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為什麼最終還是被腐朽的清王朝鎮壓下去了?

2020-11-17 騰訊網

說起中國晚清的歷史,除了飽受列強凌辱的歷史外,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卻也是在中國幾千年封建歷史上佔據了輝煌的一頁。這場起義始於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起義,一般認為終於1864年清軍攻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今南京)。整個起義持續了14年,勢力擴展到中國17個省,其聲勢規模之大,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之未有。而晚清當時外有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內有太平軍、捻軍等的叛亂,實在是屬於風雨飄搖之勢,而且清朝是以異族入主中原,總體形勢都是有利於太平軍的,為何最終太平天國還是失敗了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原因分析:

電視劇《太平天國》劇照

首先從太平天國的統治特徵上看。在太平天國在官員選拔方面有兩個明顯的互相牴觸的特徵:一方面全部重要職位都由廣西一派的人控制,另一方面又通過傳統的科舉制度以廣泛尋求新興文人士大夫的支持。考試制度從天平天國定都南京即開始,在整個統治期間都沒間斷過。然而儘管太平軍明顯的大量爭取優秀人士的支持,但前來應考的人寥寥無幾。由於太平軍濃厚的宗教色彩,致使這些科舉考試不過是宣揚正統的工具,於實際選才並無多大意義。而太平天國的主要權利都集中在分封的各個王手裡,每個王都有自己的一套行政幕僚班子,而尤其以東王楊秀清權力最重。由於東王楊秀清的強勢壓制,實際上其已取得了太平天國的軍政大權,而天王洪秀全此時已醉心於宗教事務而少參與俗事了。

太平天國主要人物

在地方上由於太平天國仍舊是以原清朝的行政基礎為劃分,對於官員的任命只達到了縣一級,而更下級的官員則由地方自薦,這便使地方官員有了很大的自主權,事實上很多太平軍佔領的地區的地方長官依舊是原先清政府時執掌事務之人,因此,太平天國很難從根本上去控制地方。太平軍摒棄傳統的社會價值準則和制度,這個事實使他們更難於把勢力伸展到所佔城鎮以外的農村內地。對太平軍來說,城市是清帝國正統性的象徵,也是使他們那些獨特的制度能得到培育的溫床。農村組織的各種固有形式更容易被正統的上層人士所利用,事實上太平軍佔據的一些中心城市以外許多縣的農村仍被清王朝保持著控制。

太平天國全盛時控制區域

東王的過分專權勢必導致核心權力集團的分裂。由於太平天國在起事之初,東王楊秀清代表天父上帝下凡傳達旨意,而西王蕭朝貴代表上帝之子耶穌下凡傳遞旨意,而天王洪秀全雖號稱是天父上帝的次子,卻並不能直接傳達天父的旨意。這一形勢導致東王楊秀清在西王蕭朝貴和南王馮雲山相繼戰死後,成為了天父在人間唯一的傳旨人,只要他想天父下凡,他便隨時都能演一出天父下凡,而洪秀全在他面前也得下跪。於是楊秀清的野心膨脹了,在一次借天父下凡之機逼迫洪秀全封他為與洪秀全平齊的萬歲(之前為九千歲)。這直接導致了洪秀全對他的不滿和防備,於是密令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回京。由於韋昌輝在江西,離得最近,而韋昌輝又是出生富貴之家,長期受貧民出生的楊秀清的壓制,早已不滿的他,殺死楊秀清後又大肆誅殺楊秀清的隨從人員,整個南京城被殺達兩萬人。這便開了太平軍領導核心的分裂的頭,隨後韋昌輝也被殺死,而石達開在不久後也被排擠出走,此後太平軍失去了中央的權威,而東王楊秀清死後,再也沒人能有能力集中如此權力。

