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科技的前行者:在夢幻遐想裡的科幻小說

2020-12-24 騰訊網

不久前,來自藍色星球的火箭帶著地球人的火星夢以及對廣闊宇宙的渴望飛天而去。

一時之間關於火星、關於星空探索以及未來科技的諸多話題與遐想在人群中流傳開散,浩瀚縹緲的星河宇宙在平凡的歲月中再一次被人們所仰望。

自古以來人類對頭頂的星空宇宙以及不可預測的未來一直有著夢幻般的遐想。

尤其是在步入現代社會以來,在科學體系的認知下,各種科幻小說及以科幻元素為主的影視出現,這種遐想正越發浩瀚、夢幻,向我們描述一個宏大且豐富的未來世界。

由科幻小說《火星救援》同名改編而來的電影便向我們講述了在未來人類在火星建立基地的故事:男主遭遇沙塵暴被困火星,在沒有物資的情況下利用現有的條件,頑強的支撐到地球的救援到來。

這部帶有濃鬱現實韻味的科幻片無疑要比那些科技感爆棚的「星戰」、「黑衣人」、「變形金剛」系列影片來的更有現實意義,也更為貼合當前實際。

除此之外這部電影更是飽含不屈、堅定的內在精神,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當下困境。主角「馬克·沃特尼」對火星基地的資源困境坦然直視,始終保持著堅定頑強的內在精神。

在這部科幻電影中沒有讓人驚呼不已的超前科技,而是將現有的科技成分擴大,幻想的成分減小,注重現實意義,電影中的一些細節處理符合當前人們對火星的科學認知。

土豆的種植、製作養料、利用植物產生氧氣、生態的循環利用……電影向觀眾呈現出一個封閉且循環運作的環境,這不由得讓人聯想到上世紀末進行的一場世人矚目的「生物圈二號」人造生態環境模擬實驗。

通過這部著重寫實、注重科學的影片我們仿佛可以預見在未來某時火星殖民的實現,這部影片的出現無疑將再次燃起人們心中的太空夢。

科幻小說作為一種十分具有科技前沿性的幻想文,通俗小說的一種,除了有著浪漫主義元素在內,科幻小說更是基於現實社會與當下的科學理念、技術對未來的一種猜想,具有一定的先見性。

在科幻小說中關於科學與技術的猜想是大膽而新穎的,在科技力量的幹預下整個故事情節往往超乎常人想像,具有顛覆常識重新定義事物定律的存在,簡直猶如鬼神一般的手段,這便是屬於科幻小說的獨特魅力了。

早幾年聽人提及一則小說故事,到後來更是看過由小說改編而來的電影《前往目的地》

電影中男主利用時間穿梭機往返未來、過去、現在的時空;男女的轉換、陰差陽錯下的時空相識、命運的預定、自導自演的人生舞臺、宿命的輪迴循環.........看過小說故事或電影的人無不為之稱奇,一場戲夢人生,時空下的悲劇。

由此可見科技帶來的影響是全面且深入的,科技在掌控著人的命運同時連時空都要屈服,個人在命運面前如提線木偶,難怪有人會說科技到達一定高度後如全知全能的神明一般。

科幻小說向我們展現屬於科技的夢幻與奇異之時,這也是人們對未來美好幻想的華麗綻放。

這部改編成電影的小說《你們這些還魂屍》發表於1959年,科學理論與技術的出現為人類掀開了宇宙萬物的神秘面紗,通訊、天體探索、能量、物質結構等科學認知影響著當下時代的每一個人。

科技的大量湧現孕育了科幻小說的誕生,人們依據現有的科技水平大膽的對未來進行幻想,陷入到科幻小說的創作熱潮當中。

同時期著名的科幻小說家還有美國的「阿瑟·克拉克」在科幻小說領域有著巨大的影響性,被稱為科幻小說界的三大巨擎之一。

很多人讀了他的小說才知道什麼才是科幻小說,什麼才是太空科幻藝術。寫出「三體」這種恢宏巨作的「劉慈欣」就曾表示「阿瑟·克拉克」的小說作品對自己產生著的巨大影響,指引自己走向科幻小說的道路。

