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十二時辰·申時|大花嶺站苦等來建雷神山的16噸材料

2021-01-07 澎湃新聞

【編者按】

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從1月23日「封城」至今76天,在武漢的人們在不同12時辰的生存狀態,構成了這段抗疫史的歷史切片。

申時又稱哺時、日哺。十二時辰的第九個時辰,時間為下午3時至下午5時。

1月28日下午4點,用於建設武漢雷神山醫院的16噸建築材料運抵武昌車站大花嶺站。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2020年1月28日,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始建設的第四天,下午4點。

一批用於建設雷神山醫院的16噸建築材料運抵武漢武昌車站大花嶺站。

「任務緊急!我們一定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時間把建材送往雷神山。」

早早準備好的邱維華與其他18名鐵路職工一起,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完成了16噸建築物資防滲膜的卸裝。下午五點,這批16噸建築材料火速運往雷神山建設現場。

這項裝卸和調配工作原本需要3到4小時才能完成。「疫情期間,我們是在為生命賽跑。早做計劃,早做安排,是我們的秘訣。」46歲的邱維華是武昌車站大花嶺站調車長,他已連續在崗70多天,每隔一天就連續值班24小時,「隨叫隨到、爭分奪秒,寧可人等車、等貨,絕不能讓車等人。我們會提前把貨物線裡的貨物清空,提前安排好裝卸人員,提前聯繫好物流部門及時裝車,這樣一來,貨物抵達後就能檢查、卸貨、轉運、裝車一氣呵成。」

1月23日,離漢通道關閉後,武昌車站大花嶺站有了新的抗「疫」身份——「物資中轉站」。

疫情期間,武昌車站大花嶺站共參與防疫物資裝卸轉運90餘批次,共318輛車,涵蓋冷凍食品、雷神山建材、聚乙烯、聚丙烯等重點物資原材料、負壓救護車等近9000噸物資,為武漢抗擊疫情提供堅實的後援力量。

武漢「封城」第二天,42名鐵路職工入住車站

「現在疫情逐漸嚴重,為了應對即將劇增的貨物運輸量和防止交叉感染,全體職工需要住進車站進行集中管理。大家儘快和家裡人交代好,安心在這裡工作生活。」1月24日,離漢通道關閉後第二天,武昌車站大花嶺站工會主席唐勇兵對職工們說道。

為解決「集中管理」時職工的住宿問題,大花嶺站決定臨時將部分辦公室和會議室改建為兩人間宿舍,並從車站的儲備物資站調配床鋪、床單、被褥等生活用品。

邱維華將一間辦公室改建為職工宿舍,拍攝於1月24日。

「我暫時不能回家了,你們在家要照顧好自己。」1月24日下午5點,安置好床鋪後,邱維華得空給妻子打了一通電話。

想起70多歲的父母自己在家,他又打了一通電話給和父母住同一小區的弟弟,「你和爸媽住得近,這段時間我要住在單位,不能回家了,你一定要常去看看爸媽,提醒他們戴好口罩。」

晚上7點,在4小時的清理改建後,車站21間辦公室和會議室變成了可以「拎包入住」的雙人宿舍。1月24日晚,是大花嶺站42名鐵路職工入住車站的第一夜。那時沒有人會想到,這一住就是70多天。

兩個多月裡,他們和穿梭於全國各地的貨運列車一起,參與著這座城市與新冠病毒的頑強抗爭。

爭分奪秒,轉運一線防疫物資

1月23日,武漢「封城」後,全國各地的建築材料、防疫物資、糧食蔬果都源源不斷運往武漢,和客運車站停止運營不同,大花嶺站作為貨運車站比以往更為繁忙。

疫情期間,每天都有裝載著聚丙烯(口罩製作的原材料)的列車抵達大花嶺站,拍攝於2月12日。

「相比平時,疫情期間我們反而更忙了,聚丙烯(口罩製作的原材料)、口罩、食品、救護車等防疫相關的物資都是優先到達、優先指揮,我們盡全力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時間把貨物送到急需的地點。」邱維華說。

