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14世紀綠度母唐卡——早期尼藏風格唐卡賞析

2021-02-19 千古一藏

一晃又到了拍賣季,往年這時候各拍場雲集,好不熱鬧,今年只能轉戰網絡,少了很多樂趣。近些年唐卡在拍場中頻現,僅去年國內外的主要拍場上就出現了約一千多幅唐卡,其中不乏精品,價格最高的是紐約蘇富比春拍上出現的一副14世紀壇城唐卡,成交價達242萬美元。唐卡成為了繼佛像收藏後的又一大熱點,這大概一是源於其獨特的藝術性、宗教性和稀缺性;二是因為大部分藏家對於唐卡認識還遠不如傳統收藏品類那樣充分,唐卡目前還相對處於價值窪地,有漏可撿,具有比較好的收藏潛力吧。

綠度母唐卡   14世紀 衛藏     棉布礦物膠彩   20×19 cm

北京中鴻信拍賣公司     2018年秋拍  成交價:160,000RMB

這幅綠度母唐卡也是一幅14世紀的早期唐卡,從其藝術風格來看,應該是出自衛藏地區。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大部分唐卡其實是17世紀以後的作品,11-16世紀的早期唐卡存世非常稀少,並且與17世紀後的大一統風格相比具有很鮮明的時代藝術特色,十分珍貴。早期衛藏地區的藝術風格主要是受到印度波羅王朝的影響,還有一些敦煌風格的滲入。11世紀,阿底峽大師由仲敦巴迎入衛藏後,在振興佛法、撥亂反正之時,見到藏地佛教藝術較為粗陋,便派遣弟子攜親筆書信前往印度著名的超戒寺,請印度畫師繪製了三幅「布畫」帶了回來,作為衛藏地區壁畫和唐卡的藍本,以此便奠定了衛藏地區的11-13世紀的「波羅藝術風格」,也可以稱為「帕拉風格」。14世紀,能工巧匠的尼瓦爾人將尼泊爾藝術帶入了衛藏地區,衛藏的畫師在帕拉風格的基礎上選擇性的接受了尼泊爾的藝術元素,並進一步融合了本土的藝術風格,開創出了具有藏族特色的藝術體系,通常稱為「尼藏風格」。在西藏,人們常將衛藏地區「帕拉風格」和「尼藏風格」的早期唐卡統稱為「噶當巴唐卡」,國外也有很多藏家這樣稱呼,大概是因為阿底峽大師對衛藏地區早期唐卡風格起源的深厚影響,其建立的噶當派又是此類風格的最早傳承者,人們就延續了這樣的稱呼,儘管現代一些學者認為這樣的風格歸類並不太嚴謹,因為後來噶舉、薩迦等其他教派也都遵從此類藝術風格。這幅綠度母唐卡便是一幅尼藏風格的「噶當巴唐卡」。

綠度母唐卡   14世紀 衛藏     棉布礦物膠彩   20×19 cm

北京中鴻信拍賣公司     2018年秋拍   成交價:160,000RMB

公元12世紀以後,隨著西北和東北印度佛教的消亡,來自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爾佛教藝術,逐漸成為西藏佛教藝術最為盛行的藝術風格,其作品也被西藏藝術大師爭相模仿,這幅綠度母唐卡就是一幅不可多得的早期尼藏風格唐卡精品。綠度母頭束高髮髻,頂置牟尼寶珠。戴有五葉花冠。面相豐圓,額部高廣,眉眼上挑,鼻梁挺直,雙唇緊抿,帶有一絲微笑,令人感受到度母救度世人之時的慈悲和關愛。上身軀體勁健,四肢壯碩,所佩戴的項鍊、釧鐲奢華絢美。左手輕拈花莖,花莖循循而上,於肩部盛放蓮花。右手自然擱於右腿之上,結與願法印。下身著五彩緊身長裙,左腿平放於座上,右腿外展,踩在蓮花之上,以遊戲姿態安坐於蓮花座上。畫面上方有兩位佛尊端坐於蓮座上,皆為佛陀形象,手印也都為觸地印,只是身體膚色有所差別。主尊臺座兩側有兩位脅侍菩薩侍立,左側菩薩身呈青色,手中持有寶劍;右側菩薩身呈黃色,手持蓮花。兩位菩薩上方為兩位教法傳承祖師,相對而坐,現僧人形象。整幅唐卡形制傳統,技法古拙,突出了早期西藏唐卡藝術對美學的獨特詮釋,精神內蘊和藝術氣息極為豐富;其藝術特點鮮明,造型特徵突出,彰顯出14世紀尼藏風格唐卡繪畫的藝術神韻,具備極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這幅綠度母唐卡具有很多早期唐卡的典型特點:

