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法國電影《觸不可及》,被稱為法國版的《綠皮書》,豆瓣評分9.2分,2011年上映時,在全球拿下4億多美金的票房,獲2011年東京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麒麟獎。這部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一部特別溫情的治癒系電影,透著一種法國電影的優雅和精緻,導演用異常流暢的人物塑造和精妙的情節,講出了一個堪稱完美的小故事,人的善良, 俗與雅沒有明顯的界限,身在貧窮世界和富裕世界的人也可以共存。
法國白人,超級富豪菲利普因為一次跳傘事故,脖子以下高位截癱。於是高薪聘請一位全職陪護,在諸多來應聘的專業陪護中,他獨獨選中了沒有任何經驗的黑人德瑞斯,這個黑人青年出身貧窮,無正經職業,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社交雜亂,還是一個剛從監獄放出來的小混混。
旁邊都無法理解菲利普的行為,他給出的回答是:「他總是忘記我癱瘓的事實,我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沒有憐憫沒有特殊對待沒有歧視。」這句話一開始,就把影片這個沒有階級界限的政治正確的小故事提升至人性善良、平等對待的高度上。
整部影片穿插了大量的古典音樂,一如浪漫精緻的法國人,整部影片情節推動自然,古典音樂和通俗音樂在片中來一次碰撞。想要給觀眾傳達一個更深層次的定義,關於高雅和低俗共存的碰撞。
高雅在上流社會中薰陶著品質優雅的名流,通俗音樂卻快樂地存在於貧窮或是陰暗的街頭巷尾,然則在樂觀的德瑞斯眼裡,不能跳舞的音樂都不是好音樂,他率性而為,跳著節奏感強的舞蹈,將嚴肅沉悶的生日舞會變成了簡單快樂的節奏歡歌。菲利普樂在其中,端莊嚴肅的客人們深受感染。他的舞蹈充滿了下層人民的鮮活的生活氣息,帶著活力和激情。
一如音樂,高雅的藝術油畫對於德瑞斯來說同樣無法理解,菲利普可以花4萬多歐元去買一副被德瑞斯看成一灘鼻血的畫。然而整部影片並沒有因為德瑞斯看似口無遮攔的嘲笑,來藉此來貶低高雅藝術。他用一種輕鬆的調侃語氣,代表了他這一類底層人民對於高雅藝術的欣賞角度。
高雅和低俗並沒有界限之分,正如菲利普和德瑞斯兩個受著兩級教育的對話一樣,雅俗共存的兩人,正是由于欣賞角度的不同,催化和滋生著兩人的友誼。
真實故事中,主人公菲利普生在大富人家,是LV旗下公司的副總裁,而德瑞斯則是一個阿拉伯人。這與電影中設置的黑人男傭德瑞斯有出入。卻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大眾有失偏頗的普遍認知,一切設定也都顯得合情合理。這種設定意在傳達觀眾,任何歧視都是不應該存在的,人生來平等,應該平等對待。所有的一言一行都應該以平等為準則,也應該存在於內心之間。
人人生來平等,這句話從出生開始就開始灌輸在我們腦海中,把這句話當做信仰,啟迪民智是歷史演變幾千年來所要宣導的教育意義。實則這句話根本就是錯誤,人其實生來並不平等,一出生就決定了身份地位高低、教育程度、眼界寬度、財富能力等。雖然「人生來不平等」的概念顛覆了以往的認知,但現實意義卻直扣人心。
①貧民出生的德瑞斯從出生起就沒有享受過富裕的生活,也沒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他是歐洲移民浪潮的一員,是游離於巴黎這座國際大都市之外的社會底層,和領養自己的嬸嬸十幾口生活在貧窮的房子裡。由於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德瑞斯在這座時尚優雅的國際大都市裡,是粗鄙的一員。但是可貴的是他樂觀,及時行樂。
在和菲利普去看歌劇時,韋伯的歌劇《魔彈射手》中,年輕獵人馬克斯被他恥笑為一棵樹,男高音的德語演唱被他稱為鬼哭狼嚎,全程笑個不停;菲利普生日宴會上,高雅的古典音樂,都被他無情調侃。而他喜歡的確實輕鬆自然的通俗音樂,喜歡在通俗音樂下盡情舞蹈,釋放熱情,表現歡樂。
②而生在古典音樂世家出身的菲利普,舉止優雅、高貴有禮,滿腹經綸,幾乎帶著現代人所期待的所有光環,他是典型的歐洲正統教育下的產物,每天接受著上流社會的藝術的薰陶。眼界寬廣,見識廣博,學識醇厚。具備了所有優秀人的品質,這簡直和生活貧窮的黑人德瑞斯是兩個世界的人。
③人既然生來就不平等,然則在對待別人這件事上應該平等,這種平等超越了種族歧視、階級對立。這種平等是一種境界,不會因為階級的不同卑躬屈膝,不會因為身體的殘疾產生憐憫。德瑞斯在照顧癱瘓的菲利普時,沒有主僕之分,善意從不帶著憐憫。
人性光輝閃耀不在於,誰為誰付出多大的貢獻,誰又為誰付出多大的犧牲,而是我給予你安靜和尊嚴,你給予我認同和感知。我的善意不帶著憐憫,你的尊重不帶著感恩。這個應該這部影片想要傳達給觀眾的人性的平等對話。
德瑞斯和菲利普在慢慢相處過程中,產生的友誼日漸深厚。德瑞斯帶著煩悶的菲利普開著豪車在陰鬱的道路上狂奔;抱著沒有知覺的菲利普跳舞;幫菲利普約會多年愛慕的筆友。而菲利普影響著德瑞斯,讓他認識到家庭的重要性,責任和擔當,德瑞斯為了不讓叛逆的弟弟走上彎路,暫時告別了菲利普。
而菲利普在新聘請的專業陪護下日漸消沉,因為專業的陪護眼中永遠透露著悲憫和畏懼,沒有德瑞斯乾淨、爽潔、真誠和無畏的善意。
好在影片是一個圓滿的結局,德瑞斯最終回到了菲利普身邊,陪他度過了剩下的一生。
這部影片要傳達給我們的社會意義是什麼?應該是如何定義貧富差距?
那麼貧窮和富裕的差距到底是什麼?不是財富和地位的懸殊,而是怎麼才能夠超越高低貴賤。普通人總是說,我們無法和富人或者成功人士比較,因為我們沒有對方的出身、關係網或者經濟後盾。
自帶的自卑屬性常常讓我們卑躬屈膝,所有的財富積累我們總是小心翼翼,小小的成功足以讓我們狂喜不已。人不因卑賤而降低追求富足的高度,不因貪慾而貶低自身的努力,不因攀比而否定自我的價值。縮短差距的標準只是達到內心期望的標準即可,過上了比祖代更好的生活即可,好高騖遠地追求上流社會,試圖擺脫貧賤的出生而滋生的崇媚心態不可取。
如德瑞斯從無自卑觀念,積極樂觀,簡單純粹的點點改變,他與生來富裕的菲利普平等對話。
我們想要自由,卻總是生活在自卑的限制裡,我們並不懂自己,如果你覺得它觸不可及,那你的未來也觸不可及!
(原創)
作者:慄堇陌染,不隨意跟生活妥協!保持真誠和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