救過開國少將的命,部下官至副國級仍喊他首長在55年授銜的175名開國中將中,詹才芳將軍的名氣並不大,但是他資歷很深,威望也高。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詹才芳每次率領遊擊隊下山活動時,都要先到個秘密聯絡點——陳永厚家,而陳永厚就是陳錫聯將軍的父親,一來二往,不到13歲的陳錫聯便想當紅軍了。
  • 開國中將成鈞說:如果沒有這位將軍,我早就沒命了
    建國後,開國中將成鈞曾多次跟家人說:「我這條命啊,可多虧了秋裡同志,要不然早就沒命了!」成鈞將軍口中的「秋裡同志」,就是同為開國中將的餘秋裡。15歲那年,餘秋裡報名參加紅軍,負責招兵的指導員問他叫什麼名字,餘秋裡回答:「狗娃子!」指導員心想,這個名字可不好,就問他什麼時候出生的,餘秋裡說:「聽我娘說,是那年秋天穀子收了後,就生下了我。」指導員一聽,心中就有了答案,說:「秋天生的,我看就叫餘秋裡吧!」
  • 這位開國中將是電影《大決戰》的首席顧問,而且有福命,最受重用
    他這位歷史顧問的身份與一般的電影類歷史專家類顧問不同,他是電影演繹的那段歷史的親身經歷者,而且他在該歷史事件中不是普通角色,而是有著很高的地位,例如淮海戰役中,張震將軍當時是華東野戰軍的副參謀長,全程協助代司令員粟裕指揮該戰役。
  • 開國中將被判16年,晚年回家鄉提一要求:可以住招待所嗎?
    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全縣參軍參戰者高達8萬多人,其中有5萬多人為國捐軀,長徵路上幾乎每一公裡,就有一名興國籍的將士倒下。在血與火的考驗中,興國縣孕育出了一大批身經百戰的將領,是我國有名的「將軍縣」。今天我們要講的邱會作,就是從興國縣走出來的開國中將。邱會作,1914年出生,江西興國人。15歲那年,他報名參加紅軍,由此開始了革命生涯。
  • 他36歲被授少將軍銜,主席卻評價:此人不可重用,晚年結局怎樣
    以我國近代史為例,在開國評銜的時候,曾有一位36歲的少將,他是諸多開國將領中的年輕人,正可謂風華正茂。  可惜這位優秀的年輕少將,不僅被主席評價為不可重用,而且更是因為自己的野心還陷入到了萬劫不復之中。這位少將是誰?  都說兩湖地區多革命才俊,早些年武昌起義推翻了清廷,此後建國的偉人們也有不少出自於湖南。
  • 連長救下通訊員,25年後大授銜,連長是大校,通訊員卻成開國中將
    導讀:1955年,我軍第一次舉行授銜儀式,其中將軍銜共有四級,從上到下分別是: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按道理來說上將軍銜比中將要高,不過在軍隊中除了級別之外,還最講資歷。在授銜結束後,以陳錫聯、洪學智為首的幾位開國上將,來到了詹才芳中將面前,不僅稱呼他為:「老首長」,還向其敬禮。
  • 李作鵬故鄉行,從紅小鬼到開國中將,後被判17年,晚年生活如何?
    1955年,吉安市有158位將領被授予將銜,其中吉安縣將軍人數高達48位,李作鵬中將就是其中之一。 李作鵬將軍很小的時候就加入紅軍,部隊的人親切的稱他為「紅小鬼」。他因聰明伶俐,善於思考,所以很快得到升遷。不幸的是,在抗日戰爭中他被敵軍毒氣彈燻瞎一隻眼睛。
  • 山東三位開國中將中,有一人享年100歲!他是誰呢?
    他們是山東僅有的兩位上將級「開國少將」。2019年,孫幹卿去世,享年101歲,他是山東最後的開國將軍,是淄博人。 在山東7位百歲開國將軍中,孔慶德是唯一的開國中將,也是山東三位開國中將中,最長壽的一位。有趣的是,在我們山東,三位開國中將,分別來自山東三個不同的市區,比如濟寧唯一開國中將孔慶德、臨沂唯一開國中將劉興元、菏澤唯一開國中將孫繼先。孫繼先曾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1990年去世,享年79歲。劉興元,曾任成都軍區第一政委、成都軍區司令員,1990年去世,享年84歲。
  • 王姓開國將軍102位,五位百歲開國將軍,他享年107歲,最長壽!
    王姓開國將軍數量,姓氏排名第三,有102位開國將軍,1955年有王樹聲大將,王 平、 王 震、 王宏坤 、王建安、王新亭5位上將、10位中將以及48位少將,總計有64位開國將軍。當時王姓的開國將軍,也是在各姓氏中位列第三。1955年李姓有72位開國將軍,張姓有71位開國將軍。1955年後,王姓有38人晉升,成為開國將軍第三大姓氏。
  • 開國中將抱著敵人跳懸崖,腦袋戳了個洞,身中兩槍,仗越打越瘋!