太平天國鑄造的錢幣

固然內部的分裂是失敗的一大原因,而從太平天國起義之初是以驅除胡虜為口號的,因而得到了很多民族主義者和廣大貧苦人民的支持的,而他們所傳達的宗教思想,總體上兩廣地區由於與西方廣泛的接觸,受西方新式宗教影響的也頗多,因而接受其宣傳頁相對容易,然而,當時中國人雖然反對滿清統治的多,但是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人對西洋也是排斥的,故而其所宣傳的拜上帝教也為中國人認為是西洋的產物而加以排斥,而太平軍後期更是大力宣揚宗教而忽略了更能鼓動人心的驅除胡虜。因而,後期許多傳統的士大夫便把太平天國視為違背祖宗,文化上的大敵,而寧願效忠滿清也不願跟隨太平軍。同樣太平軍的宗教色彩也使得它不能與同時代其他的地方反清武裝融合,太平軍與捻軍和天地會的反覆關係就反映了這種困難。儘管太平軍與它們偶爾也進行過合作,結果都沒有形成長期的聯盟。

而西方初期,對於太平軍是持中立態度的,因為在英法等國眼裡,對中國的貿易才是他們的根本利益,而誰統治中國與他們並無關係,因此太平軍起初亦對洋人抱有希望,與之通商。然而,自1860年後,英法等國在同北京的清政府籤訂了《北京條約》等一系列的有利於他們的條約後,轉而覺得從清政府能獲取更多的利益,而太平天國的宗教行為,也在英法等國被認為是褻瀆神靈的行為而大加指責,再加上太平天國禁止鴉片貿易等有損洋人利益,而太平軍的連連失利也讓英法等國覺得太平天國不能建立一個穩定高效的政府,進而影響他們對中國的貿易。於是洋人們遂最終改為支持清政府。他們或是軍隊直接進行幹涉;或是為清軍提供現代化的武器和訓練;又或是為非正規僱傭軍分隊提供外籍軍官。其中尤以美國人華爾組建的「常勝軍」為代表。

