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吳遇利 編輯 | 王潤卓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
「我是一名全職的脫口秀演員,一個月能掙1500。這個段子是去年寫的,今年的話一毛錢沒有掙到。」
《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中,選手何廣智頻頻以「窮」自嘲,租住在「嚴禁捕捉野生動物」的偏遠郊區、絲毫沒有買房壓力是因為壓根買不起等等,雖為調侃,卻也折射出許多職業脫口秀演員的困境——僅靠講脫口秀,生活難以為繼。
全職脫口秀演員「全中國應該都不到十個」
李誕在本季《脫口秀大會》中直言,全職脫口秀演員鳳毛麟角,「我仔細數了數,全中國應該都不到十個。」《脫口秀大會》第二季黑馬選手呼蘭的本職工作是程式設計師,上海女學霸Norah則是一家快消企業的總監,而諸如王建國、程璐、史炎等一眾資深脫口秀演員也都身兼編劇或培訓工作。
去年年底,笑果籤約演員趙有成曾在微博曬出自己的工資,被網友戲稱為「3000元工資條持有者」。
近日,脫口秀圈內公認的「大魔王」、單立人喜劇的周奇墨在採訪中也透露了職業脫口秀演員的入不敷出,「好的時候(每月)幾千塊錢」「多花任何一筆錢我就會覺得很煩心」。
△周奇墨
能夠在線上曝光、有知名度的演員尚且如此,那些在線下穿梭於小劇場、酒吧、企業年會的演員,其收入狀況可見一斑。
而這些人,才是脫口秀演員中的大多數。
曾有媒體統計,中國的脫口秀俱樂部在2019年就已多達上百家。上海的山羊脫口秀、噗嗤脫口秀、來點喜劇、木更喜劇,北京的單立人喜劇、北京脫口秀、幽默小區,深圳的逗伴脫口秀、青蛙脫口秀、呼聲,還有廣州的香蕉脫口秀、西安的唐蒜鋪子、長春的草臺班子喜劇等等,全國脫口秀俱樂部裡,能夠比較好地實現商業化經營的只有屬於笑果的噗嗤和山羊。而這兩家的成功,也主要靠《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這兩個線上出口來獲得商業化收益,僅憑門票收入,脫口秀俱樂部依然入不敷出。更不用說那些如雨後春筍般在大小城市中破土而出的脫口秀俱樂部,盈利更是空談。其中的脫口秀演員們,還是在靠著一腔熱愛,奔波在一場又一場開放麥之間。
開放麥是脫口秀的一種練習形式、一個可以容錯的場合,可以看做是正式演出前的彩排。無論是脫口秀新人還是老將,正式演出前都需要到開放麥去不斷打磨。新人可以在開放麥現場學習現場表演、獲得更多人的關注,成熟的脫口秀演員要根據觀眾的現場反應來打磨自己的新段子。
△開放麥現場
由於開放麥具有試驗性質,為了吸引觀眾,票價往往十分低廉,20元左右的價格甚至還附送啤酒。而演員在開放麥表演,是沒有收入的。不僅如此,他們還要自掏腰包承擔交通費用來講脫口秀,這也就導致許許多多剛剛入行的新人處於虧錢講脫口秀的困境中。
可以拿到錢的,是商演。
單立人喜劇籤約演員小鹿曾在其主持的播客節目《一言不合》中講到,一場商演拿300塊錢出場費,是許多脫口秀演員的現狀。
△小鹿的專場演出
即便如此,商演也並非垂手可得,一般商演都集中在周末,比較搶手的演員能夠拿到不少商演機會,一般的演員一周能上臺兩三次,而新人則基本只能在開放麥等待著機會降臨。可以說,除了普通大眾所熟悉的面孔,幾乎沒有一個線下脫口秀演員可以用演出費用養活自己。
△南京花樂逗脫口秀俱樂部的商演現場,觀眾寥寥無幾
作為一份職業,收入永遠是無法迴避的問題。但對於目前多數脫口秀演員而言,講脫口秀,與其說是一份兼職工作,倒不如說是一個需要投入不少精力的個人愛好。
狹窄的上升渠道——脫口秀演員普遍的職業困境
我們在《脫口秀大會》和《吐槽大會》上所看到的脫口秀形式,並非發音更接近的talk show,而是stand-up comedy(單口喜劇或站立式喜劇),但長期以來脫口秀這一稱呼已深入人心,於是大家將錯就錯,脫口秀也就逐漸成了這種表演形式約定俗成的叫法。
脫口秀髮端於美國,得益於美國的酒吧文化和劇場文化,經過幾十年的積澱,脫口秀在美國已經成為了大眾文化的重要構成,圍繞著脫口秀所衍生出的產業也已經十分成熟,其中包括清晰而通暢的上升路線。
在美國,一個脫口秀「小白「要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明星,經歷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蛻變。從線下的小酒吧,講到鄉村俱樂部、劇院,小有名氣之後就可以受邀出鏡電視節目、成為脫口秀節目的編劇,最終甚至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脫口秀節目,這是一套完備的晉升體系和人才培養機制。諸如傑伊·萊諾(Jay Leno)、大衛·萊特曼(David Michael Letterman)等名嘴,走的都是這樣一條職業道路。
△美國CBS電視臺的著名脫口秀節目《大衛萊特曼深夜秀》
△《大衛萊特曼深夜秀》片段
「酒吧—劇場—演播室」的成功軌跡,是脫口秀「後浪們」的希望,他們以傑伊·萊諾(Jay Leno)等脫口秀名嘴為榜樣,努力從眾多表演者中脫穎而出。成千上萬的線下劇場、層出不窮的脫口秀節目,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上升渠道,激勵著一波又一波的「後浪」數十年來不斷為脫口秀界貢獻才華、注入活力,推動著美國脫口秀的創新和發展。
