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演員的職業困境:每月只賺1500

2020-11-18 騰訊網

作者 | 吳遇利 編輯 | 王潤卓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

「我是一名全職的脫口秀演員,一個月能掙1500。這個段子是去年寫的,今年的話一毛錢沒有掙到。」

《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中,選手何廣智頻頻以「窮」自嘲,租住在「嚴禁捕捉野生動物」的偏遠郊區、絲毫沒有買房壓力是因為壓根買不起等等,雖為調侃,卻也折射出許多職業脫口秀演員的困境——僅靠講脫口秀,生活難以為繼。

全職脫口秀演員「全中國應該都不到十個」

李誕在本季《脫口秀大會》中直言,全職脫口秀演員鳳毛麟角,「我仔細數了數,全中國應該都不到十個。」《脫口秀大會》第二季黑馬選手呼蘭的本職工作是程式設計師,上海女學霸Norah則是一家快消企業的總監,而諸如王建國、程璐、史炎等一眾資深脫口秀演員也都身兼編劇或培訓工作。

去年年底,笑果籤約演員趙有成曾在微博曬出自己的工資,被網友戲稱為「3000元工資條持有者」。

近日,脫口秀圈內公認的「大魔王」、單立人喜劇的周奇墨在採訪中也透露了職業脫口秀演員的入不敷出,「好的時候(每月)幾千塊錢」「多花任何一筆錢我就會覺得很煩心」。

△周奇墨

能夠在線上曝光、有知名度的演員尚且如此,那些在線下穿梭於小劇場、酒吧、企業年會的演員,其收入狀況可見一斑。

而這些人,才是脫口秀演員中的大多數。

曾有媒體統計,中國的脫口秀俱樂部在2019年就已多達上百家。上海的山羊脫口秀、噗嗤脫口秀、來點喜劇、木更喜劇,北京的單立人喜劇、北京脫口秀、幽默小區,深圳的逗伴脫口秀、青蛙脫口秀、呼聲,還有廣州的香蕉脫口秀、西安的唐蒜鋪子、長春的草臺班子喜劇等等,全國脫口秀俱樂部裡,能夠比較好地實現商業化經營的只有屬於笑果的噗嗤和山羊。而這兩家的成功,也主要靠《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這兩個線上出口來獲得商業化收益,僅憑門票收入,脫口秀俱樂部依然入不敷出。更不用說那些如雨後春筍般在大小城市中破土而出的脫口秀俱樂部,盈利更是空談。其中的脫口秀演員們,還是在靠著一腔熱愛,奔波在一場又一場開放麥之間。

開放麥是脫口秀的一種練習形式、一個可以容錯的場合,可以看做是正式演出前的彩排。無論是脫口秀新人還是老將,正式演出前都需要到開放麥去不斷打磨。新人可以在開放麥現場學習現場表演、獲得更多人的關注,成熟的脫口秀演員要根據觀眾的現場反應來打磨自己的新段子。

△開放麥現場

由於開放麥具有試驗性質,為了吸引觀眾,票價往往十分低廉,20元左右的價格甚至還附送啤酒。而演員在開放麥表演,是沒有收入的。不僅如此,他們還要自掏腰包承擔交通費用來講脫口秀,這也就導致許許多多剛剛入行的新人處於虧錢講脫口秀的困境中。

可以拿到錢的,是商演。

單立人喜劇籤約演員小鹿曾在其主持的播客節目《一言不合》中講到,一場商演拿300塊錢出場費,是許多脫口秀演員的現狀。

△小鹿的專場演出

即便如此,商演也並非垂手可得,一般商演都集中在周末,比較搶手的演員能夠拿到不少商演機會,一般的演員一周能上臺兩三次,而新人則基本只能在開放麥等待著機會降臨。可以說,除了普通大眾所熟悉的面孔,幾乎沒有一個線下脫口秀演員可以用演出費用養活自己。

△南京花樂逗脫口秀俱樂部的商演現場,觀眾寥寥無幾

作為一份職業,收入永遠是無法迴避的問題。但對於目前多數脫口秀演員而言,講脫口秀,與其說是一份兼職工作,倒不如說是一個需要投入不少精力的個人愛好。

狹窄的上升渠道——脫口秀演員普遍的職業困境

我們在《脫口秀大會》和《吐槽大會》上所看到的脫口秀形式,並非發音更接近的talk show,而是stand-up comedy(單口喜劇或站立式喜劇),但長期以來脫口秀這一稱呼已深入人心,於是大家將錯就錯,脫口秀也就逐漸成了這種表演形式約定俗成的叫法。

