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本不打算退位,多虧他們挽救了李家的天下

2021-02-23 看鑑

轉自微信公眾號「歷史雜碎(ID:lishi1600)」

歷史大學堂官方作品 文 | 天野蒼茫

武則天何許人也,相信凡是對中國歷史有那麼一點了解的朋友都不會感到陌生,哪怕不了解歷史,在熒幕上,潘迎紫、馮寶寶、劉曉慶、範冰冰等一代代女明星傳神動情的演繹下,很多人也對這位傳奇的女性的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過更多人關注的是她如何上位的,而對於她的下臺卻是輕描淡寫,孰不知在這位女皇帝下臺的背後,卻隱藏著一番潛心設計的謀劃和刀光劍影的交鋒。



武則天為了登上皇帝的寶座,付出了數十年的心血和非常慘痛的代價:兩子一女喪命在她奪位的過程中。更何況皇帝這個位置是終生制的(很多皇帝中途下臺,都是被攆下去的),因此武則天無比珍惜她手中的權力,都說權力是男人最好的春藥,對於武則天這樣精力無比旺盛的女強人來說,自然也是如此,她不但關心她握在手中的權力,更關心她死後,這個天下是姓武還是姓李。

因此繼承人到底是選兒子還是選侄子,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武則天的心頭,成為她揮之不去的心病,立兒子的話,她辛辛苦苦建立的大周王朝肯定將成為幻影,天下將重歸李唐;立侄子的話,大周江山可以保住,不過這幾個侄子都不怎麼成器,朝中大臣能否擁護是個大問題。

隨著晚年武則天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這道無比艱難的選擇題成為朝野各方勢力關注的焦點。

強悍如武則天這樣的牛人也不得不搞個民意調查,她首先向大臣們試探:「朕準備立梁王武三思為太子,不知道各位愛卿意下如何?

沒有一個人說話,朝堂上安靜一片,武則天那個恨吶,這是無聲的反抗啊!這時宰相狄仁傑說話了:「天下百姓依然思念大唐,之前北方出現變亂,陛下您派梁王去民間招募勇士平亂,可惜一個多月的時間召集的人數不到一千人,後來廬陵王李顯出馬後,從者雲集,沒幾天功夫,招募人數多達五萬人。如今陛下要立太子的話,非廬陵王莫屬」。(武三思:老狄,下朝時候別讓我看到你,保證不打死你!)

如果是別人的話,武則天早下令拖下去砍了,不過對於狄仁傑的能力和為人,她最清楚不過,輔佐自己是盡心盡力,不過,對待李唐,他是念念不忘、忠心耿耿。在許多朝廷大事上,敢於犯顏直諫的,也就是這位凜然傲骨的狄國老了。


(圖)狄仁傑(630年-700年11月15日),字懷英

不過,武則天仍然不死心,在一次朝會上,她向眾臣提問:「朕常常夢見雙陸不生,哪位愛卿替朕解解夢?

又是狄仁傑出來說話了:「雙陸不生是無子的意思,這是上天在向陛下示警,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如果動搖,則天下危矣!陛下君臨天下已有十多年了,如果立梁王武三思為太子,那麼陛下萬歲以後,登基的梁王只會在太廟中供奉自己的父親、祖父,而不會供奉您這位姑母,如果您立廬陵王為太子,則千秋萬歲之後常享宗廟,母子親情,遠勝於姑侄!請陛下三思!」

有人說,武則天被狄仁傑所說的母子親情給打動了,以筆者看來,母子親情僅僅只佔很少的一部分因素,作為政治家的武則天肯定首先要權衡利弊,她既然建立了大周王朝,肯定要為這個王朝的以後多考慮考慮,梁王武三思才幹一般,不是合適的繼承人,至於其他的侄子,還不如他,更為重要的是,人心皆歸唐,武則天不斷的剪除異己、削弱李唐的宗室力量,不過到最後才發現,她所做的企圖抹平李唐的痕跡的所有努力全是徒勞的。她只能退而求其次,準備立兒子為太子,希望自己歸天后,李家和武家能和平共處、共享富貴。

