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進長護險精細化管理 至今年6月已服務39.1萬失能老人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9月27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27日在上海市徐匯區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今年6月,上海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

數據顯示,全市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上海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0.9萬人;現有納入長護險登記的各類養老護理服務人員6.3萬人。長護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達1173家。

作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人口老齡化逐步加劇所推出的民生舉措,2017年,上海在徐匯、普陀、金山三區開展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並於2018年在全市範圍試點。被俗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期護理保險旨在為參保人在喪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重度失能時,提供護理保障。在上海試點中,60周歲及以上的職保退休人員或居保人員經評估後,可按照不同等級由定點護理服務機構為其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並按規定報銷護理費用。社區居家照護和養老機構照護的42項服務內容涵蓋了基本生活照料和常用臨床護理服務。

上海長護險試點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堅持公平性、可持續性、基金安全性的原則,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以繡花般功夫推進長護險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長護險試點的管理水平、服務質量,讓民眾有更多獲得感。以零感染雙保障為目標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堅持疫情防控和確保剛需「兩手抓」,實現護理人員和服務對象「兩個零感染」,做到疫情防控和服務老人剛性需求「雙保障」。

會上,上海市醫保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財政局分別通報了深化長護險試點管理、長護險護理服務、長護險評估管理、長護險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推進情況。徐匯區政府圍繞「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科技賦能」、長寧區衛健委圍繞「聚焦評估,提高健康管理水平」、閔行區民政局圍繞「規範服務,以隊伍建設提升服務品質」等主題介紹了各區提升長護險試點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的經驗和做法。

進入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後,需求評估和居家上門服務已完全恢復常態化。嚴把評估「四道關口」,優化評估管理確保公平。修訂印發新的評估辦理流程,通過規範評估申請規則,完善「申請關」;增加評估結果公示、狀態評估雙向修正機制,完善「評估關」;市衛健部門完成評估標準2.0版升級,完善「標準關」;優化評估機構準入遴選和退出機制,完善「機構關」。加強服務質量精細化管理。42項服務內容精準對接失能老人照護需求,每一項都有規範服務標準和提供服務的人員資質要求。建立適應居家護理「一對一」服務特點的質量管理模式,初步實現服務實時籤到、實時評價,在尊重和保護失能老人隱私的前提下,進一步探索運用創新技術加強上門服務質量管理。確保基金安全可持續。醫保、民政、衛健等部門按照已制定的長護險評估和服務規範,今年繼續把長護險試點納入上海打擊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專項治理行動。

據悉,上海將貫徹落實國家《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繼續深化長護險制度設計,優化長護險試點運行管理,進一步加強評估管理、服務管理、機構管理、護理人員管理,形成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社會提供多元服務、商業保險滿足高端需求的生態圈,為失能老人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為國家試點推廣提供上海經驗。

出席會議的上海市副市長宗明指出,要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進一步明確長護險功能定位,進一步完善需求評估機制,進一步提高服務供給能力,繼續加強市區緊密協同,抓好「一網通辦」「一網統管」賦能長護險工作,讓符合條件的失能老人從中受益,切實提高民眾獲得感和滿意度。(完)

