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瑞基因與中科院微生物所發力新冠病毒「潛伏期檢測」

2020-12-23 百家號

來源:金融界網站

隨著中國疾控中心陸續發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序列、螢光定量PCR試劑探針序列,貝瑞基因迅速成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專項攻關小組」,並於1月26日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聯手共同開展《2019-nCoV潛伏期檢測和病毒變異研究》。

該專項研究基於貝瑞基因第三代單分子測序技術平臺,突破現有技術僅針對已知序列病毒的檢測局限,在檢測已知病毒全基因序列的同時,更能夠高效檢出或有的病毒變異序列,動態追蹤病毒變異情況,最大限度阻止病毒及其變種繼續傳播。

貝瑞基因認為,針對新冠病毒疑似病例的「潛伏期檢測」有望成為有效阻斷社區傳播、避免疫情流行的一個技術關鍵點。

與此同時,貝瑞基因積極響應全國各地各級政府徵召,旗下多家醫學檢驗所全力開展臨床疑似病例檢測,為新冠病毒全國疫情防控的最終勝利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助力健康中國 和瑞基因榮獲2020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先鋒獎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12月4日,由《華夏時報》主辦的「脫貧:媒體、企業的溫度和力量——第十三屆(2020)人民保險中國經濟媒體高層峰會」在北京舉行,憑藉在社會責任領域的卓越貢獻,和瑞基因榮獲
  • 腫瘤檢測「大Panel654」上市,貝瑞基因股價逼近歷史高位
    來源:拇指醫藥文:稿王 編輯:說不得7月23日收市,貝瑞基因連續第二天漲停,股價站上70元,已逼近歷史最高位。貝瑞基因參股的和瑞基因「654大Panel」腫瘤基因檢測試劑盒上市,將貝瑞的業務拓展到了最前沿的腫瘤檢測領域。
  • 新冠病毒潛伏期延長了?聽聽專家怎麼說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圖片來源:中國網)央視網消息(記者 張恪忞 潘聰):「目前新冠病毒潛伏期基本是14天以內,大部分是在3-7天。既往病例中也有潛伏期超過14天的,目前看還是個別現象。」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8期: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獲歐盟...
    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獲歐盟自由銷售證書3月1日晚間華大基因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全資子公司歐洲醫學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螢光PCR法)取得了由丹麥醫藥管理局頒發的關於歐盟體外診斷醫療器械的自由銷售證書
  • 中科院微生物所施一:探索科研無人區,關注冰川凍土下古病毒
    施一是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最年輕的研究員之一,30歲即晉升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其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生物科學專業,2006年至2011年,施一跟隨現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進行碩博連讀。博士畢業後,施一曾作為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在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開展研究,2016年回到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建立研究組。
  • 臨床需求「催熟」大Panel基因檢測市場 貝瑞基因搶佔腫瘤精準治療...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楊帆教授向記者介紹,隨著腫瘤基因組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腫瘤驅動基因被揭示,藥物靶點也越來越多,臨床對大Panel基因檢測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據了解,Panel是高通量測序技術(NGS)發展起來的一個詞語,主要指同時檢測多個基因、多個位點。
  • 變異新冠病毒在日本首次出現人傳人
    又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2月25日報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24日晚宣布,該機構將要求所有從英國出發航班的乘客在登機前提供新冠病毒檢測結果陰性證明。報導指出,關於新毒株是否已開始在美國傳播,以及已傳播到什麼程度,尚不清楚。病毒專家說,因為美國對從患者那裡收集的病毒樣本基因序列分析比較慢。
  • 北京大學教授黃巖誼:新冠病毒實驗室如何進行檢測研究?
    黃教授介紹了檢測新冠病毒的技術方法、原理、結果判斷及實際應用上的局限性。他表示:新冠病毒的檢測主要分為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這兩個檢測方法完全不一樣,目的不同,採樣不同,方法不同,結果解讀不一樣,適用範圍也不同。分子診斷對於疾病診斷來說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疾病的診斷是一個複雜問題,尤其是對新發傳染病來說,在已知病原體的情況下分子診斷成為極為重要的指標。
  • 新冠病毒影響太空?——空間微生物的來源和危害
    2020年初,新冠病毒迅速肆虐全球。截止目前全球感染人數已經超過了2200萬人。國際空間站4月航天員輪換,兩名俄羅斯航天員和一名美國航天員從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搭乘俄「聯盟MS-16」飛船飛赴國際空間站。這3名航天員抵達拜科努爾後,經歷特定的「健康穩定化」步驟,其中包括為期兩周的隔離期。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7期:科學家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 瑞士團隊...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瑞士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近日,瑞士一個科研團隊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該技術能高效合成新冠病毒,尤其在新暴發病毒尚未被成功分離出之前,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且該替代方案更為高效、安全。
