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主之城《迦百農》:每個父母都「不配」將孩子帶到人間

2021-01-08 影神說

「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到底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一個未成年的孩子發出此番呼告,並將父母告上法庭?

電影《迦百農》(中文譯名《何以為家》)將告訴我們答案。

為何要狀告父母?這一切還得從扎因一家敘利亞難民的身份說起。

自2011年敘利亞危機以來,黎巴嫩接收了100多萬敘利亞難民。他們成天提心弔膽,怕因在異國無身份證明被遣送回國。

為此,扎因一家十口人擠在「老鼠坑」裡,孩子們還得為雜貨鋪混混阿薩德打零工,以賺取生活補給。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父母時常還惡語相向。好在扎因還有天真的妹妹薩哈作伴,童年的陰霾才出現一道曙光。

可厄運還是降臨到這片伊甸。不堪家庭重負的父母,強行把12歲的妹妹像一件物品般嫁給阿薩德。

那一天,薩哈濃妝豔抹,卻掩蓋不住眼角的淚水;

那一天,扎因聲嘶力竭,卻抵擋不了父母的執拗。

這一以婚姻為門面的人口販賣,讓扎因義憤填膺。小小年紀,外出打工,試圖以一己之力改變窮困的現狀,一番歷練過後,等待他的不僅是兩手空空,還有妹妹死於難產的噩耗。

於是,鏡頭一晃,見一人,一影,一刀,衝進雜貨鋪,而四周,圍觀的人沉默不語。

本該「物是人非事事休」,可監獄中冷灰的柵欄將扎因對父母的怨恨投射到最大。

在獄友的紛攘中,他拿起電話,將父母告上法庭。

1、父母不是天生的

曾幾何時,「父」「母」作為人類性愛合理化的光輝被降福於羅普大眾。我們習慣於管那些懷有身孕的女人叫母親,將使其得以播種的男人叫父親。這是生理屬性賦予人的權力。但父母職能的構成不僅是生理屬性的拼貼,還需社會屬性的加成,即履行養育子女的義務。

在孩子未成年時,家長不能保障孩子基本的生活不說,還剝奪其受教育的權力,甚至將其作為勞動力過早地投擲到社會中,這本身就是對青少年身心的殘害。物質條件不足也就算了,扎因在精神方面也體驗著親情的空缺。

在一些思想觀念落後的貧困國家,很多女孩未成年便出嫁,而街道販賣物品的大多都是些孩童。在父母眼中,他們不過是苟延生命的工具,供己養老所需,或行使作為家長的權力。

或許,父母與子女間的情感關係只是人們美好的幻夢之一,而該關係更多展現的還是人與人權力的爭奪與利用。這不經讓人想起電影《銀河護衛隊2》中,星爵的父親伊戈之所以不斷地繁衍後代,就是為了讓子嗣成為自己東山再起的籌碼(復活的藥劑)。

儘管如此,人們還是對美好的事物報以幻想。電影《小偷家族》中,安藤櫻飾演的母親柴田信代在監獄中面對警官的逼問,腫脹著眼睛說:「生下孩子就自然成為母親了嗎?」媒體都在譴責這兩對夫婦曾經殺人的罪責,卻無人聲討小女孩尤裡的親生母親。

父母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後天與孩子交往中形成的。扎因將父母告上法庭,是孩子對尸位素餐的血緣稱謂進行的一次有力控訴。

2、不是愛不起,而是養不起

倘若只講了一個叛逆小子狀告父母的故事,那《迦百農》只是徒有其表。導演在扎因離家賺錢期間,加入單親母親泰格斯一角。

扎因對父母的恨還殘存愛意。在遊樂場娛樂設施前,扎因扒開女人模型的衣服,對著乳房凝視良久,可見孩子對母親本我地眷戀。年幼的他仍保有幻想,祈求從父母那獲得自己本該擁有的更好生活及應得的愛。

如果說,在認識泰格斯之前,扎因是對母親發自內心的痛恨,那此後,特別是在為泰格斯照顧其子尤納斯時,扎因在憤恨上有了動搖。

本是難民的泰格斯在遊樂場餐廳打雜,自己的身份證明快要到期,如果被發現,自己將被遣送出國,與兒子分開。一番努力後,還是免不了被抓入獄的命運,這也讓扎因一個人撫養起尤納斯。

為了生活,他混入敘利亞難民堆,索要奶粉和尿布。為了賺錢餬口,他像以前一樣賣汽水,甚至偽造毒品,結果被轟走,房東也因房租拖欠將他們趕了出去。生活所迫,泰格斯還是步了母親的後塵,將尤納斯給了人販子,託他為孩子找戶好人家。

