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音樂人的音樂,為什麼劇火了可他們仍不被關注?

2020-12-22 淘漉音樂

那提起《隱秘的角落》,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相較於劇裡緊密的懸疑情節和演員們對每個人物的刻畫,全劇的配樂和12首集集不同的片尾曲相信你一定印象深刻。


這些配樂不僅僅只是「背景」,更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助力。



《小白船》如果只看歌名的話,或許就是一首唱給小孩子聽得溫馨童謠。


但本質上這是一首安魂曲,與死亡相關,劇中的每次出現,都預示著有人將要面臨死亡......


為此《小白船》還數次登上熱搜,甚至主演秦昊老師在《快樂大本營》上長期這首歌時,何老師和維嘉帶著都「情不自禁」的恐懼。


那麼這穿插整部劇的音樂是從何而來呢?



丁可


《隱秘的角落》配樂出自獨立音樂人丁可之手,國內新銳音樂人,作曲家,藝術家。


深受極簡主義的影響,丁可擅用鋼琴,弦樂與電子音效黑白電影般的藝術氛圍。



在此前,丁可從來沒有為劇集做過音樂,但辛爽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丁可,出乎意料的兩人一拍即合,並且丁可的音樂風格跟《隱秘的角落》完美契合。


在做音樂的這件事情上,丁可是認真的。


在電影配樂方面,丁可的作品包括有現代舞劇情電影《時光的旅行》(又名「黃山」)、青春電影《我的中學時代》,短片《夏至未至》,電影《踏血尋梅》。



而《隱秘的角落》在劇本創作之初他就參與其中,但真正的開始音樂創作還是收到畫面之後。


12集的35首配樂內容耗費了丁可小半年的時間,但音樂創作與畫面碰撞之後產生的作品,無疑是帶給觀眾們巨大的驚喜的。


如果說《隱秘的角落》爆紅了秦昊,那《隱秘的角落》等到了丁可的配樂更感榮幸。



Anti-General


「你會選擇什麼?」深邃的夜空下,朱朝陽躺在甲板上問著。


一向處事圓滑的女孩兒未曾猶豫便開口:「我選擇相信童話。童話多美啊,你們把眼睛閉上。」



普普的話音剛剛落下,畫面中月亮升起,《小白船》幽深靜謐的旋律響起,感受著夜晚安靜的氣息。


而當音律漸漸消失,Anti-General《人間地獄》中特有的低沉重音銜接劇情,鏡頭透過雲層定格在岸邊不遠處浸著的屍體上。


那時張東升的妻子,劇情也在這時轉入陰森詭異的氣氛。



一時間竟不知是音樂跟隨劇情發展,還是劇情被音樂引入。


Anti-General中國DJ,音樂製作人,2019年,他以細微的差距,無緣問鼎《即刻電音》冠軍寶座,獲得第二名。這


Anti-General在劇中的音樂大多都是渲染情緒加重氣氛的。


當劇情發展急促,各種線索相互交錯混雜,氣氛緊張時,都是Anti-General的音樂讓劇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這讓網友都直呼:「太過癮了!」「這都是什麼神仙配樂啊」


