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失能老人拖垮一家人」的問題來襲

2021-02-13 財經早餐

作者:沈三萬老沈

轉載授權(文末留言,或添加微信:mzy2117)

過年的時候,老沈聽聞了家裡親戚關於「失能老人家庭和護理保姆」的一則故事。

親戚家有一位近九十歲的老人,七年前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近兩年發展成為了完全喪失自理能力的重度失能老人。兒子和兒媳都很孝順,日夜照顧老人,但近兩年,在老人重度失能之後,已經六十多歲快要奔七的兒子和兒媳也感到了力不從心、體力不支。就這樣,夫婦倆請了一位24小時全職護理的保姆,一同幫忙照顧老人。

令老沈注意的是,護理保姆在親戚家的待遇:工資不輸白領,每周雙休;一日三餐由僱主買菜、燒飯,保姆只需看好老人即可;保姆每年回老家四至五趟放長假,來回機票由僱主負責;僱主不僅負責機票等路費,還負責親自開車送保姆去兩小時高速外的機場,全程接機、送機;保姆每次回老家時僱主還需額外送上紅包+特產禮物等。

在這種情況下,親戚還對老沈表示:生怕自己為保姆提供的待遇還不夠好,留不住保姆;你不知道,現在為失能老人找一個全職保姆太難了……

老沈本以為這是偶然現象,查詢資料之後卻發現,「失能老人難找護理」的現象原來已經如此普遍!

網友A表示:現在保姆特別難找,尤其照顧痴呆症老人,有錢也難找。

網友B表示:老年痴呆最難護理,隨時跑丟,隨時闖禍,屬於高危行業,有選擇的保姆都不願意幹這個。

網友C表示:護理類本就缺人,普通老人尚難找全職保姆,更何況痴呆症老人,做久了容易抑鬱。

那麼,我國目前失能老人的護理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什麼是失能老人?

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分析,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室內走動、洗澡6項指標,一到兩項「做不了」的,定義為「輕度失能」;三到四項「做不了」的,定義為「中度失能」;五到六項「做不了」的,定義為「重度失能」。通常,老年痴呆症患者到達後期,都是重度失能老人。

中國尚未廣泛開展失能鑑定與評估工作,到底有多少失能人口也沒有官方統計數據,廣泛被引用的是全國老齡辦在2016年「第四次我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報告中提到的數據:2016年,全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萬人,佔老年人口的18.3%。

值得一提的是,有兩個年齡節點需要關注。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這句話正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成為現實。具體來看,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長期照護病床一床難求。

去養老院,這是大多數失能家庭的第一想法,但現實中卻很難實現。

從2017年統計結果來看,我國至少有1000萬失能老人需要長期照護床位,最保守估計急需的服務床位數是565萬張,但目前還不到130萬張。

第二,護理人員一人難求。

沒法送失能老人去養老院,就只能請護理人員,但這一條卻更難實現。

央廣網消息,按國際慣例,每3位老人需要1名護理人員,以我國4000萬失能老人為基數測算,護理人員需求約在1000萬人。當前,護理服務人員隊伍匱乏,養老護理人員持證上崗的不到10%。

在現實中,撇開普通家庭難找護理人員的問題,連專業機構也難找護理人員!據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2015年對上海民辦養老機構所做的調查顯示,有92%的民辦養老院遭遇招工難題。在濟南的一家養老院,負責人表示,10個護工承擔著60多個老人的護理工作,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很難招到人。

面對問題重重的現狀,「怎麼辦?」,這是每個人關心的首要問題。

要解決養老問題中的最大痛點,首先離不開的還是「政策」二字!

經常看我們財經早餐簡訊的朋友,一定會對2019年開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頻繁出臺的關於養老問題的政策印象深刻。

比如,2月23日簡訊:

2月19日簡訊:

2月17日簡訊:

2月13日簡訊:

如此密集的政策出臺,可謂前所未有!這表示,國家已經高度重視養老問題!而從地方來看,作為一線城市的北上廣深,也在快馬加鞭地起到示範作用。

以上海為例,2019年1月,上海金福養老院董事長徐兵委員就在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二場大會上明確點出了「失能老人」的護理問題!他從五個角度提出了建議,包括配置政策工具、推行以社區為載體的居家養老、以需求為導向優化現行長護險制度、合理提高護理員薪酬待遇水平、撬動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介入等實質性內容,可謂句句精準。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作為養老問題中最艱難的部分,「失能老人護理問題」已經成為了關乎人性、財力、能力等多重因素疊加的複雜問題。隨著平均年齡的延長,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概念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國古話說「養兒防老」,但當一個近七十歲的兒子,要長期日夜照顧一個九十歲的失能老人時,也不禁會讓人為之捏一把汗:照顧者也已到老年,實屬難矣。