「阿瑟·克拉克」的科幻小說往往以現有的科技為基石,大膽的提出科技的後續發展方向及對一些尖端科學技術的預測,對當時人們的太空發展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同時也激發了人們的對太空的探索欲望,使其走上科學的求知道路。

地球同步衛星軌道的發展與他當時對未來衛星通訊的設想完全相同,因此地球同步衛星軌道也被稱之為"克拉克軌道"。

「阿瑟·克拉克」的科幻小說作品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便是那部被改編成電影的《2001:太空漫遊》。在「阿瑟·克拉克」超前的科幻意識下電影造成的影響深入人心,成為不少人心中科幻電影的典範之作。

於1968上映,距離美國宣布登月還要早上幾個月,可謂是遠方還在前行,而夢想早已抵達彼岸,而夢想將會成為人們踏上斑斕星辰的一股原始動力。

點擊播放 GIF 0.0M

這部電影為我們講述了遠古時期降臨地球的一塊神秘黑色石板竟是開啟猿人智力的關鍵;

幾百萬年的演變人類已踏上了星際航行,在月球上發現了神秘黑石;

機器人哈爾的程序陷入邏輯混亂作出殺害船員的事情;鮑曼被神秘黑石吸入來到一處神秘時空打造的房間;

藉助黑石力量的鮑曼最後成為了另一種形態下的生命。

來自外星科技的神秘石板猶如上帝般的全知全能,超越生死,在時間長流下砥礪前行一往如初,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宇宙的浩瀚下存在多少璀璨文明,他們擁有何種的神奇能力,讓人不由聯想到另一部科幻巨作《星際穿越》,來自高維空間擁有逆轉時空的他們,同樣的神秘且超越時間的枷鎖。

「阿瑟·克拉克」曾說過一句話:「任何非常先進的技術,初看都與魔法無異。」

西方作為科幻小說的發源地,其早期的奇異、鬼怪一類的小說對科幻小說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網上就有一種說法提到西方的奇幻與科幻是不分家的,喜歡將奇幻與科幻結合在一起。

例如現在我們看的星球大戰系列電影,裡面無法用科學解釋的「原力」,哈利波特中現實背景下的各種神奇魔法。

在西方的近代歷史中科技並不發達,還處於成長的階段,當時的小說出現將科幻與奇幻結合的現象倒是符合當時的時代發展。

20世紀初美國的「洛夫克拉夫特」所寫的「克蘇魯神話」系列小說便是如此,符合當時的時代特性,既有傳統文化裡的奇幻、神秘色彩又是注入當下的科學元素。

「洛夫克拉夫特」小說獨特性要數小說故事裡面一些特有的元素設定,對後世的科幻、恐怖小說乃至各種流行文化起到極大的影響。

從電影普羅米修斯、迷霧、加勒比海盜、閃靈到遊戲魔獸世界、血源詛咒甚至奧特曼都有「克蘇魯神話」的影子。「克蘇魯神話」將怪異、恐怖、科幻與奇幻元素組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文化體系,在它之前可沒有什麼深邃未知的恐懼、觸手、眼球、怪異肉塊等元素的文化存在。

克蘇魯系列小說的主體核心是怪異,但科幻的成分在小說中有著大量的描寫。

有人提出「克蘇魯神話」是站在科學的角度上對未知的存在高級幻想,說是科幻小說也並非不可。或許後來的「阿瑟·克拉克」等硬科幻小說家們,他們的小說多少也有受及「洛夫克拉夫特」小說的影響,借鑑某些元素、觀點。

著名的恐怖小說家「史蒂芬·金」就曾說過「洛夫克拉夫特」是20世紀最偉大的古典恐怖故事作家。

除了這些神鬼莫測的高深科幻外,在科幻小說的多年發展中出現有許多的分支,比如硬科幻與軟科幻之別,題材方面又有太空、未來、尖端技術、時空穿梭等方面。

點擊播放 GIF 0.0M

在這些分支裡面就有一種科幻微小說的存在。

在廣闊藍色大洋的另一端,那個受克蘇魯文化影響而誕生出「奧特曼」的故鄉,出現有一本科幻版的一千零一夜故事書,它便是日本科幻微小說家「星新一」的《星新一作品全集》。

對於「星新一」的科幻作品大家印象最深的怕是要數那篇收錄在課文本上《餵——出來》的科幻短文了。整個故事通過一口黑洞來告誡人們要愛護環境,對環境的肆意破壞終究會影響到人類自己。