1、大面積濃鬱純淨的用色,深藍、朱紅、綠色、黃色是早期唐卡中主要的顏色,將深邃、熱烈、幽靜而華麗奇妙的組合在一個畫面裡;

2、背龕式的布局,主尊佔據畫面的正中大部分的位置,莊嚴偉岸,並和其他人物處於同一較大的背龕中,這種弧形階梯狀的背龕和將多個人物置於期內的表現形式在早期唐卡藝術風格中時有出現,彩虹型的背龕外沿在13世紀唐卡中更為常見;

蓮花生大師唐卡 13世紀 西藏 魯賓藝術館

3、深藍色背景中飄散的花狀紋飾、馬蹄型背光和頭光、卷草紋飾,還有主尊和菩薩上師的背光兩邊都有伸出來的「小翅膀」等在早期唐卡中也都是常見的表現方式;

左:無量壽佛唐卡 14世紀西藏 魯賓藝術館

右:綠度母唐卡(局部)14世紀  

4、主尊頭戴五葉冠,臉型方正略短、上寬下窄,五官較集中,眉額部較寬,仿似年幼孩童的面部比例,四肢修長、手腳較小,還有彩色條紋的緊身褲,都表現出了尼泊爾的風格元素。


綠度母唐卡   14世紀 衛藏     棉布礦物膠彩   20×19 cm

北京中鴻信拍賣公司     2018年秋拍   成交價:160,000RMB

綠度母是藏地最溫柔的一種信仰,就像漢地的觀音,以母親般的博大與包容愛著世人,人們相信這一身碧綠的女神能夠救助世人渡過各種苦難,時刻關照著芸芸眾生。度母的信仰由來已久,最早或許是來源於一些女神崇拜,據《布頓佛教史》記載,尺尊公主入藏時攜帶的佛像中有一尊旃檀度母像,這是目前所知的度母信仰傳入西藏的開端。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尺尊公主更是被奉為觀世音菩薩、綠度母、白度母的化身。據傳11世紀阿底峽大師也是在度母的指引下前來西藏地區弘法的,他的本尊正是度母。在佛教世界裡,度母是觀音的化身,從八難、十六難中救度一切有情。直至今日,綠度母依舊受到廣泛的信仰與崇奉。最早的一副綠度母唐卡是11世紀著名的「熱振寺女神」。

綠度母唐卡(背後藏文題記 「熱振(寺)的(女)神」 )    

11世紀  噶當派  


這幅14世紀的綠度母唐卡同樣是稀有而珍貴的早期尼藏風格唐卡,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與藝術價值。不太了解宗教的人感受到的或許是重彩工筆的方寸分毫和繁複畫面裡的神秘意境,而對於佛教徒來說,繪畫本身這就是一場修行。

綠度母唐卡   14世紀 衛藏     棉布礦物膠彩   20×19 cm

北京中鴻信拍賣公司     2018年秋拍  成交價:160,000RMB


想進一步了解度母唐卡的朋友可參閱:

