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金剛經38:成就解慧1:深解義趣自慶幸

2021-03-05 極樂快舟

點擊藍色字關注

講金剛經38:成就解慧1:深解義趣自慶幸

    

上接《講金剛經37:結顯受持之福》(點擊閱讀)

 

十四、成就解慧  

 

(一)當機贊勸

 

1、深解義趣

 

●原典: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

 

(有略節)

(1)修行不外聞思修

當知修行不外聞思修三慧。

如此中之聞說是經,便是聞慧。(何以此聞乃是聞慧,至下當說。)

而深解便是思慧,修慧。

何以故?

若不思惟修觀,便不能深解故。故曰說解便攝有行。

 

(2)深解義趣含義

不但此也,所謂深解義趣者,是何義趣乎?

即是深領會得上文所說,當云何生信,當云何奉持,之所以然也。

 

(3)深解攝信

然則說一解字,不止攝行,亦攝有信。

且下文云:

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生實相,便是證性。

下文又云:

得聞是經,信解受持,則為第一希有。

乃至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名之為佛者,明其證性也。

 

(4)深解攝證

然則說一深解,不止攝信攝修,並證亦攝在內矣。而且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之意,又是說實相之生,便是信心清淨。

 

(5)四而一

觀此,則前次所說信解行證,雖說為四事,其實乃是一而四,四而一,其理益可證明矣。

 

(6)歸結前文

此成就解慧經文,乃是開經以來之歸結處。

何以故?

上來師資種種問答,苦口婆心,以發明甚深義趣者,目的何在?無非望聞法者,能開深解而已。豈非上來千言萬語,得此一科,始有個著落乎。故曰歸結處也。

(有略節)

 

(7)大夢初醒  

凡人大夢初醒,回憶從前,莫非如蠶作繭,自纏自縛;如蛾赴火,自囧炃自燒。撫今思昔,往往涕不自禁。古德有云: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大事已明,更如喪考妣。皆此理也。

而白佛言者,因聞說是經而得深解義趣,因深解義趣至於涕淚悲泣,於是自陳見地,求佛印證。必然之理也。

將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八字連讀之,便是垂涕泣而道。

觀經初長老為大眾請法,及下之廣勸信解,可見長老向世尊垂涕泣而道,便是向遍法界盡未來一切眾生垂涕泣而道也。

即次科所說昔來慧眼未曾得聞,亦是普告一切眾生者。我長老大慈大悲,意在警策一切眾生當速發無上菩提心,奉持般若,方為紹隆佛種,方為不負己靈。若學小法,雖開慧眼,得無諍三昧,成第一離欲阿羅漢如我者,尚不免今昔之感。慎勿如我之聞道恨晚也。

而佛說此經,萬劫難逢。且義趣甚深,若得聞之,便當如法奉持以求深解。始知佛恩難報,而慶快生平耳。

總之,長老之喜,為眾生喜。長老之感,為眾生感。其慚愧往昔,悲泣陳辭,皆為激發眾生。

須知我輩得聞此甚深經典,不但佛恩難報,長老之恩,亦復難報。何以故?佛說此經,是由長老為眾生而請說故。

 

2、陳贊慶

●原典:

【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1)再贊希有

希有兩見(另一處見第二品),然贊語同,贊意則不同。前因乍悟本地風光,如人忽睹難得之寶,故贊希有。

今則深解真實義趣,如人已獲望外之財,(昔未得聞,而今得聞,故是望外。)慶快萬分,故贊希有。蓋前外睹宏規,今是內窺堂奧也。

此希有二字,不止贊佛,兼及贊法,並有自慶之意。

下文雲佛說如是之經,可知是贊佛說之希有也。

此中又含有四意:

①難說能說。

甚深般若,唯佛與佛究竟證得故,亦唯佛與佛能究竟說。而一佛出世,必經多劫,故曰希有。

②時至方說。

此金剛經說在般若之第九會,若無當機之長老,將向誰說。以說必當機,機緣未熟,說亦無益故,故曰希有。

③無說而說。

如來無所說,佛之說此,原令眾生見如來。且般若本非言說所可及,故今雖熾然而說,當知實為無說之說,說而無說也,故曰希有。

④大悲故說。

佛視眾生本來是佛,因其昧卻本來,遂成眾生,是故說為可憐憫者。故此無為之法,雖不可說,而假設種種方便說之,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豈非希有。

