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喜茶不是奈雪,第一個突破萬家店的奶茶是它

2020-12-25 界面新聞

記者 | 盧奕貝編輯 | 牙韓翔1

對出沒在大城市高級購物中心、金融區的「都市麗人」們來說,蜜雪冰城這個茶飲品牌可能近乎隱形。

高級繁華的地方不是它的主戰場。不到8元的單價、並不高端的產品原料、色彩飽和到刺眼的菜單海報設計,蜜雪冰城通常出現的地點是城中村、大學城,以及小城鎮。與一眾時髦新潮的新式茶飲明星對比,它充滿小鎮氣息的熱鬧顯得有點簡單粗暴。

而在人們為高級、有趣、網紅的明星茶飲每一個熱搜狂歡時,無聲無息地,蜜雪冰城已經在全國開出9500家門店,並且大約20天後,蜜雪冰城可能將成為中國茶飲市場上,第一個萬店品牌。

蜜雪冰城的門店。圖片拍攝:盧奕貝

蜜雪冰城菜單。圖片拍攝:盧奕貝到底是誰在購買蜜雪冰城?

「在蜜雪的消費者中,大部分沒有聽說過喜茶和奈雪,也喝不起。」蜜雪冰城的公共關係負責人王偉龍告訴界面新聞,「中國有十億人沒有坐過飛機,有大量在學校食堂吃飯的學生一頓飯花銷在10元以內,這群人在各類研究中被忽略,在各類所謂『主流』分析中也被忽略,但是,這群人也有強大的想喝上現做飲品的需求。」

近幾年,下沉市場成為了各大公司、品牌爭相瞄準的領域。這是一個囊括了中國近300個地級市、2000個縣城、40000個鄉鎮,660000個村莊的市場。

與一、二線城市完全不同,下沉市場是熟人社會。這裡不玩社交營銷,只依靠口口相傳。這裡的家庭有房有車無貸,居民有錢、有閒且價格敏感。這裡,是另一個許多人不了解的中國。

蜜雪冰城便是在這樣的環境裡野蠻生長的。

如果把時間拉回1997年,出身河南商丘農村的張紅超、張紅甫兄弟也許想像不到,20年後他們的蜜雪冰城會成為如今的龐然大物。

低價基因在蜜雪冰城創立之初就已埋下了。

擺地攤、做業務員、做問卷調查收集,根據張紅甫寫的創業回憶,家境貧寒的哥哥張紅超前往鄭州求學後一直不斷的兼職打工。沒有足夠本錢,讓他只能選擇小生意創業。而對大學周邊的熟悉令他決定在這附近區域起步。

陸陸續續的,張紅超先開了一個刨冰店,這也是蜜雪冰城的前身,後來又開了一家「蜜雪冰城家常菜」,做中餐。無論售賣什麼,他們的定價始終低廉,並且產品、分量要讓人覺得超出預期。

這也讓機會來臨時,他們迅速捕捉到了市場空白。

2005年,一款叫做彩虹帽的冰淇淋在鄭州紅了,雖然一支冰淇淋賣到十幾元,但是購買的人卻很多。張紅超也想嘗試,便自己調製配方,去二手市場拉了一臺冰淇淋機,以及尋找蛋卷的供應商。半個月後,蜜雪冰城第一支冰淇淋誕生。而他們的售價,是一元一支。

蜜雪冰城曾經售賣冰淇淋的門店。圖片來源:張紅甫簡書第二年的春天,每天來購買蜜雪冰城冰淇淋的人排起了長隊。這也讓許多親戚朋友也想加入這門生意,2007年,蜜雪冰城正式開啟直營兼加盟的運營模式。

為節省成本,同時能令加盟店迅速複製,張紅甫早期的店面裝修就是列印了一堆海報,往鋪位上一貼,而遍布全店的廣告也能刺激客人能迅速決策購買。

這種套路也被蜜雪冰城沿用至今。

如今,分量大到像火炬一樣的冰淇淋仍是蜜雪冰城的王牌產品,售價兩元。而其他以茶飲加上冰淇淋等配料組合的產品也沒有超過10元的。在店鋪布局上,蜜雪冰城主要聚集在學校周邊。在店鋪宣傳上,它仍採用全覆蓋式、不斷重複的推廣方式,把海報物料貼遍全店,連杯架都不放過。