相關焦點

  • 截至上半年,上海39.1萬失能老人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
    來源:澎湃新聞截至2020年6月,上海市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澎湃新聞記者從9月27日下午召開的「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獲悉上述消息。目前,上海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0.9萬人。現有納入長護險登記的各類養老護理服務人員6.3萬人,長護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達1173家。
  • 上海以繡花般功夫將「長護險」推進社區 將進一步提高服務供給能力
    截至今年6月,本市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全市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近日舉行的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傳出消息:上海以繡花般功夫推進長護險精細化管理,將進一步明確長護險功能定位,進一步完善需求評估機制,進一步提高服務供給能力,抓好「一網通辦」「一網統管」賦能長護險工作,讓符合條件的失能老人從中受益,切實提高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據悉,本市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9000人。
  • 被俗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護險試點:繡花功夫走過「艱難的路」
    據介紹,截至2020年6月,本市接受長護險服務的老人人數為39.1萬人,其中接受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接受居家照護32.4萬人。從護理內容看,生活照料佔服務量總數的86%,醫療護理佔服務量總數的14%。享受長護險服務的不同失能等級的老人,健康水平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 上海的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納入長護險,為2-4級失能老人提供新的服務...
    家家有老人, 人人都會老養老服務事關千家萬戶上海長護險試點一經推出就倍受老人歡迎市醫療保障局局長夏科家今天在做客《2020上海民生訪談》節目時透露,本市正積極實現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納入長護險相關工作,助力機構-社區-居家養老的梯度協同發展,為2-
  • 「長護險」已逐步恢復日常狀態 日間照料中心服務今年也有望納入
    上海市醫保局局長夏科家在「2020上海民生訪談」中表示,長護險是「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很好體現,也是上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人口老齡化逐步加劇所推出的民生舉措,無論是在疫情之前還是疫情當中,老百姓都非常關注,今年還將進一步提升服務。 夏科家說,過去幾個月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長護險始終是醫保部門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疫情突如其來長護險是要停止還是要正常維持?
  • 長護險系列研究報告丨上海長期護理保險研究報告
    2020年5月6日,國家醫保局就《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公開徵求意見。《意見》指出,將擴大長護險試點範圍,並對長護險的籌資方式、參保與保障範圍作了規定。《意見》的出臺預示著我國長護險試點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的長護險試點工作起源於2016年。
  • 晉江發揮「長護險」保障功能 機構護理服務方式受青睞
    10月13日下午4時,記者來到晉江市社會福利中心,時值下午茶時間,青鳥頤居(晉江)養老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鳥頤居)的護理員正在給失能老人曾煥木安排午後餐食。  秋日午後的暖陽下,一杯牛奶配上一塊麵包,曾煥木和院內的幾名老夥伴圍坐在一起,悠然地看著電視。他笑容滿面地說道,相比以往,這裡的生活講究了許多!  來自內坑鎮的曾煥木,今年已88歲高齡。
  • 長護險+高照險,廣州失能長者尋回了笑容
    4個月時間從全臥床到坐輪椅活動 2017年8月1日,廣州正式試點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在廣州市內居住的廣州職工醫保參保人通過鑑定評估後,可申請長護定點機構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及醫療護理服務。而照護產生的費用,則由長護險基金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報銷。截至目前,廣州長期護理費用基金支付率為83.23%。
  • 長護險試點擴至49個城 失能人員合規護理費用總體報銷水平達70%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試點擴至49個城市,失能人員合規護理費用總體報銷水平達70%——長護險,為更多家庭減負擔本報記者 李紅梅核心閱讀意見著眼於建立獨立險種,優先保障符合條件的失能老年人、重度殘疾人的基本護理需求。對符合規定的護理服務費用,基金支付水平總體控制在70%左右。長護險制度的不斷完善,不僅保障了失能人員的長期護理需求,也減輕了失能人員家庭照料的沉重負擔。
  • 統一失能鑑定標準正被迫切需求 長護險細分護理人員仍有缺乏
