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發現戰國時期秦國後宮遺址
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秦漢櫟陽城考古又有新發現。考古人員通過 2018-2020 年度的考古發掘,第一次在較大面積發掘的基礎上,清理出了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首次發現戰國時期秦國後宮遺址。
-
秦漢都城「後宮」首次被發現
近日,西安市文物局公布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首次發現2000多年前秦漢都城的「後宮」區域。 據文獻記載,櫟陽城在秦獻公孝公時期、秦末楚漢相爭之際塞王司馬歇、漢初劉邦都曾以之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鹹陽、漢長安外的第三座秦漢都城。
-
西安考古又有大發現!戰國秦漢宮城「後宮」曝光
12月19日,西安市文物局公布了西安市閻良區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文中提到考古人員清理出了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櫟陽城有多重要?據文獻記載,櫟陽城在秦獻公孝公時期、秦末楚漢相爭之際塞王司馬欣、漢初劉邦都曾以之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鹹陽、漢長安外的第三座秦漢都城。此外,在高祖七年「長樂宮成,自櫟陽徙長安」後,漢太上皇仍居櫟陽,死後並葬於櫟陽,置萬年縣以奉陵寢,是漢王朝的第一個帝陵和陵邑。
-
獨立浴室、還有壁爐……西安首次發現秦漢「後宮」遺址
看看資訊Knews綜合2020-12-24 21:33前不久在陝西西安閻良區,考古人員第一次大面積發掘出了戰國中期秦國宮城遺址內的後宮生活區。就在前不久,考古人員第一次大面積發掘出了戰國中期秦國宮城遺址內的後宮生活區,面積超過3000平米。讓考古人員意外的是,這裡發現了獨立的浴室房,下面還有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統,陶製的排水管道直通滲井。歷經2400多年的風風雨雨管道和浴室內的牆壁上的花紋都清晰可見。
-
西安閻良發現「秦國後宮」遺址 揭露浴室、壁爐等設施遺蹟
《大秦賦》熱播之際,西安市閻良區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發布了2018-2020年考古收穫:第一次大面積發掘出了戰國中期秦國宮城遺址內的後宮生活區。 考古發掘清理出「後宮」區 揭露出浴室、壁爐等設施遺蹟 秦漢櫟陽城是200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據文獻記載,櫟陽城在秦獻公孝公時期、秦末楚漢相爭之際塞王司馬歇、漢初劉邦都曾以之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鹹陽、漢長安外的第三座秦漢都城。
-
西安發現「秦國後宮」遺址,生活區有浴室、壁爐、水井,發掘現場曝光!
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西安閻良秦漢櫟陽城考古又有新發現。考古人員第一次大面積發掘出了戰國中期秦國宮城遺址內的後宮生活區。新發現的遺址位於西安市閻良區秦漢櫟陽城遺址。從2018年到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遺址內三號古城北側區域進行了較大面積的考古發掘,完整揭露了櫟陽城遺址的多座宮城建築,以及浴室、壁爐等設施和灶址、水井等生活遺蹟,反映了戰國中期的秦國後宮生活區域的歷史面貌。
-
西安市閻良區發現「秦國後宮」遺址!
秦漢櫟陽城是200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 漢王朝第一個帝陵和陵邑 據文獻記載,櫟陽城在秦獻公孝公時期、秦末楚漢相爭之際塞王司馬歇、漢初劉邦都曾以之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鹹陽、漢長安外的第三座秦漢都城。
-
戰國時期和秦漢時期的稅
引言戰國時期,農業和工商業發展很快,適應國家兼併、統一的要求,這時期的工商稅收也隨著發展起來。工商稅戰國時期的工商稅,除關稅、市租之外,主要是「鹽鐵之利和「山澤之賦」。關市稅進入戰國後,由於鐵器的廣泛使用,勞動生產率發生了很大變化。
-
秦國「後宮」首露真容
櫟陽城在秦獻公孝公時期、秦末楚漢相爭之際塞王司馬歇、漢初劉邦都曾以之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鹹陽、漢長安外的第三座秦漢都城。櫟陽城遺址是歷史文化遺產財富的寶庫,對秦漢歷史、秦漢文化及文化遺產都提供了新的物化載體。2018年4月10日,櫟陽城遺址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大秦的後宮長什麼樣?電視劇《大秦賦》告訴你
也有很多醜聞和緋聞,以及齷齪之事也從這裡流出,後宮很冷也很熱,幾乎是一個戰場,是女人之間的戰場,充滿著殺戮和爭奪,演繹著歷史,訴說著文明,然而後宮的歷史記載少之又少。有一個發現展現出了大秦的後宮。那就是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首次完整揭露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可以說通過這樣的考古發現,可以更加全面了解秦人的建築文明和喚起當時的一系列後宮遐想。
