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甄士隱與賈雨村,分別給出了整部書的兩條線索:把「真相隱藏起來」,用「虛構的人物和故事」作為為載體,明示出暗伏的真相,這就是所謂的「草蛇灰線、伏脈千裡。」
甄士隱的家庭遭遇,恰是用縮影式的投射,反應出賈府敗落的過程和步驟。當然了,這個「賈府」也是不存在的,因為是「假府」。就像賈雨村的名字一樣,是虛構的一個府邸,包括他們的家庭成員。
劇中人物都「化名」的,而賈雨村又名「賈化」(假話),雙關暗和,也包含了「化名」的意思。有人說這部書寫的是作者本人的家史,這倒極有可能,也就是曹家的家史。
太抽象的臆測暫時不再贅述,我們就先把筆墨聚焦到書中具體人物上來。先說說甄士隱家的獨生女「甄英蓮」,甄士隱為何就只有一個女兒?他們家失火代表了什麼?甄英蓮為何偏偏在三歲那年被拐,而且是「元宵佳節後?」
1、香菱不僅僅是整部書的總結,更是林黛玉的「靈魂」
香菱名叫甄英蓮,在《紅樓夢》中,甄英蓮是最先出場的人物之一,她出現的時候,還沒有金陵十二釵以及副冊又副冊等人物。是她的出現,拉開了故事的序幕。
《紅樓夢》本身就是一部悲劇小說:「千紅一哭,萬豔同悲。」亦如賈寶玉後來的那句話:「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書中那些美麗的生命,幾乎無一倖免,或死或散,大都悽涼悲慘。她們的歸宿也印證了她們的入世檔案——薄命司。
香菱雖然不在金陵十二釵正冊之中,卻是覆蓋了全部紅樓女子的命運——「真應憐」。
而且,香菱還是另一個「林黛玉」,也是絳珠仙草的生魂「化身之一」。香菱的眉心有一顆胭脂「痣」,這就是「絳珠」標記,「絳珠」便是紅色的花瓣。猶如一顆紅色的珠子,那顆紅色的珠子就鑲嵌在了香菱的眉心。
香菱的身世與黛玉相同,家鄉也與黛玉一處。他們兩家的父輩都於賈雨村有提拔資助之恩,也同樣被賈雨村恩將仇報、視為路人。
黛玉是家中的獨生女,雖然也曾有個弟弟,但卻在三歲那年夭亡了。黛玉便成了林家唯一的「指望」。這一點與香菱何其相似?而且,林如海也是在送出黛玉後,家破人亡的。這與香菱被拐賣後、甄士隱家突遭變故、家破人亡同出一轍。
香菱被拐子騙去,受盡欺凌虐待,黛玉卻是被「親情欺騙的」,感情上受盡摧殘,也無異於被「欺騙拐賣了」。
黛玉帶著林家遺產來到賈府棲身,實指望能有個溫暖的家和堅實的依靠,不料,最終卻是落得個「花落人亡兩不知」。香菱是「血竭而死」,與淚盡而亡的黛玉更是「異曲同工」。
所以說,香菱就是黛玉的一個化身,一個縮影,人有三魂七魄,而她就是黛玉的三魂之一。
2、更可怕的是:香菱的命運不僅暗示了賈府的敗落,並直接列出了「時間表」
原文是這樣介紹甄士隱和香菱的。
因這甄士隱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無兒,只有一女,乳名英蓮,年方三歲。
香菱三歲那年,父親甄士隱抱著她上街玩耍,偶遇一僧一道,那僧則癩頭跣腳,那道則跛足蓬頭,瘋瘋癲顛,揮霍談笑而至。及到了他門前,看見士隱抱著英蓮,那僧便大哭起來,又向士隱道:「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內作甚!」
士隱聽了,知是瘋話,也不去睬他。那僧還說:「舍我罷,舍我罷!」士隱不耐煩,便抱女兒撤身要進去,那僧乃指著他大笑,口內念了四句言詞道:「慣養嬌生笑你痴,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而黛玉也曾在三歲那年,要被癩頭和尚度化出家,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世間有幾個女孩子會被和尚主動度化出家的?
