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晚清的歷史,除了飽受列強凌辱的歷史外,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卻也是在中國幾千年封建歷史上佔據了輝煌的一頁。這場起義始於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起義,一般認為終於1864年清軍攻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今南京)。整個起義持續了14年,勢力擴展到中國17個省,其聲勢規模之大,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之未有。而晚清當時外有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內有太平軍、捻軍等的叛亂,實在是屬於風雨飄搖之勢,而且清朝是以異族入主中原,總體形勢都是有利於太平軍的,為何最終太平天國還是失敗了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原因分析:
電視劇《太平天國》劇照
首先從太平天國的統治特徵上看。在太平天國在官員選拔方面有兩個明顯的互相牴觸的特徵:一方面全部重要職位都由廣西一派的人控制,另一方面又通過傳統的科舉制度以廣泛尋求新興文人士大夫的支持。考試制度從天平天國定都南京即開始,在整個統治期間都沒間斷過。然而儘管太平軍明顯的大量爭取優秀人士的支持,但前來應考的人寥寥無幾。由於太平軍濃厚的宗教色彩,致使這些科舉考試不過是宣揚正統的工具,於實際選才並無多大意義。而太平天國的主要權利都集中在分封的各個王手裡,每個王都有自己的一套行政幕僚班子,而尤其以東王楊秀清權力最重。由於東王楊秀清的強勢壓制,實際上其已取得了太平天國的軍政大權,而天王洪秀全此時已醉心於宗教事務而少參與俗事了。
太平天國主要人物
在地方上由於太平天國仍舊是以原清朝的行政基礎為劃分,對於官員的任命只達到了縣一級,而更下級的官員則由地方自薦,這便使地方官員有了很大的自主權,事實上很多太平軍佔領的地區的地方長官依舊是原先清政府時執掌事務之人,因此,太平天國很難從根本上去控制地方。太平軍摒棄傳統的社會價值準則和制度,這個事實使他們更難於把勢力伸展到所佔城鎮以外的農村內地。對太平軍來說,城市是清帝國正統性的象徵,也是使他們那些獨特的制度能得到培育的溫床。農村組織的各種固有形式更容易被正統的上層人士所利用,事實上太平軍佔據的一些中心城市以外許多縣的農村仍被清王朝保持著控制。
太平天國全盛時控制區域
東王的過分專權勢必導致核心權力集團的分裂。由於太平天國在起事之初,東王楊秀清代表天父上帝下凡傳達旨意,而西王蕭朝貴代表上帝之子耶穌下凡傳遞旨意,而天王洪秀全雖號稱是天父上帝的次子,卻並不能直接傳達天父的旨意。這一形勢導致東王楊秀清在西王蕭朝貴和南王馮雲山相繼戰死後,成為了天父在人間唯一的傳旨人,只要他想天父下凡,他便隨時都能演一出天父下凡,而洪秀全在他面前也得下跪。於是楊秀清的野心膨脹了,在一次借天父下凡之機逼迫洪秀全封他為與洪秀全平齊的萬歲(之前為九千歲)。這直接導致了洪秀全對他的不滿和防備,於是密令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回京。由於韋昌輝在江西,離得最近,而韋昌輝又是出生富貴之家,長期受貧民出生的楊秀清的壓制,早已不滿的他,殺死楊秀清後又大肆誅殺楊秀清的隨從人員,整個南京城被殺達兩萬人。這便開了太平軍領導核心的分裂的頭,隨後韋昌輝也被殺死,而石達開在不久後也被排擠出走,此後太平軍失去了中央的權威,而東王楊秀清死後,再也沒人能有能力集中如此權力。
太平天國鑄造的錢幣
固然內部的分裂是失敗的一大原因,而從太平天國起義之初是以驅除胡虜為口號的,因而得到了很多民族主義者和廣大貧苦人民的支持的,而他們所傳達的宗教思想,總體上兩廣地區由於與西方廣泛的接觸,受西方新式宗教影響的也頗多,因而接受其宣傳頁相對容易,然而,當時中國人雖然反對滿清統治的多,但是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人對西洋也是排斥的,故而其所宣傳的拜上帝教也為中國人認為是西洋的產物而加以排斥,而太平軍後期更是大力宣揚宗教而忽略了更能鼓動人心的驅除胡虜。因而,後期許多傳統的士大夫便把太平天國視為違背祖宗,文化上的大敵,而寧願效忠滿清也不願跟隨太平軍。同樣太平軍的宗教色彩也使得它不能與同時代其他的地方反清武裝融合,太平軍與捻軍和天地會的反覆關係就反映了這種困難。儘管太平軍與它們偶爾也進行過合作,結果都沒有形成長期的聯盟。
而西方初期,對於太平軍是持中立態度的,因為在英法等國眼裡,對中國的貿易才是他們的根本利益,而誰統治中國與他們並無關係,因此太平軍起初亦對洋人抱有希望,與之通商。然而,自1860年後,英法等國在同北京的清政府籤訂了《北京條約》等一系列的有利於他們的條約後,轉而覺得從清政府能獲取更多的利益,而太平天國的宗教行為,也在英法等國被認為是褻瀆神靈的行為而大加指責,再加上太平天國禁止鴉片貿易等有損洋人利益,而太平軍的連連失利也讓英法等國覺得太平天國不能建立一個穩定高效的政府,進而影響他們對中國的貿易。於是洋人們遂最終改為支持清政府。他們或是軍隊直接進行幹涉;或是為清軍提供現代化的武器和訓練;又或是為非正規僱傭軍分隊提供外籍軍官。其中尤以美國人華爾組建的「常勝軍」為代表。
「洋槍隊」(後改名「常勝軍」)頭目華爾
因此,太平天國的失敗終究是必然,正如著名學者唐德剛所說太平天國是「萬般狂熱的宗教,興也由它,敗也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