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身為人臣為什麼敢登狼居胥山封禪祭天?

2021-02-13 米讀說歷史

老梁陪你說歷史,老梁蹲電腦跟前想半天,才想出這麼個題目,夠大吧。把你們弄進來,就是和大傢伙聊聊霍去病和封禪的事。

要想把這問題搞清楚,老梁覺得咱先把封禪和狼居胥山搞清楚是幹啥的,有這個墊底,咱在掰扯這問題就很容易了。

封禪

這倆字,咱得分開來理解。封指的是的祭天,一般指的是皇帝他老人家,邁著老胳膊老腿親自登上泰山築的壇,告訴老天爺自己個做的如何如何好,這天下太平一片的祥和,您就放心了。

說道這裡,有人就要問了,那為啥要挑泰山這地呢?老祖宗認為泰山是天下第一山,個頭最高,和老天爺挨的最近,人間的帝王想要和老天爺說點悄悄話,這嘎達最合適。

而這禪指的是祭地,一般指泰山腳下的那些個小的丘陵。

哪有人要提出疑問:「是不是封禪一定要在泰山舉行?」

這到不一定,嵩山也搞過,大名鼎鼎的武則天就在嵩山封禪過。老梁給大傢伙掰著手指頭數數,打秦始皇開始,到宋真宗結束,歷史上一共有六個皇帝搞了十次封禪。

其中最為著名的有三次,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封建帝國,祖龍興衝衝的跑到泰山之巔來這麼一次,告訴老天爺咱天下開始統一了。接著是漢武帝敲死了匈奴人,在歷史上後代還給他立了個牌子「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也樂不可支的跑到泰山,來了一次,告訴老天爺漢家兒郎的強悍。跟著就是女皇武則天,跑到嵩山來了一次,有名的貞觀之治,告訴老天爺女人當家也是可以的。

接下來咱聊一下狼居胥山

這山頭就是個古山名,當年霍去病提著倆棒槌,騎著高頭大馬出代郡,攆著匈奴人的屁股跑。這一傢伙下去就把匈奴人攆出了二千多裡地去,霍去病光剁腦袋就剁了七萬多顆,這就捅到了大漠的深處狼居胥山。

霍去病到了這山下,瞅了瞅對面,小風呼呼的刮著,捲起的沙塵看不到一個人影。

「匈奴人你給老子出來,爺們還沒有砍夠呢!」

得,沒人回應。

霍去病這就讓手下的大頭兵推土造了那麼一個山包,自己登上去,想往更遠的地方瞅瞅,看看有沒有匈奴人的影子。

得,除了嗆了一口沙子之外,連個鬼影子都沒有。可這山包不能白堆不是,這就在山包頂上的南面建了一個壇,自己個登壇祭拜天地,並蹲在山頭上搞了一石碑立在哪裡,向全世界表示,這嘎達已經納入了中國人版圖。至於那些個有想法的傢伙,可以嘗嘗漢家兒郎的拳頭。

所以封禪狼居胥山,是這麼來的。

說道這裡咱就回到了問題上,封禪這活是皇帝專屬技能,你霍去病就是功勞再大,也敢插手這事?膽不小啊!

其實這和膽小不小的沒關係,老梁認為他有以下這麼幾個原因。

問題

一、這距離有點遠

大傢伙想想,霍去病出代郡,這一出去就是兩千裡地。漢武帝真想去那嘎達瞅瞅,划不來呀。大傢伙都知道皇帝出行和咱老百姓不一樣,咱老百姓卷個行李卷扛著就能上路。皇帝出行那陣仗大了去了,花費得多少?再說了那頭是邊界,你真要去了,還得擔心匈奴人殺個回馬槍和你玩玩,打勝了咋也好說,這要是敗了,丟不起那人啊。

二、這仗打贏了,必須的炫耀一下不是,畢竟搞死匈奴人是咱漢家兒郎心心念念好幾輩子的事了,咋也的辦個儀式,和老天爺報備一下,捎帶著讓老祖宗知道您的心願咱漢家兒郎達成了。

所以天必須的祭,可誰祭啊?霍去病最合適,為啥?首先霍去病的生母是漢武帝老婆——衛子夫的二姐,是親戚。再者霍去病是個私生子,他老爹一直都不敢認他,直到十八歲他才知道有這麼個爹,這才跑去認這個爹。就因為這個身份,霍去病一直就寄養在宮中,說的再明白一點就是漢武帝看著這孩子長大的,關係就像親生父親一樣。