公元698年(聖曆元年),三月,武則天派人秘密召回廬陵王李顯,九月,她正式下詔冊封其為皇太子。


(圖)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原名李哲

有這樣一位強人做母親,被廢了一次皇位、重新回到洛陽的李顯學乖了很多,那麼多年擔驚受怕的生活也練就了他的生存智慧:不違背母親的意思;和武家人搞好關係。

有了想法,就要付諸行動,李顯將自己的女兒永泰公主嫁給了魏王武承嗣的兒子武延基;小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梁王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通過聯姻,將李、武兩家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同時也可以鞏固自己的太子帝位。

不過,當時的朝中,還有一股不容忽視並且炙手可熱的勢力:張易之(五郎)、張昌宗(六郎)兄弟。這兩人是如何上位的呢?長得帥、身體棒、文藝才能佳,是女皇帝武則天的男寵。

兩人依仗武則天的寵幸,廣結黨羽、幹預朝政,連李、武兩家眾人都要爭相巴結張五郎、張六郎,為其牽馬墜蹬。皇太子李顯、相王李旦請求封張昌宗為王,武則天沒有同意,改任他為春官侍郎,封他為鄴國公,張易之為恆國公,五郎、六郎風頭一時無兩,皇子巴結、宰相避路。

他們依靠美色上位,但是特別忌諱別人議論他們和武則天之間的那些風流韻事,有人向他們告密,說魏王武延基、永泰公主夫婦及邵王李重潤等私下議論女皇和他們兄弟兩人之間的內幃之事,一貫被眾人捧上天的張氏兄弟立即向武則天添油加醋的告狀,最終三人全部被武則天下令殺害,為了這兩人,武則天不惜將屠刀砍向自己的親族之人,可想而知,武則天對他們是多麼的寵愛。

不過這兩人卻不知道,這一下子卻惹下大麻煩了,如此舉動,等於將李、武兩家得罪光了,許多對他們倒行逆施、胡作非為早就非常不滿的大臣迅速的聚集到了李、武兩家身邊。

一場剷除二張的行動正在緊鑼密鼓的謀劃中。


(圖)武則天畫像

主持這次行動的正是當朝宰相張柬之,他能當上這個宰相,主要得益於老朋友狄仁傑的推薦,現在狄仁傑已經離世,對於老朋友忠於李唐的心思,他最為清楚不過,撥亂反正、救世安民的理想對於年過八旬的他來說已經變得刻不容緩了。也正是因為有著共同的理想,同為宰相的崔玄暐、中臺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範、相王府司馬袁恕全力參與此次行動的謀劃。

為了便於行事,張柬之安排桓彥範、敬暉擔任羽林將軍,並且秘密聯絡了太子李顯,在多方權衡之後,一向性格懦弱的李顯終於同意了他們的行動計劃,或許是兒子、女兒的慘死喚醒了他內心的勇氣。

公元705年(神龍元年),正月,深處宮中的武則天病情越來越嚴重,隨侍在左右的只有張家兄弟二人,平時連宰相張柬之等人都很難見到武則天,史載:「則天不豫。張易之與弟昌宗入閣侍疾,潛圖逆亂。」他們是否謀反,史料中找不出確切的證據,不過二人再白痴,也知道武則天去世後不僅權勢不再,甚至性命堪憂,因此結交羽林軍將領和部分親近自己的大臣以防不測也是可能的事情。

張柬之等人覺察到這些情況,越發覺得他們的行動刻不容緩了,正月二十四日,張柬之等人護衛著太子李顯,率領左右羽林軍五百多人,長驅直入來到了玄武門口,守衛們看到太子出面,立即放棄抵抗,眾人簇擁著李顯衝向迎仙宮。

張家兄弟聽到外面如此喧囂,拿著兵器準備出來喝止時,被群情激奮的眾臣立即下令當場格殺,外面的動靜也吵醒了正在養病的武則天,於是強撐著病體出來弄個究竟,走廊裡張家兄弟的屍體、來勢洶洶的朝臣、殺氣騰騰的士兵,政治鬥爭經驗無比豐富的她心知有變,沉聲問道:「何人作亂?」

太子李顯不自覺的就要往後退,結果剛要回頭看到了張柬之堅定的眼神,只見張柬之迎著武則天的目光道:「張家兄弟作亂,微臣等奉太子之命誅殺二人,事情緊急,沒有來得及向陛下匯報!

