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有人活在他人話語裡,有人活在自己心裡

2020-12-22 閣樓有隻貓

《人生海海》是著名小說家麥家歷經5年打磨出的新作品,麥家著有多部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品,被譽為「中國特情文學之父」、「諜戰小說之父」。

他的的長篇小說《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作品《解密》入選英國「企鵝經典文庫」,還在2014年被英國《經濟學人》評為「全球年度十佳小說」。

《人生海海》剛出版,就得到莫言、王家衛和高曉松等多位文化名人的強烈推薦,王家衛這麼說:「有人說,稀奇古怪的故事和經典文學的直線距離只差三步,但走不完的也正是這三步。麥家的了不起在於他走完了這三步,且步伐堅定,緩慢有力,留下的腳印竟成了一幅精巧而詭秘的地圖。

麥家和《人生海海》

這本書巧用孩童視角,結合孩童身邊人的講述,勾勒出了一個被眾人尊稱為「上校」,卻在背地裡被叫「太監」的怪人的一生。

上校,也就是太監,最令人好奇的,是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太監,因為他不娶老婆,也不找女人,只和母親生活在一起,更由傳言說他那地方受過傷。

大人們在背地裡叫他太監,小孩們偷偷觀察他如何小解,也有調皮搗蛋的熊孩子會結成伴兒,配合著拍手聲,衝他嬉笑:「太監!太監!」多數情況上校都不理會。

只有父親和上校關係好,從不讓人稱上校為太監,但爺爺卻很討厭上校,不讓父親和他來往,說上校是「造了孽」的,要斷子絕孫,說怕影響到父親的運勢,每次上校來家裡,爺爺都要發脾氣。

但上校從不為自己辯解,只過著自己的悠閒小日子,養一黑一白兩隻貓,比養孩子還盡心;從不幹活,也常常有肉吃;有人出事就找他,救活了人也只要一碗肉絲麵作為報酬。

讀《人生海海》

與上校相反的是爺爺,爺爺被稱為村裡最有智慧,口才最好的人,但也最在意別人的眼光。

當父親被村裡人傳言和上校有不正當關係時,爺爺出賣好友、出賣上校也要拼命證明這不是事實,最終導致上校被抓,差點成為死囚,最後還成了瘋子。

爺爺只希望讓村裡人知道,上校小腹上的字不是「雞姦犯」,證明父親和上校沒有不正當關係,以免家裡人被看不起。

但這件事還是讓村裡人知道了,父親不理爺爺,全家人也因為爺爺的舉動被村子人辱罵、看不起,比被說是「雞姦犯」還難熬。

最後,爺爺因為這事上吊自盡,大孫子成了別人家的上門女婿,二孫子死了,三孫子,也就是「我」,不得不背井離鄉,在外漂泊。

以為打破了謠言,就能挽回尊嚴與顏面,卻不想將自己置入更深的深淵。

在心理學裡,自尊是對自己能力感和價值感的評價,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依賴型自尊,指依賴他人肯定和表揚的自尊。

第二階段是獨立型自尊,指不依靠他人看法,自我產生的自尊,是自己對自己的評價。

第三階段是無條件型自尊,指既不需要和別人比較,也不需要和自己比較,是一種自在的狀態。

我們大部分人的自尊屬於前兩類,並且,幾乎沒有人不具備依賴性自尊,我們都會在意他人的看法,這是人性使然。

在大學宿舍裡,有人早起學習,卻被舍友用吃檸檬的語氣說:「噢喲,這麼刻苦呀,小書呆子。」

一部分人為了不被認為是「書呆子」,漸漸被他們同化,開始了一起混吃混喝的時光,這就依賴型自尊;另一部分人明白自己內心所想所求,更在意是否完成了對自己的要求,依舊將主要精力置於自己想要做的事,這就是獨立型自尊。

我們應當重視他人的看法,但前提是,自己內心是否有標尺,用來衡量他們的建議是否符合自己內心的需要,有道理就吸收,沒道理就聽聽而已。

我們更需要堅持自我,需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如果內心迷茫,就會活在他人的話語中,開心與否,也全依賴於他人的看法。

楊絳說:「我們曾花費七八十年的時間去期盼得到外界的認可,而到了最後才發現,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在自己的思維世界裡,我們要做自己的主人。