再加上霍去病本來的功績就高,資格擺在哪裡。所以這資格有了,還是親戚不受漢武帝的猜忌,封禪狼居胥山就非霍去病莫屬。其他人要搞這麼一下,離死可就不遠了。

最後這事,隨著時間的推移,武將封禪狼居胥山這就成了慣例,也是一個武將能夠達成的最高榮譽。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封狼居胥,彪炳千秋,達成者有幾人
    封狼居胥在歷史上常用來代表武將的彪炳戰績,即率中原軍隊深入草原,在遊牧民族的大本營封禪天地,勒石記功。歷史上能達成類似成就的只有六位,分別是霍去病、竇憲、李靖、蘇定方、藍玉和朱棣。霍去病:封狼居胥第一人首先要說明下,「封狼居胥」中的「封」並不是封鎖的意思,而是指祭天,《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原文說的是「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即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祭地。祭天祭地可是兩套不同的禮儀,漢人在這方面可是分得很清楚的。霍去病是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的外甥,算是外戚。他年少有為,英武好戰,被漢武帝看重,霍去病得以投入軍中。
  • 封狼居胥:十八歲的霍去病到底有多強?
    遙想當年,巨鹿之戰時,項羽麾下僅僅三千江南子弟,就敢跟四十萬秦軍死磕!而這八百人到了霍去病手中,也一樣能折騰!得到這八百騎兵後,霍去病沒有選擇龜縮防守,而是選擇了脫離大軍,深入敵境。人家直接找匈奴單于決戰去了!
  • 飲馬瀚海,封狼居胥,看天才將軍霍去病短暫又輝煌的一生
    聽說張若昀主演的電視劇《霍去病》定檔了,非常開心,這應該是第一次以霍去病為主角的電視劇,這位少年成名的戰神一生意氣風發,戰無不勝,展現出極高的軍事才華,被後世武將所崇拜。順風順水是霍去病這一生最好的寫照,他不像舅舅衛青,有痛苦隱忍卻依然發憤圖強的童年,自出生起,霍去病就是帝國的頂級統治階級,舅舅官拜大將軍衛青,戰功赫赫,令匈奴聞風喪膽,姨母是大漢皇后衛子夫,雖然是舞女出身,但此時深得漢武帝劉徹的喜愛,姨夫是大漢天子漢武帝,因為舅舅衛青被李廣之子李敢打傷,哪怕衛青已經原諒了對方,也要在騎射中射殺李敢,何其猖狂。
  • 軍事天才霍去病
    不得不說,有些人具有某方面的天賦,譬如霍去病就是天生的軍事天才。在霍去病十七歲為驃騎校尉,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17歲,這個年紀的時候我們大部分人還在上高中,霍去病率領800名精裝奇兵開始了人生第一次出徵。
  • 《霍去病》就要上映了,他的一生究竟是被低估了還是被誇大了?
    其實這部劇主要講的還是關於霍去病的故事,霍去病17歲便上陣殺敵,多次立下戰功,但是遺憾的是霍去病23歲就離世了,可謂是英年早逝。「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他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兒子,這位小吏不敢承認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於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少年驍勇,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
  • 霍去病早逝7年後,漢武帝一場封禪泰山,戰神霍家的血脈至此斷絕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一場泰山封禪,害死了霍去病的獨子霍嬗。7年前,在漢武帝籌備殲滅匈奴主力時,24歲的霍去病英年早逝,漢武帝反擊大計宣告破產。悲痛中的劉徹做了三件事:1.終止漢帝國與匈奴的決戰;2.調北地五郡鐵甲軍,自長安列軍陣到茂陵,致敬封狼居胥的大司馬霍去病;3.
  • 衛青與霍去病誰更厲害?答案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少年行四首》·王維衛青是西漢時期令匈奴聞風喪膽的大將軍,其侄兒霍去病也是世間少有的少年英雄。從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到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作為漢軍主將的衛青曾七次北伐匈奴,七次全部大獲全勝。匈奴騎兵素以剽悍著稱,可一看到衛青的大旗就四散奔逃。七次戰鬥,衛青總共斬殺了一萬九千名匈奴軍士。匈奴十幾年不敢南下騷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懼怕衛青。
  • 霍去病:我已經~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
