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心目當中,月亮是非常皎潔神聖的存在,它能為夜行的人照亮前行的路。在月亮最圓最亮的八月十五,人們都會坐在院子裡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能在漆黑的夜晚看見月亮,是非常讓人開心的事情。
小的時候我們以為太陽是在白天發光的,月亮是在晚上發光的,長大以後學了地理才知道,月亮本身不會發光,是太陽的光反射到了月亮上,月亮才看起來比較亮。
儘管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天天晚上都能看到又大又圓的月亮,但是限制月亮發光的條件太多了,首先就是月亮繞著地球轉,所以面對太陽的角度會變化,每15天才能看到一次完整的月亮,要是遇上陰天烏雲遮住了月亮,我們也無法看到月亮,於是有人就提出了一個設想,我們有沒有辦法讓月亮在晚上一直都那麼亮呢?
想要改變月亮的亮度就要隨時改變它的角度,目前人類的技術還不能隨便讓一個這麼大的天體移位,所以這個方案不可行,那我們要是自己造一個月亮呢?
這個看似天方夜譚的想法就是戰鬥民族俄羅斯提出來的,看來人家不光體格彪悍,就連想法也這麼別具一格。
說幹就幹,1993年2月4日俄羅斯航天局在自己的空間站實施了「人造月亮」的計劃,原理很簡單,既然月亮會發光是因為太陽光的反射,那我們也弄一面大鏡子反射太陽光就行了,這個計劃也確實成功了,他們成功反射了太陽光,在地面形成了一個直徑4千米的光斑,這看起來可比天上的月亮大多了,但是這一個只能照亮那一小片地方,別的地方怎麼辦呢?
俄羅斯航天局計劃的很好,他們要給自己國土上的每一個城市都弄一個大月亮,尤其說是最北方地區的居民經常受到極夜現象的困擾,經常好多天看不見陽光,但是這個預算大家光想想就會很大,一點都不現實,所以最後這個計劃還是被擱置了。
不過俄羅斯放棄了這個想法,我們可沒放棄,我國的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也構想出了一個人造月亮,並在2020年實施發射,結果大家也知道了,現在馬上都快2021年了,月亮也沒發射,畢竟構想是構想,想實施就很困難了
首先就是在材料的選擇上是一個大難題,首先做一個「太空反射鏡」,用特殊的聚光度強的材料做一個巨大的凹面鏡。材料能找到,但是預算肯定也會很高,光是製造這個凹面鏡的費用就要不少,更不用說還得找人製作出來,還得發射上天,還要一直維持運轉和維護修復,而我們做人造月亮的理由是什麼呢?
科學家說是為了節約電費,地球上的用電量太大了,用的還大多數都是非清潔能源,費錢又不環保,但是用那麼多錢造出幾面大鏡子來不也是耗費資金嗎?這麼看來造這樣的鏡子真的沒什麼必要,除非浪費人力物力。
大家覺得這人造月亮有製造的必要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