我們要自己決定該與不該,快樂與否。

當不過於在意其他人的看法時,我們才會活得更輕鬆自由。

相關焦點

  • 《人生海海》:我們可以向生活妥協,但是不要活沒了自己
    不知道對此李湘的態度如何,但是我希望他們能夠和解,要知道:「幸福是養自己心的,不是養別人眼睛的。」這句話是麥家的新書《人生海海》中講述的人生哲理,翻開這本書,我們就好像在人生海海中遊戈,讓我們深深思索,悟得許多人道理。
  • 《人生海海》中的名言:即使我們都活在別人嘴裡,也想是最體面的
    《人生海海》中的名言:即使我們都活在別人嘴裡,也想是最體面的「人生海海」是閩南語,用北方話理解,就是好死不如賴活著。小說中「我」的前妻因車禍去世時,用最後一絲氣力叮囑「我」:「記住,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並且,讓「我」記住羅曼羅蘭的一句話:「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 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人生海海》:用愛和解,活成自己的英雄
    《人生海海》正是講述了平原中可觸可摸的一種普通人英雄主義。村裡最怪的人,是我心裡的英雄故事發生在一個小村落,這裡四面環山。也正是這份力量,讓「我」有機會回到故鄉,與故鄉、與過去的自己和解。每個人都可以活成自己的英雄人生海海,潮起潮落。
  • 《人生海海》:朋友,願你無謂跌宕,活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精彩
    為上校的人生畫像圓上了點睛之筆。人生海海,何必在意一時沉浮。上校故事要從我(作者)的童年講起。在一個落後貧困環境極差,到處臭氣燻天的山村裡,生活著一群文化水平極低的窮苦勞動人民。匱乏的娛樂消遣便是飯後閒談了,把村中有點故事的都拿來說一遍,以一傳百,樂此不疲。
  • 《人生海海》:海海人生,生活不是你活過的樣子,是你記住的樣子
    剛剛讀到《人生海海》這個題目的時候,猜測也許海海是一個人的名字,文中的主人公叫"上校",人們也叫其"太監",沒有人叫海海啊,快結尾才看到人生海海的真正寓意,原來是一個閩南的詞語,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又不止這個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的說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
  • 《人生海海》:即使我們都要活在別人嘴裡,也要做最體面的那個
    《人生海海》是矛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沉澱8年後推出的最新創作。「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語,形容人生像大海一樣複雜多變,但無論生活多麼艱難,我們都要好好活下去。關於這本書,麥家說:「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在艱苦中卓絕的道德。
  • 《人生海海》:即使活在別人嘴裡,也得是最體面的那句,一針見血
    ——麥家《人生海海》是麥家在時隔8年之後的首部長篇之作,故事講述了一個渾身是謎的「上校」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第三, 他向來不出工,不幹農活,天天空在家裡看報紙,嗑瓜子,可日子過得比誰家都舒坦。還像養孩子一樣養著一對貓,寶貝得不得了,簡直神經病!」《人生海海》這9句話,刺耳但一針見血,讓人反思自己的人生●我像三月裡的桃樹,一夜之間變成一幅畫、一本詩,花枝招展,燦爛得連自己都認不得。
  • 《人生海海》:沒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態,寬容是本質
    有人講好一定有人講歹,若甭想那多,咱生活卡自在……」此歌重點突出人生沒什麼過不去的坎,不要活在他人評價,歡喜就好,開心就行。而麥家對這個詞的解讀又深了一層,他認為:「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
  • 《人生海海》:人生如潮起潮落,要勇敢活出生命的意義
    「不要為別人的說法去做事,要為自己的理想去做——這不是自私,而是勇氣;不要為金錢去做事,要為自己的內心情懷去做——這不是清高,而是清醒。」 一麥家《人生海海》是當代中國著名小說家麥家先生的最新長篇小說。這部小說講述了一位與命運抗爭的上校的傳奇人生故事。
  • 你,到底是為自己而活,還是為他人而活?
    且視他人之疑目如盞盞鬼火,大膽地去走你的夜路。——史鐵生我們似乎都很怕被別人討厭,被討厭的感覺,確實不好受,因為怕被別人討厭,慢慢地就活在別人的眼光裡,甚至乎,按著別人想要的方式而活著,我們有時候問問自己,還記得真正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嗎?
  • 有人活成毛曉彤,有人活成陳寶蓮