我們期待,養老問題在政策的扶持之下,能漸漸獲得改善!這不僅是為現在的老人,更是為以後的我們自己,畢竟,世上無人不會老。

全國各地的朋友們,您嚮往何種養老方式?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侯學元:建立「長護險」 緩解失能老人看護難題
    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民政廳廳長侯學元表示,高齡失能老人的養老問題格外需要關注,「除了要增加護理型養老機構和床位數量外,建議從國家層面探索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緩解老人及其家庭護理費用過重的問題。」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其中失能老人近4000萬。
  • 失能失智老人照料中心守護「夕陽紅」
    節目開始我們一起來關注一條好消息,經過大半年建設,柳堡鎮敬老院失能失智老人照料中心基本建成,這對於有相關老人的特殊家庭來說,無疑又多了一個養老新選擇
  • 北京失能老人護理補貼將恢復原使用範圍
    本報記者 萬笑天 北京報導12月初,北京市民政局的《關於恢復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使用範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海澱區某一失能老人服務群掀起了討論,群友們普遍不滿恢復原先的使用範圍,因為在養老服務驛站購買的失能老人的必需品,價格遠高於市場價。
  • 又見「毒保姆」毆打失能老人,老有所依有多難?
    【編輯/郭若梅】近日,內蒙古鄂爾多斯一保姆因多次毆打77歲老人被警方逮捕,家人稱除了毆打外,保姆還將用過的紙尿褲塞到老人嘴裡。而就在一個多月前,北京市豐臺區一毆打85歲老人的女保姆,因犯「虐待被監護、看護人罪」,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
  • 深圳申請成為長期護理險試點城市 讓失能老人體面養老
    原標題:讓失能老人體面養老   深圳市已向國家申請作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城市,以更好破解「老有所護」的難題,讓失能老人體面養老。市政府關於六屆人大七次會議代表建議辦理情況的報告中透露了這一好消息。
  • 萬福苑養老失智、失能老人的康復護理之家!
    目前失智、失能老人中居家照料佔大多數,照料人一般都是家人。這種模式存在很大弊端:家人陪伴時間有限,在有突發情況時無法及時給予醫療救治。沒有制定合理的醫療康複方案,不利於老人病情恢復。醫院的床位長期緊張的背景下,建立完善的失智、失能照護單元顯得尤為重要。
  • 首臺恆溫座椅式助浴設備亮相南京 服務失能半失能老人,洗一次澡50...
    昨天是重陽節,燕子磯街道的老人們得到了街道為他們準備的最好禮物——智慧養老服務中心正式運營。街道轄區內的老人在這裡可以得到助餐、助浴、助醫、助急、呼叫等全新的養老服務,特別是專門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準備的恆溫座椅式助浴設備首次在南京亮相,吸引了眾人的關注。
  • 關注身邊的「蘇大強」:失能失智老人生活境況急需改善
    關註失能失智老人的公益活動走進社區,獲得很多老人和護理老人家庭的點讚。中新網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申冉)在電視劇《都挺好》裡,父親蘇大強在劇終時面臨「老年病」的侵害,失去回憶,令不少觀眾唏噓。「這個實體體驗裝備由愛德基金會和上海同濟大學包容性設計研究中心合作完成,希望藉此能夠讓社會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都感受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困境,感受身體退化、行動遲緩的老年期生活狀態,理解老年人日常生活可能存在的種種不便,推動敬老助老社會氛圍的形成。」愛德仁谷養老服務項目服務經理劉念在現場告訴記者。
  • 廈門市老年基金會聯合愛心企業 走訪慰問困難失能老人
    慰問人員與困難老人話家常。  廈門網訊(文/圖 廈門晚報記者 吳笛)「因為有社會對我的關愛,我雖然不幸,但也是很幸運的。」家住金安社區的獨居老人林玉萌說。10月21日,市老年基金會和建發集團工作人員一起,走訪慰問金安社區部分困難失能老人。  本周以來,市老年基金會聯合愛心企業,走訪慰問我市各區的困難失能老人。今年老年節期間,市老年基金會將為我市707位困難失能老人發放護理補助金86.85萬元。
  • 浴缸可組裝攜帶方便 長期臥床失能老人的洗澡難題終於解決了
    洗澡,這件普通人覺得稀鬆平常的事,但是對於長期臥床的失能老人,舒舒服服洗個澡可以說是一種奢侈。為了讓這批老人享有更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在繼「助餐」「助醫」「助學」「助潔」(保潔)服務之後,普陀區長徵鎮老齡辦再次直擊居家養老難點,根據社區老人的實際需求,對轄區內60歲以上、長期臥床的失能老人推出了上門「助浴」服務。
