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拇指醫藥
文:稿王 編輯:說不得
7月23日收市,貝瑞基因連續第二天漲停,股價站上70元,已逼近歷史最高位。貝瑞基因參股的和瑞基因「654大Panel」腫瘤基因檢測試劑盒上市,將貝瑞的業務拓展到了最前沿的腫瘤檢測領域。
核酸檢測在疫情期間深入人心,但這只是基因技術最基礎的一項應用。
不同的生命體都離不開DNA和蛋白質這兩大基本物質,就連最簡單的新冠病毒也是如此。通過對新冠病毒DNA上特殊片段的識別,就能認出病毒來。這件事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看臉能認出一個人來,但要是光看眼睛,還能認準確嗎?
以PCR為代表的第一代基因檢測技術,就相當於看臉認人,目標唯一目的單純,只識別是與不是。所用技術原理雖然簡單,但開發速度高效、檢測快捷。
一些長期從事基礎科學研究和第三方診斷服務的機構,如華大基因、迪安診斷等能快速拿出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這與他們長期從事類似業務有關。
然而,面對更多更複雜的基因識別,PCR技術就力不從心了。例如,在人的DNA中尋找與肺癌有關的基因,如果還拿找人打比方,那就像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裡,還要全面的看到更多更全更細的信息比如一隻耳朵、一條眉毛和眼角一條皺紋的照片,難度可想而知。
第二代基因測序技術NGS為找到這樣的基因提供了可能性。過去幾年裡,陸續有企業開發出了尋找幾個特定基因片段的腫瘤基因檢測產品。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國家藥監局相繼批准6款這樣的產品。
但是,只針對幾個基因組合腫瘤檢測試劑盒依然有其局限性。人體和疾病的情況很複雜,腫瘤的成因不僅僅是少數幾種,可實施的化療、免疫等治療方案也層出不窮。
這就好比說,如今「網紅臉」越來越多,如果光識別美麗的大眼睛、長長的頭髮、挺拔的鼻子,或許能找出幾百個一樣的人來。
開發出覆蓋更多基因點位的檢測產品,實現更精準的識別,這是所有從事二代基因測序企業的共同夢想。
7月14日,和瑞基因向公眾展示的就是這樣一項技術:實體瘤全靶點基因檢測新品——「和全安」大Panel(654基因)。
大Panel:不僅是大
1
在基因檢測領域,Panel指的是包含不同數量基因的組合。少數幾個基因的組合通常被稱為小Panel,相對應的一般包含上百個基因組合的稱為大Panel。
之所以要檢測更多的基因,實在是因為癌症太變化多端。
以中國發病率最高的肺癌為例。一般人只知道長在肺上的惡性腫瘤叫肺癌,而現代醫學依據肺癌發病原因的不同,將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又包括了鱗癌、腺癌、大細胞癌等。
目前癌症進入了分子分型的時代,早就不再是一個疾病,而是一系列疾病的組合。
(肺癌分子分型,每一種顏色意味著一種肺癌類型)
21世紀以來開發的各類靶向癌症治療藥物,實際上就是針對這些不同分子分型的癌症專門研究的「武器」。要做到對症下藥,首先要知道「症」是哪種分子分型,否則靶向治療就沒有效果。患者白花錢不說,還延誤了寶貴的治療窗口期。
小Panel檢測能很準確的分辨出幾類常見的腫瘤用藥靶點基因變異,成本也較低。大多數場景下,已能滿足臨床診斷需要,為醫生準確指導用藥。
但腫瘤發生發生發展機制複雜,隨著對腫瘤基因組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的與腫瘤治療相關的基因、標誌物也越來越多,需要檢測的基因、變異類型也越來越多,這時候,大Panel的臨床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尤其是近幾年,各類腫瘤治療藥物和方法層出不窮,醫生手裡的「武器」多了,卻又產生了「選擇焦慮」:沒有基因檢測的指導,不知道用哪種藥最有效。