「洋槍隊」(後改名「常勝軍」)頭目華爾

因此,太平天國的失敗終究是必然,正如著名學者唐德剛所說太平天國是「萬般狂熱的宗教,興也由它,敗也由它」。

相關焦點

  • 兩面開戰,導致最終徹底完蛋,太平天國為什麼得罪了洋人
    太平天國運動為啥會失敗?不僅是女人的問題,洪秀全做了這件事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運動,也是清政府的起義運動當中聲勢最浩大的一次,並且這次運動真正威脅到了清王朝。洪秀全勢不可擋,還把清朝的幾個大城市都打了下來,有要跟清朝皇室二分天下的感覺。
  • 符合題中史料含義所指的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是哪一項?
    「19世紀中葉,西方的影響雖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權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權威危機是來源於農民的造反運動(太平天國運動)與內部階層的分離傾向。」三、清王朝真正的權威危機之一,是其統治之下此時期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威脅。四、清王朝真正的權威危機之二,是其統治內部階層此時期的分離傾向。具體表現有三:1,在抵抗英國入侵的鴉片戰爭和鎮壓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過程中,領教和見識了洋槍洋炮威力的一部分開明的地主階級分子,開始從封建統治階級中分離出來,主張學習西方堅船利炮,引進和生產新式武器,以維護清朝封建統治。
  • 你認為高中歷史課本中應該刪去太平天國運動嗎?
    還是不刪為好。但應對它反對清王朝的鬥爭著重描寫,這是他的積極作用;但要弱化他們定都南京後的爭權奪利,互相攻殺的場景。弱化不代表否認或者歪曲歷史,這是由高中生階段決定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繞不開的部分,不了解太平天國起義就有許多事情說不明白。如果把太平天國的內容從高中歷史教材中拿掉,又該作何解釋?!是以前做錯了,還是太平天國運動一無是處?。它是積極消極作用都有,農民起義歷來被評價的很高,怎麼到太平天國反抗滿清王朝就錯了?。
  • 解析:太平天國運動折騰十四年,為什麼不如辛亥革命的半年時間?
    前言: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清朝的局勢十分危險,而太平天國和清朝對戰十四年,最終,清朝粉碎了太平天國運動,得以延續下去。而武昌起義前夕,大清國主體上處於四海昇平的狀態,但是,武昌起義後,只半年時間,清朝就滅亡了。這其中原因何在?
  • 清王朝權力的下放,地方督撫的崛起,團練如何逆襲為國家正規軍?
    1864年,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被清王朝剿滅,落下了悲壯的帷幕。 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以曾國藩、李鴻章為代表的一批地方勢力開始崛起。太平天國被鎮壓後,清王朝雖然根基遭到嚴重動搖,但是畢竟擺脫了自己的生存危機,國家的社會秩序重新走向穩定,清王朝的統治權威得以保持。
  • 太平天國雖最終失敗,但它的消亡卻成功讓另一個勢力再度強勢崛起
    7月19日天京被湘軍和淮軍聯合攻破,李秀成等人護送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圍,後在10月江西石城一役,隨著最後一支保護幼天王的太平軍的全軍覆沒,再加上幼天王被俘後凌遲處死,在中國縱橫十四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實際上也正式宣告失敗。不過雖然太平天國起義失敗了,但它卻也對清王朝造成了致命的傷害,它加速了整個清王朝的衰落與崩潰,並同時促成了中國歷史上被滿清壓制數百年的另一勢力的強勢崛起。
  • 發生了天京事變的太平天國,為何還能堅持八年抗清?
    從乾隆中後期開始,清朝兩支正規軍八旗、綠營就已經腐朽不堪,戰鬥力直線下滑,鎮壓白蓮教起義、天理會起義時,嘉慶皇帝只好依靠地方團練武裝。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清朝八旗與綠營軍官在揚州、孝陵衛組建「江北大營」、「江南大營」,以圍堵太平天國,後被石達開、秦日綱、陳玉成等摧毀。1858年初,和春、張國梁、德興阿、勝保再次組建兩座大營。
  • 漢人為何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幫助滿清鎮壓起義?
    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幫助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由於孫中山所領導的革命急需一種號召力和大家的認同,所以對太平天國的各種鼓動和宣傳,讓人們喪失了對真相的判別能力。不錯,由於近代的各種苦難,大家確實對清政府和孔子的儒家之學難以容忍,但是太平天國在整個運動時期,對於當時社會生產力和傳統文化的各種破壞,難道就是合法的嗎?你可以說對於傳統的破壞,就是對於儒家體系的宣戰。
  • 太平天國崛起之因,以西方為師,以農民之身超越時代
    提到太平天國,我們無一不想到在清朝統治末年,這一場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農民運動,轟轟烈烈地擊破了權貴的防線,並且在江南建立起了一個碩大的農民政權,這給清政府以沉重打擊。在談及太平天國的時候,一些人認為太平天國是中國農民起義的巔峰,是本著反帝反封建的重要基礎而進行的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