1月28日中午11點半,一批裝載著速凍餃子、盒飯等一線工作人員急需食品的列車抵達武昌車站大花嶺站。

「我們當時正準備吃飯,接到通知後立即返回到工作崗位上。」邱維華回憶道,從列車進站到物流車裝載食品駛向各大醫院,兩小時的時間裡18名值班人員全程無縫銜接,積極配合,確保抗疫一線急需食品的運輸效率不在貨運車站「打折扣」。

工作人員將盒飯搬進即將前往各大醫院的物流車,拍攝於1月28日。

下午2點,裝卸調配完畢後,邱維華和同事們才吃上午飯,「我們晚點吃飯不要緊,但一定要讓醫護人員們能儘快吃到新鮮的飯菜,吃飽了才有力氣治病救人。」

2月12日,馳援武漢的54輛救護車運抵大花嶺站。

邱維華和同事們第一時間聯繫好救護車司機並組織對接物資。卸貨轉運後,等候已久的司機們立即將救護車開往武漢同濟醫院、協和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等抗疫一線。

司機將救護車開往各大醫院,拍攝於2月12日。

「我們的城市生病了,這個時候更需要我們去呵護她,大家搭把手,就過去了!」身為老武漢人的邱維華說。

4月8日武漢重啟後,又會迎來一個貨運高峰

武昌車站大花嶺站辦公樓,拍攝於1月24日。

疫情期間,武昌車站大花嶺站共參與防疫物資裝卸轉運90餘批次,共318輛車,近9000噸物資。

武昌車站工會指導員姬勇剛和客運車間黨總支幹事徐芳擔當起物資「分揀員」的角色。

1月27日至今,他們一直駐守車站,全國各地通過鐵路運輸到站的蔬菜、醫療藥品等物資,都要進行裝卸、分類、堆碼、發放,物資基數大時,需要從噸精確計算到每斤、每袋。

「覺得回到了學生時代,每天都要做數學題。」徐芳每天像陀螺一般,輾轉在物資之間,與前來領取物資的單位核對清點物資品種、數量和規格,「有天打開步數排行榜,發現自己在十幾平米的範圍內,竟然走了近2萬步。」

防疫物資抵達大花嶺站,拍攝於1月28日。

為應對劇增的轉運量,邱維華和同事們的工作時間也延長為平時的兩倍,「我們的班制從48小時四班倒變成兩班倒,以前每48小時只需連續工作12小時,現在每48小時需要連續工作24小時,上一整天班,休息一整天。」

2月下旬的一天晚上8點,6批貨運列車滿載防疫物資連續抵達大花嶺站。

邱維華和同事們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檢查、卸貨、轉運、裝車等工作流程,第二天早上6點,6批列車運輸的物資全部轉運完畢,邱維華緊繃著的神經才以得以放鬆。「持續10小時調配工作,結束後我連走路都覺得吃力,好像雙腿已經不是自己的了。回到待班室後,我就往凳子上一坐,立馬就睡著了。」

「疫情期間,忙一整晚是常有的事,三個班至少有兩個會有這麼累。不用忙一整晚時,我可以在待班室休息,但回到宿舍後還是沾著枕頭就睡著了,累得話都不想說,睡到中午12點,直接起床吃飯。」邱維華說,「但是,比起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我們這點辛苦算不了什麼。全國各地的白衣天使都來支援武漢,日夜堅守在崗位上治療患者,甚至還有醫護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對醫護人員的崇敬激勵著我做好本職工作,一定要及時地把防疫物資送達他們需要的地方。」

馳援武漢的54輛救護車抵達大花嶺站,拍攝於2月12日。

近一段時間以來,武漢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2月,大花嶺站以轉運防疫物資為主;3月,防疫物資逐漸減少,大米、麵粉、玉米、動物飼料等生活、生產物資又多了起來。