當初,扎因的父母將孩子像狗一樣用鐵鏈拴著,如今扎因為了離開尤納斯,也用繩子綁住孩子的腿。迫不得已,卻又如此而已。

在找回原本失去的母愛光輝後,扎因體味到做母親的不易。想改變命運的他回到家中索要身份證明以離開黎巴嫩,卻得知妹妹薩哈難產死亡的消息,可他已經失去報復的能力:他痛恨父母當初的決定,但又在經歷了自己養育尤納斯的艱辛後,對父母的過錯失去了懲戒的能力(自己也成了「難以負責」的父母)。

扎因狀告父母,看似是狀告父母不養育子女,實則變相揭露了一個事實:現實本就苦難,連父母也無法改變。

貧困地區民眾的思想還很傳統,女性的社會地位極低,她們唯一的作用就是生娃持家。薩哈的悲劇在於:殺戮沒有蓄謀者,有的只是流傳已久的習慣,以及想要逆天改命的不可得。

在黎巴嫩那樣一個紛亂的地域,沒人能夠改變現實。就像妹妹的丈夫所說的那樣,他也不想讓妹妹死,只是周圍像她這麼大的孩子都結婚了,他也只好順應而為。

當母親受到律師的指責時,她憤然反擊。試想一些小城市的夫婦背井離鄉,外出打工,還不是為了改善家裡一窮二白的現狀。先不說孩子的教育費用,就連奶粉、嬰兒用品的錢,都是一筆可觀的開銷。

那些隔岸觀火的精英人士無法體會她的痛苦。如果我們是那位母親,或許可能會更糟糕!

反諷的是,片中律師的扮演者正是本片的導演娜丁·拉巴基。無論是影片創作者,還是置身事外的觀眾,這無言的抨擊都只是對父母不理解後的衝撞。

3、你就不該把我生下來

儘管父母有其苦衷,可孩子也有生的權力,這便是本片的衝突點:人,生而痛苦。

片名《迦百農》,本是《聖經》中提到的地名。耶穌曾傳道迦百農,並顯露不少神跡(治熱病、逐汙鬼、立十二門徒等),但迦百農人終不悔改,於是耶穌預言其滅亡:

「迦百農啊,你已經升到天上 ?將來必墜落陰間。因為在你那裡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所多瑪,它還可以存到今日。但我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所受的,比你還容易受呢!」

影片中有一空鏡,是扎因與尤納斯看著陽光透進的窗戶。十字架造型的圍欄仿佛上帝降臨,可就像迦百農終究躲不過墮入地獄的苦難般,孩子們也只能畢其一生掙扎於煉獄中。

眾生皆苦,《迦百農》在扎因最後的獨白中告訴觀眾:生活就是一堆狗屎!

不是說沒能力就不要生孩子,而是哪怕有能力,也不要輕易將一個生命被動地交付到這個世界上。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不禁令人想到電影《村戲》。

奎瘋子在女兒下葬時,朝她的臉上抹了一道黑,村裡的人認為在死人臉上抹黑條,死者就不能輪迴轉世。而奎瘋子這一舉動,正是要讓女兒永遠待在地下。有時,安逸地死去比苟延地殘存要好得多。

《迦百農》中的扎因不是狀告父母,而是狀告了我們的出生。

儘管拿到了身份證明,能在黎巴嫩以人的身份生存下去,但小男孩也只能聊以假笑。在他看來,照片(新生)正是對過去之我的死亡證明,只是那個能證明我們未來還活著的身份,毫無意義可言。

在本片北影節展映後的交流會上,導演娜丁·拉巴基回憶起在與其他小演員交流時,那些本就是難民的孩子們表現出對這個世界的憤恨,甚至想一死了之。

「睡眠固然好,死亡更好——然而

最好的,可能是,從未出生過。」

——海涅《嗎啡》

或許,真的就像叔本華老爺子說的那樣:

「人生實如鐘擺,於痛苦與倦怠間擺動。」

相關焦點

  • 迦百農:天使面孔的孩子生活在人間地獄
    其實,去年坎城電影節拿下評審團獎的阿拉伯語電影《迦百農》(後來在金球獎和奧斯卡有都提名最佳外語片),先於《都挺好》發出了這一靈魂之問。扎因想去上學,父親不願失去一個賺錢勞動力。這個女律師,就是本片的導演親自飾演。
  • 《迦百農》:願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他把生養的父母告上法庭,為什麼豆瓣評分卻高達9.0?這部影片的直譯是《迦百農》,其實有更多的隱喻。"迦百農"是聖經中的地名,是加利利海附近一域,傳說耶穌在家鄉拿撒勒不受歡迎,就前往迦百農,不少神跡和重要的事情在那裡發生。但迦百農早就成為廢墟,遭到遺棄;就像片中那群生活在貧民窟卻被世界遺棄的孩子。導演納迪·拉巴基將該片介於紀錄片和小說之間。
  • 《無主之城》突圍暑期檔,「懸疑+」如何高速進階發展?
    自播出起,該劇便保持著高話題度,#無主之城#的微博話題閱讀量已經達到了5.4億,愛奇藝歷史最高熱度6774,口碑穩居前列。關鍵詞#無主之城##無主之城慎入##無主之城大結局#也紛紛登上微博熱搜榜。除了城市設計上的科技感,《無主之城》還引入了神秘的AI來貫穿故事始終,並作為核心矛盾點,其在第一集便將每個人的編號和背景故事交代清楚,懸念感十足。劇中設計的全新角色π,既呼應了時下對於人工智慧的熱議,也將人類與人工智慧關係的辯證思考融入其中。
  • 葛錚《無主之城》不畏聲討將「壞」進行到底
    暑期檔熱播大劇《無主之城》今日晚20:00將喜迎收官。劇中葛錚飾演的阿新於前日晚應廣大網友心願「領盒飯」下線。回憶該劇播出歷程,眾網友一邊高呼「想打阿新」,一邊看的津津有味,可謂大型真香現場。
  • 絕境生存,人性拷問,《無主之城》打造的「懸疑+」究竟有多悍?
    《無主之城》打破IP迷信,在原創上發力,將科幻、冒險、驚悚等元素融合,給人耳目一新的觀劇感受。全劇開場非常直接,羅燃與好友寧羽一起,為了追查自己妻子死亡事件的真相,與犯罪嫌疑人江雪一起搭乘火車。以AI智能的嶄新視角切入,其在第一集便將眾多人物的背景交代得十分清晰,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編號,懸念感強,故事的展開方式迅速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 推個電影|《迦百農》
    白天,拉希什會外出去打幾份工,而扎因則留在簡陋的出租屋裡幫她照看她的孩子。日子看上去稍微有了一點點起色,然而命運並沒有善待扎因。拉希什因為湊不夠足夠的錢來獲取假的身份證件,不幸被抓。而扎因在四處尋找拉希什無果之後也只能努力帶著尤納斯生存。他為了養活拉希什的孩子尤納斯在街頭賣違法藥水,被小混混毆打,裝作難民去獲取救濟,然而這些也都讓他沒有支撐多久。
  • 馬小鹽:《迦百農》之問,從何以為家到何以為人
    五一小長假之後,榮獲第71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的黎巴嫩電影《迦百農》(中譯片名《何以為家》),一時引起人們的熱議。其實比起《何以為家》這個片名,我個人更喜歡原片名《迦百農》。導演娜丁·拉巴基就曾在訪談裡言,迦百農這個詞,在英文和法文裡都有亂和不規則之意。中譯片名卻將這「亂和不規則」縮減進小小的家之核殼。
  • 迦百農:無法想像的苦難,無法掩蓋的光芒
    某個凌晨,導演娜丁回家路上看到令她難忘的一幕:一位母親坐在路邊乞討,懷裡抱著半睡半醒的孩子,孩子沒有哭鬧,似乎只想睡覺。這一幕一直停留在她腦中,最終形成一幅畫面:一個孩子對著父母哭喊,控訴他們為什麼要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之後,娜丁用三年時間走訪調查貧民窟、監獄、拘留所、法庭,與貧民窟的兒童、父母交談,見到的家庭越多,觸動越大。每個和她聊天的孩子都說「我不想活著,我更願意去死。
  • 《迦百農》何以為家四海為家,生而不養是罪嗎,十幾的孩子變大人
    電影的原名「迦百農」,是聖經中的地名。主耶穌在自己家鄉拿撒勒不受歡迎,就到迦百農去步道。再後來,這個「家外之家」也遭到了毀滅。路加福音第十章15節提到:迦百農啊,你已經升到了天上。迦百農代表著無處安放的信仰,無處停泊的靈魂。所以它地中文譯名直接寫為終極的拷問——何以為家。
  • 迦百農:無法想像的苦難,無法掩蓋的光芒.
    某個凌晨,導演娜丁回家路上看到令她難忘的一幕:一位母親坐在路邊乞討,懷裡抱著半睡半醒的孩子,孩子沒有哭鬧,似乎只想睡覺。這一幕一直停留在她腦中,最終形成一幅畫面:一個孩子對著父母哭喊,控訴他們為什麼要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之後,娜丁用三年時間走訪調查貧民窟、監獄、拘留所、法庭,與貧民窟的兒童、父母交談,見到的家庭越多,觸動越大。
  • 神跡發生的地方:迦百農
