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評論家汪太銀:好書法是學和練出來的

2020-12-25 騰訊網

一是學,"學″,就是要了解人與書法的關係,"學″就是要明白書法中的道理 。字帖是古人的經典之作,要觀摩古帖字型、通過觀摩、分析和研究古人的運筆,古人的筆法,另外還要字外功夫,學習琴棋書畫等相關的文化知識和書法理論知識,豐富自己的學養,只有學書法才能走的更遠。

再說"練″,練是重之之重,集中精力臨摹古帖,用筆中鋒、側鋒、轉筆、折筆等快慢節奏。學書法是個慢活,沒有捷徑路可走,只有一步一步的老老實實地練,持之以恆,十年磨一劍,多練方能出硬功,功夫到了自然成。

總之好書法作品是平時吃苦學 練出來的。不是炒出來的,一切官場炒作,一切人間關糸炒作,一切企業炒作等等,功夫不到家,炒作很不利於書法家本人的發展。藝術家是在長年的奮鬥中"學″、"練″出來的,也是修煉出來的。

相關焦點

  • 徐靜蕾書法價值巨大:不在「書法」,而在「學書法」!
    你好,我是美智書法。從哲學和書法美學角度,重新審視書法。徐靜蕾,做人瀟灑,演員導演事業,這兩方面都拿過大獎,書法也引人注目。本文志在還原真實的徐靜蕾書法。當然,也談她的書法的社會價值:給專業人士和業餘人士的啟發意義!01.從書法角度,技術地評價徐靜蕾首先,一分否定:技術遠未盡其才!她的字,如其人,性感而單純,我也喜歡看。
  • 為什麼要學寫字、學書法?寫字或練書法有什麼好處?
    一手好字,終生受益。寫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迫在眉捷。練字不同於練書法,練字的要求:字跡工整、美觀,易於辯認。而書法不同,書法是一門獨具特色的藝術,有一套完整的練字方法與技巧,稱為「法書」。書法不但字跡工整、美觀,而且具有欣賞性和審美價值,實用性強。人們常說:文如其字,字如其人。寫字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個人的第二張臉,是一塊招牌,能反映一個人的文化修養、氣質和情操。寫字的用途很廣。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都離不開寫字。譬如:學生做作業、考試。工人填表格、寫簡歷……幾乎都要用筆寫字。
  • 彭于晏開始練書法,「男神」成為書法愛好者!
    彭于晏開始練書法,「男神」成為書法愛好者! 彭于晏經常因為帥氣陽光的形象 和超強的自律被萬千女孩喜愛 而這一次他開始練書法
  • 彭于晏開始練書法,你們的「男神」已變身為書法愛好者!
    彭于晏開始練書法,你們的「男神」已變身為書法愛好者! 彭于晏經常因為帥氣陽光的形象 和超強的自律被萬千女孩喜愛 而這一次他開始練書法
  • 很想學書法,但不想練字,怎麼辦?
    有不少朋友曾問過我:很想學書法,但不想練字,怎麼辦? 有的書法老師碰到這種問題,會認為這種想法太糟糕了,不練字怎麼學書法呢? 我覺得不然。
  • 小學生練書法,寫出令人羨慕的「列印體」,手寫作業成網紅
    一個普通人的字寫得好不好,大概和小時候打下的基礎是很有關係的。書寫的習慣在小時候就已經形成,如果沒有刻意去糾正,他到老了寫出來的字基本也還是小學生時候的模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功底不好卻裝模作樣的書法大師,經常被人批評是「小學生水平」。
  • 蘇東坡書法,為何最難學?
    蘇軾書善則善矣,然千年來學習蘇軾書法少有登堂入室者。正如清代書畫家錢泳所說:「餘年過五十餘,無有進境亦不能成家,擬以蘇書終其身孰知寫未三四年,毛疵百出旋復去之。乃知坡公之書未易學也。」因此,他甚至認為:「四家皆不可學,學之輒有病。蘇黃米三家尤不可學,學之不可醫也。」其觀點似有偏頗,但蘇軾書法確實難學。
  • 小孩報名興趣班,書法和國畫二選一時,先學哪個更好
    是先學書法,還是先學國畫?要依據個人的興趣愛好,不能一概而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成功的法寶。我個人認為應該先學書法比較好。 書法與繪畫相輔相成,相互滲透,是一對同胞兄弟,密不可分。中國畫用筆來源於書法,書法是繪畫的基礎。書法是鍛鍊腕力,使線條婉轉流暢,使轉如環。
  • 【一起圍觀】靈武「西瓜哥」地攤旁練書法走紅網絡
    ……「西瓜哥」蔣海濤在西瓜攤前練習書法。 (圖片由網友提供)  8月11日上午,幾張街邊擺攤賣西瓜的小夥子認真練習書法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走紅。照片中,神情專注的小夥子、清秀的楷書,和周圍的環境形成強烈反差。網友紛紛點讚,稱他為一心二用「西瓜哥」。「高手在民間,致敬!」
  • 蘇東坡的書法為啥那麼好?
    因此,他甚至認為:「四家皆不可學,學之輒有病。蘇黃米三家尤不可學,學之不可醫也。」其觀點似有偏頗,但蘇軾書法確實難學。蘇軾天資聰穎,隨手寫去修短合度,他說:「我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他的書法「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得晉之韻、唐之法,並開創宋之意,其玄妙自不可言,故難以企及。學習蘇軾書法我認為有幾個門檻是很重要的。