「比起往年同月份,這幾個月我們要忙很多,4月8日武漢重啟後,可能又會迎來一個貨運高峰。」邱維華說。

疫情結束後,邱維華最想做的事是和家人團聚。

「已經70多天沒回家了,都不知道家人過得如何,他們叮囑我在外面要注意安全,做好自己的防護,我也同樣牽掛著他們的安危。」他說,「以前盼著4月8日武漢重啟後可以回家,但現在看來還是不可以掉以輕心,一定要堅守到最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建一局三公司:雷神山醫院是這樣建成的|武漢|劉記偉|雷神山醫院|...
    中建一局三公司青年突擊隊在雷神山醫院項目施工中。 劉記偉攝經過10多個晝夜的連續奮戰,武漢雷神山醫院於2月8日實現交付使用並接收首批患者入住。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是一場與病魔的生死競速,飽含著無數人的艱苦付出。
  • 建證戰疫: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守護者聯盟」
    堅守:「直到最後一個病人出院」「從巡查電路到加固風管,從維修空調到疏通馬桶,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兩山醫院」的維保團隊總是隨叫隨到、時刻待命。」2月8日晚,雷神山醫院首批患者入住,院方給維保團隊打來電話,「A16區域有門無法鎖緊,請速來維修!」
  • 火神山雷神山建設中的民企身影(十四)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項目建設以來,始終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許多民營企業自發以各種形式,捐資、捐物、捐服務,主動投入、積極參與醫院項目建設,為武漢「小湯山」保駕護航,民營企業的身影出現在項目建設各個環節。一、積極馳援工程建設。寶業建工、山河集團等省內建築企業組織參與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
  • 時辰,時辰對照表,十二時辰與時間對照表,12時辰,五行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
  • 十二時辰對照表:值得收藏!
    古代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十二時辰對照表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己時23:00-00:5901:00-00:5903:00-04:5905:00-06:5907:00-08:5909:00-10:59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戊時亥時11:00-12:5913:00-14:5915:00-16:5917:00-18:5919:00-20:5921:00-22:59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加減法
    「武漢雷神山醫院,休艙!」4月15日上午,武漢雷神山醫院正式關閉,結束了它在此次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特殊使命。武漢火神山醫院也在同一天關閉。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兩座被稱為「奇蹟」的醫院,在武漢疫情最危急的時刻火速建成,兩個月裡救治數千病患,最終迎來關門時刻。
  • 詮釋「中國速度」——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5日正式關閉
    至於雷神山,也是對應著中國民俗文化的傳說:雷神是懲罰罪惡之神。凡有違背人倫法理且犯下不可饒恕罪責者,則將遭受五雷轟頂而斃亡。這便是「雷神山」一名的來歷。  今天的中國,舉國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一場防控阻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民戰爭正在取得勝利,此刻有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加盟」,人們的精神力量更加充分!
  • 十二時辰 皆有你
    》的熱映,引發了觀者對中國古代紀時法「十二時辰制」的關注。既然如此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十二時辰」       古人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後以十二地支為序分別記之:子時 丑時 寅時 卯時 辰時 巳時午時 未時 申時 酉時 戌時 亥時  子時始,亥時終,循環往復。一個時辰,恰為今日的兩個小時。
  • 奔忙在武漢雷神山醫院的「擺渡人」
    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診樓門口,在急救車裡等候病人的李華接到雷神山醫院醫生的工作電話(3月7日攝)。44歲的李華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車隊司機,一個月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整體接管武漢雷神山醫院,李華擔負起轉運新冠肺炎病人的新任務,成為雷神山醫院的一名「擺渡人」。