(2)引證讚辭

兼贊法者,下文雲佛說如是甚深經典,甚深二字,便是讚辭。

經典而曰甚深,明其超過其他經典也。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如本經上文所云:

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以及持說一四句偈等勝過恆河沙身命布施,乃至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等句,其法之希有可知。

至若向後所云:

是經義不可思議,以及為發最上乘者說等句,莫非明其為希有之法。以其均在後文,此中姑不引釋。

(3)自慶幸

云何含有自慶之意。

如下文言昔之慧眼不聞此語,正是自慶其今得聞而深解也。

然則昔何道眼不開,今何見地深入,豈非希有之事乎。

(4)何雲甚深經典

此經所說,是佛法根本義,是究竟了義,是大智大悲大願大行之中道第一義,是第一義空之義,是令信解受持者成佛之義。

且一言一字,含義無窮,其深無底,故曰甚深。

以第一離欲阿羅漢之慧眼而未曾聞,正明其甚深也。

又般若波羅蜜深矣,而此經乃是金剛般若波羅蜜,故甚深也。

其他如上來所引,佛及佛法皆從此經出等等言句,其甚深可知矣。

(5)昔來慧眼未曾得聞

昔來者,謂自證阿羅漢果得慧眼以來也。

何謂慧眼,眼者見地之意。

 

○佛經說有五眼。

①肉眼。凡夫見地也。

②天眼。天人之見地也。天人亦是凡夫,然其所見,超過人道以下。故名之曰天眼。

③慧眼。見人空理,謂之慧眼。阿羅漢之見地也。

④法眼。既見人空,更見法空,故名法眼。此菩薩見地也。

⑤佛眼。謂佛之知見也。則超勝一切矣。

今略說其概,待說至下文明五眼時再詳。

○昔來但空人我,而此經是空法我。故向於此理,未曾契入。故曰昔來慧眼未曾得聞。此中含義,甚多甚要。茲當分晰說之。

①上言眼,下言聞,眼與聞毫無交涉。便可證明所謂眼者,乃謂見地,不能作眼耳之眼會,亦不能作眼見之見會。

②眼之與聞,既無交涉。則所謂聞者,亦不能呆作耳聞會。乃是返聞聞自性之聞,所謂聞慧是也。

③既是聞慧,則說聞便是說解。然則昔未曾聞者,非謂一徑不聞。乃謂雖聞而未得解,等於未曾聞耳。

④愧其昔未得聞,正是幸其今已得聞。今何以聞?由其深解。故上雲佛說如是甚深經典。何以故?若非深解,便不知此經有如是之甚深故。此結經者所以標之曰深解義趣也。

⑤長老嗟昔未聞,大有聞道恨晚之概,此適才所以悲泣也。然則今者何以聞而深解。以其觀見如來,於法無住,其不取著向學之法可知。又復為眾請此大囧琺,其發大智大行大悲大願之心可知。是其見地迥異乎前,故於此甚深之經,遂能契入耳。

⑥此經說在大般若經之第九會,何雲昔未曾聞。又前八會中,長老且轉教菩薩,亦不得雲昔未開解。須知長老今如此說者,無非勸導眾生,急起讀誦此經,信解受持耳。

⑦昔之八會,雖已得聞。其轉教菩薩,雖已開解。而金剛般若,卻是至此乃說。故曰甚深,故曰昔未曾聞。

⑧由是言之,上文所言深解,乃是甚深之解。因般若已是深經,前會已教菩薩,是已早開深解矣。而此會之經,則為甚深之經,故今日之解,乃是甚深之解。故不禁撫今思昔,而知必能如是了解,方為徹底。此其所以聞道恨晚也,此其所以涕淚悲泣,此其所以廣勸信解也。

⑨長老如是自陳者,復有微意。其意云何?開示大眾如是甚深經典,切不可執著文字,切不可向外馳求。當攝耳會心,返照自性,乃得開其見地,了解經中甚深之義趣耳。

⑩不但此也。更有深意存焉。既是人空眼,不能見法空理。可見人之學道,淺深次第,絲毫勉強不得。而長老道眼,必至第九會始開。又可見時節因緣,亦絲毫勉強不得。不但此也。世尊出世,原為令眾生證般若智,到涅槃岸。乃遲之久而說般若,又遲之久而說金剛般若。可見發大悲心者,亦復性急不得,以機教必須相扣故。而有一慧眼之見,便不得聞。更可見看經聞法,必應將其往昔成見,一掃而空,始有契入之望。以一有成見,便障道眼故。

