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珍貴的「亞細亞」號在2013年夏秋之際已被運至瀋陽
許多事情都是因緣和合。2010年12月31日,因拍攝老大連火車站——「達裡尼站」的緣故,遇到了在鐵路工作了半輩子的李桂平。因為剛下過雪,天氣很冷,他帶著我到附近的車廂裡取暖。李桂平很欣賞我的執著,答應做嚮導,「我帶你去看看日偽時期的老車庫和亞細亞號。」
(2010年12月31日~照片用於《記憶大連老街》)
(2013年3月5日再拍)
(1950年代舊影——中長鐵路大連機務段)
(1930年《大連圖繪》局部,原在達裡尼臨時火車站附近,1916年至1918年遷建)
海洋街1號就是老車庫,全稱瀋陽鐵路局蘇家屯機務段大連運用車間。李桂平帶我爬上附近的樓頂俯瞰,我一下子驚呆了。我看到的是一個扇形的車庫,那是上世紀初建造的,日本殖民者把它叫作「滿鐵機關庫」。扇形車庫大門正對著一個圓形的轉車臺,據說是當時用來控制機車行進方向的。過去,蒸汽機車不像現在的電力機車這樣兩端都有駕駛室,所以開到終點後需要調頭,機車只有開上轉車臺轉180度才能完成調向。沒想到,一度被許多人誤讀沒有歷史的大連,竟然珍藏著這樣具有豐富歷史內涵的工業文明遺址。即便放眼全國,也是極為罕見的。
扇形車庫及轉車臺原在達裡尼臨時火車站附近,1916年至1918年遷建。漫步扇形車庫,我還看到了各種型號的「東風」機車,最讓我興奮不已是親眼目睹了」亞細亞」號。「亞細亞」號是1934年由日本川崎車輛公司與滿鐵沙河口工廠(今大連機車廠)製造的,總共生產了12輛,用以牽引「亞細亞」號特快列車。1934至1943年間,「亞細亞」號特快列車運營於長春至大連區間,從大連出發僅需八個小時就可以到達長春,是當時世界時速最快的列車之一。我聽忘年交趙異講過,當年蘇聯人曾將部分「亞細亞」號作為戰利品將運回了莫斯科。目前,「亞細亞」號牽引機車僅存世兩輛,另一輛是存放於瀋陽蒸汽機車博物館的「SL7-75」,它也來自年輕的濱城。
扇形車庫、轉車臺、SL7-757機車不但存世稀少,而且是蒸汽機車時代的見證,屬於世界級的珍寶。中國的工業化晚於世界先進國家,因此得以保存許多歐洲早已失其影蹤的蒸汽機車及相關設施。為了追覓古老的蒸汽機車,英國、法國、德國等老牌工業國的蒸汽機車迷甚至不遠萬裡尋到我國。
撫今追昔是人類不老的情懷。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將蒸汽機車遊作為自己的旅遊項目,將蒸汽機車觀賞作為自己的旅遊目的地,一些蒸汽機車的狂熱愛好者,更是對蒸汽機車有著深厚的感情,迷戀蒸汽機車就像迷戀收藏一樣。基於此,大連應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扇形車庫、轉車臺、SL7-757機車,精心打造大連工業文明遺蹟遊,樹立起中國工業旅遊的一面旗幟。
(亞細亞號舊影)
(大連亞細亞號)
愛好者稱大連扇形車庫及轉車臺是——東亞之冠,世界第一
(2013年3月5日,我用相機拍攝大連火車調頭實況)
本文首發《東北之窗》2012年4月,原名《蒸汽機車最後的背影》。可惜,最珍貴的「亞細亞」號在2013年夏秋之際被運至瀋陽。
2014年1月市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第0038號提案中有建議「建機車博物館」——海洋街1號附近就是扇形車庫及轉車臺,全程瀋陽鐵路局蘇家屯機務段大連運用車間,於1908年建造。扇形車庫、轉車臺、SL7-757「亞細亞」號機車不但存世稀少,而且是蒸汽機車時代的見證,屬於世界級的珍寶。越來越多的人將蒸汽機車遊作為自己的旅遊項目,將蒸汽機車觀賞作為自己的旅遊目的地。民進市委建議我市應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扇形車庫、轉車臺、SL7-757「亞細亞」號機車,精心打造大連機車博物館,樹立起中國工業旅遊的一面旗幟。
支持永久保護珍貴的工業遺產,喜歡大連的朋友請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