從定價、運營到營銷,蜜雪冰城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邏輯。

為能有效控制成本,2012年蜜雪冰城成立河南大咖食品有限公司,搭建了獨立研發中心和中央工廠,2014年搭建了倉儲物流中心,並實行物料免費運送的政策。

這也是它走向全國的開始。

2013年至2015年7月期間,蜜雪冰城每年以門店數量兩倍、營業額三倍的速度增長。2016年至2018年門店的數量分別為2500家、3500家、5000家、7500家。到2019年,蜜雪冰城已經擁有約7500家門店,營收接近65億。

如今的蜜雪冰城已經覆蓋了全國大部分省份,在一線城市如上海,它的門店數量也有1、200家,而在大本營河南,整個省有超1000家門店。而王偉龍認為,蜜雪冰城還有很多市場空白,將繼續往地級市、縣下沉。

今年一月,蜜雪冰城宣布要在年底以前開到一萬家店,而到5月,這個計劃甚至已經接近完成。

疫情可能成了其中的催化劑。王偉龍對界面新聞表示,公司內部分析認為,復工之後,由於商圈空出新位置、議價門檻降低,同時小品牌們倒閉了一波,想二次創業。

「諮詢加盟的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七八十,現在每周打來電話諮詢的數量在15000通到20000通左右,籤約量在每周100家到200家左右。」王偉龍說。

蜜雪冰城門店。來源:蜜雪冰城微博雖然到底加盟商們是否能賺到足夠的利潤我們無法得知,但蜜雪冰城確實體現了低價加盟模式在中國茶飲市場的可行。

除蜜雪冰城以外,類似專攻下沉市場的茶飲品牌還有很多。

2012年創立於武漢的益禾堂用6年的時間,門店數量就突破了2000,而2010年創立於浙江台州小鎮的古茗,也有同等規模的門店。雖然主打產品、品牌風格、主力分布地域都各有不同,但他們的商業模式都是低價、加盟、下沉至低線城市。

自上個世紀末從中國臺灣傳到大陸起,中國奶茶行業迎來了爆發。根據前瞻經濟學人的數據,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全國現制茶飲門店數量已達到41萬,市場規模接近千億。

這片土地足夠廣大,高端如喜茶、奈雪,中檔如coco、一點點,下沉如蜜雪冰城,都能在這裡收穫自己足夠多的客人。它們平行著,互不打擾。

有人認為蜜雪冰城這樣品牌的打法是農村包圍城市,是奶茶界的拼多多,喝它的人是「下水道女孩」,但它並不避諱這些。

「我們不覺得定位低端、售價低有什麼不好意思的,這是我們引以為傲的事情。」王偉龍告訴界面新聞。「有人做到環境可以拍照,社會需要這樣的品牌解決大家改善性的需求,但是也同樣需要能提供一杯具性價比產品來解決基礎需求的品牌,也同樣需要有品牌來服務十億非城市人口」。