△在中國人氣頗高的《崔娃脫口秀》片段
而在中國,脫口秀的發展不過短短十幾年,還遠未形成暢通的上升渠道。如果說美國脫口秀演員的上升渠道是光纖寬帶的話,中國脫口秀演員可能還在依靠撥號上網。
脫口秀在國內被廣為人知,要從黃西說起。大約10年前,有一段中國人在白宮說脫口秀的視頻火爆全網,而這個視頻中的表演者便是黃西,正是這段視頻讓大部分國人首次接觸到了脫口秀這個表演形式。此後黃西回國內發展,曾與人合夥創立了北京最早的脫口秀俱樂部——北脫。被譽為「脫口秀天才」的池子就出道於這個俱樂部,單立人喜劇的幾位主要演員也出身與此。但最後,黃西成為了央視的節目主持人,並沒有給「後浪」們指明一條脫口秀職業的上升之路。
△黃西
2012年,《今晚80後脫口秀》在東方衛視開播,讓中國脫口秀擁有了第一批固定的粉絲。這個節目就像是國內脫口秀的「黃埔軍校」,發掘出了不少優秀的脫口秀編劇和演員,當下行業內的最廣為人知的李誕、池子、王建國、思文,都從這檔節目起家。然而《今晚80後脫口秀》也未能如國外的深夜脫口秀節目那般順風順水,很長一段時間,節目甚至連冠名商都沒有,最終在2017年以停播而收場。
△《今晚80後脫口秀》
《今晚80後脫口秀》停播的同年,《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橫空出世。節目搞得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但是掀開熱鬧的表象,我們仔細思索,能夠在這種短期節目中露臉的脫口秀演員有幾個?以正在進行中的《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為例,節目突圍賽階段也僅有50位演員出場,而這其中還有一半是觀眾耳熟能詳的「老將」,留給新人從線下走到線上的機會其實屈指可數。
對比美國「酒吧—劇場—演播室」的路徑,目前國內既沒有形成脫口秀的劇場文化、又沒有足夠的線上曝光通道,僅有的幾檔網絡綜藝也是在短期內收割一波流量。即便新人們在一場場的開放麥中磨成了苗子,卻沒有足夠的土壤將其移植出來、長成參天大樹。
新人紛紛湧入,是喜是憂?
一邊是職業通道還未通暢,另一邊是越來越多的人湧入。
新人是行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不過這其中有多少人是因為熱愛而來,又有多少人是為了成為「第二個李誕」而來?
憑藉《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笑果文化算是脫口秀業內第一個自帶流量的公司,其聯合創始人李誕,則成了成功走上了商業化道路的全民級明星。
從2017年走紅至今,李誕參加過的綜藝不下幾十檔,《做家務的男人》《腦力男人時代》《笑起來真好看》《奇葩說》《嚮往的生活》《天天向上》《真相吧,花花萬物》《火星情報局》等等,他在其中擔任常駐嘉賓甚至導師的節目也有近十檔;李誕的書也火了,《扯經》《笑場》《宇宙超度指南》《冷場》都成了暢銷書,2019年,李誕甚至還獲得第13屆作家榜「明星作家榜」第一名。
△李誕在《今晚80後脫口秀》
短短兩三年的功夫,李誕著著實實火了。
但是火起來的似乎並不是那個站在臺上講脫口秀的李誕。而是滿口金句、看透人生的「導師」李誕,是在場上插科打諢、機智救場的「綜藝咖」李誕,又或者是官方微博認證的那個身份:詩人、諧星、作家。
在微博上,李誕坐擁870多萬粉絲,每年新增粉絲數都超百萬,但多數粉絲也並不認識那個在《今晚80後脫口秀》中說脫口秀的「蛋蛋」。
蛋蛋吐槽池子高考的時候,別人都帶文具,只有他把媽媽帶了去!
△《今晚80後脫口秀》李誕在脫口秀中吐槽池子
就像李誕自己在節目中的吐槽認識他的觀眾,甚至不知道他在說脫口秀,「在機場遇到別人和我合影他們說,『李誕,很喜歡你在《奇葩說》裡的表現』——當時,我甚至還沒去《奇葩說》。」
脫口秀界也需要一個「郭德綱」,一枝獨秀可以反哺行業。但是郭德綱在公眾眼中一直和相聲捆綁在一起,李誕的個人品牌卻與脫口秀已經有些脫節了。
△笑果文化推出的脫口秀培訓營「噗嗤訓練營」
不少脫口秀行業的資深從業者,都曾表達過對於新人「我也可以靠講笑話大紅大紫」這種心態的擔憂,原本就處於職業困境中的脫口秀演員,很有可能再面臨「劣幣驅逐良幣」的困擾。每每《吐槽大會》或《脫口秀大會》開播,都會有一大批新人加入,隨著節目的結束,又有不少人隨著觀眾一起散去。那些不斷湧入噗嗤脫口秀訓練營的大學生、那些在「十八線城市」大張旗鼓開辦脫口秀俱樂部的年輕人,有多少,是像前輩石老闆、周奇墨那樣仗著一腔熱血踏進脫口秀的圈子?有多少,是奔著成為第二個接綜藝、接廣告接到手軟的李誕而來的?
人才是行業發展的基石,目前國內脫口秀演員的儲備遠遠不足以支撐起這個行業健康蓬勃的發展。好在,脫口秀圈裡,像單立人俱樂部裡那些心懷夢想的人不在少數;好在,有笑果這樣的公司在商業化的道路上一步步試探著;好在,就算一個月只賺1500塊,也還有人想要站在那束光下,把自己講給觀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