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歌》這首經典的兒歌肯定會勾起很多人童年的記憶,當然也會讓很多想起那些年拼命學英語的過程,英語作為國際通用的語言,它被歐洲大陸及日本,都是最普遍的外語來學習,其次就是西班牙語和法語,從1960年開始,中國開始選擇英語為第一外語,特別是1983年以後,英語在高考中同語文,數學等科目一樣同等對待,而且在全日制普通大學,除了非英語專業外,英語必須作為其必修課。由此可見國家對英語的重視程度。
在2001年,頒布《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習英語的起始年紀從初中一年級提前至小學三年級,逐漸加強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育,小編相信應該會有很多人享受這個待遇吧,但是隨著英語教育的不規範性,再加上學生沒有良好的語言環境,導致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深受漢語思維的影響,最後學成了「啞巴英語」,甚至變成「畸形英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式英語」。小編這樣說是有一定根據地,不信的話,小編就說兩個簡單的例子,大家一起來看看。
眼看2018年就要過去,我們將要迎來2019年的第一份禮物,那就是元旦小長假,絕大多數人會利用這個假期進行旅遊,去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但是一些著名的風景區,肯定會有非常多的遊客,比如天安門,故宮,西湖等這些著名景點,肯定是人山人海,水洩不通。那麼「人山人海」用英語應該怎麼說呢,小編相信很多人可以毫不費力地說出那句「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按照我們國人的語言思維,這個翻譯簡直是無可挑剔,但事實上,這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語」,如果讓一個外國人看這個翻譯,他根本理解不了。
還有一些人,可能跳出了漢語思維,翻譯成了「a lot of people, too many people」,這個翻譯不能算錯,但是過於平淡,而且囉嗦了,不符合表達習慣,那麼應該怎麼翻譯呢,其實在英語中有這樣一個短句「a sea of」,它的意思是指「大量的,一片……的海洋」,如果用它來進行表達,是不是更加貼切呢?比如「The square was a sea of people(廣場上人山人海)」。
最後,知行翻譯小編再說一個,大家覺得「old man」應該怎麼翻譯,應該會有不少數人說「老男人」,其實按照字面意思來說是正確的,但是如果了解英語語言文化特點的話,就不會翻譯成「老男人」,而是「老人」,並且這個「老人」代指的非常廣泛,它可以指代我們漢語中的「老爸,」也可以是「老公(多指代老年配偶)」,具體的就要根據語境進行判斷,比如「Hey, Ma. It's the old man.(嗨,媽,是老爸)」,再比如「My old man is going to retire this year.(我家老頭兒今年就要退休了。)」
看完這兩個例子,有沒有覺得很受用呢,其實英語的學習並不是一味的死記硬背,這樣只會造成我們越來越討厭英語,而是要試著去了解英語這門語言背後的文化內涵,只有真正地了解了這語言,才能學會英語,這裡也呼籲一些學校,不要把學習英語當成一種應試,而應該是興趣,大家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