  • 各地試點「家庭養老床位」 滿足失能老人居家養老需求
    對於健康老人來說,社區養老解決餐飲、醫療、照護等服務需求相對比較容易。而失能老人由於需要專業的照護,社區養老服務難以滿足照護需求。為了解決失能老人的社區養老需求,近年來,各地試點「家庭養老床位」,滿足失能老人的居家養老需求。
  • 816位困難失能老人獲百萬元護理補助金
    廈門網1月10日訊(廈門日報記者何無痕)昨日上午,廈門市老年基金會2020年迎新春助老慰問啟動儀式在湖邊社區舉辦,市老年基金會將聯合各區老年福利協會向全市816位困難失能老人發放100多萬元護理補助金
  • 滿足失能老人居家養老需求
    燃氣報警器和煙霧報警器浴室裡有防止摔倒的安全扶手床頭的一鍵報警器可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及時呼救……經過一個下午的改造獨居長者何婆婆今年已有80多歲,17年做過氣管手術之後說話有些困難,再加上年歲漸長行動不便,她的子女時常為母親的生活和健康問題感到擔憂。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長護險+高照險 失能老人有險可依
    與此同時,廣州還面向戶籍80歲以上重度失能老人推出高照險,兩者共同作用實現了80歲及以上參加醫保的重度失能人員照護保險全覆蓋。  △7月25日《廣州新聞聯播》:長護險+高照險 失能老人有險可依  朱美麗  越秀銀幸頤園養護院副院長  申請高照險的老人都需要是失智失能,而且是居民醫保參保人。
  • 北京昌平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工作啟動 重度失能老人每月可領取600...
    截至目前,昌平區申請能力綜合評估的老年人共計3080人,其中,1882人已完成評估。8月6日,北京仁智信科技有限公司的評估員張濤、督導員陳秀伶上門為有評估需求的張老太進行能力綜合評估。張老太在天通苑,居住今年85歲,記憶退化、常年臥床、患有腦血栓。評估過程中,評估員首先核對張老太及家屬的身份信息,在詳細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後,通過觀察對老人的能力進行評定。
  • 上海推進長護險精細化管理 至今年6月已服務39.1萬失能老人
    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今年6月,上海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數據顯示,全市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上海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0.9萬人;現有納入長護險登記的各類養老護理服務人員6.3萬人。長護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達1173家。
  • 截至上半年,上海39.1萬失能老人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
    來源:澎湃新聞截至2020年6月,上海市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目前,上海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0.9萬人。現有納入長護險登記的各類養老護理服務人員6.3萬人,長護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達1173家。
  • 長護險+高照險,廣州失能長者尋回了笑容
    然而,額外的護理費用將帶來經濟上的壓力,而且尋找專業的照護也是個問題。 失能如同一場急速下墜,包括潘佩在內的老人在床上感受到生活的流失。而重度失能人員照護保險,成為了他們的一個轉折點。 4個月時間從全臥床到坐輪椅活動 2017年8月1日,廣州正式試點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 重慶渝北推出帶浴缸上門助浴服務:失能老人能在家洗個舒服澡
    重慶渝北推出帶浴缸上門助浴服務:失能老人能在家洗個舒服澡 2021-01-15 0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的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納入長護險,為2-4級失能老人提供新的服務...
    4級失能老人在居家上門照護外,提供新的服務模式選擇。長護險居家服務具有流動性高、服務分散、外地護理員較多的特點,而全市38萬居家失能老人又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重點防護對象,市醫保局根據疫情防控的階段性變化,及時指導各區長護險疫情防控和服務保障。減流動,由護理機構和老人及家屬協商一致後,暫停上門服務,儘量減少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