該段原文的關鍵詞:「年方三歲、元宵佳節、累及爹娘、煙消火滅。」
看到這幾句關鍵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聯想到秦可卿死後給王熙鳳託夢的那幾句話:「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三春」,既代表了賈府的三姐妹,又代表了時間點。
也就是說:三年後、或三個姐妹出嫁、出家後,賈府即會大廈坍塌、樹倒猢猻散。這與「三歲的香菱」被拐賣後,甄士隱家既遭遇大火、家破人亡、何其巧合?
而且,香菱是在元宵佳節被拐賣的,可謂是「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看到這裡,有沒有想起賈元春的省親之日?
也是元宵節,元春還曾在元宵佳節做過一個燈謎:「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元春在元宵節做的這首燈謎詩,像不像癩頭和尚那首詩的「姊妹篇?」
3、甄士隱家的「起火」,竟直接預示了賈府的「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更巧的是:甄士隱家起火的原因竟是因葫蘆廟炸供,油溫太高,並濺了出來,因此引發起火。因為甄士隱家與葫蘆廟毗鄰,因而被牽連其中,成為了「牽三掛四」中的受害人之一。
也就是說,甄士隱家起火,並非因為甄士隱本身行為失當、咎由自取;而是被這條街的「聯盟鄰居」給「株連」了。罪魁禍首是「葫蘆廟」,那才是「災中」。
這像不像賈府敗落的根由?賈府也是被牽連獲罪的,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因宮中兩股勢力對決,最終賈府的盟友失勢,才導致了賈府遭殃。
而元春就是死於宮鬥失敗:「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拋,蕩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啊,須要退步抽身早!」
可見元春死得很突兀無辜,是突然地禍從天降,自己毫無防備,生前甚至連給母家報信的機會都沒有,只能死後託夢。
甄家遭遇的火災,也是這般突兀,令人猝不及防。亦像秦可卿死後給鳳姐託夢的那幾句話:「眼見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要知道也不過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萬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語。」
對於甄士隱來說,這場火也是禍從天降,自己何其無辜?事先一點防備都沒有。
4、香菱亦代表了甄士隱家的「賈元春」
香菱之所以是甄家的獨生女,還代表了賈家唯一的指望是「賈元春」。雖然偌大個賈府子孫眾多,但卻均都如同虛設。這些紈絝子弟,沒有一個可以頂門立戶、建功立業的人。他們都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吃老本兒,竟沒有一個人肯發憤圖強、報效朝廷的。
就連那賈寶玉也是一個不堪重用、「無材補天」的蠢物,原本就系「無中生有之」,似有若無之物。
而賈府唯一能依靠、指望的頂梁柱不就只剩下賈元春這一個人麼?這跟甄家的「獨生女」英蓮有何區別?至於賈府的那些不肖子弟,不給賈府惹麻煩、招罪孽已經是萬幸了。
然而,凡事都有利弊,正因為全家人的指望和頂梁柱僅系元春一人,這才導致了「成也元春,敗也元春。」元春失勢,便會累及爹娘、大廈坍塌。
儘管元春也曾託夢,讓父母「儘早抽身撤步」卻已經晚了。災難降臨時,防不勝防,賈府根本無力支撐起「沒有元春力挺」的家族局面,頹勢已成型,難以再回天。
元春沒了,賈府的指望和依靠也就沒了。正如甄士隱家的甄英蓮:獨生女沒了,甄家的指望和依靠也就沒了。原本欣欣向榮的局面變成了甄士隱出家後的:「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
這諸多的巧合,並非巧合,而是作者的良苦用心,用甄家的「遭遇」勾勒出賈府的落敗過程,拋磚引玉一般。甄家的遭遇就是一個粗略的輪廓和構架,賈府遭遇的事,都囊括在這個「大架構之內」。
無論過程多麼曲折複雜,亦或美好繁榮,結局都是已註定的了。就如甄家給賈府列出的敗落時間表和關鍵詞:「三春去後、元宵佳節、烈火烹油、煙消火滅。」
「三春去後」便是樹倒猢猻散的時候了。而「元宵佳節」,則代表盛極必衰、月滿則虧——更是寓意著「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甄家的火災就象徵著賈府的「烈火烹油,盛筵必散。」
英蓮是獨生女,代表著賈府就只有這一個「指望的上的女兒。」而賈府的遭遇也同樣用香菱的名字做了最後的梳理總結和感慨:「真應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