  • 寫好毛筆書法就一定能寫好鋼筆字嗎?
    ,一些著名書法家的鋼筆字則不會像他們的毛筆字那樣出眾,有時甚至不如一些雖不會寫毛筆字,但正經臨帖練過鋼筆字的硬筆書法;也有人毛筆字練過很多年,寫的還可以,但寫起鋼筆字則沒法看,主要問題是筆划過於誇張,比如,過於強調起頓筆,寫出來的字有些做作,像橫的起筆,毛筆講究逆鋒起筆,而對鋼筆來說,只需蜻蜓點水一樣輕頓一下即可,無須做太多的動作,如果一定要像毛筆一樣做各種複雜的起收筆動作,則會使筆畫的形狀彆扭難看
  • 蘇軾書法究竟好在哪?
    因此,他甚至認為:「四家皆不可學,學之輒有病。蘇黃米三家尤不可學,學之不可醫也。」其觀點似有偏頗,但蘇軾書法確實難學。蘇軾天資聰穎,隨手寫去修短合度,他說:「我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他的書法「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得晉之韻、唐之法,並開創宋之意,其玄妙自不可言,故難以企及。學習蘇軾書法我認為有幾個門檻是很重要的。
  • 學生練書法,為什麼不要多練王羲之的字?
    王羲之是書聖,他的書法享譽中外。如果我們以王羲之比較經典的字帖,比如《蘭亭序》和《聖教序》為例來進行觀察的話,就會發現王羲之被稱為書聖,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字「千字千面」,各個不同!最為人稱道的就是王羲之在《蘭亭序》中寫的21個「之」字各各不同,引起後人極大的興趣和讚譽。
  • 《書法問集》527、業餘愛好者,請書法老師指點這字怎麼樣?
    原來題目:業餘愛好者,酷愛書法!請書法老師指點這書法怎麼樣? 我是一人。如果喜好書法,那麼趕緊練起來。 【如果酷愛書法,委婉一點說這樣的字不夠好。】 如果你非常喜歡書法,酷愛書法還是要練啊。
  • 柳公權書法中典型的「梯形」點,是怎樣寫出來的?
    柳公權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在書法史上被劃入「楷書四大家」之列。柳公權的書法向來與顏真卿並稱,被人譽為「顏筋柳骨」,在唐代就備受時人推崇。在教皇帝書法時還留下了著名的典故——「心正則筆正」。然而,書法史上有一種說法叫做「自古學柳無大家」,這大概是因為柳公權的書法並不好練。那,為什麼柳體不好練呢?以書法中常見的「斜點」為例,柳公權所寫的點和其他楷書四大家就有很大的不同。柳公權書法中的斜點呈「梯形」狀,顯得較為複雜。相比較而言,顏體的斜點最為簡單。
  • 井陘:一對老夫妻 兩個書法迷
    李聚科系井陘縣供銷社花炮公司退休幹部,從小愛好寫字,但那時由於家裡窮,買不起紙和筆,在這方面並無多大發展。高小畢業後,他看到村裡有個青年生產突擊隊,隊旗上「突擊隊」三個繁體大字竟然是沒有上過學的李考生寫的,從中受到很大啟發。心想,一個文盲能寫出這麼好的字來,難道我這個喝過墨水的人就寫不好毛筆字?從此,他對書法產生了濃厚興趣。
  • 悅 讀 | 王小二的「普通人」書法
    展覽期間,楊達接受過幾次釆訪,每當被問到他究竟學的是哪一路的平民書法時,他總是語焉不詳,只是以「旁搜遠紹」或「廣取博收」應對。弄得一群舞文弄墨的評論家只能依著自己對書法史的有限了解來編織溢美之辭,說什麼這些作品有《張遷碑》的生拙,《龍門造像記》的雄強,漢簡的流動,敦煌卷子的天趣……楊達「平民書法研究系列」的詳情,王小二並不知道。
  • 林曦《書法課》:給現在開始寫書法的你
    對於很多人而言,書法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大部分中國人從小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接觸過書法;而說陌生,是因為絕大多數人對書法的認識都停留在「毛筆字」這樣一個認識層面。最近出版的《書法課》,作者林曦談道:書法是一個系統,它以傳統文化為根基,通過技藝的修習,練手調心,幫助我們形成新的視角,認識和欣賞藝術與生活中的美。
  • 湖南衛視《書法大會》開播,手持筆墨,字戰群英,看完好想練書法
    端午期間芒果TV推出的書法文化類節目——《書法大會》熱播少年們在電視裡手持筆墨,字戰群英網友們看後直呼:「看完書法大會,好想練書法!」節目聘請中國藝術學院中國書法院副院長、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濤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邱振中和有數十年書畫鑑賞功底的著名央視節目主持人倪萍
  • 頡林書法藝術展12日在晟源藝術館開幕(附:頡林書法藝術集評,晨報專輯以賀)
    誰也不想做歷史與民族的罪人! 山西書法家頡林,敏而好學,原攻行草書,怕行草重錄古文青少年多不認識,達不到普及與提高的統一,辜負先民及慧助者雅意,妨害流通。好在他在往昔練過隸書,旨在打好楷行草書牆基,領悟漢隸作者甘苦,為習書史補課,未放到有位珍視。這次放棄安排,秉筆穩打穩紮,方圓進退隨心,健中求辣,稍帶裝飾趣味,傳承啟蒙要旨,力減懈筆,做到全神貫注,風神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