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早逝7年後,漢武帝一場封禪泰山,戰神霍家的血脈至此斷絕

2020-12-20 漢史鉤沉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一場泰山封禪,害死了霍去病的獨子霍嬗。

7年前,在漢武帝籌備殲滅匈奴主力時,24歲的霍去病英年早逝,漢武帝反擊大計宣告破產。悲痛中的劉徹做了三件事:1.終止漢帝國與匈奴的決戰;2.調北地五郡鐵甲軍,自長安列軍陣到茂陵,致敬封狼居胥的大司馬霍去病;3.將2歲的霍嬗接到未央宮,封為冠軍侯。

嬗少,字子侯,上愛之,幸其壯而將之。

愛屋及烏,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喜愛,全都轉移到了2歲的霍嬗身上。

莊嚴的未央宮中。漢武帝抱著2歲霍嬗,望著茂陵的方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那銳利的目光夾雜著傷痛的緬懷,直視著遙遠的天際。良久之後,又低下頭慈祥地說道:「嬗兒,你的父親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霍嬗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當劉徹流露出欣慰之色時,鬍子上的痛楚又將他拉回了現實。小霍嬗掙脫了他的懷抱,散發著銀鈴般的笑聲,一蹦一跳撲向了奶娘的懷抱……

彈指一瞬7年間,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帶著8歲的霍嬗踏上了泰山封禪的道路。

南平百越之地,西開河西走廊,東拓樂浪四郡,北卻匈奴千百裡。自漢高祖劉邦白登山之圍,數十年和親之屈辱,盡掃於狼居胥山巔。

奠定了傳統漢地版圖的漢武帝,成為了秦始皇之後,又一位前往泰山封禪的皇帝。他們一個開啟了華夏大一統的篇章,一個塑造了堅韌不屈的漢民族性格,因此並稱「秦皇漢武」。

在這場盛事即將開始之際,一個叫司馬談的垂暮之人,將800年的家族使命託付給了司馬遷。

他整理了無數的史料,等待著漢武帝封禪泰山,暗暗發誓要振興司馬一族的太史榮耀。但命運給司馬談開了個大玩笑,在封禪的路上司馬談病倒了。多年的嘔心瀝血,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徹底化為了泡影……

當遊歷天下的司馬遷,趕回洛陽時,父親司馬談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見證封禪泰山,並記錄漢武帝生平夙願的破滅,毀掉了司馬談全部的生機。他的疾病並不致命,但他的心病——無藥可醫……

他用盡全部的力氣,對司馬遷說:「自周朝而來,司馬家出任太史一職,已有八百年了。如今得見武帝陛下封禪泰山,可我卻倒在了這病榻之上,這是我一生最大的不幸啊!我死之後,一切文稿由你處置,切記不要辱沒了太史的榮耀」……

封禪的車隊拋下了司馬談,依舊在滾滾前行;漢武帝的殷殷期盼中,他們到達了終點。

一身肅穆黃袍的劉徹,懸掛著鋒利的寶劍,一步步踏上了泰山之巔。俯瞰著萬裡山河的武帝,將期望的目光,投向了8歲的霍嬗。

他要像培養霍去病一樣,將這個孩子送往比狼居胥更北的山峰;他要讓漢軍的鐵騎,粉碎漠北的狼騎;讓飄揚著赤紅色彩的漢旗,插滿北方的草原……

但歸程的路上,泰山的風寒毀掉了8歲的霍嬗,戰神霍去病的血脈至此斷絕。

漢武帝從2歲,就精心培養的霍嬗;在劉徹意氣風發的泰山之巔,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刺骨的寒風,摧毀了霍嬗全部的生機。這個霍去病唯一的兒子,在漢武帝最風光無限之際,走上了英年早逝的道路。

