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縱觀歷史,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權貴階級為追求無上的權力,保證自己的權威,會採取諸多不平等措施。其中,最顯而易見的方式就是以酷刑進行嚴懲,起到殺雞儆猴的雙面效果。在古代,刑罰的嚴峻程度超乎我們的想像,各種刑罰工具鱗次櫛,令人聞之毛骨悚然。
一般來說,歷朝歷代對犯人都會用刑,其中的程度則視所犯過錯的輕重性而判定。一旦過錯過大或拒不認罪,老虎凳、辣椒水、鞭刑、烙刑等酷刑就會被加施於身。等到一套流程下來,許多犯人即使不死,也會在心裡留下深深的恐懼感。對於犯有死刑的犯人,用刑的方式更要殘酷得多,砍頭、上吊算是輕鬆的了,有些死刑犯會面臨凌遲、五馬分屍、腰斬等極為慘烈的處決方式。
01
實際上,古代君王制定這些殘酷的刑罰,主要為震懾一些不好分子,維護國家的長久安寧,在眾多的死刑處決方式中,腰斬算得上是最痛苦的一種刑罰之一了。腰斬,顧名思義,就是在犯人腰部施以極刑。具體的實施過程是,先將犯人的上衣拖掉,把犯人的腰部位置袒露出來,並綁在木板上,此時劊子手揮舞著大刀,朝犯人的腰部位置砍去,把犯人砍成兩截。
如果遇到經驗十分豐富的劊子手,手起刀落之間,犯人會在頃刻將斃命,不會遭受太多的痛苦。如果遇到行刑的新手,連砍幾刀,犯人都死不了,最終慢慢的在掙扎中死去,這是萬分痛苦的。很多時候,犯人的家屬會打點經驗豐富的劊子手,希望他們下刀能穩、準、狠,百分百地讓犯人痛快的死去。有些貪婪的劊子手,在沒收到犯人家屬的錢財時,會刻意做手腳,讓犯人在痛苦中慢慢死去。實際上,古代受腰斬之刑的人不在少數,明朝初年的大臣方孝孺就是其中之一。
02
方孝孺為人忠正耿直,是當時名聞天下的第一大儒,朱棣通過靖難之役篡取侄子的帝位之後,將不願投降的方孝孺下至獄中。由於方孝孺的學識品德四海讚頌,朱棣有意利用他的威信,為自己蕩平世間的反對之聲。於是,朱棣命人押解方孝孺上大殿,並向他提出為自己撰寫登基詔書的想法。只見方孝孺披麻戴孝而入,接過筆後,寫下「燕賊篡位」四個大字,朱棣見後勃然大怒,問他:「你不怕被誅九族嗎?」。方孝孺回到到:「即使誅我十族又有何妨!」
朱棣震怒之下,將方孝孺的門生和朋友算作第十族,與其餘九族一起,將他們悉數殺害於方孝孺的面前。據史料記載,當時被殺者共達873人,南京城內血流成河,朱棣殺死方孝孺十族後,令人對方孝孺處以腰斬之刑,並讓劊子手慢慢的施刑,讓方孝孺在痛苦中死去。據說,方孝孺在被腰斬後,用手肘撐地,扭曲地用血水寫下十二個半的「篡」字才慢慢咽氣。
據史書記載,我國最後一個被施以腰斬之刑的官員名叫俞鴻圖。此人是康熙朝的進士,在雍正朝擔任河南學政,也就是當地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實際上,俞鴻圖被處於腰斬十分冤枉,其小妾和僕人串通將科舉考試的考題外洩,俞鴻圖並不知情。雍正帝素來酷厲,為以儆效尤,他下令將俞鴻圖處以腰斬之刑,由於執行時太過倉促,俞鴻圖沒有絲毫準備,也沒有打點劊子手,於是劊子手故意緩緩下刀,讓俞鴻圖不得痛快而死。最終,俞鴻圖痛苦的趴在地上連寫了七個「慘」字,方才斷氣。
結語
雍正皇帝知道此事後,認為腰斬之刑實在過於殘忍,於是下令廢除腰斬。在我國延續兩千餘年的腰斬刑罰就此壽終正寢,實乃一件幸事。這些酷刑有深深的局限性,是封建專制主義下的糟粕,不過通過嚴苛的刑罰來減少違法犯罪,這也是當時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了。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刑罰》《史記·商君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