    中國共產黨白手起家,開國將軍們都是提著腦袋幹革命,個頂個的英雄好漢。很多開國將軍打起仗來不要命。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將軍就是這麼一位「瘋子」,抱著敵人跳懸崖同歸於盡,幸好老天開眼,大難不死,為新中國保留了一位開國中將,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王近山中將,《亮劍》裡李雲龍的原型。那場戰鬥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聽小編細說!
  • 1955年授銜時,毛主席走到這位開國中將面前,說:你瘦了
    當毛主席來到一位開國中將面前時,上下細細地打量了他一番,說:「哦,你是頓星雲,瘦了嘛!」 毛主席又注意到了他的肩章,不同於其他海軍將領的黑底肩章,而是與空軍相同的藍底金板,又說道:「哦,你當了海軍航空兵司令員?」 頓星雲回答:「報告主席,是的!」然後又說了句:「主席,您好!」
  • 開國中將去世,這位開國少將和家人說:等我去世,要和他葬在一起
    見慣了風雨和鮮血,隨著時間流逝,友誼如同一杯老酒,愈久愈香,在新中國的開國將軍中,就發生了一件令人敬佩不已的事情,兩位將軍相約,死後葬在一起。他們就是開國中將曠伏兆和開國少將劉秉彥。曠伏兆是江西永新人,1914年出生,15歲參加革命,歷任紅軍營長,副團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山西戰總會第二支隊副支隊長,八路軍冀中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委員等職。
  • 上將對中將畢恭畢敬,原因為何?中將:他給我做警衛員時,我經常揍他
    詹才芳,湖北黃安人,與陳錫聯是同鄉。詹才芳參加革命非常早,1927年年僅20歲時即參加了黃麻起義,是鄂豫皖根據地早期的骨幹將領。在川陝蘇區時期,詹才芳先後擔任紅九軍政委、第五縱隊司令員的職務,是紅四方面軍的高級將領。此時的陳錫聯,剛做到副師長,正是詹才芳的部下。陳錫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長期以來都是詹才芳的部下。當年,年僅十三歲的陳錫聯要參加紅軍,還是詹才芳親自招入的。
  • 健在開國將軍他最年輕,曾任山西省委書記!他是誰?
    王姓總計有102位開國將軍,是開國將軍第三大姓氏,而王姓最後的開國將軍就是王扶之,1923年,王扶之出生於陝西子洲,別名王碩,十幾歲就參加了革命,1935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王扶之任39軍115師代師長,這時他才28歲。
  • 這位開國中將威望很高,只要他說一句話,比廠長都管用
    在開國中將裡面,王輝球是靠宣傳起家的,早在紅軍時期,就擔任過宣傳隊隊長、宣傳科科長,對紅軍的宣傳工作貢獻非常大。 1934年長徵時,王輝球擔任第1師政治部宣傳科長,負責沿途的宣傳工作。 但是,長徵路途坎坷,材料急缺,連紙張都沒有,怎麼辦?
  • 看完《老爸102歲》,我自閉了
    102歲的老爸樂觀陽光,一頭齊肩的白髮,人高高大大,走路虎虎生風,敢在大街上一跨攔下拒載的小三輪,動如脫兔。75歲的兒子不苟言笑,生活得規規律律,洗澡要定時,一周看一次醫生(明明沒病),稍稍被人動了其生活中的一粒塵埃,就容易暴跳如雷,整個人死氣沉沉刻板僵硬,靜如老龜。
  • 王姓開國將軍他最長壽?享年107歲,是不是您老鄉呢?
    王姓開國將軍數量全國第三,總計102位,那麼王姓最長壽的開國將軍是誰,來自哪兒?估計多數人不知道。為了緬懷先烈,學習將軍精神,小編和您分享。王字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姓氏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族群的劃分標準。
  • 名字霸氣的六位開國上將,成就很大,後兩位是主席親自改名
    年僅15歲的李天佑活了下來,加入中央蘇區後,李天佑迅速脫穎而出,當上紅軍師長那一年,李天佑才20歲啊。靠的是什麼?是血肉之軀穿過槍林彈雨,李天佑負過很多次傷,活下來也是一個奇蹟。大難不死的李天佑,到了東北戰場,執掌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血戰黑土地,鏖戰四平,打了很多惡仗。
  • 皇帝為了救寵妃一命,廢除野蠻傳統,反而導致天下大亂
    漢武帝即位後,對呂后故事自然不敢忘卻,便在晚年做了一個略顯殘忍的決定——賜死太子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早年間漢武帝因為聽信讒言,逼死了自己的太子劉據,以至於晚年只能讓小兒子劉弗陵當接班人。而鉤弋夫人作為未來皇帝的生母,難免不會在自己駕崩後幹涉朝政,甚至做當年呂后都沒能做成的事。想到這裡,漢武帝終於展露出了君王無情的一面,果斷將鉤弋夫人賜死。
  • 《老爸102歲》:何以安放的晚年生活
    《老爸102歲》:何以安放的晚年生活印度電影《老爸102歲》以現實幽默的風格,演繹了一對年齡合計近180歲的老父子,在面對晚年生活時的迥然態度。102歲的老爸達特利是一個心態年輕樂觀的酷老頭,他總是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挑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