    此次《徵求意見稿》調整主要包括試點範圍由原先的14省的試點城市,擴大至27省的試點城市、資金籌集提及科學測算基本護理服務和資金需求、經辦管理強調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長期護理保險經辦服務等五個方面。長護險試點由14省試點城市擴大至27省較2016年6月27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下發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此次《徵求意見稿》就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提出了新的意見。
  • 擺脫「一人失能 全家拖累」 晉江「長護險」貼心服務贏得一致好評
    晉江新聞網12月21日訊  今年9月,晉江市「長護險」護理服務正式啟動。一段時間以來,享受待遇的參保人員不僅失能狀況大有改善,且「長護險」工作也受到家屬們的一致好評。據統計,自試點工作開展至今,待遇享受對象及家屬回訪滿意度達100%。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長護險+高照險 失能老人有險可依
    ,目前已覆蓋800多萬城鎮職工參保人,長護險待遇水平位居全國前列。與此同時,廣州還面向戶籍80歲以上重度失能老人推出高照險,兩者共同作用實現了80歲及以上參加醫保的重度失能人員照護保險全覆蓋。日《廣州新聞聯播》:長護險+高照險 失能老人有險可依  範叔生活不能自理,家屬把他送入海珠區的一間養護院,每月費用8000多元,單靠範叔每月5000元左右的退休金根本不夠支付。
  • 心繫群眾 試出成效 長護險居家護理的「沂水樣本」
    另一方面,試點前期調研數據顯示,沂水縣8.7萬參保職工中,失能及半失能人員有1592人,其中全失能人員470人。還有大量符合條件的職工,未能在長護險實施中受益。長護險居家護理保障服務,就此在沂水破題——2019年8月,率先開展居家護理調研;2020年1月,率先著手啟動長護險居家護理工作; 2020年5月,率先啟動申請居家護理失能人員評估工作。
  • 「長護險」知多少?權威解讀來了!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如何破解?7月10日,晉江正式啟動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試點工作,重點解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人員的長期護理保障問題,減輕參保患者家庭的事務性和經濟負擔。對於有失能人員的家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然而,對於這項新的社會保險險種,大家都還非常陌生。究竟什麼是長護險?它能提供哪些服務?參保對象有何要求?每年參保費用多少?具體要怎麼申請?
  • 長期護理保險,居家老人護理服務費最高可享受90%報銷
    2020年5月6日,國家醫保局就《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公開徵求意見。《意見》指出,將擴大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試點範圍,並對長護險的籌資方式、參保與保障範圍作了規定,明確了長護險將設計成獨立險種,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起步,先行保障重度失能人員。
  • 全國人大代表侯學元:建立「長護險」 緩解失能老人看護難題
    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民政廳廳長侯學元表示,高齡失能老人的養老問題格外需要關注,「除了要增加護理型養老機構和床位數量外,建議從國家層面探索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緩解老人及其家庭護理費用過重的問題。」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其中失能老人近4000萬。
  • 惠民:推行「長護險」 為失能家庭撐起一片天
    家住孫武街道城關派出所小區的孫連勇一家由於父親早年患有老年痴呆證和腦梗,已臥床20年,常年的醫藥費給這個家庭帶來了不小的經濟負擔,2019年11月,惠民縣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正式實行,使他們享受到第一批政策紅利。
  • 幸福晚年密碼:不剝奪老人的生活樂趣
    近年來,上海在中心城區、農村地區推進嵌入式和互助式養老服務,已建成268家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培育了1744處示範睦鄰點,實現了各區街鎮全覆蓋。  在社區養老服務保障方面,上海形成了市區兩級「1+36」的「長護險」評估機構體系,組建了6.5萬名具有專業能力的護理員隊伍。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已建成724家養老機構、15.1萬餘張床位,初步緩解了養老床位「一床難求」的剛性需求。
  • 社保第六險「長護險」來了!它能享受哪些待遇?了解一下
    至此,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市(區)已擴至49個(試點城市名單見文末)。那麼,長期護理保險究竟是什麼險?今後養老能靠它嗎?長期護理保險定義長期護理保險,是指對個體由於年老、疾病或傷殘導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在家中或療養院治病醫療由專人陪護所產生的費用進行支付的保險。屬於健康保險範疇。
  • 當「一個失能老人拖垮一家人」的問題來襲
    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分析,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室內走動、洗澡6項指標,一到兩項「做不了」的,定義為「輕度失能」;三到四項「做不了」的,定義為「中度失能」;五到六項「做不了」的,定義為「重度失能」。通常,老年痴呆症患者到達後期,都是重度失能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