脫口秀髮端於美國,得益於美國的酒吧文化和劇場文化,經過幾十年的積澱,脫口秀在美國已經成為了大眾文化的重要構成,圍繞著脫口秀所衍生出的產業也已經十分成熟,其中包括清晰而通暢的上升路線。

在美國,一個脫口秀「小白「要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明星,經歷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蛻變。從線下的小酒吧,講到鄉村俱樂部、劇院,小有名氣之後就可以受邀出鏡電視節目、成為脫口秀節目的編劇,最終甚至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脫口秀節目,這是一套完備的晉升體系和人才培養機制。諸如傑伊·萊諾(Jay Leno)、大衛·萊特曼(David Michael Letterman)等名嘴,走的都是這樣一條職業道路。

△美國CBS電視臺的著名脫口秀節目《大衛萊特曼深夜秀》

△《大衛萊特曼深夜秀》片段

「酒吧—劇場—演播室」的成功軌跡,是脫口秀「後浪們」的希望,他們以傑伊·萊諾(Jay Leno)等脫口秀名嘴為榜樣,努力從眾多表演者中脫穎而出。成千上萬的線下劇場、層出不窮的脫口秀節目,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上升渠道,激勵著一波又一波的「後浪」數十年來不斷為脫口秀界貢獻才華、注入活力,推動著美國脫口秀的創新和發展。

△在中國人氣頗高的《崔娃脫口秀》片段

而在中國,脫口秀的發展不過短短十幾年,還遠未形成暢通的上升渠道。如果說美國脫口秀演員的上升渠道是光纖寬帶的話,中國脫口秀演員可能還在依靠撥號上網。

脫口秀在國內被廣為人知,要從黃西說起。大約10年前,有一段中國人在白宮說脫口秀的視頻火爆全網,而這個視頻中的表演者便是黃西,正是這段視頻讓大部分國人首次接觸到了脫口秀這個表演形式。此後黃西回國內發展,曾與人合夥創立了北京最早的脫口秀俱樂部——北脫。被譽為「脫口秀天才」的池子就出道於這個俱樂部,單立人喜劇的幾位主要演員也出身與此。但最後,黃西成為了央視的節目主持人,並沒有給「後浪」們指明一條脫口秀職業的上升之路。

△黃西

2012年,《今晚80後脫口秀》在東方衛視開播,讓中國脫口秀擁有了第一批固定的粉絲。這個節目就像是國內脫口秀的「黃埔軍校」,發掘出了不少優秀的脫口秀編劇和演員,當下行業內的最廣為人知的李誕、池子、王建國、思文,都從這檔節目起家。然而《今晚80後脫口秀》也未能如國外的深夜脫口秀節目那般順風順水,很長一段時間,節目甚至連冠名商都沒有,最終在2017年以停播而收場。

△《今晚80後脫口秀》

《今晚80後脫口秀》停播的同年,《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橫空出世。節目搞得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但是掀開熱鬧的表象,我們仔細思索,能夠在這種短期節目中露臉的脫口秀演員有幾個?以正在進行中的《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為例,節目突圍賽階段也僅有50位演員出場,而這其中還有一半是觀眾耳熟能詳的「老將」,留給新人從線下走到線上的機會其實屈指可數。

對比美國「酒吧—劇場—演播室」的路徑,目前國內既沒有形成脫口秀的劇場文化、又沒有足夠的線上曝光通道,僅有的幾檔網絡綜藝也是在短期內收割一波流量。即便新人們在一場場的開放麥中磨成了苗子,卻沒有足夠的土壤將其移植出來、長成參天大樹。

新人紛紛湧入,是喜是憂?

一邊是職業通道還未通暢,另一邊是越來越多的人湧入。

新人是行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不過這其中有多少人是因為熱愛而來,又有多少人是為了成為「第二個李誕」而來?