    霍去病出身很低微,是一個小吏和平陽公主家的奴婢衛少兒的私生子,而且小吏都不敢認這個兒子。他的舅舅衛青得到漢武帝的重用,並且擔負起了抵抗匈奴的重任,於是便帶霍去病去北方抗匈。公元前123年,年僅18歲的霍去病隨衛青踏上了蒙古沙漠。匈奴看到衛青身後這個小孩,心裡還在想:「這個小孩是個官員吧?看樣子一點不懂行軍打仗。」
  • 「我斑願稱你為最強」,心中最優秀的統帥-霍去病
    同年秋天,霍去病奉命迎接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渾邪王部分手下開始叛亂之時,霍去病果斷斬殺叛亂者,使得此次任務完美成功。自此,西漢控制了河西地區。封狼居胥在公元前119年,21歲的霍去病和衛青各率5萬騎兵討伐匈奴,霍去病在此次戰役中殲敵7萬餘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並且追殺剩餘匈奴到狼居胥山,並在此地舉行祭天。此戰過後,奴被漢軍在漠南蕩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 大漢帝國不敗戰神霍去病究竟有多厲害?匈奴的一句詩道盡血淚
    霍去病,提到此人,第一個想法此人是個穿越者吧。霍去病具備穿越者幾乎所有的特點,出生卑微(私生子),十七歲即出人頭地,勇冠三軍。王霸之氣照射四方(渾邪王和休屠王上書要投降漢朝。漢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當霍去病率部度過黃河的時候,果然匈奴降部中發生了譁變。
  • 霍去病到底是怎麼死的,司馬遷為何不敢寫?
    霍去病一路追殺,在狼居胥山舉行祭禮。之後繼續率軍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 「封狼居胥」成為漢民族的擊敗草原民族最彪悍的標誌。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二十一歲。兩年後,也就是公元117年霍去病突然去世。那時他才二十三歲 分析霍去病的死因,可以從史料裡扒拉出零星的一點記載。
  • 霍去病才具天成又朝氣蓬勃,為熱血青年的楷模
    元狩二年春,霍去病奉命擔任驃騎將軍,率一萬騎兵攻打隴西,立下戰功:轉戰河西五國,並與匈奴單于之子交戰;越過焉支山,六天內急行軍一千多裡,在皋蘭山下重創匈奴,斬殺折蘭王、盧侯王,擒獲渾邪王子、相國和都尉,斬獲八千九百六十首級,並獲得匈奴人祭祀用的祭天金人。
  • 驃騎將軍霍去病【向歷史名將學謀略與智慧】
    同一年的夏天,霍去病率幾萬騎兵,從北地出發,奔馳兩千餘裡,直抵居延海,一直打到小月氏的邊境,共殺敵三萬餘,俘虜匈奴王五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一百二十多人,並得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霍去病用兵靈活、隨機應變、避實就虛、軍無定勢,不按常理出牌,在運動中屢出重拳,閃擊制勝,打得匈奴人暈頭轉向,摸不著頭腦。匈奴對這種神出鬼沒的運動戰很不適應,完全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 「戰神」霍去病:一身能擎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霍去病的母親衛少兒是後來西漢的皇后衛子夫的三姐,但她生下霍去病時還只是平陽公主的女奴,他的父親在當時也只是平陽縣小吏,而且在霍去病出生後,霍仲孺不敢讓人知道自己和公主女奴私通的事情,因此也不敢承認霍去病的存在。由此看來,雖然霍去病的舅舅是功名顯赫的大將軍,但僅從出身來看,霍去病實則出身普通,且幼年的遭遇坎坷。
  • 參軍七年,裂土千裡,18歲封侯,「位面之子」霍去病到底有多牛?
    直到霍去病的出現,他才看到希望。眾所周知,霍去病是大將軍衛青的外甥,漢武帝劉徹是霍去病的姨父。出身在頂級外戚家庭的霍去病自小就和舅舅衛青在軍營廝混、弓馬嫻熟,對領兵作戰有著自己獨特見解。據傳,當時漢武帝曾經想教霍去病《孫子兵法》,但霍去病表示,只要知道大概方針就行,不必拘泥於古。正是這種機動作戰的思想,讓霍去病初戰封侯。
  • 麒麟閣十一功臣,霍光排第一名,霍去病為何不能上榜
    衛少兒有一位妹妹,名為衛子夫,衛子夫被剛漢武帝劉徹寵幸,後來更是貴為皇后,所以霍去病在年少時就成為了外戚的重要一員,年少時就擅長騎馬射獵,排兵布陣更是樣樣精通,很是受到漢武帝劉徹的喜愛,於是就讓霍去病做自己的近侍,劉徹對霍去病的喜愛一是姨夫對外甥的疼愛,二是因為在這個小外甥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劉徹十六歲登基胸懷壯志,霍去病十幾歲抱負滿滿。
  • 「軍神」霍去病23歲突然暴斃!司馬遷對他的死因卻隻字未提!
    但他為什麼叫霍去病這麼奇怪的名字?其實這名字取之於漢武帝!對於一個私生子在那個年代來說絕對是永無出頭之日,但奇蹟還是降臨在了霍去病身上。在霍去病大約滿周歲的時候,他的小姨媽衛子夫成為了漢武帝後宮三千佳麗其中的一位,這樣他的媽媽可以經常出入皇宮去看望他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