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0年,漢武帝一場泰山封禪,害死了霍去病的獨子霍嬗。
7年前,在漢武帝籌備殲滅匈奴主力時,24歲的霍去病英年早逝,漢武帝反擊大計宣告破產。悲痛中的劉徹做了三件事:1.終止漢帝國與匈奴的決戰;2.調北地五郡鐵甲軍,自長安列軍陣到茂陵,致敬封狼居胥的大司馬霍去病;3.將2歲的霍嬗接到未央宮,封為冠軍侯。
嬗少,字子侯,上愛之,幸其壯而將之。
愛屋及烏,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喜愛,全都轉移到了2歲的霍嬗身上。
莊嚴的未央宮中。漢武帝抱著2歲霍嬗,望著茂陵的方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那銳利的目光夾雜著傷痛的緬懷,直視著遙遠的天際。良久之後,又低下頭慈祥地說道:「嬗兒,你的父親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霍嬗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當劉徹流露出欣慰之色時,鬍子上的痛楚又將他拉回了現實。小霍嬗掙脫了他的懷抱,散發著銀鈴般的笑聲,一蹦一跳撲向了奶娘的懷抱……
彈指一瞬7年間,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帶著8歲的霍嬗踏上了泰山封禪的道路。
南平百越之地,西開河西走廊,東拓樂浪四郡,北卻匈奴千百裡。自漢高祖劉邦白登山之圍,數十年和親之屈辱,盡掃於狼居胥山巔。
奠定了傳統漢地版圖的漢武帝,成為了秦始皇之後,又一位前往泰山封禪的皇帝。他們一個開啟了華夏大一統的篇章,一個塑造了堅韌不屈的漢民族性格,因此並稱「秦皇漢武」。
在這場盛事即將開始之際,一個叫司馬談的垂暮之人,將800年的家族使命託付給了司馬遷。
他整理了無數的史料,等待著漢武帝封禪泰山,暗暗發誓要振興司馬一族的太史榮耀。但命運給司馬談開了個大玩笑,在封禪的路上司馬談病倒了。多年的嘔心瀝血,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徹底化為了泡影……
當遊歷天下的司馬遷,趕回洛陽時,父親司馬談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見證封禪泰山,並記錄漢武帝生平夙願的破滅,毀掉了司馬談全部的生機。他的疾病並不致命,但他的心病——無藥可醫……
他用盡全部的力氣,對司馬遷說:「自周朝而來,司馬家出任太史一職,已有八百年了。如今得見武帝陛下封禪泰山,可我卻倒在了這病榻之上,這是我一生最大的不幸啊!我死之後,一切文稿由你處置,切記不要辱沒了太史的榮耀」……
封禪的車隊拋下了司馬談,依舊在滾滾前行;漢武帝的殷殷期盼中,他們到達了終點。
一身肅穆黃袍的劉徹,懸掛著鋒利的寶劍,一步步踏上了泰山之巔。俯瞰著萬裡山河的武帝,將期望的目光,投向了8歲的霍嬗。
他要像培養霍去病一樣,將這個孩子送往比狼居胥更北的山峰;他要讓漢軍的鐵騎,粉碎漠北的狼騎;讓飄揚著赤紅色彩的漢旗,插滿北方的草原……
但歸程的路上,泰山的風寒毀掉了8歲的霍嬗,戰神霍去病的血脈至此斷絕。
漢武帝從2歲,就精心培養的霍嬗;在劉徹意氣風發的泰山之巔,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刺骨的寒風,摧毀了霍嬗全部的生機。這個霍去病唯一的兒子,在漢武帝最風光無限之際,走上了英年早逝的道路。
一個叫司馬遷的青年,帶著800年太史的榮耀與司馬談的遺志,在《史記》中寫下了泰山封禪中去世的一個老人、一個孩子。
孩子霍嬗的風寒,為漢武帝的雄才偉略畫上了句號;司馬談的病逝,開啟了紀傳體通史的新紀元;戰爭與文化的交織,勾勒出了文明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