相關焦點

  • 喜茶、奈雪「敗」了!年收65億,開店上萬家,蜜雪冰城要上市了?
    它是中國新式茶飲中第一個突破10000家的茶飲品牌,也是鮮有的一家所有產品都不超過10元的連鎖茶飲店,而且2019年營收高達65億元!「如果說喜茶關心你飛得高不高、美不美,那麼蜜雪冰城只關心你今天渴不渴。
  • 讓喜茶和奈雪掐起來的不是茶,是你
    為了爭奪善變的你,為了不過氣,喜茶和奈雪狠狠地互掐了一把。「抄完奈雪的芝士草莓,又抄霸氣蜜桃,又抄霸氣石榴,再來抄軟歐包。」這不是在報菜名,而是奈雪の茶的創始人彭心在社交網絡上指責喜茶CEO聶雲宸產品抄襲,爭論的重點是一款車釐子茶飲。
  • 秋天第一杯奶茶雖火:但奶茶已不是一門好生意
    2017年,喜茶門店一開張,就被爆上百人排隊7小時,以及黃牛代排、限購10杯、不接受加盟等消息,引發市場熱議,有人質疑喜茶大搞「飢餓營銷」,但以喜茶為代表的網紅奶茶就此爆紅。奶茶經濟搭乘著新消費的列車,價格不斷走高,有業內人士指出,以04年的一杯比較好的奶茶,平均價格4元為基準,如今喜茶、奈雪的茶動輒35~50元的價格。
  • 喜茶、奈雪競速「茶飲第一股」,茶飲市場風口還是泡沫?
    據統計,新式茶飲市場規模預計到 2020 年底突破 1000 億元。   今年以來,已有數十億元資本進擊新式茶飲市場,喜茶、奈雪的茶IPO消息頻傳。「新茶飲第一股」尚未落幕,更傳出4元一杯的蜜雪冰城估值已高達200億的消息。   繼咖啡市場後,備受矚目的茶飲市場正值風口還是資本炒作下的泡沫?
  • 繼奈雪の茶、喜茶後,茶顏悅色再次爆紅,為啥奶茶生意這麼火?
    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2018年兩大奶茶品牌就出現互懟現象,奈雪の茶創始人彭心在朋友圈喊話喜茶創始人聶雲宸,稱「喜茶抄襲」。彭心在朋友圈裡指責喜茶抄襲奈雪的芝士草莓、霸氣蜜桃、軟歐包等產品。聶雲宸隨後在朋友圈回復稱:「創新不是搶佔時間先位。」
  • 秋天第一杯奶茶雖火,但奶茶已不是一門好生意
    2017年,喜茶門店一開張,就被爆上百人排隊7小時,以及黃牛代排、限購10杯、不接受加盟等消息,引發市場熱議;有人質疑喜茶大搞「飢餓營銷」,但以喜茶為代表的網紅奶茶就此爆紅。奶茶經濟搭乘著新消費的列車,價格不斷走高;有業內人士指出,以04年的一杯比較好的奶茶,平均價格4元為基準,如今喜茶、奈雪的茶動輒35~50元的價格。
  • 喜茶背後的真相:一年新增2萬多家奶茶店,90%都虧損
    看著喜茶、奈雪の茶、一點點門口成天排大長隊,不少人一窩蜂地想靠開奶茶店「發財」。 深圳喜茶LAB旗艦店和奈雪夢工廠店,面積都高達1000平米,店中除了主營茶飲、小吃,還將品類擴充到冰淇淋、特調雞尾酒、蛋糕等領域,在增加店面收入的同時,大大提升了消費者粘性。 這些網紅店,甚至成為不少消費者擁有「特別經歷」的場所。
  • 奈雪的茶要上市了?千億賽道每年新增2萬家,高瓴、紅杉、騰訊等巨頭...
    奈雪的茶主打鮮果茶,「茶飲+軟歐包」的雙品類模式直接推動奈雪的客單價攀到了40元以上。  截至今年2月,奈雪的茶門店多達349家,均為直營,不做任何形式的加盟。彼時,奈雪的茶回應媒體稱,何剛會在8月正式加入奈雪的茶,擔任CTO一職,帶領技術團隊助力奈雪的數位化建設。  今年9月份,針對港股上市傳聞,奈雪的茶相關負責人曾稱:「奈雪目前並沒有相關計劃。現階段公司的重心都在產品研發、供應鏈加碼以及推動數位化進程等方面。」
  • 喜茶、奈雪的茶,你們爭奪「新式茶飲之王」的樣子有點好笑
    「你的打法很好,可它下一秒就是我的了」。星巴克跨界營銷的玩法,讓「後浪」喜茶和奈雪的茶嘗到了甜頭,紛紛效法之。同時,對被冠之以「新式茶飲」這倆兄弟來說,也沒落下「下沉市場」的這塊肥肉。各自旗下「臺蓋」、「梨山」、「喜小茶」紛紛立於下沉市場。
  • 奈雪的茶、喜茶的上市第一股誘惑 食安拷問VS網紅長虹
    《2019新式茶飲消費白皮書》顯示,中國茶飲市場總規模突破4000億,是另一個明星賽道咖啡市場的兩倍,現制茶的市場規模則在500至800億元左右。美團點評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末,全國現制茶飲門店數量達到41萬家,一年之內增長74%,擴張速度非常快。
  • 農村輟學生打造茶飲屆「拼多多」,要逆襲喜茶、奈雪提前IPO?
    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數據:全球門店超過1萬家、平均客單價6塊、十幾年沒有上調價格……所以,當蜜雪冰城完成20億元首輪融資的消息傳出後,外界也不會太驚訝,即便其200億元人民幣的估值已經超過新茶飲賽道兩大巨頭——喜茶和奈雪的茶,後二者的估值分別為160億和130億人民幣。