-
考古證實秦漢建築文明始於秦櫟陽城
近日,記者從「櫟陽考古四十年學術研討會」獲悉:考古學家通過對秦漢櫟陽城持續多年的考古,證實櫟陽城遺址的建築形態和布局上承雍城,下啟鹹陽,並延續到西漢。櫟陽城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據文獻記載,是西安附近秦鹹陽城、漢長安城外的第三座秦漢都城。櫟陽城遺址考古曾入選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8至2020年,考古人員主要對三號古城北側區域進行了較大面積的考古發掘。在考古現場可以看到以院落、廊道、臺階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建築。
-
潛山戰國時期的陶香薰
展覽的第一部分為「香具發展小史」,從時間上勾勒香具的發展過程,主要以安徽各地出土的香具為展品,第一個展櫃展出的是四件戰國時期的陶香燻(亦稱「燻爐」),而這四件陶香燻均出土於潛山縣(今潛山市),是目前所知安徽地區發現時代最早的香具。中國有悠久而豐富多彩的香文化,漢代的博山爐、明清時期的宣德爐、《紅樓夢》裡提到的「爐瓶三事」,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詞,是中國古代香文化的縮影和香具的代表。
-
西安沉浸式舞臺劇《秦漢風雲》火爆來襲
《秦漢·風雲》作為西安樂華城內經典的文化旅遊項目之一,融合西安特色與歷史文化。自2019年4月8日正式開演以來,《秦漢·風雲》獲得王立群、紀連海、寧浩、許小林等大咖共同點讚。整部舞臺劇深入剖析一段跌宕起伏、變化莫測的秦漢歷史,刻畫了著名歷史人物的內心活動。
-
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頻道走進西安樂華城·國際歡樂度假區
近日,西安樂華城·國際歡樂度假區紀錄片《自由隨心,盡享樂華》在央視 · 發現之旅頻道重磅播出,為觀眾們展現了西安樂華城在新時代浪潮下,所開創的文化旅遊娛樂相融合的歡樂故事。央視發現之旅以「發現世界、發現自我」為核心定位,主張通過與歷史、文化和自然的對話,達到個人內在的新發現。此次央視·發現之旅頻道走進西安樂華城,是對樂華城主題公園+文化演藝集群融合模式又一次認可。
-
西安發現唐代貴族家族墓地 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
從2020年夏天開始,陝西考古人員發掘清理了大量隋唐時期的墓葬,其中包括唐代貴族元氏家族墓葬共三座,出土墓誌共四方。通過墓誌判斷,墓主人屬於唐代貴族元大謙、羅婉順夫婦及其兒子元不器和侄子元自覺。由於早期遭到盜擾,考古人員在墓葬內發現了少量的銅錢和陶俑,以及銀帶扣、葵口高足銀杯等文物共計兩百多件組。依據墓誌記載內容,考古人員發現羅婉順墓誌的書寫者竟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
-
秦漢遊俠已不再是戰國遊俠
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戰火恣起,硝煙瀰漫。列國都主動或被動地投入戰爭當中。為了在列國兼併中站穩腳跟,列國想盡辦法招攬人才,有的甚至到了卑躬屈膝的地步。集信義、忠誠於一身的俠,就成為他們的招攬對象。戰國四君子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門下,就養著不少俠士,供自己驅使。
-
秦漢時期的造鏡藝術與漢代銅鏡的分類和布局
導語:我國銅鏡最早發現於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齊家文化當中,銅鏡造型整體樸素、原始,其中兩面銅鏡為繪製有多角星紋,另一面則為素麵鏡,鏡背不見有任何裝飾。一般認為早期銅鏡的產生與宗教和喪葬作用有關,銅鏡作為實用的功能不大。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流行一些境內有繪製有襯地的紋飾,然後流行以各種神獸圖案繪於其上,秦代繼承了戰國時代銅鏡的特點而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
兩漢時期女人眾多的後宮相關官員設置及其管理
導語:《大明風華》中雖為女子但氣宇不凡的胡尚儀帶著大名宮官這一後宮管理職業走入了大眾的視野,但這後宮宮官制度並不是只有明朝才有的。秦漢中央政府設文職、武職、監察、宮職四大系統,宮官佔有一席之地。而宮官不同於前三個,她主要是后妃宮官,尤其是宦官。
-
閻良發現秦後宮遺址,有浴室、壁爐;為啥總是冷鏈「掉鏈子」?解答→...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的秦漢櫟陽城考古有新發現:考古人員第一次在較大面積發掘的基礎上,清理出了戰國秦國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除建築外,還發現浴室設施、壁爐設施及灶址、水井等生活遺蹟。
-
一日無食則飢,一日無衣則寒——秦漢時期的人們吃什麼穿什麼?
對於穿衣則更甚,進入了奴隸制社會之後,衣服除了禦寒,還充當著區分社會等級的角色,到了秦漢時期人們的吃飯和穿衣也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那麼問題就來了,秦漢時期普通的民眾吃什麼穿什麼呢?我們本篇就透過秦漢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來了解一下兩千多年前普通的民眾是如何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