  • 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不僅僅是實力的孱弱,而是多方面的格格不入
    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隋朝末年的瓦崗軍農民起義;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元代末期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明代末年的李自成農民起義;清代末期的太平天國起義。在這裡我們會發現,這些農民起義往往發生在封建王朝的沒落時期,封建政權腐敗,過分壓抑農民百姓,引起了百姓的不滿,最終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
  • 太平天國進入南京後,太平軍戰力為什麼直線下降?洪秀全太不要臉
    公元1851年,以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終於拉開了浩浩蕩蕩的序幕,百姓對清朝的不滿已久由來已久,外加上當時的百姓都有點迷信,而恰恰這個時候西方的各種思想進入了清朝,而洪秀全就憑藉這個優勢讓眾多的百姓加入了「太平天國運動」。
  • 洪秀全為什麼自稱朱元璋的不孝子孫?
    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初,洪秀全就以民族革命為宗旨發布《奉天討胡檄》,試圖以此標榜其行動的正統性、正義性,這與朱元璋北伐元朝時發布的《諭中原檄》如出一轍。在檄文中,洪秀全稱滿清統治者為「胡虜」和「妖人」,大力宣揚滿人入主中原時曾經犯下的滔天罪惡,否定其統治中原的合法性。
  • 在對待太平天國的態度上,可看出西方列強基督教徒的虛偽與殘忍
    洪秀全像太平天國運動之前,天王洪秀全曾多次赴廣州參加科考,卻屢考不中。1853年3月19日攻克江寧(今南京),並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與清王朝相對峙的太平天國農民政權。此後把軍政大權交與東王楊秀清負責,自己專心對拜上帝教教義的研究、編寫與傳播,先後頒布有《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原道醒世訓》等書,對於當時處於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群眾有著很大的號召力。
  • 太平天國運動的先驅者:洪秀全,是怎樣走上自己的傳教之路的?
    而提起農民戰爭時,大部分人所想除了秦末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元末農民大起義等外,一定還會提起清末的太平天國運動,因為對於近代歷史來說,它具有重要的意義,並且影響深遠,但不可避免的是,它又陷入了農民戰爭的自有的弊端,目光的狹隘性導致了這場起義最終只能走向失敗的命運。
  • 太平天國進入南京後為何戰鬥力直線下降?
    公元1851年,以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終於拉開了浩浩蕩蕩的序幕,百姓對清朝的不滿已久由來已久,外加上當時的百姓都有點迷信,而恰恰這個時候西方的各種思想進入了清朝,而洪秀全就憑藉這個優勢讓眾多的百姓加入了「太平天國運動」。
  • 為什麼網上有些人會詆毀、污衊太平天國?你怎麼看?
    太平天國從根子上就是腐朽、噁心的。它對歷史的唯一貢獻,如果能算是貢獻的話,就是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縮短了大清國的壽命,使漢族文化地主階層藉助鎮壓太平天國獲取了權力,為日後軍閥混戰埋下種子。而太平天國本身的一切行為都是中國千年文化中最醜陋的大爆發。洪秀全是個腦袋裡塞滿帝王思想的封建垃圾,其他的幾個太平天國上層領導者也都是與洪秀全一般模樣的封建垃圾。
  • 中國通史 | 第九十七集:太平天國(視頻、文字)
    天國按照周禮,設置了王朝的各級官職,頒布新曆法—太平歷,於此同時,太平天國正式向全國發布檄文,號召全國人民推翻清政府。面對太平天國的革命風暴,清朝統治者決定派兵鎮壓,但派哪只軍隊呢,卻讓朝廷感到頭疼。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他的目的是要徹底推翻清朝統治,而當時在清朝看來,當時西方列強對中國提出的要求,主要是經濟上的訴求,還沒有領土方面主權方面造成嚴重的損害,所以清朝把主要兵力放在了鎮壓太平軍、捻軍和各地的農民起義上面來。公元1861年九月十二日,在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的指揮下,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湘軍包圍了安慶,太平經糧斷援絕,最終投降。
  • 中國通史 | 第九十七集: 太平天國【視頻+詳文】
    天國按照周禮,設置了王朝的各級官職,頒布新曆法—太平歷,於此同時,太平天國正式向全國發布檄文,號召全國人民推翻清政府。面對太平天國的革命風暴,清朝統治者決定派兵鎮壓,但派哪只軍隊呢,卻讓朝廷感到頭疼。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他的目的是要徹底推翻清朝統治,而當時在清朝看來,當時西方列強對中國提出的要求,主要是經濟上的訴求,還沒有領土方面主權方面造成嚴重的損害,所以清朝把主要兵力放在了鎮壓太平軍、捻軍和各地的農民起義上面來。公元1861年九月十二日,在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的指揮下,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湘軍包圍了安慶,太平經糧斷援絕,最終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