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宇凌
沒在首映那天看《送我上青雲》挺可惜,因為姚晨拍的文藝片,太精彩。大部分文藝片面臨的問題是怎麼讓觀眾看懂,看懂而不違背初衷。文藝片拍攝難度大,電影人物的情緒表達是比較難拿捏的,如果固執於藝術表現力,會離觀眾太遠。
文藝片的票房成績的確是比不上商業片的,但這是文藝片的錯嗎?
姚晨在《送我上青雲中》飾演的女主盛南,意外發現自己患上了卵巢癌,因此踏上一段尋求愛欲亦是尋找自我的旅程。姚晨對角色的把控是精準到位的,給人的感覺,是恰到好處,靈動,不過分文藝,又很姚晨。我甚至覺得,姚晨就是盛南那種性格,而不是純演出來的。
就表演的角度來說,演員需要具備的技能是演技,但是聰明的觀眾能看出來是演出來的。自然性和流暢度的表達,盛南在姚晨飾演的過程中,是很符合角色狀態的,哭或者笑,吐露的是疾病面前的堅強與樂觀。
為了手術費,不向家裡求助,接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其實在苦難面前,只有兩種情況,一是被打倒,二是挨過去。而女主盛南選擇挨過去,已經是很大勇氣了。
影片把女性主義推向了高潮,影片中戲份最多的兩個女人,盛南和吳玉芳(盛南的媽媽),其實都挺可悲的。盛南從小缺失父愛,因為父母感情不和,盛南的媽媽很粘人,可能是因為愛情方面的缺失。
盛南的個人情感因為卵巢癌而變得水銀瀉地,和毛毳(李九霄飾演)發生性關係也是女人本身欲望的訴求。想想她對毛撬的感覺是喜歡或者愛麼?肯定不是,活著的男人女人皆有生理需求,俗語云:飽暖思淫慾,食色性也。描述的就是人們對性渴望的普遍現狀。
盛南是個記者,角色被姚晨演的很剛強。在給自己救命急需的錢和尊嚴的抉擇面前,毅然決然的在甲方面前說「給錢就是衣食父母」,貶低記者不過是「跑業務」的之後撕毀合同;在摘除手術前想和喜歡的人試一次,等等。
電影中最令人同情的角色是袁弘飾演的劉光明。文質彬彬,熱愛攝影、喜歡拍雲。在湖上和盛南說,走得遠才能看清這個世界。我覺得這句臺詞意味深長,讀萬卷,不如行萬裡路。盛南起初接觸劉光明,是不知道他有家庭的,後來才知道。盛南有理想且獨立上進,劉光明的氣質正好是盛南喜歡的那種。
劉光明作為富商李平的女婿卻是唯唯諾諾,承受著來自嶽父的冷嘲熱諷和種種羞辱,還當眾表演背誦圓周率。那個片段,真的太譏諷了,哪是什麼表演才藝,而是讓女婿譁眾取寵。
劉光明的性格是懦弱的,即使從別墅跳下去,還是在豪門家庭中不起眼。最後在嶽父的葬禮,帶著卑微的驕傲讓所有人對他三鞠躬。劉光明的婚姻生活是悲哀的,沒有地位,沒有尊嚴,可見金錢真不是衡量婚姻是否幸福的標準。
影片的故事內核,主線和支線簡潔明了,可以用深刻來形容《送我上青雲》反映的幾個問題,家庭、婚姻、愛情、金錢、學歷、理想、自由。電影的完成度是非常高,縱深的社會現象也是非常有參考意義。
《送我上青雲》是滕叢叢導演的處女作,自編自導,由於經驗原因,影片可能細節處理的存在缺陷,或者在鏡頭轉折方面有冷場,是正常的。畢竟文藝片是比較難駕馭的電影類型,《送我上青雲》驚豔我的地方是,能看懂,又未影響深邃之感,說明度被導演和演員掌握的恰到好處。
電影的結局,盛南登到山頂喊了三聲哈,這是歇斯底裡的呼喊,也是和病魔抗爭成功後的釋放。電影留給人們的思考,除了三觀之外,是理想和尊嚴,人會為了理想保住自己可憐的尊嚴麼?或是把尊嚴放在理想之前,死命題,是沒準確答案的,因人而異。
當我把《送我上青雲》看完的時候,我覺得人生應該有一場鬆弛的旅行,去看看遠方,因為前路也許會遭遇不幸。
喜歡的話請關注,精彩影評,影視資訊,田宇電影,一個影視深樹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