憑藉《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笑果文化算是脫口秀業內第一個自帶流量的公司,其聯合創始人李誕,則成了成功走上了商業化道路的全民級明星。

從2017年走紅至今,李誕參加過的綜藝不下幾十檔,《做家務的男人》《腦力男人時代》《笑起來真好看》《奇葩說》《嚮往的生活》《天天向上》《真相吧,花花萬物》《火星情報局》等等,他在其中擔任常駐嘉賓甚至導師的節目也有近十檔;李誕的書也火了,《扯經》《笑場》《宇宙超度指南》《冷場》都成了暢銷書,2019年,李誕甚至還獲得第13屆作家榜「明星作家榜」第一名。

△李誕在《今晚80後脫口秀》

短短兩三年的功夫,李誕著著實實火了。

但是火起來的似乎並不是那個站在臺上講脫口秀的李誕。而是滿口金句、看透人生的「導師」李誕,是在場上插科打諢、機智救場的「綜藝咖」李誕,又或者是官方微博認證的那個身份:詩人、諧星、作家。

在微博上,李誕坐擁870多萬粉絲,每年新增粉絲數都超百萬,但多數粉絲也並不認識那個在《今晚80後脫口秀》中說脫口秀的「蛋蛋」。

蛋蛋吐槽池子高考的時候,別人都帶文具,只有他把媽媽帶了去!

△《今晚80後脫口秀》李誕在脫口秀中吐槽池子

就像李誕自己在節目中的吐槽認識他的觀眾,甚至不知道他在說脫口秀,「在機場遇到別人和我合影他們說,『李誕,很喜歡你在《奇葩說》裡的表現』——當時,我甚至還沒去《奇葩說》。」

脫口秀界也需要一個「郭德綱」,一枝獨秀可以反哺行業。但是郭德綱在公眾眼中一直和相聲捆綁在一起,李誕的個人品牌卻與脫口秀已經有些脫節了。

△笑果文化推出的脫口秀培訓營「噗嗤訓練營」

不少脫口秀行業的資深從業者,都曾表達過對於新人「我也可以靠講笑話大紅大紫」這種心態的擔憂,原本就處於職業困境中的脫口秀演員,很有可能再面臨「劣幣驅逐良幣」的困擾。每每《吐槽大會》或《脫口秀大會》開播,都會有一大批新人加入,隨著節目的結束,又有不少人隨著觀眾一起散去。那些不斷湧入噗嗤脫口秀訓練營的大學生、那些在「十八線城市」大張旗鼓開辦脫口秀俱樂部的年輕人,有多少,是像前輩石老闆、周奇墨那樣仗著一腔熱血踏進脫口秀的圈子?有多少,是奔著成為第二個接綜藝、接廣告接到手軟的李誕而來的?

人才是行業發展的基石,目前國內脫口秀演員的儲備遠遠不足以支撐起這個行業健康蓬勃的發展。好在,脫口秀圈裡,像單立人俱樂部裡那些心懷夢想的人不在少數;好在,有笑果這樣的公司在商業化的道路上一步步試探著;好在,就算一個月只賺1500塊,也還有人想要站在那束光下,把自己講給觀眾聽。