  • 級索鎮民營企業京墨家居公司出徵援建武漢雷神山醫院
    2月8日上午,級索鎮民營企業京墨家居有限公司從滕州市高速公路北入口出發,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滕州市政府副市長樊猛,級索鎮黨委書記邢佑文,級索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強,以及級索鎮有關同志到現場送行。在現場,即將出發的京墨家居有限公司43名幹部職工整齊列隊,士氣昂揚,充滿必勝信心。
  • 雷神山!喀什來了
    為助力武漢早日戰勝疫情,喀什地委、行署積極與武漢相關部門進行對接,向武漢市雷神山醫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同濟天佑醫院支援生活物資。2月18號,喀什地區向武漢捐贈的100噸、價值317萬元的生活物資正式起運。
  • 九牧為武漢雷神山醫院支援健康衛浴
    發生在疫情重災區——湖北武漢的一舉一動正在牽動著全體中國人民的心。2020年1月31日,央視新聞報導稱:武漢雷神山醫院醫護人員宿舍主體結構基本完工,已進入水電的安裝程序。視頻中,每間宿舍配備有獨立的衛浴空間,洗手臺、蹲便器、花灑等設備一應俱全,看起來乾淨而舒適。直播連線的央視記者評價道,能夠在幾天之內隔離出這樣的衛浴空間,十分不易。
  • 中國十二時辰
    ,晚起的兔子只能吃窩邊草,故十二時辰稱卯兔。這個時候龍的傳人都起來吃早飯了,所以十二時辰裡稱辰龍。禮記裡說,君子仕則不稼,田則不漁,食時不力珍。意思是人不能太貪,有俸祿就不要去耕田,要耕田就別打魚,有飯吃就別總追求珍饈美味。可以說,儒家的價值觀,也是相當的佛系。
  • 雷神山醫院院長是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兼任,是北醫大博士
    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在2月16日接受央視專訪時的這句話,讓許多網友以為疫情已經結束了,在家裡憋壞了的人、有出門需要的人,開始用這句話當做倚仗。 但實際上王行環在接受採訪時還有後半句話:「我認為疫情拐點已經到來,只是,還有很多的存量。」有存量,代表著現在放鬆警惕還不是時候。還不能隨意出門。
  • 武漢供電人的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刷爆朋友圈各地網友瞬間打開了關於十二時辰的討論與想像一時間,十二時辰滿天飛從7月17日開始,武漢電網高溫負荷躍上了千萬千瓦大關>那麼,武漢供電迎峰度夏期間的十二時辰又是怎樣一番風景?07:00-09:00山高樹多日出遲,食時霧露且雰霏。馬蹄已踏兩郵舍,人家漸開雙竹扉。宋·王質《東流道中》
  • 《廣州上班族的十二時辰》來了!
    國產劇《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驚豔了大批觀眾甚至創造了#全國十二時辰#的敘事方法那你知道廣州的十二時辰是什麼樣的嗎
  • 十二時辰,時序分明
    近日一部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引發了觀者對中國古代紀時法「十二時辰制」的關注。你或許才驚覺:時間之外還有「時間」。
  • 唐詩宋詞裡的十二時辰,一起了解下?
    我們的祖先白天觀日、夜間觀星,根據當時的生產生活情況,將一天平均分為十二個時段。又因古人將天穹以北極星為中心劃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方位,他們認為太陽每晝夜繞北極星旋轉一周,分別經過這十二個方位。於是,表示十二方位的地支序數,同時也就表示了時間,從子時、丑時直至亥時,這就是十二時辰。
  • 踐行初心使命 奮力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是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醫療支援行動中的一個縮影。當時,正值武漢疫情最嚴峻時期和春節假期,工人休假、工廠停工、武漢封城,給人員組織、物資採購、設施設備調配帶來極大困難。在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急需機電設備安裝人員,中建五局三公司安裝分公司黨委副書記孫振華主動請戰,連夜驅車300餘公裡,從長沙趕到武漢,組建了由11名黨員組成的突擊隊。
  •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萬年前,中國步入農耕時代,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寒來暑往,季節更替中,逐漸形成了完整的時間觀念,比如時(時辰)。表示時間的漢字中,「時」出現最早。許慎《說文解字》曾注釋道:「四時也。從日寺聲。」四時,又為四季,春種,夏耕,秋收,冬藏,萬物生生不息,循環往復時,也作時辰,古代十二時辰=現在24小時,相當於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