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新聞網 2011年09月25日 03時05分 【顯示字體:小 中 大】【列印】【關閉本頁】
張羽豐 哈爾濱新聞網記者 薛明/文 馬曉雪/文 張大巍/攝
左為綠色的「香波料包」,右為白色「增稠劑」。據廠家生產負責人介紹:將二者混在一起與3公斤水調和可以產生3.5公斤的洗髮香波,而這兩袋配料合在一起只賣2元錢。
2+3=3.5、6+5=5,這是兩道明顯有誤的算術題。但在本地一些日用化妝品廠家手中,它卻有另一番不為人知的解釋:2元一袋的「香波料」兌上3公斤水搖身變成了3.5升的大桶洗髮水。6元一袋的「均衡營養洗髮露」加上5公斤水則變成了5升的「海飛絲」。記者暗訪發現,我市一些髮廊、洗浴使用的洗髮水多是用這些價格極其低廉的原料勾兌、灌裝而成,換上了高檔、名牌的「外衣」,消費者從未料到它們的成本竟然低到每公斤一元錢甚至幾毛錢。
髮廊、洗浴中心的名牌洗髮水瓶裡也許並不「表裡如一」,裡面裝著的很可能是本地生產的、價格極其低廉的洗髮水。售價每公斤0.4元—1.2元之間的洗髮水,加上水簡單勾兌,搖身就能變成市場價格幾百元的洗髮產品,這當中的暴利讓人震驚!
小學徒投訴:洗髮水毀了我的手
業內人爆料:這是不能說的秘密
望著紅腫的雙手和手指上流水的膿泡,在髮廊打工的小陳(化名)眼淚汪汪。從未想過學徒半年,自己那雙白嫩的玉手會變成如今這個樣子。「大夫說這是髮廊洗髮水『拿』的,再要接著『拿』下去就治不了了。」今年20歲的小陳(化名)是五常人,半年前來哈打工,在成高子鎮一家小髮廊當洗頭工。兩個月前,小陳感覺雙手不時瘙癢,繼而出現皸裂、水泡,嚴重時,水泡還會流水。店裡同事都說這個沒大礙,大家都這樣,擦點藥就好了。為了省錢,小陳就在藥店買了藥膏擦,但一直都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近來一雙手連水都不能碰,為此老闆還常對她發脾氣。最近,她請假到大醫院就診,皮膚科醫生檢查發現,小陳的病痛正是她的工作所致,廉價洗髮水是這種症狀的罪魁禍首。
就在小陳來哈打工的那個月,王先生(化名)的第二家髮廊正式開業。王先生是我市第一批「大工」,在哈爾濱美發界摸爬滾打了20多年,是當仁不讓的資深人士。「誰都是從學徒洗頭開始,幾乎人人的手都程度不同地皴裂、紅腫、起水泡,這是『職業病』。20多年了,美發工藝、技術變化極大但用廉價洗髮水仍然是一些髮廊特別是街邊小髮廊的『傳統』。」王先生透露:「理髮價格在幾十元到百餘元的大店,一般會選擇價格相對較高的廣州產洗髮水或品牌產品。但街邊的小店和一般髮廊用的洗髮水則多數選擇價格最為低廉的地產貨,多年不變,這類洗髮水價格低到一般人不可想像。使用這種洗髮水最初的表現就是頭皮屑特別多,時間長了對發質影響很大,憑著這一點,我就很容易判斷顧客以前理髮的檔次。」
「地產洗髮水勾兌後的成品,一般價格在每公斤2元左右,如果買料包自己回去兌水那就更便宜,每公斤只有0.5元左右,裝到像樣的瓶子裡顧客哪裡知道。這是這個行業不能說的秘密,幹過美發的人基本心知肚明。」王先生說。
暗訪:廉價洗髮水比比皆是
批發商:地產便宜貨總是脫銷
按照小陳和王先生的指點,記者以開店進貨為名來到我市美發用品經營集散地光芒街、人和街一帶暗訪。這裡鱗次櫛比的批發商店幾乎壟斷了全市美發機構和洗浴中心洗髮、燙髮用品和理髮工具的供應。「只有少數高檔店從品牌代理商那裡拿貨,其餘幾乎全部在這裡採購。」一家批發商店的銷售人員一邊給記者拿樣品一邊介紹。
得知記者是為即將開業的洗浴中心和髮廊進貨,銷售人員指著櫃檯外擺成排的大桶洗髮水推薦:「那你就來這種大桶的,5公斤裝,貴的40多元,便宜的20元,廣州產的,你去哪家都是這幾種。回去你自己隨便灌,用起來方便。」記者對5公斤20元的表示出興趣,提出買個小包裝的回去試試,銷售人員小聲說:「你要自己用還是別用這個,買40的吧,那個好。」