劇中曲,曲中意,是Anti-General讓它們完美的融合。



木馬


對於12集不同的片尾曲,除了驚喜還有意外。


《隱秘的角落》還邀請了「木馬樂隊」的重磅加入。



《猶豫》是木馬樂隊20多年前的歌曲,也是第一張專輯《木馬》中收錄的第一首歌。


「隱藏著的兇手/窺視你的把戲/跳著舞的的父親倒地而去」歌詞中就已經暗示了朱永平最後的結局了。


第二集結尾,當警官老陳在少年宮抓到從福利院逃出來的嚴良後,突然間一位女孩兒毫無預警的墜落打斷了兩人的爭吵。



兩人的目光立刻朝著墜樓處望去,《猶豫》驟然響起,卡在了鏡頭切向兩人面部特寫的瞬間。


伴隨著尖銳又刺耳的吉他失真,木馬的聲音帶著幾分陰鬱,幾分黑暗,情緒呼嘯而來,將恐怖氣氛推到了頂點。


這段配樂是極度壓抑的,將人物內心的恐懼表現的淋漓盡致。


不得不說,木馬樂隊是一個一直被嚴重高低估的樂隊。



1999年樂隊首張同名專輯《木馬》正式在中國內地發行,成為對中國樂迷影響最大的「哥特」風格樂隊。



木馬樂隊是摩登天空旗下最具「搖滾英雄」特質的後搖滾樂,被譽為「中國最低調的樂隊」。


在「木馬」的眼裡,作品即是表達當下那一段時間的狀態,有相似經歷的人自然會喜歡。



辛爽


近年來懸疑元素一直熱度不減,獨立音樂人的音樂也開始被更多人關注。


儘管有的觀眾可能會被配樂嚇得跳腳,在黑暗、詭異的氛圍中跟著劇情代入情緒,但也有些人能夠在歌曲裡,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對於辛爽導演的過往,大多數人是不太清楚的,但通過對《隱秘的角落》關注,很多人也開始挖掘這個寶藏導演的經歷。


20年前,在成為一名導演之前,辛爽正在北京一支著名的搖滾樂隊Joyside裡擔任鼓手。


隨後籤約湖南衛視《幻樂之城》的導演,與蕭敬騰、任素汐、李光潔、黃麗玲合作,交出的每部作品都令人驚豔。



很難相信作為目前國產劇最高分的電視劇導演,辛爽竟然是一個第一次執導電視劇的80後。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還是一個搖滾樂隊的鼓手。

辛爽自己也在《隱秘的角落》中展現了自己的音樂才華,為其中的一首配樂《白船》作詞作曲。


辛爽在評價片尾曲時說道,「是對整個故事的一個補充。建議大家要聽片尾曲,它是戲劇的一部分」。


他很少用臺詞來作為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關鍵,而是用鏡頭。



然而對於故事的理解,他將這個權利交給了觀眾,並用配樂很好的進行輔助。


多年來,獨立音樂人的努力在被更多人看到,他們的音樂同樣是優秀且充滿感情的。


每段音樂都有它背後的故事,音樂也是情緒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如果說是《隱秘的角落》帶火了演員,不如說是音樂驚豔了世俗。


失去了音樂的劇情,還有靈魂嗎?