一個叫司馬遷的青年,帶著800年太史的榮耀與司馬談的遺志,在《史記》中寫下了泰山封禪中去世的一個老人、一個孩子。

孩子霍嬗的風寒,為漢武帝的雄才偉略畫上了句號;司馬談的病逝,開啟了紀傳體通史的新紀元;戰爭與文化的交織,勾勒出了文明的色彩……

相關焦點

  • 霍去病身為人臣為什麼敢登狼居胥山封禪祭天?
    把你們弄進來,就是和大傢伙聊聊霍去病和封禪的事。要想把這問題搞清楚,老梁覺得咱先把封禪和狼居胥山搞清楚是幹啥的,有這個墊底,咱在掰扯這問題就很容易了。封禪哪有人要提出疑問:「是不是封禪一定要在泰山舉行?」這到不一定,嵩山也搞過,大名鼎鼎的武則天就在嵩山封禪過。老梁給大傢伙掰著手指頭數數,打秦始皇開始,到宋真宗結束,歷史上一共有六個皇帝搞了十次封禪。其中最為著名的有三次,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封建帝國,祖龍興衝衝的跑到泰山之巔來這麼一次,告訴老天爺咱天下開始統一了。
  • 封禪與泰山
    現在一說到封禪就聯想到泰山,其實泰山只是其中祭天的地方。由於史上的封禪中,「封」的地方一直是泰山,而「禪」的「小土丘」時常變,從梁父山、肅然山到蒿裡山、石閭山、社首山甚至少室山,結果也就讓泰山成為了封禪的代表。  傳說中封禪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齊、魯的儒士佔據了輿論高點。泰山正在齊魯分界上,所謂「齊魯青未了」,就是在泰山上可以看齊魯兩地。
  • 一代戰神霍去病為何英年早逝?究竟有何隱情?
    霍去病作為漢武帝時期有名的愛國將領,一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徵服了多少少女的心,但卻奇怪地在人生的巔峰時期,英年早逝,偵探君在扼腕嘆息之餘不免心生疑惑,霍去病的真實死因究竟是什麼?既然官方代表這麼嚴謹,除了病死什麼也不說,那我們就再去問問正史、野史、八卦什麼都記的《史記》作者司馬遷同志偵探:司馬遷,說您呢,別看熱鬧了您吶,說說您認為霍去病什麼原因英年早逝啊?
  • 橫掃漠北的漢朝名將,卻在24歲英年早逝,霍去病的死因之謎
    霍去病是西漢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他用兵靈活,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漠北之戰,消滅匈奴主力部隊七萬多人,封狼居胥。作為一代戰神,他卻在24歲的時候英年早逝。這在讓後人嘆息的同時也對霍去病去世,疑惑不解。
  • 霍去病:我已經~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
    提到中國歷史上的幾位戰神,大家不可避免地會說到霍去病。這位年少成名,又英年早逝的傳奇英雄,立下的卓越功勳,確實配得上戰神的稱號。在對抗匈奴的過程中,霍去病幾乎是百戰百勝,讓人不得不感嘆:霍將軍真是注入了洪荒之力!
  • 泰山片石
    段玉裁以為太是後起的俗字,太字下面的一點是後人加上去的。金文、甲骨文的大字下面如果加上一點,也不成個樣子,很容易讓人誤解,以為是表示人體上的某個器官。因此描寫泰山是很困難的。它太大了,寫起來沒有抓撓。三千年來,寫泰山的詩裡最好的,我以為是詩經的《魯頌》:「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巖巖」究竟是一種什麼感覺,很難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可以體會到泰山是有那麼一股勁兒。詹即瞻。
  • 為什麼司馬遷對霍去病的評價不高?
    司馬遷不僅僅對霍去病評價不高,甚至對漢武帝都大有貶詞,甚至《三國志》中記載,漢武帝曾翻查了司馬遷寫的《今上本紀第十二》(今上就是當今皇上,即漢武帝)後,覺得司馬遷的記載是在故意貶損自己,還命人把書簡上的字削去。司馬遷會不會真的有貶低漢武帝的記載呢?
  • 泰山封禪:《山海經》神話傳說(9)
    原文又南三百裡,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鳴自詨。環水出焉,東流注於江,其中多水玉。譯文再向南三百裡有座山,名叫泰山,山上有許多玉,山下有許多金。山中有一種野獸,它形狀與豬相似,體內有珠子,這種獸名叫狪狪,它發出的叫聲像是在喊自己的名字。環水發源於此,向東流入汶水,水中有很多水晶。
  • 霍去病英年早逝的背後,其實是三大勢力的博弈
    前言:霍去病在西漢乃至整個歷史中都是著名的將領,稱之為戰神也不為過,17歲之時就已隨軍出徵,四年後的霍去病,已經從一個小小的私生子成為了當時光芒萬丈的三軍統帥,這時的霍去病才僅僅21歲,可以說霍去病創造了一個武將中的神話,但就是這樣一位天之驕子,卻是英年早逝
  • 一代戰神霍去病,為何英年早逝 ?
    提起漢朝的「民族英雄」,霍去病是位繞不開的傳奇人物。霍去病極為英勇,他一生數次指揮大軍與匈奴會戰,每一仗都是孤軍深入敵境腹部,可謂以寡敵眾,但最後卻出奇制勝,凱旋而歸。 霍去病17歲兩時便定襄,功冠全軍;19歲時三徵河西,開疆拓土;21歲時統帥三軍,縱橫漠北。
  • 封禪與求仙:祭祀天地的秦始皇和漢武帝真是為了長生不老藥嗎?