暗訪中,記者發現這種大桶廉價洗髮水在光芒街、人和街的大多數商家都有出售,而且就擺在明顯的位置。在一家小店內,記者追問是不是還有更便宜的地產貨,女店員警覺地掃視了記者一下說:「地產的便宜,兌好的5公斤也就10元左右,但我家沒有。你們要是新開店我勸你們別用,特別稀、不出沫。」
在女店員的指點下,記者找到了一家街角小店。得知記者想要地產貨,熱情的店主遺憾地表示:「地產貨兌好的總斷貨,你們要也得過幾天。要不你們看看成袋的,自己回去兌,廠家也就是兌點水。」在櫃檯的最底下,店主掏出了兩種1000毫升的袋裝洗髮水。「粉色的4元一袋,綠色的6元一袋,一袋能兌出10升成品。綠色的賣得特別好,兌出來和『海飛絲』一個味,要是買10升『海飛絲』得多少錢?這便宜多了!」看到記者沒有特別相中,她又從櫃檯最底下的黑色塑膠袋裡掏出一個450克白色透明塑料包裝,裡面包著一袋綠色液體和一袋白色顆粒狀物體。「這是最便宜的了,一袋2元能兌3.5公斤洗髮水。就剩3袋了,總斷貨,很多洗浴中心都用它。」記者發現這幾種洗髮水的外包裝上都印著「哈爾濱市野芳化妝品廠」的字樣。
在暗訪中,一個中年女子還指導「沒經驗」的記者:「咱們這兒的洗浴中心開張頭一個月基本全用廣州的品牌貨,一個月以後大多數都換成這種每袋6元的洗髮水自己兌。這個價位有三個品種,分別和『海飛絲』、『飄柔』、『潘婷』味兒一樣,往瓶裡一裝一般人分不出來。」
廠家負責人:增稠劑和香波料一起調
醫學專家:傷頭髮傷頭皮可能致癌
按照洗髮水包裝上印刷的電話,記者與「野芳化妝品廠」取得了聯繫。在記者的再三要求下,一名女子勉強答應記者來廠裡看貨並提出:「你們到了道口街給我打電話,我讓人接你們。」22日9時許,記者如約來到道外區道口三道街,該女子在電話裡又稱:「我正在醫院回不去,工廠沒人接待你們。」記者佯裝馬上就要訂貨,要不然就另選別家了。該女子只好讓記者撥打一位姓何的電話。
姓何的男子自稱該廠負責生產的,「我離廠子很遠回不去,工人這幾天都放假了,廠子沒人。你們要不然就過四五天再打電話,要不然就上批發商店看樣子,要啥打電話就行。」記者追問「你家這產品是正規的嗎?」男子沒有正面回答:「我們家生產這個20多年了。」記者「佯裝」不會勾兌買回去的樣品,姓何男子指導:「那個綠色的是香波,白色的是增稠劑,一起放水裡調就行。」隨後,記者按照地址在道外區道口七道街上找到了緊閉大門的該廠。
據業內人士透露,這類廉價洗髮水主要成分是檸檬酸、瓜爾膠、珠光片等化工原料,按照比例進行調和,再加入自來水,經過機器攪拌就行了,不同的洗髮水要摻進去不同的顏料,在調和的過程中,還需要添加一些增稠劑,來增加洗髮水的稠性。至於洗髮水的味道,添加香精就可以了,味道的濃淡也可以隨意調,洗髮水的色澤和香味都可以根據買家需要隨時調整,這樣就不會出現問題,加工一公斤洗髮水成本在1元錢左右。
採訪中,醫學專家表示,不合格的洗髮液會對頭皮以及頭髮的緊密毛鱗片結構造成損傷,甚至造成脫髮,導致頭皮發炎、起頭疹等病症。此外,不合格的洗髮液大都含有汞、硫、苯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有可能致癌。
消費者協會指導消費者辨別日化用品要「望、聞、問、切」。首先「看包裝」,合格的日化用品做工精緻,字跡清晰,手感光滑,而劣質日化用品外包裝做工粗糙,消費者在購買化妝品前要看清包裝物上標明的生產廠名稱、地址、生產日期以及保質期,謹慎購買散裝且身份不明的化妝品;其次「聞氣味」,合格的日化用品質地比較黏稠,倒置後流動不快,且氣味清新自然,而劣質日化用品較稀,倒置時流動快,且氣味刺鼻,聞了使人產生眩暈感;第三是「揉搓」,質優日化用品只需一點點就可以搓出豐富、細膩的泡沫,且很容易衝洗乾淨,而劣質日化用品即使倒了很多也很難搓出泡沫,衝洗時感覺黏膩;第四是「測酸鹼度」,好的日化用品呈弱酸性或中性,性質溫和,而劣質日化用品多呈鹼性,容易破壞頭皮的酸鹼平衡,使頭髮更幹、頭皮更易出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