相關焦點

  • 獨立音樂不「孤獨」——原創音樂人的發行新思路
    而隨著用戶對音樂類型的需求愈發多元化以及社會化營銷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小眾音樂爆發出了驚人的能量,獨立音樂人的長尾音樂被擁上價值高地。但大部分獨立音樂人的生長曲線卻處於「亞健康」狀態。幸運的獨立音樂人將在他們的音樂生涯中經歷一次爆發性的增長,但過度同質化的社會化營銷難免會透支音樂人的音樂價值和風格特色。
  • 衝破音樂鄙視鏈?獨立音樂人的美麗與哀愁
    他們囊括了大部分的音樂類型,沉寂多年、劍走偏鋒、一朝崛起,他們就是以樸樹、萬曉利、陳鴻宇為代表的一批「獨立音樂人」,正在為華語樂壇不斷輸送新鮮的血液。「我的唱片遠遠大過我這個人。」這是樸樹在硬地圍爐夜·2017網易雲音樂原創盛典的獲獎感言,帶著一貫的樸式哲學。這大概也是他們這一批獨立音樂人的共同特質:音樂至死。
  • 獨立音樂人「乘風」,網易雲音樂「破浪」
    《不要停止我的音樂》熱銷的8年後,網易雲音樂發布的《中國獨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顯示,仍有近四成的獨立音樂人認為,缺乏曝光機會是影響他們作品發展的主要原因,68.8%的音樂人在音樂上獲得的平均月收入低於1000元。
  • Livehouse與酒吧、在線音樂公司、獨立音樂人的關係
    酒吧行業細分的話,可分為清吧、夜店的兩大類,早期Livehouse業態與清吧有諸多相似之處,普遍採取以餐飲酒水為主要營收的方式來維持場地運營開支,那段時間更多的把Livehouse稱之為音樂酒吧,而隨著一代又一代有著音樂夢想的獨立音樂人的堅持與嘗試,Livehouse已經形成有別日本、歐美具備中國市場獨立特色的全新業態。
  • Livehouse與酒吧、在線音樂公司、獨立音樂人的關係
    酒吧行業細分的話,可分為清吧、夜店的兩大類,早期Livehouse業態與清吧有諸多相似之處,普遍採取以餐飲酒水為主要營收的方式來維持場地運營開支,那段時間更多的把Livehouse稱之為音樂酒吧,而隨著一代又一代有著音樂夢想的獨立音樂人的堅持與嘗試,Livehouse已經形成有別日本、歐美具備中國市場獨立特色的全新業態。
  • 獨立音樂網站能讓音樂人賺錢麼?
    作者 早報記者 李懿   一個以支持獨立音樂為主的音樂網站的成立,是否能改變國內目前獨立音樂人以及音樂公司的困境?  一個以支持獨立音樂為主的音樂網站的成立,是否能改變國內目前獨立音樂人以及音樂公司的困境,目前還不得而知,但至少它提供了一種可能。
  • 拿不到補助的獨立音樂人,他們的春天在哪裡?
    尤其是中國,在華語音樂青黃不接的當下,每一個優秀的獨立音樂人都是我們寶貴的財富,相應的補助措施更應該關注到處於弱勢一方的他們。圖片截於文化部官網音樂行業中,很多獨立音樂人或樂隊的收入往往局限於livehouse。在疫情期間,很多音樂人可能都不會有收入。
  • 創作不應以流量論好壞|獨立音樂|原創音樂|音樂人
    以網易雲發布的《2020中國音樂人生存狀況報告》顯示,僅在該平臺上入駐的音樂人總數已超過20萬,相比2019年12月,人數同比增長超100%。那獨立音樂是否真的迎來了發展期? 獨立音樂人的生存狀況如何?
  • 獨立音樂人為什麼紛紛入駐音樂平臺?
    不僅僅是古風,搖滾、民謠、電音、嘻哈、二次元等類型音樂也從分眾市場走向泛眾市場,再加上在線音樂平臺的「推波助瀾」,自然也就出現了滑板鞋的MV、趙雷的《成都》等幾個爆款。「雖然有越來越多有話題度,但從銷售量來說,他們真的不是主流。」 《新音樂產業觀察》創始人陳賢江認為,「獨立音樂人或音樂圈新人數字專輯的銷量和偶像歌手沒法比。」
  • 事關獨立音樂 為什麼是網易?
    時間匆匆而過,兩年過去了自媒體產業在中國發展呈爆發之勢,但我們為自媒體創造的這首獨立音樂《自媒自語》卻沒有相應的「火」起來。獨立音樂有受眾,有市場,但這個行業商業化的發展卻不甚理想,缺乏足夠有影響力的巨頭引入這個行業進行平臺支持和資金扶持。這個行業蓬勃而發需要一個契機,這個契機出現在2016年11月22日!
  • 音樂廠牌與流媒體究竟能為獨立音樂人帶來什麼?
    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音樂人在本國市場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承認也驗證了市場價值,並且開始走向海外,在過去幾年,我們發現有更多的中國音樂人在海外嘗試發聲,也積累了一些知名度。他們的經歷是否具備可複製性,或者還沒走出去的中國音樂人,尤其獨立音樂人可以從這些已經先期探索了海外市場的音樂人經驗裡學習到什麼?
