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具爭議性的演員鄭爽在生日這一天和幾個「網紅」直播帶貨主進行了一場跨界的帶貨活動,然而這場活動最終卻不歡而散,用網絡的詞條就是「鄭爽情緒失控」、「鄭爽直播帶貨翻車」。
在被截取的視頻中,鄭爽是顯得有些語無倫次。她直言,不喜歡這樣的網絡帶貨節奏,認為商業意圖太過明顯,不喜歡「買買買」,她就是想開個直播和大家說說話。
這一番話也讓認真負責帶貨的其他主持人顯得非常尷尬。最終,兩個配合她主持的人紛紛離場。
也是因為這一段極具爭議性的視頻,我看到許多人都在批評她,甚至直言,她的表現是「心理有病」、「精神病」,勸她儘快去看心理醫生。
其實,我一開始也準備批評她幾句,並且談談在自己感到「不爽」的時候如何沉著冷靜面對這方面的話題。
但是,我已經落筆構思的過程中,突然想到這樣一個問題:
難道鄭爽她真的不懂這些嗎?
她可是最近才直言,自己是過早長大,太早懂了太多道理的人。而且她十幾歲就開始在複雜的演藝圈摸爬滾打了,遇到的事、見到的人,比我們肯定豐富得多。
我突然覺得,如果我是當她不懂這些,試圖藉此機會進行科普的話,好像是隔山打牛,是在做無用功了。
於是,我打消了這個念頭,想站在理解她的角度考慮這件事。
然後,我想說,這次網民對鄭爽的「不爽」,我不想跟風了,因為,一個人能夠「放飛自我」,也是一種本事,我們何必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約束她呢?談幾點不一樣的看法。
至少在我看來,這件事說到底還是雙方對於「直播帶貨」目的理解不一致造成的。
其他帶貨主持按照網絡帶貨的運營思維、節奏、方法推進直播,然而,鄭爽對於這場帶貨直播有著自己的理解,她不希望是這樣快節奏、只是以「買買買」為目的的活動,這是兩者的根本分歧。
我沒有批評這兩位帶貨主持的意思,反而我認為他們是很專業的。
特別要表揚的是這位男主持,他在事後還通過網絡留言回復網友,解釋事情原委,並且非常大度地為鄭爽的這一次在網友看來「失常」的表現找到了一個體面的解釋。可以說,他顯示出了他的氣度和專業,是職場精英的典範。過去我對這些直播帶貨主持工作不了解,但是通過他的這番表現,可以說令我刮目相看,果然行行都有高人,都有學習的地方。
另外,我認為作為這種帶貨主持,他的工作就是要盡全力賣出更多東西,要把宣傳詞給說清楚,就像他向網友解釋中說到的,如果不說清楚,反倒是對廠商等合作夥伴的不負責。
如果作為搭檔的鄭爽,沒有辦法說這些話,也幸好是由他作為共同主持,進行了補白。我也做過一些大型活動的主持人,我知道在這樣的場合,作為搭檔是要相互補臺的,不能你說你的詞,我談我的調,這不是犯了央視春晚某年犯過的錯誤了嘛。
以上這些,我想也是絕大多數網友都能想到的「正常」思維。
那麼,鄭爽是想不到嗎?
還是她就壓根不想這樣做?
當我站在她的角度,我想我能夠理解她一些:
我想她大概是把這樣一場直播當做和自己粉絲互動、優惠產品以回饋粉絲以慶祝自己生日的形式了。
如果她跟那些帶貨主播一樣是以賺錢作為目的(必須補充一下:我不認為賺錢可恥)的話,以她的特長,大概可以把一些產品通過生動的表演演繹出來。
在生日之際,吸收一波粉絲的「生日禮金」,我也不認為有什麼大問題。
但是,她不但沒有這麼做,相反還自己貼錢進去,把貨品的價格壓得比較低。如果真的想要賺錢,何必如此呢?
站在這個角度,她說「這是我的直播間」、「我希望和大家多聊聊天」、「不喜歡一直買買買的氛圍」、「希望大家理性消費」也就有了其內在邏輯。
從某種程度來看,是我們的想法太狹隘了,為何我們認定這種網絡帶貨的活動就是為了盈利為目的呢?
有人會說,鄭爽你可以不賺錢,但是別人要賺錢的——我想說,鄭爽以其人氣,舉辦一個生日會,這些企業也會支付廣告費、提供贊助品的,這和其他帶貨主播還是有本質差別的。
如果鄭爽無意打破這個行業的規矩,只是任性地把這場活動當做慶祝生日的一種方式,而且還是自己砸錢進去辦,有何不可呢?