當然,幾個小Panel檢測的疊加,也能幫助醫生找到合適的「武器」。只是患者能否接受多次組織取樣,還有就是等不等得起,這都是醫生要考慮的問題。
能一勞永逸實現對不同腫瘤的多方位檢測,這是美國FDA給基因檢測企業提出的要求。
但一勞永逸的方案對檢測靈敏度和特異性的要求很高。目前在基因檢測時要進行核酸擴增,從核酸的提取、測序文庫的構建、基因序列讀取,每一步都有可能產生誤差。
大Panel檢測試劑需要能排除掉這些誤差帶來的突變,真正檢測出患者自身的突變,同時兼顧檢測覆蓋的基因範圍和檢測準確度。幾百個基因,每個都要精準的識別出來,這需要很強技術能力和質控能力。
因此,雖然開發大Panel的想法由來已久,但全球截止目前只有美國FDA批准了三個大Panel測序產品上市:Foundation One CDx、MSK-IMPACT和Omics Core。國內尚未有大Panel品種獲批。
(FDA批准的大Panel產品Foundation One CDx)
可以說,大Panel是治療藥物、檢測技術以及醫患理念三者共同進步到一定高度後,才會應運而生的。和瑞基因,正好站在了這三者交匯的高點之上。
和瑞基因:四年磨一劍
2
2017年,和瑞基因由貝瑞基因的腫瘤事業部獨立出去的時候,外界幾乎沒人知道和瑞基因到底是做什麼的。
人類基因組計劃浩浩蕩蕩,花了13年的時間號稱獲得了人體基因遺傳密碼的「生命天書」。但基因檢測技術尤其是高通量測序技術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被用於科學研究,落到臨床上真正用於腫瘤基因片段甄別,多年來進展甚微。
和瑞基因就是抱著挑戰難題的決心出發的。幾年時間裡,公司一直在從事基礎研究,每年持續投入昂貴的研發費用。
在大Panel腫瘤基因檢測試劑盒之餘,和瑞基因還很早就介入了腫瘤早篩這樣的行業最前沿領域。
理論上說,人體內死去的癌細胞會有微量的DNA碎片漂浮在血液中,如果能在大面積的腫瘤形成、擴散之前,就通過這些DNA找到腫瘤的苗頭,就有希望實現早期幹預和治療。
理論上容易,實際操作起來卻很難。腫瘤發生的極早期,血液中癌細胞DNA碎片數量很少。要找到這些碎片,並從中準確破解出腫瘤的來源,這是世界級別的技術高峰。
和瑞基因要挑戰的就是這樣的難題,而且從一開始,就把目標放在了中國發病率較高的肝癌上面。
2019年,和瑞基因與國家肝癌科學中心、南方醫院聯合發起的PreCar項目公布肝癌全球同類研究首次前瞻性隊列的數據,證實可以通過基於外周血的簡便檢測進行肝癌的極早期預警。與現有常規診斷方法相比,項目組相較現有診斷金標準提前6-12個月篩查出極早期肝癌患者,這些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能提升5倍以上,同時獲得更高的治癒機會。
(肝癌早篩流程)
這是中國腫瘤前瞻性研究中取得的最佳成果。按照和瑞基因公布的檢測水平,有超過40%的早發肝癌能夠被提前檢測出來。
國家癌症中心在2019年1月發布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數據中提到,我國每年新發肝癌的患者多達37萬人。如果有40%能夠提前篩查出來,挽救的或許就是十幾萬人的生命。
未來,腫瘤基因檢測可能會是一個超千億規模的賽道,人類對抗腫瘤的方法或許也會因為基因檢測技術的應用,而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和瑞基因所從事的開創性研究還遠遠不是腫瘤基因檢測的全部。用和瑞基因總經理周珺的話來說,「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大量的事情等待大家去做」。
通過和瑞基因在腫瘤業務上的布局,貝瑞基因正在織密一個基因檢測應用端的龐大網絡,但在探究人類基因密碼在臨床應用的長途跋涉中,貝瑞基因已經衝在了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