  • 在韓國,獨立音樂比主流音樂更流行,為什麼?
    在此之前,他們在內地也掀起一陣「草東熱」,巡演一票難求,被調侃「草東沒有門票」。對大部分聽歌範圍局限於主流音樂的聽眾而言,正是從草東的走紅,才開始對「獨立樂團」、「獨立音樂」這些概念有了認知。除了hyukoh外,還有10cm,Delispice,busker busker……這些韓國獨立樂隊/組合,以獨立廠牌的獨立樂團之姿,將亞文化反轉成為主流,在韓國,獨立音樂毫無疑問正在流行,他們已經重新定義了「流行音樂」。
  • 網易雲音樂與眾多獨立音樂人達成深度合作 平臺入駐音樂人超7萬
    ,目前平臺已與眾多獨立音樂人達成深度合作,共同探索音樂傳播新生態,攜手助推原創音樂新發展。其中,網易雲音樂將為合作獨立音樂人提供音樂版權服務,並推動原創音樂作品獲得更廣泛傳播,促進音樂人更好提升音樂收益。
  • 音樂創作之外,獨立音樂人如何學會版權保護?
    複雜模糊的版權購買合同細則、音樂人的維權困境......種種事件暴露出的歌曲著作權問題不僅超出了「吃瓜群眾」的理解範圍,也是每位獨立音樂人難以避免的坑。如今疫情又導致線下演出收入完全歸零,音樂人可太難了。
  • 網易雲音樂「硬地圍爐夜」:獨立音樂人的孤獨、浪漫與希望
    從民謠到嘻哈,獨立音樂人的「圍爐夜話」「我覺得網易雲音樂這樣的平臺,對獨立音樂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是為獨立音樂的發行,提供了很好的、很精準的渠道。其次,拉近了音樂人和用戶的距離。」獨立音樂人劉昊霖說。在「硬地圍爐夜」上他的《兒時》獲得了2017年度十大熱門單曲,而他在雲音樂上關注數達到了13.2萬。
  • 在線音樂平臺變現很難,獨立音樂人卻迎來了春天
    做內容出身,宋柯對在線音樂平臺的思考不僅僅停留在「在商言商」的層面。「平臺能為獨立音樂人的差異化發展做什麼?這個平臺除了傳統的播歌功能(就像電臺,只不過多了自主點播功能),還能夠發展出其他有本質性不同的功能嗎?這些都是在線音樂平臺遇到的瓶頸。」
  • 獨立音樂人的賺錢之道
    配圖獨立音樂人的專屬時代對於十三月和樹音樂這樣很早就關注獨立音樂人的廠牌,市場的火熱提供了更多發展方向。同樣受益的還有經營音樂節舞臺設計和調音的SAG公司,SAG聯合創始人姜北生談到,國內一半以上音樂節的舞臺都有SAG經手,他認為這極大受益於獨立音樂的發展,「我們希望獨立音樂人越來越好,他們好了我們才能發展的好。」SAG也在擴張業務,除了為獨立音樂人製作專輯,還主辦了李志趙雷等人的巡演。
  • 獨立但不孤立,太合音樂發起「獨立音樂聯合體」
    、香港和臺灣地區的近40家獨立音樂廠牌以及近600組獨立音樂人,打造華人地區緊密聯合的獨立音樂廠牌聯盟「獨立音樂聯合體(Indie Works)」。尤其是在華語市場上,獨立音樂人不僅成為音樂節和演出市場的重要力量,他們的作品和價值觀同樣受到眾多樂迷的追捧;而在音樂流媒體平臺,獨立音樂播放佔比不斷攀升早已引發業內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獨立音樂聯合體(Indie Works)應運而生。雖然初出茅廬,但Indie Works的氣勢相當足。
  • 音樂人調研報告:綜藝之外的獨立音樂人困於宣發?
    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新仔按:綜藝讓獨立音樂和主流文化的關係愈加緊密,但綜藝之外的音樂人生存狀態如何?藉助「見證大團」的機會,我們對參與徵選的24組音樂人進行了問卷調研和採訪。整個「音樂人生存狀況觀察」系列將分三次刊發,今天推出第一篇。作者 | 億謙擁擠的樂空間裡,氣氛隨著舞臺上飛揚的節奏一次次被推向高潮。
  • 蝦米音樂再尋光,推獨立音樂人專輯
    與此同時,阿里音樂旗下的在線音樂平臺蝦米音樂宣布,第二季「尋光計劃」音樂人首張個人專輯系列,也將於本月底前後正式推出。在這些音樂人身上,不僅能夠讓樂迷看到2018年中國獨立音樂引領者的潮流趨勢,也蘊藏著原創音樂領域不可忽視、溫暖強大的耀眼力量。那麼,從海納國內外曲庫版權,到持續發掘與扶植獨立音樂人,阿里音樂正在下一盤怎樣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