武則天看也不看張柬之,瞪著李顯道:「這是你的注意嗎?好大的膽子,現在二人已經伏誅,你還不立即退回東宮!


(圖)武則天畫像

在母親的多年積威下,李顯只覺得冷汗直冒,壓根說不出話來,立在一旁的桓彥範等人心知如果此時退卻,那麼將功虧一簣,他立即強硬的回道:「太子不能再回東宮了,先帝將太子託付給陛下,現在太子已經成人,天下人思念大唐,臣等不敢忘卻太宗、高宗皇帝的恩德,懇請陛下傳位太子,這樣上順天意,下順人心。」

執掌天下長達數十年之久的武則天第一次有了力不從心的感覺,以前只要自己一個眼神,面前的朝臣便會膽戰心驚,而如今竟然有人敢正面頂撞自己了,她突然感覺一陣頭暈目眩,心頭一股強烈的無力感和疲憊感。

張柬之等人看到武則天不再說話,立即拉著太子跪下,齊聲道:「謝皇上恩準!」

這次誅殺二張、逼迫武則天退位的行動,史稱「神龍政變」。

幾日後,太子李顯登基,百官官職、服飾、旗幟、文字等全部恢復李唐舊制,也正式宣告武則天所建立的大周王朝僅僅維持十五年便宣告滅亡。

退位的武則天被遷往洛陽城西南的上陽宮仙居殿內頤養天年,為了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和傳位之情,李顯特意為武則天舉行了盛大無比的歡送儀式,這場儀式是對一個時代的告別,同時,也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自此武則天開始了為期十個月等待死亡的歷程,失去權力的她衰老的更加飛快,唯一讓她欣慰的是已經登基為帝的兒子還經常來看望她,在權力角逐場上縱橫大半生的武則天深刻的明白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已經算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了。

公元705年(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寒風徹骨、天色暗沉,一代女皇武則天走完了八十一年波瀾壯闊、光輝燦爛的一生。如今,只有那塊靜默無聲的無字碑在向人們訴說著這位女皇的傳奇過往,她的一生,足夠精彩,她的成就,難以複製!

推薦閱讀

(更多好書好物可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貨棧購買)