而且我覺得,她到了這個年紀,依然幻想著把這樣一場在別人看來滿是銅臭味的網絡帶貨當做與遠方粉絲的生日會,也是非常有趣、可愛的。很多人已經早就過了可以做這樣夢的權利了。這是我們的不幸,恰恰是她的幸運。
那些利用自己的名氣、利用自己的悲慘通過帶貨換取豐厚回報的明星,太多了,而她這種自己砸錢進去的,實在太少了。
她這樣的「放飛」,我實在不忍心再罵她。
很多人說,鄭爽有性格是可以的,但是要看場合。
我也認同,一個人當然可以有自己的個性,但是體現個性和與他人融洽相處並不矛盾。
具體到鄭爽這樣的直播活動,有著不少合作者,還有許許多多的觀眾,是需要考慮這些人的利益和感受的。
如果對這場直播有意見,當然可以表達出來,這是體現個性的地方。但是表達的方式和時機,需要斟酌。我也不認為像鄭爽這樣當場表達出來自己的態度和感受是最妥善的做法,至少我不會這麼做,因為這會讓其他人比較難堪,最終也導致了直播活動失焦。
我當然也能夠馬上說出我認為的比較好的處理方法:
1)可以在事後進行溝通,反饋自己的感受,進行調整。
2)如果覺得現場就需要調整,可以要求先休息一下,然後用空隙時間,向活動主辦方進行表達,協調解決。我想作為合作方,也是會考慮到鄭爽的需要的。
而現在鄭爽這樣,直接在直播中表達出來,好像看上去有些小孩子脾氣了,不夠圓滑和成熟。
不過我也覺得很好奇,作為演員的話,她也完全有能力把這些情緒隱藏起來,不讓人看見。這樣也不會受傷了。
為何她就忍不住,選擇這樣直接地表達出來?
我想,或許她真的就不想把這場活動當做取悅他人的舞臺,而是可以和喜歡她的人在一起,共同慶祝一個屬於自己的日子。
想真真正正的做一回,被大家寵愛的,可以無所顧忌的小女生。
本來,這些所謂的人際交往法則,其實都是為了討好別人,以換取別人的好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屬於「讚賞交易」的一種方式:我們通過做別人希望我們做的事情,以換取他人的肯定和表揚,比如讓我們能夠在別人的心中留下一個比較不錯的印象。
但你要說,這個交易的過程能在多大程度上讓我們自己心裏面覺得舒服,並不好說。很大可能是我們壓抑了許多的不滿,還需要通過吃一頓大餐、打打沙袋等消化。
這是通行的生活法則,是一種規矩。
可是,試問,我們難道就不想有一天能夠不去理會這些陳規舊俗,做一回自己?
誰沒有這樣的公主夢?只是我們的夢早就破滅了。
我們又何必一定要讓所有人都墨守成規呢?
如果這個社會裡面就是有這麼幾個「出挑」的人,不願意去做這樣的事情,說實話他也不會改變這個大格局,不會對大家產生什麼挑戰和威脅的,又何妨不能讓他們繼續存在在那裡呢?
想到這裡,我覺得我也不忍心去批評鄭爽了。
她當然可以「不爽」啊,其實我們在她的位置,也會不爽,只是我們只能藏在心中。
能夠像鄭爽這樣表達出來,也不會受到多大損失,自己好像也不是很介意的人,大概才是少有的,或許這也是讓人羨慕的吧。
有不少人看了鄭爽的直播視頻後,留言說她是「精神病」、「需要看心理醫生」,不少喜歡鄭爽的人對這類言語攻擊表達不滿。
情緒管理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特別對鄭爽這樣的公眾人物來說,要考慮到公眾示範效應,確實也不太能隨性而為,如果她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她本人發展、對她作為偶像明星的正面示範效應,也會有所幫助。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從情緒管理的理論出發,即便那些看起來已經情緒管理很厲害的人,也有可以提高的地方。
比如,這場直播中,兩個主持都沒有看到鄭爽情緒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不太願意配合,依然按自己的節奏往前推進,其實也是情緒管理能力不足的表現:他們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卻沒能及時察覺他人的情緒變化,相應做調整,嚴格說,也是一種缺陷。作為專長於情商的諮詢師,我可以單獨為他們開這一場課談談這方面的問題。
然而,寫到這裡,我在想,到底情緒控制要強大到什麼程度才算可以呢?如果一個人就不想自己情緒控制能力很好,就不可以嗎?
長期以來,鄭爽給人的印象就是情緒管理有些問題的。在某種程度上,這已經成為她一種人設了。
但是,她好像也不太介意很多人批評她情緒控制的問題。喜歡她的粉絲,好像也不在意這一點。
一個30歲的人,可以被這麼多人寵愛,保護的這麼好,即便活得這麼純粹,也不至於受很大的傷害。從某種程度上,我還挺羨慕他的。
而我們這些同樣30多歲的人,在社會上歷練,摔打了這麼多年,知道說話的分寸,知道怎麼樣去討好別人,知道怎麼樣壓抑自己,在討厭的人面前依然笑嘻嘻,心裡XXX。
不過,這些也是我們帶著各種鎧甲,試圖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罷了。
我看了一下鄭爽的個人經歷,其實曾經她也是這樣帶著鎧甲生活的人。只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她開始了「放飛自我」。我想這或許是她有意為之,她不是不能控制情緒,而是不想再這樣生活了。
假設她已經想清楚這就是她要的生活方式,可以承受有些人的質疑,同時她的身邊也有他人保護,讓她能夠按這樣的生活方式繼續下去,倒是也不必一定有什麼「高超」的情緒管理能力了。
歸根結底,這還是一個人的個性問題,不屬於心理疾病、精神病的範疇,網友也不宜用這些詞彙去侮辱她。
當然,即便有人罹患精神病,也不宜用這樣的詞彙去羞辱對方。
一個人能夠用自己的方式生活,不用太顧忌、討好別人,這是多少爽劇中才有的情節啊!
鄭爽不過是把這些爽劇的情節搬到自己的直播間罷了。
至於你爽不爽,跟她又有什麼關係呢?
如何處理鄭爽引起的你的情緒問題,是你的問題了。
作者 | Arthur Chen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諮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諮詢小時數:30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絡時代人際溝通。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
聯繫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coffeepr@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