    《何以為家》明天將在中國院線上登陸,在沒有定檔之前,它叫做《迦百農》。「何以為家」這個名字真的low到我已經無力吐槽了,但是作為黎巴嫩的獨立電影,且涉及那麼多敏感問題,能夠上映就相當不錯了。實際上我看了一下,五月份還是有不少很不錯的電影節電影的,希望多多支持。
  • 迦百農:被耶穌詛咒的,不是這個地方,而是在這個地方上的孩子
    前一陣子,有這麼一部黎巴嫩小資電影《迦百農》,毫無預警地闖入了所有人的視線。一舉拿下了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兩項大獎。這部介於紀錄片和劇情片的電影,出自納迪·拉巴基之手。大概,女導演的筆觸和視覺,更加的細膩吧,她所拍攝的這部電影,著眼於貧窮和無知,用最真實的案例,鏡頭,難民的演繹,赤裸裸地將「迦百農」的煉獄生活展現在所有人面前。
  • 《迦百農》,「我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導演娜丁·拉巴基是一位善於揭露社會現實的導演,《迦百農》是拉巴基作品中政治性最強的一部影片。導演之所以給影片取名《迦百農》,是因為迦百農在法文和英文中是表達一種失序、混亂的意思,似乎與耶穌並沒有什麼關係,但似乎卻又有某些諷刺的味道在。
  • 《無主之城》卡司集結演技派,這陣容沒話說
    近期《無主之城》官宣了7月24日的定檔日期,演員陣容超強大!杜淳狂瘦16斤本色出演硬漢角色、老戲骨劉奕君冒險題材劇集初體驗、代旭寧理再次合作劇集,懸疑感十足!已經徹底心動了!2009年前的電視劇《走西口》一舉爆紅,也讓其中的男主角「田青」的飾演者—杜淳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字,當年這部電視劇也創下了很多年以來央視開年戲的收視紀錄。
  • 《無主之城》:孤島冒險劇的一次「冒險」丨專訪
    孤島冒險劇《無主之城》構建了一個觀察與被觀察的世界,以社群群居的人為實驗樣本,探究的是人與人,人與科技之間的關係。《無主之城》既非甜寵題材,又無流量明星撐場,單就題材和配置上來說,都不是最佔優勢的那一個。但若論內容,這部以懸疑冒險為主,輔以科幻元素的劇集,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內容類別。
  • 影評|《迦百農》(《何以為家》)
    1997年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在《小鞋子》中以極其溫情的目光關注了一個底層兒童去以自己的方式取現一個夢想的全過程;2004年的伊朗電影《烏龜也會飛》通過講述「孩子王」衛星帶領夥伴們拾荒換地雷的艱辛成長史,表現戰爭對孩童無法彌補的創傷;此外,黑色幽默風格的《流浪狗》、改編自著名小說的《追風箏的人》,無不是通過孩童天真的眼光看待外部世界的複雜險惡,並通過其對現狀改變行為的無效,來突顯孩童面對外部世界的無力和無奈
  • 代旭《無主之城》角色代入感strong「盒飯羽」的結尾將於今
    由趙天宇執導,徐速,王瀟涵,主演杜淳、劉奕君、許齡月、代旭主演的海島冒險劇《無主之城》廣受好評,並於至播出,網絡點擊量在9天內已突破6億。這齣戲講述了一列火車上名乘客的故事,他們被安排作為實驗者進入荒島上的一個空城,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信號中斷情況下,觀察實驗悄然開始。
  • 《無主之城》:懸疑市場的拓荒之作,絕境下的人性抉擇
    從一眾甜寵劇切換到「步步驚心」的《無主之城》後,觀眾似乎都不怎麼適應,但是又欲罷不能。「荒島求生的設定太抓人了,想一口氣看到結局。」 這個理論,在《無主之城》中得到了很好地詮釋。封閉、孤立的荒島上,主人公們如同「提線木偶」般被操控,觀眾提前知曉部分謎底,但劇中人物並不知,因此觀眾開始揪心、緊張,將焦點集中在了人物的命運與抉擇上。為了讓觀眾全程「提著心吊著膽」,《無主之城》的線索也是在張弛有度地層層鋪疊。
  • 《迦百農》:世間疾苦,沒有誰會是你的救贖
    「我想起訴我父母。」「為什麼要起訴父母?」「因為生了我。沒有一絲波瀾,男孩異常平靜甚至有些冷漠地吐出了這些話。12歲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決定將父母告上法庭,並且只是以如此「簡單」的理由,著實出人意料。但你如果看了《迦百農》這部電影之後,你就不會感到十分詫異。
  • 《無主之城》真的能成為國產懸疑之光嗎?
    《無主之城》,片名點題,這座被荒廢了20多年,沒有主人,沒有記載的空城似乎藏了一個驚天大秘密…… 故事的開篇用了兩集來做鋪墊,男主人公羅燃(杜淳飾)原本是一名警察,他為調查自己妻子意外死亡的真相,將嫌疑人鎖定在了一位計算機學博士江雪(許齡月飾)的身上,為追蹤江雪,羅燃和好友寧羽(代旭飾)一起踏上了這趟「死亡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