相關焦點

  • 逼武則天退位的忠臣下場有多慘?沒有一人得到善終,讓人心寒
    在中國的歷史上,武則天作為唯一的女皇,從深宮內苑到了朝堂之上,她所創立的豐功偉績,是無人能及的,當然了,一個女人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對於男人來講,是一件臉上無光的大事,雖然武則天在位期間,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大事,但還是得不到很多大臣的心,尤其是到了晚年,更是出現了忠臣逼武則天退位的事情
  • 「神龍政變」後,退位後的武則天最後數月是怎麼度過的?
    後進入了武則天所居住的迎仙宮中,此時的武則天早已病入膏肓,但是帝王的威儀卻還在,她環顧四周呵令到「是誰作亂?」,而張柬之也出來說到「張易之、張昌宗陰謀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將他們殺掉了,因為擔心可能會走漏消息,所以沒有向您稟告。在皇宮禁地舉兵誅殺逆賊,驚動天子,臣等罪該萬死!」。
  • 神龍政變:武則天退位,群臣慶賀,唯姚崇公開痛哭,一年後才知其智慧!
    本文分享神龍政變,81歲的宰相率兵殺入宮中,逼迫82的歲武則天退位,群臣慶賀,唯姚崇公開痛哭,1年後才知其智慧! 李隆基在上任不久,就上演了一部走馬任姚崇的好戲,就連和他不對付的張說也稱讚他「位為帝之四輔,才為國之六翮」。
  • 武則天退位一年後就死了,為什麼?專家表示史書不敢記載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秘記》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偽史,保證不涉時政。各位知道戧刀門麼?據《秘記》記載,戧刀門乃是當年鬼谷子所創,其成員平時以給人戧刀為生。這種職業需要走南闖北。所以,戧刀門的人憑此機會,可出入各種地方,他們機敏聰慧,能趨吉避兇。
  • 武則天死前,為什麼把江山還給李家?千年之後,才發現她有多聰明
    雖然,她的地位來的可能不太光彩,其過程可能見不得光,但她當時就是站在了頂端。武則天在晚年的時候一直講究修身養性,她無論看什麼事都是站在天下的角度上,因此,武則天學會了很多東西,也看透了很多的東西,而且生前已經實現了治理天下,並且也創造了唐朝的盛世。
  • 神龍政變| 武則天大帝的兩難困境
    則天大帝的功過就不評說了,畢竟連她自己,也是給自己立了一塊無字碑,唐人胸襟還是很廣闊的,沒把牛皮吹上天,也沒因為她曾經篡奪李唐天下,就貶的一無是處。當然不管怎麼講,後來的李唐皇帝都是她的血脈,有這個打底,再如何李唐皇室都不太好說太多則天大帝的壞話。
  • 一代女皇武則天 被狄仁傑狠狠的擺了一道 她到死都不知道
    電視劇《神探狄仁傑》裡武則天和狄仁傑可謂樹立了一代君臣的典型。武則天對狄仁傑是極其信任與尊重的。狄仁傑出生於唐太宗貞觀四年(630),這一年,武則天已經5歲了。5歲的武則天和狄仁傑當然沒有什麼關係,要說有關係的話也只有一個——他們都是山西人。
  • 武則天退位百官彈冠相慶,唯有一人痛哭,一年後大笑的人都死了
    武則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在那個男權至上的時代,一個女人參加科舉尚且不容易,更別提成為九五之尊的皇帝。所以在她上位的過程中,遭到了很多阻礙。武則天也不愧是一位做事果決的女人,對阻礙她上位的李唐宗室和朝廷大臣進行了血腥屠戮。之後,在她統治期間,李唐老臣一直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 武則天臨終前為何傳位於李家,而不是給武家?原因其實很簡單
    人紅是非多,武則天也不例外。身為女子的她,在登基為帝後,為了追求男女平等,竟然公開與多名男子歡好,更是圈養了多名「男寵」,美名其曰「愛妃」。 心中雖百般不滿,但奈何武則天的強硬手段,令他們投鼠忌器,不敢有絲毫的不軌之心。 那麼,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了,既然武則天能夠壓制住朝野大臣,那為何要在臨終前將皇位歸還於李家,而不是傳位給武家呢?
  • 唐高宗萌生退位的想法,無形中將李弘與武則天變成競爭對手
    表面上這項決定是要提高高宗的地位,以示與以往君主的區別,但是皇后升格為天后,才是武后真正的目的,表明此時的她已經不滿足於皇后的稱號。與此同時,長期被疾病折磨的高宗逐漸萌生了退位之意,在他面前有兩種選擇,一是讓武則天攝政,另外則是讓李弘提前登基。
  • 武則天身為一代女皇,為何最終不新建陵寢,而是選擇跟李治合葬?