故事講述了颱風過後出現一口黑洞,在人類的貪婪下成立了填洞公司,人們把各種生活垃圾、見不得光的秘密統統交給了黑洞,愜意的享受著黑洞帶來的各種便利。

故事最後隨著一聲"餵--出來!"的響聲,一塊石頭也隨之往地面落下,再結合前文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人類帶給黑洞的一切都將重新返還回來。

在這篇短文中沒有深奧的科學技術知識與繁瑣長篇的劇情介紹,有的是簡潔樸實的話述與故事情節的生動有趣,讓一向高深莫測背景恢宏的科幻文仿佛是跌落了凡塵,身上沾滿了濃厚的生活氣味。

其簡潔明了的文風無論是大人或小孩都能輕鬆閱讀,似於童話寓言故事。

從《餵——出來》的短小精煉、新奇的故事情節、文中所透露的一股樸素的生活氣息,我們可以看出「星新一」的科幻作品裡除了科幻元素外還加入了人文思想,反應了作者所處的社會現狀,藉此引起人們對當前生活的重新思考。

日本的科幻小說在世界範圍似乎並不出名,但並不代表就沒有好的科幻作品,日本科幻題材動漫便給人留下著深刻印象。像新世紀福音戰士、哆啦A夢、攻殼機動隊等,在動漫產業發達的日本似乎科幻故事轉化為動漫的機率很高,以另一種更為直觀的方式呈現在世人眼前。

從小說到影視、從西方到東方,再到相關的流行文化,科幻小說的獨特魅力對人們的生活、文化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對人類的科技道路更是形成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兩者也是相互影響的存在。