(待續)

——摘自江味農《金剛經講義》

相關焦點

  • 《金剛經》講什麼?
    話說在《金剛經》開頭,須菩提就向佛請教起問題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整部《金剛經》由此展開,到了最後佛陀用一首偈作高度概括總結,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金剛經說什麼》:為何叫金剛經
    現在我們講的這一本經,如果照含意來說明經名,就是:能斷一切法,能破一切煩惱,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脫離苦海而登彼岸成就的經典。如果我們照舊式廟子裡的講經方法,這個經的題目,一天講兩個鐘頭,連續講一個月也講不完。事實上,那一種講經的方法非常好,解釋得非常詳盡,由文字教育開始,什麼叫經?這個經字就可以講一個禮拜。什麼叫金剛?
  • 蔣勳講《金剛經》
    最後他講了一句話,大哥你順便帶一套黑西裝來,我大概就知道怎麼回事。去飛機場前,我突然看到一個木頭盒子,是爸爸在我讀書的時候給我的,上面是于右任的題字:敦煌莫高窟活版印刷金剛經。我年輕時候喜歡音樂,看到《金剛經》覺得簡直是天書,老爸怎麼會給我這個東西,就丟在書架上沒有怎麼去讀它。那次很奇怪看到上面都是灰塵,我想那是爸爸給我的,就把它隨身帶著上了飛機。
  • 聽高僧法師講《金剛經》:釋迦牟尼佛
    本文系我看(聽)了一位高僧法師講《金剛經》的演講視頻後,經整理而成,純屬個人心得體悟。讀者自明。諸位,我們時常聽到一個佛字,但你知道這個佛字的真正含義嗎?如下就讓我們站在法師的高度,了解一下什麼叫「佛」。首先,佛只是個簡稱,全稱為釋迦牟尼佛。
  • 《金剛經》為什麼那麼神?
    每當有網友說希望能找到一位具德上師皈依,本博主都會建議他每天念金剛經一遍並發願早日皈依具德上師(若指定欲皈依嘎瑪仁波切的則再加念上師嘎瑪仁波切長壽祈請文),許多人都如願了,念金剛經的建議出自宗薩仁波切。為什麼要建議念金剛經呢?因為皈依佛門需要極大福報,而念金剛經能為自己快速積累巨大福報,功德不可思議。
  • 蔣勳念誦、講解金剛經全集(共7集)
    蔣勳講金剛經 02:武則天為母發願抄3000部《金剛經》蔣勳講金剛經 03:真正去乞食一次,你的心才會謙卑下來蔣勳講金剛經 04:《金剛經》陪我度過了最難捨的時刻蔣勳講金剛經 05:你不應該執著任何一件事蔣勳講金剛經 06:帶著《金剛經》去旅行發願文稽首三界尊,皈依十方佛。
  • 南懷瑾:金剛經的感應力量非常大,我給大家講一個我的秘密
    《金剛經》在所有的佛教經典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往今來有無數的人因為讀金剛經而悟道,因為讀金剛經而得感應,佛祖在金剛經中也多次強調讀誦金剛經的的功德,甚至念誦四句偈的福德就會遠勝「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布施的功德,可見念誦金剛經的殊勝。
  • 為什麼勸您念《金剛經》?念《金剛經》的福報不可思議
    1.一個字如有多種讀音及意義的,則根據《辭海》加以注釋。2、加入簡單標點符號,並不採用校正本原有的標點。很有趣的是,《金剛經》的前半部,似乎讀音、句讀等的問題比較多,後半部則很少。現在請各位逐字逐句的研讀下去。如果覺得太長,不妨中途休息。如果能有一字一句合您的意的,就很不錯了。
  • 《金剛經》中講的「般若」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有六種版本,大同小異,最流行的就是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部經講什麼呢?
  • 蔣勳念誦金剛經(梵鍾版)
    我今發宏願,持此金剛經。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蔣勳蔣勳勳蔣勳蔣勳蔣金剛經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
  • 讀金剛經的好處及金剛經的作用
    獲得人身  《楗椎經》云:「為示講法時,擊鼓敲楗椎,聞聲獲解脫,何況去聽聞。」甚至旁生聽聞佛法亦獲得極大利益。如世親論師的弟子安慧,前世作鴿子時經常聽世親論師背誦般若經,死後獲得人身,轉生王族,依止世親論師終成為班智達。《極樂願文》中講:乃至旁生以上人類以下,凡是聰明伶俐具有智慧者都是因往昔聽聞過一句以上的佛法而得來。
  • 背誦金剛經的好處與方法