相關焦點

  • 脫口秀演員真的每月只賺1500元?
    第2936期文化產業評論脫口秀火了,但是脫口秀演員還沒吃上飯。收入低、上升通道不暢,是目前國內脫口秀演員普遍的職業困境,同時,「一夜成名」又誘惑著不少新人湧入,為行業發展帶來不少揠苗助長的風險。,一個月能掙1500。
  • 脫口秀演員月入1500?還有哪些表明光鮮的低薪工作,這一個很意外
    你一個月賺多少錢?有人幾千元,有人上萬元。但是對於大部分的年輕人而言,都能夠月入3000元左右。不過,最近我們卻發現有一類看似光鮮亮麗的年輕人,每月的工資竟然低至1500元。在《脫口秀大會》上,選手何廣智表示,自己一個月能賺1500元。
  • 月入1500,脫口秀演員很難活
    多位脫口秀從業者告訴南風窗記者,近兩年,其行業的變化是天翻地覆的——一定程度上,線上的綜藝節目點燃了觀眾觀看線下脫口秀表演的熱情,也帶來了演出場次和表演機會的增多。但另一方面,脫口秀行業演出收入低、人員流動性大也是現實的困境。
  • 月入1500,脫口秀演員很難活
    但另一方面,脫口秀行業演出收入低、人員流動性大也是現實的困境。比如,演員何廣智就將月賺1500元的窘境,寫進節目的段子裡。而李誕也說,中國全職脫口秀演員不超過10個。在牧師看來,雙線結構搭得好不好,兩者混合好不好,鋪墊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做出雙關、三關,這些才是創作出好的脫口秀段子的標準。脫口秀有著非常清晰的創作邏輯和評判標準,並非僅只以靈感蔽之。牧師認為,評價脫口秀可以看內容文本、表演能力,以及兩者的契合度。
  • 月入3000的脫口秀演員都怎麼樣了?
    文|淺淺脫口秀火了,靠講段子、自嘲惹得關注喜愛的脫口秀演員們也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關注。他們長長短短的段子、大大小小的梗來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在舞臺上看他們能夠用喜劇表演的方式對生活、人生、社會指手畫腳,但是生活中也不免遭受毒打。「我是一名全職的脫口秀演員,一個月能掙1500。這個段子是去年寫的,今年的話一毛錢沒又掙到。」
  • 脫口秀演員月入1500,這是「段子」還是現實?
    推開隊伍旁邊的一扇門,便是後臺,裡面的演員,像是剛剛熱播的《脫口秀大會》冠軍王勉,還有號稱「笑死」徐崢的何廣智……走上脫口秀這條路,都從門外的觀眾起步,先聽後說。暢想未來,他們手指著遠方,畫著一棟棟房子!
  • 收入低、人才少,脫口秀拿什麼養成下一個李誕?
    ,一個月收入1500。」雖然段子的表演有部分誇大成分存在,但根據周奇墨在近期的《人物》採訪中所說的「好的時候每月幾千塊錢,偶爾能過萬」來看,中國脫口秀演員的收入僅為普通工薪階層的水平。 程璐曾在綜藝中回憶自己剛入行的困境:不怕沒錢賺,就怕俱樂部倒閉。
  • 收入低、人才少,脫口秀拿什麼養成下一個李誕?
    文丨商業數據派,作者丨舍兒,編輯丨王一粟「我是一名全職的脫口秀演員,一個月收入1500。」在《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中,選手何廣智在演出中自我調侃—做脫口秀演員的收入「十分穩定」。雖然段子的表演有部分誇大成分存在,但根據周奇墨在近期的《人物》採訪中所說的「好的時候每月幾千塊錢,偶爾能過萬」來看,中國脫口秀演員的收入僅為普通工薪階層的水平。
  • 那些講脫口秀的日子:和相聲演員搶飯碗、遭遇同行互黑
    行業在聚光燈的包圍下湧進了一大批半路出家的脫口秀愛好者,然而大部分新人的職業生涯最高點永遠停在了第一場的開放麥。選擇讓段子和自己一同成長的人終究只是少數。本文為36氪x顯微故事聯合出品欄目策劃:劉涵文 | 唐山編輯 | 清淮「我是一名全職的脫口秀演員,一個月能掙1500元。
  • 李雪琴、王勉、呼蘭等邀約不斷,脫口秀演員正式迎來「商業化」?
    但問題是,當所有商演、廣告資源,全部只聚焦於這批頭部脫口秀藝人身上,脫口秀這門新興產業,離「興起」這個目標似乎還有段距離。周奇墨便在《人物》採訪中公開揭秘脫口秀這行的平均月收入「好的時候每月幾千塊。」在脫口秀行業吃到第一口紅利的李誕則在今年《脫口秀大會3》中直言,「全國全職脫口秀演員不超過10個」……言下之意,也透露出脫口秀這個產業當前的艱難,以及脫口秀演員們的當前生存困境。
  • 我在北上廣講脫口秀:和相聲演員搶飯碗、要求講葷段子、遭遇同行互黑