正是這一個個在腦海中閃爍的科技夢我們的未來將走的更遠、更長久。

相關焦點

  • 不止出現在科幻小說裡,這些黑科技其實已經來到我們身邊
    現場、交通都是這樣的既然大家如此興趣高漲今天書香君就和大家說說這些從科幻小說裡走出來的黑科技吧機器人在本屆智博會上,能夠演奏音樂的機器人為現場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科幻作品裡,機器人也應該算是出場最頻繁的科技產物之一,比如我們熟悉的鐵臂阿童木,《超能陸戰隊》裡的大白,機器人查派等。而機器人也在逐漸融入現實社會,運用到工業、農業、生活中。
  • 無限流科幻小說,星河戰爭,生存與死亡的遊戲,力量與科技的碰撞
    無限流科幻小說,星河戰爭,生存與死亡的遊戲,力量與科技的碰撞小說就是我們的另外一個世界~小說世界無奇不有,青春沒有幾次挑燈夜戰就不是青春,這就是青春的小說世界,好書難找但是愛上小說很簡單,小說總會給我們帶來許多有趣的事情。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推薦無限流科幻小說,其中力推《星河時代》,小說講述這是一個關於未來星河戰爭的故事。
  • 網絡科幻電影《夢魘行者》重磅上映 專訪導演朱峻鋒了解中國式《盜夢空間》的橫空出世
    朱峻鋒通過數據分析,得知近年來全球票房排行前十名的影片中,科幻電影幾乎都要超過半數以上。而科幻和魔幻電影的平均票房收益率幾乎都超過投資額的2.4倍以上。有人說,中國科幻類的電影與好萊塢相比至少相差20年的距離,所以在中國,無論是投資方或是導演、製片人都對涉足科幻電影信心不足,以至於國內龐大的市場份額被國外科幻大片獨佔。而朱峻鋒認為,隨著中國影視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以及作品創作能力的逐步提升,這些中國科幻電影所謂的瓶頸已經逐漸消除,現在中國科幻電影最需要的是不斷嘗試、積累經驗和增強市場的信心。
  • 想寫科幻小說,這些科幻經典一定要讀
    入門級一般來說,早期的科幻小說比較適合這一級別,因為那時的科幻所涉及的科技內容現在已經是人們的常識,在知識方面閱讀門檻較低。同時,與受現代和後現代文風影響的現代科幻文學相比,早期的科幻更注重於講述好的故事,文筆更為清晰流暢。
  • 科幻想像與人間情懷 ——從王曉達的科幻小說《波》談起
    從中學、大學到「文革」後三十多年的文化、科學積澱,姑蘇文化、科技世家、「科學報國」造船夢、「文革」動亂的「見識」,這一切的一切,出人意料地在科幻小說上「厚積薄發」,脫穎而出。看了他的科幻小說後,寫信、打電話向他諮詢「科技發展」和索求參考資料的讀者連年不斷,甚至有大學生要改專業專攻他寫的「信息波防禦系統」,足見其作品深廣的影響力。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我們騎在科技這匹飛奔馳騁的駿馬背上,如若冒險躍下,必然摔斷脖頸。我們——或至少是大多數人——坐在起居室裡觀看能夠移動和說話的圖像。我們乘坐時速達100英裡的汽車奔馳在橫跨大洲的寬闊柏油馬路上,或是乘坐速度接近聲速的飛行器在空中飛行。我們在氣溫可自動調節的房屋裡居住,在聳入雲霄的高樓裡上班。我們——或至少是我們中的某些人——手裡掌握著摧毀另一個國家甚至是整個世界的力量。
  • 100 年前科幻小說的概念,創造了今天千億美元的市場
    一位名為「哆啦A夢」的藍胖子機器人,曾是多少人童年的記憶;垃圾清理機器人瓦力和探測員機器人伊娃之間的真愛表白,也感動過無數熒幕前的觀眾。機器人於我們而言,既是浪漫的,也是現實的。在目所能及的未來裡,無人超市、無人汽車、無人碼頭等眾多無人值守的系統裡,機器人正在逐步進入,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 劉慈欣和《三體》:科幻小說與宇宙情懷
    一切的一切和他小說裡所描繪的浩瀚宇宙形成鮮明對比。「不過,我的工作可沒你想的那樣枯燥,也是需要創造力的。」劉慈欣對我說。由於精通電腦,他曾經設計過一個寫詩的小程序。「只需要輸進幾個參數,就能出詩歌,一秒鐘一首,比朦朧詩押韻。」
  • 這5本科幻小說,絕對能讓你震驚且念念不忘!
    畢竟我這300斤的小小身軀裡,藏著滿腹的經綸!科幻大神阿瑟·克拉克,書單狗真是瘋狂安利多少遍都不夠!他被譽為「偉大的太空預言家」,成功預言過網際網路、搜尋引擎、人類登月……甚至連地球靜止軌道,也是因為他才被命名為「克拉克軌道」。
  • 最反科幻的科幻電影——《飛向太空》
    在《飛向太空》面前,一切科幻灰飛煙滅提到科幻,腦子立馬出現了兩部電影,斯坦利·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導演的《飛向太空》,都是大師之作,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想到這兩部,一美一蘇,相似而又不同。
  • 劉慈欣:科幻的小說顛覆了美國科幻帝國的認知《三體》