說明:本文不做商業用途,僅供學習交流。個人所知有限,如不當之處敬請諒解,學無止境,歡迎探討。 

相關焦點

  • 經典唐卡賞析 I 13世紀 綠度母唐卡
    >一幅13世紀綠度母唐卡珍品賞析首都博物館研究員:黃春和2013年5月1日西藏唐卡藝術有著一千餘年的發展歷史,其發展歷程可以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從7世紀至14世紀,後期從14世紀至20世紀前期唐卡主要受外來藝術的影響,表現出明顯的外來藝術風貌;而後期唐卡則融入了西藏以及中原、蒙古等藝術元素,呈現出濃鬱的西藏本土藝術特色。今春北京保利拍賣公司推出的一幅13世紀綠度母唐卡就屬於西藏前期的唐卡藝術珍品,展現了十分濃厚的印度-尼泊爾藝術風範,對於研究西藏早期唐卡藝術的風格與題材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 精品唐卡欣賞 | 十二世紀 綠度母唐卡
    綠度母唐卡藏中,約1100年棉布礦物顏料及金粉彩繪 64x42cm瑞士私人收藏
  • 唐卡賞析 綠度母
    展示:各種精品唐卡,優秀唐卡工藝品分享:唐卡繪畫技法和各式的唐卡製作解讀:全面的唐卡及藏傳佛教顯密文化格魯梵行▪ 感恩加持變億咒:唵 三拔惹 三拔惹 波瑪納薩惹 嘛哈藏巴巴吽帕得莎哈!緣起咒:嗡 耶達日 瑪黑 德抓巴瓦 黑 敦得堪 達塔嘎多 哈雅巴達 得堪匝友 呢若達 誒旺巴德 瑪哈 夏日瑪納 耶索哈!
  • 綠度母題材的常見唐卡作品介紹及拍場重要藏品欣賞
    毫無疑問,此幅唐卡是現知西藏早期綠度母唐卡中表現內容最豐富,情景最生動的一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藝術地位和價值,對於研究西藏早期唐卡藝術的風格與題材具有重要的價值。西藏早期唐卡藝術流行的重要主題—一幅13世紀綠度母唐卡珍品賞析西藏唐卡藝術有著一千餘年的發展歷史,其發展歷程可以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從7世紀至14世紀,後期從14世紀至20世紀。
  • 唐卡
    白度母白度母(White Tara),藏音譯卓瑪嘎爾姆,又稱為增壽救度佛母,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觀世音有32種應化身,僅其中的度母化身就可以變化為21位救度母,白度母即為聖救度佛母的二十一尊化身之一。在藏傳密教中,綠度母與白度母是二十一尊度母之中流傳最廣的。而藏密又常以長壽佛、白度母及尊勝佛母等三尊合稱為:"長壽三尊"。
  • 古天一2020拍賣會 | 「緣起」 唐卡秘境
    再從繪畫風格來看,這件唐卡無疑展現了從早期受波羅影響到中期受到尼泊爾影響的過渡期特徵這幅唐卡則顯示了波羅和尼瓦爾藝術相混合的風格,是西藏14世紀前後典型的畫風。唐卡在題材上選取了漢藏共通的三十五佛,體現了佛教最為古老的傳統之一——懺悔修法的盛行。畫面以紅色和藍色色調為主,眾多佛陀身著紅色袈裟,浮現在深藍色的背景之上,溫暖明亮。簡潔的線條和穩重的色彩,保留著西藏早期流行的波羅風格繪畫特徵。
  • 劉忠俊:尼瓦爾的唐卡傳奇
    尼瓦爾唐卡是世界佛教美術中一支傳承時間極長、風格演變獨特、對西藏繪畫有著極大影響的宗教繪畫。
  • 唐卡開講之一 ——聖象唐卡、佛本生故事唐卡及曼陀羅唐卡
    唐卡的題材內容極為豐富,早期唐卡從宗教題材開始,後來隨著佛教的發展,各教派的產生及社會的需求而賦予唐卡更多的使命,除各類佛教題材佔主導地位外,還出現了很多歷史人物、傳記故事、建築古蹟及與命運相關的祈福禳災、祭祀還願及天文歷算
  • 唐卡/Thang-ga
    還有一種珍珠唐卡,極少見,山南地區有個昌珠寺,那兒有度母珍珠唐卡,近30000顆寶珠串成,肯定就寶貴啦。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唐卡中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就屬沙畫壇城了,它比手繪唐卡需要多得多的天然礦物石磨成粉來細緻操作,需要僧人們在討論好如何工作後就安靜地連續工作數天甚至數月才能完成,完成後,更令人震撼地是,直接毀掉。
  • 三分鐘了解唐卡為什麼那麼貴
    熱貢唐卡的藝術意蘊在熱貢唐卡的筆法中,特別注重神態細節的繪製,以達以情傳神的視覺效果。善相的慈悲之情中也可見幾分含情脈脈的意味,忿怒相亦有幾分憤憤然的神韻,菩薩、度母造型中以大眼、小嘴為特徵,佛陀的造像以眼眸及嘴角含笑為特徵。
  • 甘南藏族唐卡