    以下是關於他們的真實故事:「我是一名全職的脫口秀演員,一個月能掙1500元。這個段子是去年寫的,今年的話一毛錢沒有掙到。」在《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中,何廣智以「窮」自嘲,稱自己租住在「嚴禁捕捉野生動物」的偏遠郊區、絲毫沒有買房壓力等。
  • 欣欣向榮但一團亂麻的脫口秀行業:一月能掙1500?有的月入三五萬
    在今年的舞臺上,新選手何廣智用「一個月能掙1500」的段子調侃脫口秀演員到底有多窮,也讓人們對脫口秀演員的生存更為好奇。 入行的門檻是什麼?全職演員真的那麼窮嗎?未來,脫口秀演員的出路是什麼?
  • 廣州線下脫口秀 在笑聲與「羞辱」中野蠻生長
    這是一家脫口秀俱樂部每周固定時間的開放麥表演現場,隨著主持人的登場,不時爆發出笑聲和掌聲。脫口秀髮源於歐美,於2009年在中國內地萌芽。2017年起,得益於多檔脫口秀節目的影響力,這一喜劇形式進入大眾視野。在此期間,脫口秀也在廣州悄然紮根,從不溫不火到野蠻生長,從業者們看到困境,但仍對未來的發展充滿期望。
  • 脫口秀演員生存實錄:一場仍在實驗的狂歡
    在今年的舞臺上,新選手何廣智用「一個月能掙1500」的段子調侃脫口秀演員到底有多窮,也讓人們對脫口秀演員的生存更為好奇。入行的門檻是什麼?全職演員真的那麼窮嗎?未來,脫口秀演員的出路在哪裡?一個腥風血雨的決定脫口秀在國內屬於「舶來品」,源於歐美的「Stand-up comedy」(單口喜劇)。
  • 女性脫口秀演員的「冒犯」史
    微博上有觀眾說:「楊笠的脫口秀在臺上只完成了50%,剩下的50%在她的脫口秀結束之後才得以完成。」舉報者已經遁形於茫茫網際網路之中,關於「喜劇是否應該是一種冒犯」的探討,成為告別2020的一個熱搜。事實上,「冒犯」這個詞,一直以來和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是一對孿生兄弟,單口喜劇因此又被命名為「冒犯的藝術」。
  • 我在北上廣講脫口秀:和相聲演員搶飯碗、要求講葷段子、遭遇同行互黑
    行業在聚光燈的包圍下湧進了一大批半路出家的脫口秀愛好者,然而大部分新人的職業生涯最高點永遠停在了第一場的開放麥。選擇讓段子和自己一同成長的人終究只是少數。以下是關於他們的真實故事:最頂尖脫口秀演員月入不過萬楊岱儒 脫口秀演員 25歲 吉林省通化市做脫口秀演員之前,我幹過老家電臺主播、央廣購物欄目的主持人,這些工作大多和開口說話有點關係。但在電臺工作,無論再怎麼努力,一個月也賺不過4000元這個坎。
  • 脫口秀演員:冒犯自己是最好的
    這裡每周都會騰出一兩個晚上,為本地一個脫口秀俱樂部提供表演的時間。在這個俱樂部中,有來自各行各業的脫口秀愛好者:肛腸科醫生、設計師、烤肉店老闆娘,甚至是電視女主持和微博大V。白天,他們各自在職場上打拼;入夜後,他們褪去身上的職業光環,和素未謀面的人擠在一間小屋裡,分享著各自的人生故事。他們中有脫口秀新人,也有已經講了好幾年的「老油條」。
  • 脫口秀演員年會跑活忙,這條產業鏈真的熱了?
    脫口秀離形成完整產業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好在目前市場熱度足夠高,待挖掘空間大,能做的事還有很多。「線上培訓達不到效果」從2019年開始,單立人將喜劇培訓部進行了一次品牌升級,「單立人學院」正式成立,這次升級的契機,便是由於覺察到市場對脫口秀培訓需求的增長。目前,每月一次的單口喜劇系統培訓課已經開到了第21期。
  • 郭麒麟搭檔接受採訪,首次承認德雲社目前困境:賺錢的演員太少了
    尤其是看到張雲雷一條褲子七千塊,尚九熙一雙鞋子兩萬多,何九華一件衣服八千多,全都是奢侈品的時候,不少人都覺得德雲社演員一定是賺了大錢可是郭麒麟的搭檔閻鶴祥,前不久跟笑果工廠的脫口秀演員一起接受採訪的時候,第一次承認了德雲社的困境。
  • 在校大學生每月1500的生活費,夠不夠日常開銷?
    在校大學生每月1500的生活費,夠不夠日常開銷? 1500元作為一個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晏子覺得勉強能夠但是比較緊張,當然能差多少也不一定。我來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大家就能明顯的感受到。 晏子的一個親戚在湖北武漢輕工大學讀土木工程專業,即將進入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