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汽車:自主研發的新時代 創先能力的高提升

2020-12-25 紅商網

  冬日的鄂爾多斯早已被白雪覆蓋,而華泰汽車鄂爾多斯生產基地相比,公司的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呈現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華泰公司通過自主創新研發、不斷擴寬的國內外市場,汽車路盛E70迎來首批300臺出口朝鮮訂單任務,公司需要加班加點來滿足市場方面日益增長的供應需求。

  當前汽車行業中,不少汽車業企業都將目光轉向了擴寬市場,華泰公司也早有準備。自2011年起,華泰汽車開始拓展包括中東,南美,非洲,南亞,西亞等地區的海外市場,國際網絡分銷渠道已覆蓋近二十多個國家,華泰汽車品牌實力得到充分展示。

  華泰汽車公司成立於2000年,總資產120億元,員工七千多人,是國內汽車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現已成為集汽車自主研發、核心零部件生產、整車製造於一體的綜合性汽車製造企業。目前華泰汽車已擁有業內領先的自主研發的產品和科技技術,形成了汽車、研發和科技、金融及智慧出行四大完整的業務版塊,並有效地構建起產業生態系統。

  華泰汽車董事長張宏亮曾多次表示,堅持自主研發,是中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在國家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的新歷史時期,作為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中堅力量,華泰汽車將始終堅持自主研發,打造核心零部件的領先優勢,掌握核心技術,為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的崛起貢獻力量,引領中國汽車邁向新徵程。

  隨著研發能力的提高和國內配套體系的建立,華泰汽車不斷創新,成為中國轎車產業中 SUV的開拓者。本公司旗下擁有以聖達菲、路盛、EV160R、EV160B為代表的傳統車型,以及 SUV、物流車、特種車、中巴大巴車等全系列車型。未來的華泰汽車將繼續強化 SUV領域的優勢,打通自主研發的渠道。作為華泰汽車的經典 SUV,聖達菲也將不斷推出更新換代車型,在未來 SUV市場的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現在是中國汽車工業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重要質變時期,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空間廣闊,也面臨著無限的機遇和挑戰。華泰汽車只有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向前,才能實現我國汽車產業的崛起。

搜索更多:

相關焦點

  • 華泰汽車:自主研發方為破局王道
    王道,是通行時代下的布局方向,是破局者的前沿思維,屬於汽車產業的王道,在於技術自主與科技創新。
  • 華泰汽車:匠心研發迎來全新機遇
    ,充電樁被納入新基建範圍,也讓新能源的發展在我國有了全新的生機。當前,我國的新能源領域競爭頗為激烈,一種新老車企圍繞新能源使出渾身解數,基於此,我國最早涉足新能源領域的自主車企華泰汽車也不甘示弱,將新的戰略布局設定在了新能源熱點地區中非地區。
  • 產業新升級!華泰汽車板塊聚和新發展
    智慧時代,網際網路深度下移,行業之間的壁壘正在逐漸消失,各行各業的產業結構都在5G新基建催動下進行全新的改版和升級。屬於汽車領域的全新產業升級,是在智慧時代開啟板塊聚合新發展。
  • 華泰汽車強勢整合,用戶體驗全新升級
    基於此,華泰集團作為國內最早推出SUV車型,擁有多項領先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明星企業,業已開始布局用戶體驗的全局整合,未來的華泰,將為用戶提供全局新體驗。​一直以來,華泰汽車始終堅持自主技術研發和創新,其在全球擁有北京、天津、上海、德國慕尼黑等研發中心,針對變速器、發動機、新能源汽車等零部件和整車進行不斷的創新和研發,也因此,在整車生產能力上,華泰汽車本身就具有行業領先優勢。據悉,華泰汽車具備年產45萬臺整車的生產能力,能夠高效供應量產汽車,這本身即是用戶體驗的一個內核點。華泰汽車的新體驗,落於全局整合。
  • 華泰汽車:華泰聯手富力集團,大舉展開新能源汽車全新布局
    此次富力集團參股華泰汽車,展開華泰新能源汽車產業全新布局,將攜手整合全球優勢資源,發展電動化、智能網聯及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將全球最先進的輕量化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應用於整車開發製造的全流程,打造國內一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新能源汽車企業。
  • 華泰汽車堅持自主創新,走進天津基地進行全面交流
    華泰汽車經過二十年的長期發展,已經成為以汽車為主業、擁有核心動力技術、以金融為支撐,綜合實力領先的銷售汽車產業集團。近期,華泰汽車邀請全國近百家主流媒體走進華泰汽車天津基地,對其生產工藝和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進行了全面考察、交流。據悉,
  • 崩潰邊緣徘徊 華泰汽車退場只是早晚問題
    【電纜網訊】受新冠疫情影響,汽車行業雪上加霜,不少國內車企的銷量都出現了大幅下滑的局面,而本身就在車市邊緣的車企,面臨的危機更大。近日,曙光股份於對外發布了《關於大股東股份被司法凍結的公告》,表示公司大股東華泰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泰汽車」)所持有的本公司全部股份被司法輪候凍結。 此外,曙光股份明確指出,華泰汽車與其在資產、業務、財務等方面均保持獨立。本次股份輪候凍結事項,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經營、控制權、股權結構、公司治理等產生影響。但是,這卻給本身就在困境中的華泰汽車帶來了更多的經營壓力。
  • 細數華泰汽車過往榮譽簡章,每一步落點都掀起全新風暴
    在汽車產業,華泰汽車就是這樣一家,每走一步,都能夠掀起行業風暴的創新、遠見性企業。開創者,是華泰汽車在SUV領域獲得的第一個成就,據悉,華泰汽車創始不久,就通過與韓國現代合作,引入多種型號的現代SUV型號,在國內掀起了SUV的風潮,可以說,作為第一個把SUV車型帶進國內的車企,華泰汽車開拓了國人對於汽車的視野,而在後續,隨著天津、山東榮成、鄂爾多斯三大核心生產基地的建立,以及六大研發中心的成立,讓華泰汽車有了引進後再創新的能力,其依靠自主研發能力,也在不斷推出自主研發的全新車型
  • 華泰汽車與諸多夥伴 攜手綠色發展
    車市場發展華泰汽車是國內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自主車企之一,一直以來,華泰汽車在堅持自主研發的同時,也積極和國內知名的零配件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大舉展開新能源汽車全新布局,並為此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 華泰汽車:初創即引風潮,再起將入新局
    一方面,網際網路全新車企的入局讓行業迎來了新一輪變革,新老車企在交鋒中不斷更新換代,將這種競爭的趨勢越演越烈,另一方面,部分傳統車企在高瞻布局的引領下,已經率先實現了突破,不管是技術新創,還是強強聯合的合作模式,各種方式都催生了部分車企的全新發展,這其中,就有初創即引領風潮,而今又再次入局新時代的華泰汽車。
  • 全線崩盤的華泰汽車,也曾出品過這些經典車,你開過哪款?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變革的到來,很多一度輝煌的汽車公司,也不得不面臨越來越困難的境地,甚至部分二三線自主品牌,已經瀕臨或者是破產,其中就有華泰汽車。現在華泰汽車的境地,可以用四面楚歌來形容,資金鍊斷裂,遲遲沒有新車型問世,工廠停產,公司處於半停滯狀態等等。
  • 華泰汽車:明晰未來,技術引領突破
    而在我國,新能源也已經迎來了轉折之年,發展新能源產業被明確納入了十四五規劃,無論是市場反饋還是國家政策,都證明了一個結論:新能源的時代即將來臨。而對於車企來說,這同樣是屬於新能源汽車的時代。基於此,華泰汽車作為最早入局新能源領域的車企之一,這一次再次緊跟世界潮流,走出了一條綠色先行的道路。
  • 崩潰早已發生,只是沒有說再見,半年0銷量,華泰汽車早就倒下了
    如果說最近一段時間,造車新勢力中的賽麟、拜騰汽車的崩潰好像是發生在一夜之間,那麼華泰汽車的退場卻是各種不利因素持續作用的結果。不過相比於那些一直沒有興起就被淘汰出局的自主品牌,華泰汽車卻是有過「輝煌」履歷的。
  • 華泰汽車金融,是困獸之「掙」還是涅槃重生?
    華泰汽車金融隸屬於華泰汽車子公司,華泰汽車集團是一家集汽車研發、核心零部件生產和整車製造於一體的綜合性汽車製造企業,集團成立於2000年,總部位於北京,下設北京汽車研發中心和山東榮成、內蒙古鄂爾多斯、天津華泰汽車
  • 自主研發補鏈箭在弦上 晶片或成未來汽車「命門」
    自主研發補鏈箭在弦上 晶片或成未來汽車「命門」 2020-12-08 09:41:05 來源:北京日報 疫情影響下,全球晶片供應緊張,汽車行業也受到波及。
  • 高和汽車:開啟新一代智能電動嶄新時代
    高和汽車:開啟新一代智能電動嶄新時代 2020年12月28日 09:5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華人運通旗下首款全新豪華智能純電品牌高和,因其全域智能的特性成功地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 納琳威納米科技:自主研發拉長汽車零部件產業鏈
    納琳威納米科技:自主研發拉長汽車零部件產業鏈 發布時間: 2020-12-21 20:15:31 信息來源: 通州日報
  • 市場表現低開高走 「新四化」浪潮裡危中尋機 自主品牌汽車2020...
    在這個「黑天鵝」與「灰犀牛」交織出現的時間節點上,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見證了從「增量時代」向「存量時代」的轉變,更是在汽車「新四化」的浪潮中尋找著更進一步的新機遇。  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的中堅力量,自主品牌今年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從去年開始,受消費升級和合資品牌產品價格下探的影響,自主品牌的市場增速一度出現放緩甚至停滯的情況。
  • 習近平談怎樣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今天,我們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部分相關論述,邀您共同學習。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個關鍵問題。——2020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我們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
  • 大眾汽車「晶片荒」 折射汽車晶片的漫漫「自主替代」路
    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汽車晶片正在從原先佔比不到整車成本的 1%,上升到如今的 35%左右,預計到 2030 年將增加到 50%,一個以智能硬體為基礎、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正在到來。面對汽車晶片產業如此高標準和高進入門檻,以及早已形成的全球產業鏈結構,汽車晶片的新入場者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充足的資金,以及新的產業機會,才可能衝破這些行業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