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河圖公司的員工不停打我電話,拉黑後又頻繁更換號碼繼續打電話,開口就說把你告到法院。連續多日遭受電話騷擾恐嚇,我身心疲憊,有一天接了河圖恐嚇電話身體突發不適被家人送去醫院;我年邁的老母親接了幾次河圖電話後也被嚇得焦慮不安。最近看到家電消費網的報導,才知道被河圖公司的詐騙電話忽悠了。昨天,有一自媒體人士向家電消費網投訴說,一定要將北京河圖創意圖片公司告上法庭,以免更多企業上當受騙。
該自媒體人士說,她做了一個微信公眾號。河圖公司聲稱自己的圖片被侵權使用,「河圖公司多次以多個電話、郵箱等聯繫方式對我進行聯繫,聲稱不聯繫就告到法院」,該自媒體人士說,河圖公司員工態度惡劣,動不動就「不聯繫我們進行解決,就把你告到法院」,「你等著法院聯繫你」。
「感覺我經歷的不是民事案件,而是刑事案件。」該自媒體人士說,「作為普通老百姓,從未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河圖公司的電話騷擾,已經對我和我的家庭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
「老母親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接到河圖公司電話裡面氣勢洶洶的咱們法院見的電話,以為我做了什麼違法的事情,嚇得每天焦慮不安、精神抑鬱。」該自媒體人士說,只是從免費圖片網站下載了一張配圖,也不是主動侵權,實是不知情,河圖公司就索要一萬元,這在父母所在的城鎮就是半個月的工資。因工作連累家人心中愧疚不已,面對巨額賠償心中氣憤鬱悶又不知怎樣應對,身心劇受摧殘無法正常工作,有一次接了河圖公司騷擾恐嚇電話後,突然身體不適,被家人送到了醫院急診室,花了一千多元看病治療。
「河圖詐騙電話找我索賠侵權賠償金,連日不斷的騷擾對我和家人進行精神打擊,如何才能對河圖索賠?」
該自媒體人士表示,為什麼北京河圖公司開口一張圖片的版權賠償金就是一萬元?免費圖片網的圖片究竟河圖有沒有版權?為什麼以起訴圖片盈利、敲詐勒索式維權模式的公司能一直存活?假冒授權的圖片維權詐騙電話普遍撒網式碰瓷,這種詐騙行為是否應受到制裁?難道版權管理和司法部門沒有負起應有的責任嗎?
該網友還表示,經過仔細研究河圖詐騙電話與普通詐騙電話的區別後發現:1.詐騙方式相同。都是通過普遍撒網式打電話搜索受害人,一旦受害人表現出膽怯,騙子便步步深入緊逼。2.詐騙結果不同。普通詐騙電話利用虛構的謊言沒有證據容易被識破,而河圖公司偽造版權和授權,欺騙性更強,更容易得手。3.詐騙過程不同。普通詐騙電話被拒絕後便消失;而河圖公司的詐騙電話更加囂張,以維權名義不斷進行騷擾,打擊受害人的自信心,造成的傷害更大。
「我們尊重版權作者,但這不能稱為某些公司鑽法律漏洞,割韭菜的理由。」該自媒體人士表示,希望國家版權局劍網2020行動能對這種佔用國家司法資源、打著維權旗號,卻以版權官司為盈利模式的圖片公司進行調查和整治,「還我們一個乾淨、公平的網絡空間。」
昨天,還有網友向家電消費網投訴稱,接到河圖公司員工索賠電話後,「一個小時之內腦袋都嗡嗡的,嚇慘了,真是嚇得哆哆嗦嗦的,晚上覺都睡不著」。該網友表示,我就是一個普通編輯,當時想萬一要我賠償怎麼辦,還讓公司名譽受損了。自責得想跳樓自殺的心都有了。
隨後網上搜索一下,了解到目前像河圖公司這樣的圖片公司很多,讓自媒體不堪其擾,有的都把公司註銷了,轉行不做自媒體了。「他們打著版權維權的口號,把法院變成其營銷部門,對社會的經濟秩序危害特別大。」 該網友表示。
今年6月,國家版權局等關於開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2020」專項行動的通知中明確表示,深入開展圖片市場版權整治工作,嚴厲打擊未經授權傳播他人圖片的侵權盜版行為,著力整治圖片機構、版權代理公司存在的假冒授權、虛假授權、惡意索賠等行為,進一步規範圖片市場版權傳播秩序。
今年7月,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發布了關於涉網圖片類著作權案件的調研報告。報告指出,「個別圖片公司或者律師甚至專門從事圖片維權訴訟,主動鎖定圖片權利人,利用專業軟體檢索到侵權行為後再向圖片權利人尋求授權,以提起訴訟的方式獲取不正當商業利益。」報告認為,這種維權方式已經成為這些圖片公司的主要經營方式和部分律師開發客戶和案源的主要渠道。
該報告還明確指出,目前,單幅攝影作品的最低損害賠償額為300元,最高為4000元,中位數為800元,平均值為867元。
近來,家電消費網關於北京河圖創意圖片有限公司涉嫌惡意索賠的系列報導引發社會關注,很多受害公司向本網站訴說河圖騙局。家電消費網還將調查文章呈送給了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上周,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主管副院長回復已關注到家電消費網的系列報導。
天眼查獲悉,北京河圖創意圖片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法人馮飛燕。中國圖庫為北京河圖創意有限公司下屬的圖庫。在2018年、2019年,北京河圖創意圖片有限公司馮飛燕曾在微博年會、微博上高調展示其自行研發的AI查盜圖軟體。(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