    再加上自己又是一朝天子,就算是死了也可以跟他們平起平坐,大不了在另一個世界再爭一把而已,誰怕誰呀。畢竟到目前為止,能年年祭拜自己姑姑的人少之又少,或許當時的武家會因為武則天選擇他們當繼承人,所以在最初的時候以祭拜武則天為主。
  • 一門系天下,歷經4次玄武門之變,見證唐朝跌宕起伏
    如果說一門系天下,而天下繫於北門衛兵之手,一點也不為過。作為李家老二,按照我們想法發動政變,並且兄弟之間手足相殘,在自己當上皇帝後,兩個月後唐高祖退位,這是一件不忠不孝之事,但在《舊唐書·太宗本紀》中寫道「昌、發啟國,一門三聖。文定高位,友於不令。管、蔡既誅,成、康道正。貞觀之風,到今歌詠。」
  • 立無字碑,功過任人言,一代女皇武則天,無字碑背後的功和過
    無字碑後功與過,誰人都無法訴說的清楚,武則天的歷史在各大熒幕編寫成各個劇種演繹著那段震驚世人的歷史,本該千字文,卻立無字碑。武則天將死後的一切都不看重了,她的功和過該怎麼評定,或許有人說,她不擇手段,靠男人上位;亦或許有人說一代女皇,不輸秦皇漢武。
  • 武則天最後為什麼把江山還給了李家而不是留給自家人武三思?
    道理很簡單,如果武則天想著還給李唐的人,就不可能改國號,既然改了國號就說明武則天本來打算武家上位的!但是為什麼最後又給了!其實成也武則天,敗也武則天!武則天其實最大的優點,會用人,但是不是什麼人都用,要賢能的人到重要崗位,這也就導致了一個奇葩現象!武則天選的官,提拔的卻不聽武則天,反而聽李唐的,這有好處,就是國泰民安,也有壞處,那就是武氏一族繼位就難了!
  • 無字碑的主人——走近一代女皇武則天
    公元705年,八十二歲的武則天百病纏身,她知道自己眷戀了半個世紀的政治大幕已徐徐落下,朝廷的變革早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但她已沒有力量再與這種「山雨」對抗。她真的太老了。這一年的正月二十四日,武則天無奈地宣布退位,將皇權再次交回兒子李顯手中。她無限依戀地離開了那個曾經屬於她的被萬民景仰的至尊之位,可她又能怎樣?天下終究還是要歸還給李氏一族。
  • 同是權力巔峰的女人,為何呂雉死後家族被清算,武則天家族沒事?
    那這樣還不如在開始的時候,他們就將呂家連根拔起,這樣在下一任皇帝面前自己有功,也不用再擔心呂家後人回來報仇。但是對付武家的人卻不同了。此時的唐朝已經處於和平年代太久了,大部分官員都是文人出身,雖然心機玩的深沉,但是對於要不要將全部武家人處斬,他們之中也是存在衝突的。這就使得武家在運作之下,的確是可以全身而退的。不像呂后,必須要被人滅族。
  • 講古|武則天統領天下,居然都是她一手策劃的?!
    女人一旦沾上權勢往往逃不了悲劇的命運,即使悲劇也是飽含美麗和深情的,在婉兒身上反映的更真切。用身不由己,最能形容她了。從睿王李賢到廬陵王李顯,再到相王李旦,他們每個人都在深愛著她,傾其所有,甚至是生命。那是怎樣的一種的徵服,又是何等的魅力!不得不承認,上官婉兒是一個絕頂聰明的女人。用她的智慧或者說是陰謀權術,在充滿殘忍與血腥的深宮後苑,努力的維持著自己的生命。
  • 為何武則天剛退位一年就身亡?只因為這一點,史書都不敢去記載!
    說起武則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麼為什麼武則天退位僅一年就去世了?歷史中的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已經六十歲了。其次,武則天本身並沒有太多的背景,她能夠一步一步走到皇帝的位置,其實只是用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利用男人!
  • 武則天死後,李顯為何要力排眾議達成她歸陵的願望?
    李顯劇照唐高宗李治駕崩了,李顯繼位,他非常寵愛韋氏,不但將其封為皇后,還打算讓老丈人韋玄貞擔任侍中一職,這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對,這讓李顯非常生氣,他認為自己是九五至尊,就算將整個天下給韋玄貞也不應該有人反對
  • 傳位給兒子或侄兒,武則天都不滿意,其實她漏掉了個最恰當的人
    選娘家侄兒當皇帝,娘家侄兒根基不深,李家宗室虎視眈眈,娘家侄兒能不能坐穩江山?不過,如果武則天選另一個人當繼承人的話,她一定不會左右為難。這個人,就是太平公主。就算太平公主死了,以太平公主的兒子(或女兒)繼位,那麼,這個兒子(或女兒),既有李家的血脈,又有武家的血脈。就算今後權力再有交替,她都能夠得到祭祀了。其四,太平公主有政治能力。太平公主的性格非常像武則天,武則天也對她很欣賞,從小就對她進行培養,提高了她的處理政務的能力。如果讓她當接班人,她雖然不一定有武則天那麼強大,但是處理政務應該是問題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