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第957期高聖沙龍準時與大家相約,常州桐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令華先生前來為我們進行分享。嚴先生是腫瘤基因檢測業內的行家。本期沙龍,他將從一個18年行業先行者的視角出發,對腫瘤基因檢測市場的未來趨勢進行分析。
嚴令華先生還是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病理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基因檢測聯盟副理事長、江蘇省「龍城英才」、「雙創人才」。擁有16年的腫瘤分子診斷從業經驗和臨床、科研、研發經驗,並曾於全國頂級肺部腫瘤中心上海市肺科醫院工作7年。
嚴令華先生
在腫瘤檢測領域,僅僅是在腫瘤組織樣本方面,就有巨大的潛力。嚴先生為我們展示了除早篩之外腫瘤基因檢測市場的全景圖,其中包含四部分:IVD、ctDNA(LDT,未來IVD)、術後腫瘤組織基因檢測市場和靶向用藥新靶標待開發市場。
對於體外診斷市場(IVD),可謂是腫瘤基因檢測中的紅海市場,靶向藥物重點瘤種肺癌、結直腸癌、胃癌、乳腺癌,這部分瘤種無論指南還是靶向藥均強烈推薦IVD檢測,IVD在2019年擁有約15億/年的市場。
cfDNA是血液中游離DNA的總和,ctDNA則是來自於腫瘤的cfDNA的另一個名詞。因為幾乎所有使用靶向藥的患者均有動態監測(耐藥、終末期)的檢測需求,ctDNA目前主要通過第三方中心LDT的方式進行,也是監測腫瘤患者腫瘤負荷的最佳檢材,2019年,它擁有約20億/年的市場,年市場潛力約70億/年,目前IVD的報證是關鍵;在「術後腫瘤組織基因檢測市場」方面,腫瘤組織樣本質量好而多,是基因檢測天然的好材料,也是預後判斷、遺傳確診、判斷輔助治療療效的好幫手,2019年約20億/年的市場;靶向用藥新靶標待開發市場也是一頭黑馬,年市場潛力約10億/年。
嚴先生提到,高通量測序(NGS)未來的大勢就是合規化名義下的利益再分配。在衛健委2018年版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就強調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前必須要病理組織學確診且進行合規的基因檢測,並明確:檢測所用的儀器設備、診斷試劑和檢測方法(特別是經過伴隨診斷驗證的方法)應當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如何理解合規化名義下的利益再分配呢?嚴先生將臨床需求度的高低和技術難度的高低分成四個維度,來分別比較院內與院外的分配比重。
接下來,嚴先生又以方才的全景圖為基礎,分別分析了它們的存量市場演進和增量市場演進,並通過院內(試劑盒)、院內(服務)、院外的三組靶向數據,分析了市場演進的量化;其後他所展示的進院數量,亦給出了一個重要判斷:未來三年,得院內者得天下!
沙龍的最後,嚴先生又通過本公司的龍頭業務,著重介紹了MSI檢測和ctDNA檢測。在中國,每年新增MSI-H腫瘤患者是前列腺癌的5倍。他引用了一位醫界專家的說法來表明:在未來,無論腫瘤部位和組織學如何,向大多數轉移性腫瘤患者提供MSI檢測是常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