    誦熟透後每天念一到三部就夠了,就要把時間拿出來多打坐入金剛定了,反觀自心,無相無住當下即入金剛定,再善加保任,日常生活力求綿綿不絕,會體悟到佛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四句偈的教導,真修行真受用!---光明禪師開示 第一篇    金剛經背誦下來一段就有一段的福德資糧,背誦下來之後就可以多多打坐了,這個時候往往變慢了,很多時候誦至某句時就定在那裡了。
  • 《金剛經》導讀第七講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發菩提心對於修行者而言是如此重要,為此本寺特開設「《金剛經》導讀專欄」,由於曉非居士為大家導讀《金剛經》。釋迦牟尼佛成佛了,而我們卻還輪迴於生死,什麼原因?佛陀說造成我們這些凡夫輪迴於生死不能成佛的原因就是糊塗,用《心經》的話講,「顛倒」,「夢想」。佛教經常用夢做比喻。大家都做過夢,做過美夢,做過噩夢。
  • 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 南懷瑾
    今天一起跟著南懷瑾大師走進《金剛經》甚深智慧,學習《金剛經》最精華句子。對於經典的學習是永遠不夠的,何況是《金剛經》這樣包含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所以,今天繼續跟著南懷瑾大師一起學習《金剛經》中的精華句子,探討解脫生命困惑的大智慧,在其中獲得重要的人生啟迪。《金剛經》: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
  • 南懷瑾:《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
    今天一起跟著南懷瑾大師走進《金剛經》甚深智慧,學習《金剛經》最精華句子。對於經典的學習是永遠不夠的,何況是《金剛經》這樣包含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所以,今天繼續跟著南懷瑾大師一起學習《金剛經》中的精華句子,探討解脫生命困惑的大智慧,在其中獲得重要的人生啟迪。《金剛經》: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
  • 佛學:金剛經的菩提心,是一切正願的開始,菩提之根本
    《金剛經》第二品的內容是講須菩提代眾生恭敬地向佛陀請法,這一品也是整部金剛經的總綱領。須菩提恭敬地請教佛陀,說:發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善男善女們,應該怎樣來安住這來之不易的菩提心,又該怎樣降伏這有分別的妄心。因為整部《金剛經》就是圍繞須菩提提出的這個問題而展開的,所以說第二品是金剛經的總綱領。
  • 黃警官講故事:如何做到《金剛經》的行一切善 離一切相之一
    黃柏霖警官:如何做到《金剛經》的行一切善 離一切相之一那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說,竇燕山的行善態度跟心念,我在這邊為什麼要特別引用《無量壽經》的批註呢,因為我們看過很多人在行善,可是為什麼竇燕山做得到,為什麼我們有些人做不到呢
  • 金剛經之義
    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釋義:何況有人可以受持讀誦金剛經,須菩提知道這樣的人,就成就了最上乘的法門。假若金剛經在的地方,就是有佛,尊重弟子。啟示:1.受持讀誦金剛經的意義有:收斂精神,是心靈的智慧以及安心。2.佛自己說了金剛經的重要性,這到其他經典中是沒有的。足一見金剛經的不可思議。
  • 再讀金剛經——應化非真
    相信好多人都是通過這句佛偈了解的金剛經。我也不例外。記得我第一次接觸這句佛偈是在電影天龍八部的結尾。伴隨著天山童姥的絕美離去。這句佛偈留給人的意境是那麼的美,那麼的令人不能忘懷。隨後了解到這是出自金剛經,遂開始研讀金剛經。用研讀二字一點也不為過。初學金剛經,首先碰到的是字的障礙。然後是詞語的障礙。學習金剛經確實很難。但是學過之後,絕對會被金剛經深深的吸引。
  • 《金剛經》:受持四句偈,為他人說,所得的福德最大
    佛陀在《金剛經》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裡說:「為他人演說《金剛經》,那怕只是受持四句偈等,所得的福德都勝過以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的福德。」佛教說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欲天、初禪天,為一「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