    甘南藏族唐卡的歷史可追溯到吐蕃王朝早期,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修建布達拉宮等大型宮殿,促進了藏族繪畫藝術的發展,在此情勢下,藏族唐卡應運而生。藏族唐卡多在純棉布上繪製,也有在羊皮上繪製的,有絲繡和綢貼絲縫的彩色唐卡,也有版印的單色唐卡,其畫芯和裝裱離不開棉、麻、絲、帛。甘南藏族唐卡畫幅大小不一,大者幾十平方米,小者不足零點一平方米,繪畫顏料多為礦物質和金銀等。
  • 格桑達娃:唐卡一畫三十年, 捨棄今生佛子行
    綠度母壇城,許多壇城也是以唐卡繪畫形式表現的「同時看到八十多幅唐卡精品,不要說在北京,就是在家鄉也很難。」格桑說。在寺廟,格桑出家為僧,繼續學習畫唐卡,一學就是十年。「唐卡不只是繪畫藝術,它的理論很深。更重要的是學理論,學佛法。」格桑說。對藏人而言,每幅唐卡都是佛菩薩神聖的化身,不懂佛法的畫師是畫不出唐卡的。
  • 西藏唐卡繪畫的主要流派
    它在繼承、更新原有藝術特色的基礎上,努力吸收印度、尼泊爾和中原等地的藝術精華,成為西藏藝術中別具風格的藝術門類,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各種不同的繪畫風格,使西藏繪畫藝術日趨完善和成熟。在各種風格的繪畫藝術中,有取自創立人名字命名的,也有以地區取名的。正是上述這些具有不同風格的繪畫藝術相繼形成,促進了藏傳佛教繪畫藝術蓬勃發展,形成了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下面簡述西藏唐卡主要畫派的風格及其特點。
  • 2016藝拍年鑑 唐卡及佛教文物
    2016年10月5日香港翰海2016年秋季拍賣會「我佛慈悲 II」專場中,一件「元代 織金觀音唐卡」以8,064,000 港幣奪魁2016年唐卡成交榜首;同年3月15日在紐約佳士得2016年亞洲藝術周春季拍賣會「範德偉喜馬拉雅繪畫珍藏」專場中上拍的「尼泊爾 十六世紀早期 勝樂金剛及金剛亥母唐卡」以545,000 美元的成績登榜第二名。
  • 你知道唐卡的功能和禁忌嗎?
    郎卡傑畫派唐卡《白度母》甘孜州郎卡傑唐卡文化有限公司出品三、唐卡的傳播功能精緻的唐卡,以圖像方式傳播著藏族的文化,講述著民族發展的歷程,表達著藏民族不懈的精神追求。唐卡的傳播功能把宗教放在第一位,其題材主要以宗教為主。其次,對藏族歷史的講述也是唐卡的一項重要內容,藏族的很多歷史文化流傳並廣泛傳播開來與唐卡的傳播功能可謂緊密相關,唐卡對西藏地區知識的理解和傳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 湛然2018年春拍明日舉槌,特色專題推"梵心軒藏唐卡"
    北京湛然2018年春拍預展現場▌2018春拍湛然對徵集方向進行了一些調整,在延續佛教專題這個特色的前提下,在佛教題材專場中獨闢——梵心軒藏唐卡專題,內含27幅精美肅穆的唐卡,現場藏家可欣賞到題材廣泛、風格多樣,
  • 2016年度鑑賞丨唐卡及佛教文物Top50
    2016年10月5日香港翰海2016年秋季拍賣會「我佛慈悲 II」專場中,一件「元代 織金觀音唐卡」以8,064,000 港幣奪魁2016年唐卡成交榜首;同年3月15日在紐約佳士得2016年亞洲藝術周春季拍賣會「範德偉喜馬拉雅繪畫珍藏」專場中上拍的「尼泊爾 十六世紀早期 勝樂金剛及金剛亥母唐卡」以545,000 美元的成績登榜第二名
  • 清華藝博呈現唐卡與造像之美,包括沈從文捐贈的降龍文殊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有一批十七至二十世紀的唐卡精品,包括反映本尊題材的大威德金剛,充滿圖像志含義的吉祥天母,黑唐技法的財寶天王,以及沈從文先生所捐的降龍文殊等。首都博物館為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收藏有近兩萬件古代金銅造像,此批精美的造像既體現出北京地區佛教發展的特色,又展示了我國漢藏兩系佛教藝術演變的全貌,深受廣大佛教藝術研究者及愛好者的推崇。
  • 圖解唐卡佛像
    其上中為雙身金剛持(Vajradhara),身藍色,擁抱明妃,兩手分持鈴杵於胸前交叉結金剛吽迦羅(Vajrahumkara)印;左為白度母(White Tara),右為綠度母(GreenTara)。度母是集諸佛菩薩事業、功德之本尊,在西藏及尼泊爾地區,累世以來有許多大修行者均修習此法得到共與不共的成就。二十一度母為觀世音菩薩之化身,以綠度母為總持。
  • 唐卡欣賞 | 綠度母唐卡
    《綠度母》   綠度母坐於蓮花座上,依其本誓,是觀音菩薩因慈悲天下眾生,心碎時掉下眼淚的變化身,所以,綠度母的法相,是一頭二臂,身體是玉青色,纖細而莊嚴。 綠色,是佛的事業部之色。密乘傳承儀軌中,以「綠」色表喻不失無缺,完整圓足的微妙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