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素質評價越多越多地出現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中,以前僅僅是在小升初、中考的時候才會被提及,到現在已經普及到了高考,不得不說,綜合素質評價已將逐漸成為所有學生日常學習的一項重要考核指標。
從小學開始重視綜合素質評價,在新高考政策中,由於在高考後的招生過程中將會把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提供給有關高校進行參考,因此高中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重要性更是大幅提升,對考生的錄取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那麼,綜合素質評價的結果主要體現什麼?為什麼這麼受重視呢?
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會有一個檔案,其主要內容有:
1.學生的主要成長記錄:指的是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的突出表現;
2.學生在畢業時的簡要自我陳述報告和教師在學生畢業時的評語;
3.讀書期間的典型事實材料以及相關證明。
綜合素質評價越來越受重視的原因:綜合素質評價的檔案除了用於高中對學生的教育記錄外,還用於高校招生,也就是說招生院校可以使用,高校根據要求,可以對檔案材料進行研究分析,但是,高中教師不參與。
新高考下綜合素質評價有什麼樣的意義?
在人才選拔這一點上,國家越來越重視,也越來越嚴格,其錄取過程參考學生中學階段的綜合素質評價,這一辦法,在近些年有不少高校進行了探索,尤其是在自主選拔錄取過程中,高校要求考生在申請表中如實填寫中學階段的學業水平、學科特長、社會公益、文體活動等情況,然後組織專家評審組對申請表進行詳細分析。
但在格式不統一和名稱不規範等因素的影響下,綜合素質評價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帶來了許多不便,這也是綜合素質評價難以大範圍推行了一個重要原因。
有缺陷就有進步,於是,改進後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要求中學堅持按照以往的經驗繼續考評記錄,但在學生沒有參加或者表現不突出的活動表現下,該項記錄可以空缺。而學生的相關特長、突出事跡、優秀表現等情況都計入了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很大程度上能夠確展示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也為高校招生錄取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
並且,改進後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綜合素質評級工作成了評估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最終將以中小學阩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為基礎,建立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電子化管理平臺,檔案的基本格式全省統一,高校在招生錄取工作過程中使用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時,操作更加方便高效,而此範圍也將不僅限於自主選拔錄取的考生,更有望推廣到招生錄取的所有類型。
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均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共同關注和攜手努力,而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為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社會實踐、職業體驗和研究性學習等搭建平臺。高校可以「因材施招」,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制定科學規範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辦法,作為招生錄取的參考。
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為學生各個階段的成長及教師、學校、家長對學生成長過程的科學分析、客觀評價提供了參考標準和記錄支撐。很大程度上顯示,綜合素質評價對考大學是有一定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