  • 學術頭條:美批准首個CRISPR新冠檢測,人造「葉綠體」實現人工光合...
    美國批准首個基於 CRISPR 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5 月 6 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一款基於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 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的緊急使用許可,這也是 FDA 授權的首款該類型試劑盒。該試劑盒由麻省理工學院華人科學家張鋒與人合作創辦的 Sherlock Bioscience 公司研發。
  • 巴西全新神秘病毒,90%基因無法識別,構成病毒新譜系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正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病毒這一地球上最神秘的生物,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從 2003 年的 SARS,到伊波拉病毒,再到當前的新冠病毒,病毒似乎危機四伏,不斷挑戰和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安全。
  • 病毒潛伏期超14天?檢測6次才呈陽性,核酸檢測不靈了?最新解讀
    ■ 隔離14天後為何仍能查到病毒? 針對最近出現隔離14天後查出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介紹,潛伏期過長是個別現象,是不是潛伏期延長還需要研判。目前各地採取14+7的隔離措施,是為了最大限度避免潛伏風險。他還提醒,居家隔離也要做好各種防護。
  • 出口捷克15萬新冠病毒檢測盒,被指檢測錯誤率達80%,華大基因急忙澄清
    歐洲新冠病毒肆虐。3月18日,承載著1100萬捷克人的急切期待,一架捷克特種部隊軍機在深圳機場,裝滿了近400萬元購買的15萬份中國製造的新冠病毒檢測盒後,迅速飛回捷克。
  • 中科院之聲回應新冠肺炎病毒「人造論」
    科學解釋為何陰謀論錯得離譜作者:乾明 魚羊 賴可 發自:凹非寺新冠肺炎病毒,人造的?先是2015年發表於Nature論文被扒出:稱中美科學家5年前,就曾製造出類SARS新冠病毒。又有印度學者發布最新研究成果: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為人造病毒的可能性大於自然進化的可能性。
  • 昆明有了首家區級新冠核酸檢測實驗室
    11月27日,小布了解到一個好消息,五華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PCR實驗室,已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這也是昆明縣區級疾控中心,第一家能夠獨立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的區級機構。五華區疾控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預實驗PCR實驗室新冠核酸檢測預實驗的完成,標誌著五華區疾控中心PCR實驗室已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五華區疾控中心是昆明市縣區級疾控中心,第一家能夠獨立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的區級機構。
  • ...研究人員接受總臺記者專訪:去年第四季度或為新冠病毒在意潛伏期
    據義大利《晚郵報》15日報導,義大利米蘭國家腫瘤研究所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該研究所在去年9月採集的部分居民血液樣本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抗體。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在義大利的傳播時間遠早於今年2月。 17日,撰寫米蘭國家腫瘤研究所研究論文的主要作者之一、錫耶納大學公共衛生學教授蒙託莫裡接受了總臺記者的專訪,解釋了在2019年第四季度,新冠病毒為何沒有在義大利大規模暴發的原因。
  • 多學科專家共論新冠病毒與...
    趙國屏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市微生物學會榮譽理事長SARS病毒從動物傳到人,以及人傳人過程中,關鍵位點發生了變化,感染力也發生了變化。但新冠病毒的感染能力一直很強,其關鍵位點也沒有發生大的突變。
  • 是否出現新冠患者超長潛伏期?
    最近有一些地方出現了新冠感染者在集中隔離14天以後被確診或者是被檢測出陽性,為何會出現這些現象?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有關情況。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解釋,最近有些長潛伏期的,在隔離期間14天以後仍然查到病毒,這是個別現象。因為潛伏期目前新冠基本是14天以內,大部分是在3-7天。個別超過14天的也是存在的,既往病例也是有的,目前看還是個別現象。是不是潛伏期延長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判。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9期:北大發現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
    《國家科學評論》上,該研究最早提出了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中國醫學科學院關於新冠病毒感染轉基因小鼠模型論文核查說明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傳染病動物模型研究團隊在此次新冠疫情科技攻關工作中,承擔了轉基因小鼠模型構建任務,並將研究結果以《新冠病毒在hACE2轉基因小鼠中的致病性》(The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 in hACE2 transgenic m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