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不是一個我能回答清楚的問題:為什麼中國的戰爭大片總是拍得沒有國外的那些能打動你?這麼多年,看過那麼多,記憶中唯一一部看哭的是《天安門》,葉大鷹的作品。比起《建國大業》的過於龐大和明星臉爭寵,這部更接近人性。而戰爭,是最最能夠拷問人性的時候,國外那些優秀的二戰題材電影,如《鋼琴師》、《辛德勒的名單》、《魂斷藍橋》、《兵臨城下》……甚至最近的《模仿遊戲》,最打動人的,依然是人性的部分。所有人在劇烈無法估量的戰爭中,都如此微小,生命輕如塵埃。
關於反法假期的故事已然這麼多……紀念,是一種儀式感,但一定不該是形式主義。也許我的紀念方式,就是去往那些在二戰電影中看到的地方,雖然奧斯維辛集中營真的是一個去過一次,就慘烈地不想去第二次,卻又把紀念做得非常好的地方。在波蘭遇到當地的一位老人,他告訴我,在德國,又開始有一幫年輕人組成新的納粹,想要重新掀起戰爭。那些現在看來不可理喻的事情,它依然可能發生。當然,現在就有很多不可理喻的事情一直在發生。
其實做這個選題時,我們也採訪了中國的部分,但是基於個人審美,我還是沒法發在「在別處」的公眾平臺。我舉個例子,比如說,招講解員的時候會希望有才藝,希望他們「張口能唱,抬腿能跳,伸手能拉」……所以……嗯,僅代表個人。
BY 黃佳詩
在柏林,最市中心的就是著名的布蘭登堡門,德國聯幫議院就在旁邊,同樣在旁邊的,就是建成於十年前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群(地鐵U55、U2或城鐵S1、S2、S25到Brandenburger Tor或Potsdamer Platz站步行即可到達)。這樣一片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建築群,由2711根長短不一的灰色碑柱組成,佔地1.9萬平方米,由美國著名建築設計師Peter Eisenmann設計。走在裡面,感覺到光線的交疊,就像是一個迷宮,有一種強烈的不穩定、迷失方向的感覺。
在沃卓斯基姐弟的那部《超感八人組》裡,有一部分場景就在柏林,裡面就有關於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群的鏡頭:是一個猶太的老人,選擇在這裡與人交易。你能看出在德國生活的老猶太人,至今臉上仍有的那種警惕。
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群仿佛是一片棺槨,組成的石林一般的波浪。你可以選擇從任意一個口進入這片抽象的墓地。而它的前身,是臭名昭著的納粹宣傳部原址。如今,這裡成為一片對公眾完全開放的地方,已經成為柏林的地標式建築。有參觀者來拍照留念,也有人只是在這裡散步、休息,坐在矮一些的墓碑上,只是抽一根煙。在旁邊,也會有一些旅遊紀念品商店,可以買一些冰箱貼和明信片。有時你能遇到老師帶著學生,來這裡上歷史課。
在紀念碑的下面是信息中心(Ort der Information),是關於猶太人在上世紀的戰爭期間受迫害的一些展覽,細緻地展現了那個黑色的年代。你還是能夠感覺到德國人面對自己曾經黑暗暴行的懺悔。
從柏林坐火車出發去羅茲,波蘭的第二大城市。在二戰中,納粹曾花了一年時間把羅茲變成了一個用圍牆和鐵絲網完全封閉的猶太人隔離區,共有45萬名猶太人被迫來到這裡,以及一些吉普賽人。1944年,納粹高層決定徹底清洗最後一個猶太人隔離區羅茲,最後一批死亡列車裝載著7萬多名猶太人開往了滅絕營,趕來的盟軍救下了其中的5000到7000人,這在東歐是數量最多的一批倖存者。
羅茲的皮奧積高華斯卡街是全球最長的商業街,擁有很多能追溯到19世紀的漂亮建築,但很多都是重建或重修的。同樣,寺的首都華沙,也是一個被重建的了城市。它作為波蘭的首都,長達八個世紀的城市歷史,幾乎每個世紀都遭到毀滅。二戰期間,法西斯為鎮壓1944年的華沙起義,大規模的轟炸使華沙幾乎被從地球表面抹去。華沙大學建築系的師生們以及普通的老百姓,用生命了保護了在戰前測繪的華沙老城區主要街道和主要建築物的全部圖紙以及皇宮內的古畫。華沙才得以在戰後重建,並且古城每座建築物都保持了外部和內部的原貌。
難得在二戰中逃過一劫的是克拉科夫,它眾多中世紀的建築被完整保留下來。卡齊米日區,是克拉科夫的猶太區,曾是歐洲最大的猶太社區。在它的英雄廣場上,有68把椅子,代表曾在這裡生活過的6.8萬猶太人。至今,卡齊米日仍有歐洲最古老的猶太墓地和猶太教堂供全世界猶太人朝聖。
我在這裡遇到了一個波蘭的老人,我告訴他,我才從柏林的猶太人遇難紀念碑來,波蘭人原諒德國人了嗎?他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只是告訴我,在德國,現在仍舊有一批年輕的法西斯主義者在暗中活躍,他們還是會有一些恐怖主義的活動,想要殺死猶太人。
從克拉科夫到奧斯維辛集中營,要坐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巴士車。它建立於1940年,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由於有上百萬人在這裡被德國法西斯殺害,它又被稱為「死亡工廠」。
在奧斯維辛旁邊,是一段鐵路,它曾運輸了一批又一批的猶太人來到這裡。在集中營的鐵絲網大門上,卻寫著「勞動獲得自由」(ARBEIT MACHT FREI),但大多數人來到這裡後都是有去無歸。甚至,很多人在連續顛簸又擠成罐頭的火車上就已奄奄一息。到這裡,並且還活著的猶太人被迫每天勞動12小時以上。
你可以在展覽館裡看到那一幕幕真切又悲愴的過去。有那麼幾個展館,裡面觸目驚心地放著猶太人被帶到奧斯維辛後死前被卸下的東西:假肢、皮鞋、公文包、頭髮、眼鏡、假牙、絲襪、桌布、碗、刷子……甚至,你還可以看到一些被扯壞了的娃娃。那些小孩帶著自己最心愛的娃娃跟著父母一起來這裡,卻最終還是沒能把它們帶走。大部分猶太兒童剛到奧斯維辛就被送進毒氣室毒死了。
有些人在被帶往奧斯維辛前並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德國納粹有著強烈的數據意識,他們為每一個人拍照,編號,記錄他們各項信息,以防他們逃跑。也因為此,一些女人的體重也被記錄,來的時候是100斤出頭,幾個月後已經瘦成皮包骨,50斤都不到。
處處都是雙層的電網,成排的房子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囚室。奧斯維辛2號是焚化場的毒氣室和焚燒爐模型。猶太人被欺騙進浴室洗澡,但蓮蓬頭裡根本沒有水,噴出的是劇毒的氯化氫。然後,他們被送進焚燒爐,焚化場的煙囪在那些年裡,常年冒著煙,一個晝夜可以焚燒350具屍體。
如今的毒氣室,中間放置著悼念者敬獻的鮮花,更像是祭堂。旁邊寫著:「您正在黨衛軍屠殺了成千上萬平民的地方,請保持安靜:記住他們的痛苦,默默地懷念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