    生於北京,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第九屆全委會委員,同時也是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讀過《三體》的第一部後,私下以郵件的聯繫劉慈欣追問第二部的劇情,卻被劉慈欣當做垃圾郵件一直放在郵箱裡
  • 科幻作家韓松:好的科幻小說源於恐懼和黑暗
    以前我寫科幻,寫到最後都不知道這是科幻還是現實、還是魔幻,好像把這些結合在一起,才能接觸到這個時代。這是寫《獨唱者》的背景,這些故事看上去很玄,但其實現實世界裡都在發生。       我們正在被身體之外不能掌控的東西淹沒,以前也有這種淹沒感,但現在不一樣了,是一種非常矛盾的狀態。
  • 200年以後的世界,是一場生化人與人類的間諜戰爭|「為什麼我會寫科幻小說,因為科幻最極端.」
    ……如小說的作者伊格言所述,「為什麼我會寫科幻小說,因為科幻最極端。什麼叫做『最極端』?在一般寫實文類裡面,你沒有辦法直接換掉一個人記憶,在科幻小說裡只要適當設定就是可以的」。有些東西有科技上的限制,有些東西也可能只是暫時沒有證據而已。——《噬夢人》作者伊格言▲伊格言沒想到,《噬夢人》的企圖要比「夢」還大得多,夢反而成了小說中的組件——但不只是單純的組件,而是開啟通往更深更複雜通路的鑰匙,如同小說中人物的所言,「夢即一切,夢即萬有」。
  • 軍事科幻世界的文學建構——讀軍事科幻小說《新概念戰爭·220》
    讀完曹效生傾心創作的軍事科幻小說《新概念戰爭·220》(解放軍出版社),內心不禁怦然一動。厚重宏繁的作品,飽含著作者的激情活力與執著追求,充溢著強軍的豪邁情懷與憧憬夢想,浸潤著革新創造的科學基因與人文思考。魯迅先生講過,科幻小說是「經以科學、緯以人情」。軍事科幻深刻影響軍事科技的發展。
  • 美國科幻大師雷·布拉德伯裡辭世:火星夢幻者
    布拉德伯裡頓時一驚,旋即決定成為作家,以實現「永生不死」這一追求。  布拉德伯裡以擅寫短篇科幻著稱,語言精緻,飽含詩意。布拉德伯裡常在詩歌中尋找靈感,認為「詩是生命的中心」。美國堪薩斯大學科幻小說研究中心主任、《科幻之路》主編詹姆斯·崗恩也指出:「布拉德伯裡從來就是一個醉心於語言的作家。」  在《冰霜與火焰》中,布拉德伯裡描述了一個與自然環境殊死抗爭的生存故事。
  • 「What-if」——科幻小說中「想像力」與「憂患意識」共存
    於是就有了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我們可以在三維空間裡上下左右地自由移動,那麼在作為「第四維」的時間裡呢?目前我們還只能「隨波逐流」地沿著線性時間來生活,不過,喬治·威爾斯在他的科幻小說《時間機器》中就把在時間長河中的穿越變成了現實,於是《時間機器》也就成了包括「哆啦A夢」的時光機在內的各種各樣「穿越」主題的創意鼻祖。
  • 科幻小說進入高考全國卷!這六本套《小幻想家》系列推薦給你!
    2018年高考全國卷Ⅲ裡,一道語文閱讀理解題的材料節選自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微紀元》。一位考生考完後興奮地說道:「我們班好多人都是科幻小說愛好者,讀過劉慈欣的小說,沒想到成了考試範圍!」不止如此,全國I卷作文題目「時光瓶」,也直接照搬了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的決賽題——給2035年的自己寫信。
  • 劉宇昆:用科幻小說放大人性
    有人會不滿他的科幻文學作品「失去了構建宏大和面向外部世界的雄心」,而他可以坦然說「我覺得警告式、批判式的小說沒什麼意思」,「我寫的東西都是我自己想寫的」。這大抵應和了劉丹青所描述的「沒有被欺負過的臉」,劉宇昆似乎對每個角色中都遊刃有餘,無疑劉宇昆以欣然的方式濃墨重彩地書寫「劉式」科幻文學。
  • 五本科幻小說推薦,宇宙星河,星際戰艦,各種黑科技層出不窮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五本科幻小說推薦,宇宙星河,星際戰艦,各種黑科技層出不窮!因為他……一本很爽的科幻幻想小說,科學性麼,有待提高。作者腦洞大開,文筆也挺流暢的。後期發展超快,可以當爽文看。四《科技霸權》 【秒速九光年】【簡介】: 羅佳,姓羅的羅,上好佳的佳。地球科技界最大幕後黑手,沒有之一。
  • 寧波材料所張文武創作科幻小說《未來星球2049》網上熱銷,同名科幻電影正在籌拍!
    雖是科幻小說,但裡面很多美好的實物和人物都來自作者的親身經歷:母校楚寨中學、許昌高中、中國科大,老家河南許昌、長葛,現在的寧波……他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表達對家鄉的感情。張文武透露,這次上榜的《未來星球2049》是20年前小說《地球母親的節日》的升級版,60%—70%的人物不同於前作,直接服務於科幻電影的拍攝。「之前的人物刻畫我自己都不滿意,讀起來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