  • 你pick奈雪還是喜茶?
    就拿麥當勞和肯德基來說,兩家店的間隔基本不會超過100米。 如今,各類新式茶飲店鋪也林立於各大寫字樓和商場之間,相信對於愛喝新式茶飲的消費者來說,奈雪的茶和喜茶這兩家店並不陌生。從目前的市場布局來看,奈雪的茶旁邊似乎也總有喜茶的身影。 奈雪的茶是2014年5月新出現的現焙茶飲品店,產品包含了奶茶、烘焙小吃等產品。
  • 中國真正的奶茶之王,甩開喜茶奈雪一條街,年銷售額達40億!
    ,如今在街上我們常常走幾步就能看見一家奶茶店,也常常能看見走在路上的人手裡都會拿著一杯奶茶。目前我國最火的奶茶店大家應該都認為是喜茶、奈雪等品牌,2012年起源於廣東江門一條名叫江邊裡的小巷,它的原名是叫皇茶ROYALTEA,但因為無法註冊商標才改為喜茶,而喜茶這個牌子如今在全國年輕人中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品牌,每年銷售額也是非常多,經常都能看見在喜茶門口排長隊購買奶茶的人。
  • 越來越貴的喜茶和奈雪,能成為「中國星巴克」嗎?
    成為「中國星巴克」,喜茶和奈雪從未放棄談起喜茶這樣的網紅奶茶,排隊總是很難撕去的一個標籤。喜茶的LAB旗艦店由製冰、甜品、茶極客、插畫和周邊五個部分組成,茶飲已經不是絕對的主角,營造潮酷的格調,並根據所在城市和場地風格進行調整,比如坐擁海景的深圳LAB旗艦店就採用了「沉浸式體驗園林」風格。圖片來自:hk01  奈雪同樣把最大的旗艦店「夢工廠」放在深圳,奈雪稱其為「全球首家多場景體驗店。」
  • 喜茶背後的奶茶真相:一年新增企業 2 萬多家,90% 都虧損
    深圳喜茶 LAB 旗艦店和奈雪夢工廠店,面積都高達 1000 平米,店中除了主營茶飲、小吃,還將品類擴充到冰淇淋、特調雞尾酒、蛋糕等領域,在增加店面收入的同時,大大提升了消費者粘性。這些網紅店,甚至成為不少消費者擁有 " 特別經歷 " 的場所。
  • 靠三招成「規模之王」,蜜雪冰城成喜茶、奈雪最大對手?
    可以說,蜜雪冰城已經成為奶茶界無法忽視的黑馬,今年6月,它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一萬家。 這是什麼概念,可以橫向進行下對比。 2019年底,喜茶開出了430家門店,2020年的計劃是翻一倍。圖源蜜雪冰城官方微博奶茶已經成為投資人最為關注的新消費賽道之一。喜茶、奈雪的茶此前都已經宣布完成融資。 對比喜茶和奈雪的茶,蜜雪冰城一直頗為低調,蜜雪冰城的模式,不同於另外兩位新式茶飲強者。
  • 全國400家門店,員工過萬,疫情下喜茶、奈雪如何持續擴張?
    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曾對媒體透露。事實上,營收損失之外,以奈雪的茶、喜茶為代表的新中式茶飲品牌還承受著「直營模式」和「空間概念」下的人工與房租成本。根據36氪此前的報導,多位茶飲行業高管曾透露了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的全年營收,分別為35億元、30億元、9.6億元。彭博社於2月25日報導稱,奈雪計劃最早今年進行美國IPO,融資4億美元。奶茶經濟的想像力仍在繼續。
  • 最好喝的3種網紅奶茶,口碑不輸喜茶奈雪,價格卻便宜到沒脾氣!
    奶茶是繼可樂之後最受年輕人喜歡的一種飲品,無論是逛街還是日常休閒的時候喝上一杯奶茶迅速可以讓人的心情變的美麗起來。現在很多商業步行街幾乎50米就能看到一家奶茶店,而且都是人人爆滿的節奏。尤其是喜茶、奈雪的茶、coco都可這幾個牌子尤為跑火。
  • 喜茶、奈雪的茶融資迭起,誰能成為「資本市場上的第一杯奶茶」
    至此,作為新式茶飲的頭部品牌,奈雪的茶已經完成了5輪融資,背後天圖投資、深創投均是重要的資本推手。據彭博社消息,本輪融資後,奈雪的茶估值將接近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0億元。 近年來,新式茶飲備受資本青睞,據《2020新式茶飲白皮書》顯示,預計到2020年底,新式茶飲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 新式茶飲抽檢報告:喜茶接連被曝「衛生門」,奈雪の茶菌落超標!
    從兩元一杯的街頭珍珠奶茶,再到二十起步的新式茶飲,奶茶在消費者的心目中重新被定義。面對喜茶、奈雪の茶、星巴克等網紅奶茶的誘惑,很多消費者不惜排隊半小時,甚至甘心被「黃牛」。凜冬將至,如果你還沒有收到秋天第一杯奶茶,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遲來的冬日第一杯暖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