    本期話題「自古封禪必在泰山」本是經過齊魯儒生的大力宣傳而確立的世俗觀念,但蹊蹺的是,秦始皇和漢武帝在舉行封禪大典的時候都不約而同地將儒生排除在外,海上方士們反而在封禪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雖然泰山封禪的觀念經過以孔子為代表的齊魯儒家學派的大力宣揚,在秦漢以降已經成為了帝王封禪的共識。
  • 大漢帝國不敗戰神霍去病究竟有多厲害?匈奴的一句詩道盡血淚
    霍去病,提到此人,第一個想法此人是個穿越者吧。霍去病具備穿越者幾乎所有的特點,出生卑微(私生子),十七歲即出人頭地,勇冠三軍。王霸之氣照射四方(渾邪王和休屠王上書要投降漢朝。漢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當霍去病率部度過黃河的時候,果然匈奴降部中發生了譁變。
  • 霍去病23歲離奇而死,漢武帝的《輪臺罪己詔》或許能揭示其死因
    誰知好景不長,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新生的大漢朝,馬上面臨一場戰爭的威脅。秦末漢初之際,北方草原上的匈奴人迅速崛起,鐵騎萬千戰力強悍,屢次南下中原,嚴重威脅漢朝北疆。公元前200年,劉邦親自帶領大軍北伐匈奴,誰知出師不利,在白登之戰中陷入重圍,九死一生才得以平安脫險。劉邦意識到,憑當時漢朝的實力,根本不足以與匈奴一決雌雄,被迫轉而採取守勢。
  • 中國歷史中最年輕的戰神,17歲大破敵軍,卻在24歲離奇早逝
    ,霍去病就是最年輕的一代戰神!隨後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此時霍去病完全超過了衛青,是大漢王朝當之無愧的戰神!然而令人無比心痛令人無比遺憾的是公元前117年,年僅24歲(虛歲)的霍去病離奇的英年早逝,那麼一代戰神霍去病英年早逝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 劉秀一年兩次光顧魯國,是想封禪泰山?還是為了阻止兄弟鬩牆?
    從打天下的皇帝變成治理天下的皇帝後,劉秀覺得自己的成就怎麼著都能學習秦始皇、漢武帝一樣到泰山去搞點動作,弄點儀式,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一個精彩的句號。可封禪泰山這種向臉上貼大金片的想法,是絕對不能從自己的嘴裡說出來的,那怎麼辦?劉秀就不辭辛勞的一遍又一遍光顧魯地,第一次去了回來大臣沒反應,那就第二次去的時候離泰山稍微近一點,大臣還是沒反應,劉秀沒辦法了,只得把《河圖會昌符》中的「赤劉之九,會命岱宗」這句話拿出來裝不懂問大臣們是什麼意思。
  • 張若昀版《霍去病》—把「戰神」拉下神壇
    霍去病:出生於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隕落於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享年24歲。原文:霍去病,大將軍青姊少兒子也。以皇后姊子,年十八為侍中。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大將軍予壯士,為票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棄大軍數百裡赴利,斬捕首虜過當。
  • 西漢戰神霍去病為何23歲暴斃?誰才是害死霍去病的真兇?
    可是,就是這麼一位戰神級將領,卻在成就大名之後、在二十三歲的美好年華忽然去世,就如一顆流星一般消失於世間。  霍去病為何暴斃?原因眾說紛紜,大體來說有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是病死。  這個觀點最早出自西漢史學家褚少孫,他在創作年表時,借霍光之口,提及其兄霍去病是病死。  但是,霍去病去世之時正當青年,正是人生百無禁忌的大好年華。
  • 兩大神秘家族,影響歷史70年
    與小吏霍仲孺偷情,生了霍去病,後又與西漢開國功臣陳平的後人陳掌有一腿。漢武帝得知後,找來陳掌,使他顯貴。陳掌心想,偷個情還能沾衛家的光,乾脆就把衛少兒娶了。就連與衛家親近的公孫敖,也得到升官加爵。漢武帝的態度很直白,誰跟衛家好,我就提拔誰。只能說,衛家的女人真的不一般。
  • 驃騎將軍霍去病【向歷史名將學謀略與智慧】
    杜甫《後出塞》詩云:「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借問大將誰?恐是霍驃姚。」詩中所說的霍驃姚就是漢武帝時期最為耀眼的青年軍事將領霍去病。霍去病,西漢著名將領,大將軍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從小生活在奴婢群中,生活十分艱苦,但他勤奮好學,小小年紀就精通了騎馬、射箭、擊刺等各種武藝。他是個性格堅毅、智勇過人的青年。
  • 封狼居胥:十八歲的霍去病到底有多強?
    就這樣,從十五歲開始,霍去病就多次隨舅舅出徵,參與討伐匈奴的戰役,並屢建奇功。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霍去病十八歲時,衛青正要第五次率軍討伐匈奴,漢武帝就提拔了一下霍去病,封他為「票姚校尉」,並賦予了他第一次「獨立帶兵」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