    ,仍不斷給錢、置業,對她貪佔自己的財產視若不見,只為了換取那一點點「母愛」的微溫。她把自己活成了一株破碎的罌粟花。▲董卿在麥家老師《人生海海》發布會上對原生家庭的感慨心理學書籍在每個少年人的心裡,糟糕的原生家庭差不多也是一場災難。
  • 《人生海海》,活著才是王道,放過別人,也是放過自己
    ——題記這句話在《人生海海》正文中被提到了2次,表面看來是一句很勵志的話,我卻覺得它是一句毒雞湯。整部小說讀完下來,串聯出的是一個個悲劇的人物,他們都是當時時代造就的悲劇演員,只不過演的角色不同罷了。有的人腦殘,有的身殘,有的人心殘智不殘...各種殘廢程度的不同,病因是他們主動或被動闖入了別人或自己編織的死胡同裡,迷失了了方向。
  • 《人生海海》:生命不是你活成的樣子,而是你記住的樣子
    當麥家經歷了人世沉浮,他才發現她之所以是他,恰恰是因為故鄉、童年,那是構成他生命裡的一部分,無法割捨,不能迴避。於是他回望自己,打開內心,那個曾經想要逃離的故鄉,以文字的方式一點點、一寸寸放回心裡。《人生海海》之所以一經面市便引起了轟動,便和主人公「上校」那跌宕起伏的悲劇命運息息相關。
  • 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也不知什麼意思。她撲哧一下笑了,告訴我這是一句閩南話,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又不止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的說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有人一生坎坷苦難,但不失生活希望,野蠻生長;有人一生死要面子活受罪,受了屈辱,慪了口氣,臨終也不能瞑目;有人一生大起大落,風雲變幻,既成過香餑餑,也當過臭狗屎;有人一生與人為惡,成一個好事之徒,落一個人所不齒;有人一生煎熬,為愛贖罪,熬幹了歲月。
  • 閱讀時光|海海人生 字字珠璣——淺析《人生海海》的語言美
    麥家的最新力作《人生海海》,選擇從一個少年偷聽的角度,斷斷續續講述了一位英雄的人生故事。主人公上校歷經民國、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直至改革開放,活了九十六歲,他傳奇的一生,謎一般的遭遇,作者不疾不徐,如剝洋蔥,似扒筍殼,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與此同時,我們民族對待英雄的態度,也在老式江南山村這個舞臺上,在各色人的言行中得以淋漓盡致地體現。
  • 茅盾文學獎新作《人生海海》,看完忍不住落淚,一生至少讀一次
    茅盾文學獎新作《人生海海》,看完忍不住落淚,一生至少讀一次人生海海是閩南話,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又不止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在時隔8年之後的首部長篇之作。
  • 《人生海海》看完讓人淚目,書中短短十幾個字,直擊成年人痛點
    人生海海是閩南話,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又不止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在這本書裡,有人看到了生活的殘酷,人性的冷峻;有人看到了父愛的偉大,血濃於水的親情;也有人看到了朋友間的義氣,勝似手足之情。
  • 復旦女教授陳果:不管你活成什麼樣,總有人不喜歡你
    結論是當你活成真實的你自己,還是有人喜歡你,有人不喜歡你。但是你會更喜歡你自己。」誰也沒辦法讓自己的每個身份都那麼完美,所以如果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就會活得很擰巴。被周遭的期許所控制的人生,就像一個提線木偶,永遠無法擁有自己的靈魂。
  •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或者他人的言論中
    青春時期,年少的我們喜歡用某種行為或者語言來標榜自己來吸引身邊人的眼光。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是渴望被他人認可的。並未隨著年齡增長而消逝,只是採取了不一樣的方式。通俗的方式就是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我能你不能,來獲得別人的認同,達到內心的滿足感。現如今大眾認可的方式莫過於獲得金錢。
  • 不為他人而活,但活著要「極致利他」
    不為他人而活——「不被別人的評價左右,活出真實的自己」 比爾·波特在 沒有人能夠真的束縛住你,除了你自己。你努力活成別人心目中理想的樣子,可是,那是你喜歡的樣子嗎?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應該」的世界裡。也就是說,一生中有多少時間獻給了他人。在奉獻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未知的自己,不斷發現新的自我,並堅持到生命最後一刻。」 寫在最後:不為他人而活,是一種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