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一年兩次光顧魯國,是想封禪泰山?還是為了阻止兄弟鬩牆?

2020-12-24 騰訊網

光武帝劉秀成功統一全國後,臨近晚年的時候,一年內兩次光顧魯國,群臣猜出兩個目的,只敢說出一個,另一個只能看不敢言,其中一個是為了顯示榮耀,另一個大有深意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中國人做事的智慧有很多種,其中有一種是非常想做的事情自己不好意思從自己嘴裡說出來,通過動作暗示別人,讓別人說出來,然後順勢而為實現目的,做完了事還說這是別人讓我做的,名利雙收。還有一種是想告誡他人但又很難開口,就通過動作暗示別人自己的意圖,讓別人領會,達到防範的目的。

從打天下的皇帝變成治理天下的皇帝後,劉秀覺得自己的成就怎麼著都能學習秦始皇、漢武帝一樣到泰山去搞點動作,弄點儀式,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一個精彩的句號。可封禪泰山這種向臉上貼大金片的想法,是絕對不能從自己的嘴裡說出來的,那怎麼辦?劉秀就不辭辛勞的一遍又一遍光顧魯地,第一次去了回來大臣沒反應,那就第二次去的時候離泰山稍微近一點,大臣還是沒反應,劉秀沒辦法了,只得把《河圖會昌符》中的「赤劉之九,會命岱宗」這句話拿出來裝不懂問大臣們是什麼意思。

這個時候大臣們的思維跟上節奏了「原來皇上是想封禪泰山!」因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劉邦(赤劉:來自於赤帝子斬白帝子的傳說)後的第九代應該封禪泰山。給皇帝臉上貼金這樣的事情,歷來大臣們最擅長,在各種激情勸諫下,劉秀表面勉為其難的接受了大臣們的要求,心裡笑開了花,最終意氣風發的實現了封禪泰山的願望。

完成封禪泰山回來的路上,有些大臣回想皇帝劉秀兩次光顧魯地的原因,猛然間冷汗直冒,心裡大呼「皇上可不僅僅是為了封禪泰山,原來還有更深的含義啊!」

猜到這個含義的大臣們,出了冒冷汗外,真的是什麼都不敢說,因為這個含義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中國歷史上首位在自己無過錯的前提下,主動提出辭讓太子大位的劉強,光武帝劉秀因為郭皇后抱怨丈夫對她不夠寵愛,在後宮興風作浪,就一怒之下把郭皇后廢了,改為中山太后,而劉強是郭皇后的兒子,繼續處在太子之位境地就非常不妙,在接受了近臣的勸說後,態度非常堅決的主動辭職。

劉強的這個舉動,感動了整個大漢朝,劉秀笑了,新皇后陰麗華笑了,大臣們笑了,在大家都開心的情況下,獨自委屈的劉強得了一塊很大的封地,做了東海王。可是這樣也不行,劉強可是做了很長時間的太子,身邊的利益和附帶關係盤根錯節,失去太子之位的劉強也許能接受做王的現實,可劉秀對劉強身邊曾經的故人放心不下。

利益是能驅動人挺而冒險的,自帶迷幻效果,劉秀不想看到自己百年之後發生兄弟鬩牆的事來,尋常人家可能還好,天家出一次就可能分崩離析。於是劉秀就在晚年的時候一年兩次跑到魯地來,他的目的是想通過這樣的行為,告誡劉強和劉強身邊的人別妄動,或者說給劉強施加壓力,若劉強真挺而冒險,那他就可以把心中的這顆刺給拔掉,以解後顧之憂。

劉秀的帝王心術可見真不一般,一個動作兩個目的,泰山封禪做了,順帶著還警告了在魯地做王的劉強。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封禪與泰山
    劉封是寇氏之子,在過繼給劉備之前,本來只是當地某劉家的外甥,所以他的名字應該也是劉備起的;這兩兄弟連起來,就是皇帝受命於天下的典禮:封禪。  封禪是一整套儀式,所謂「封」,就是在泰山極頂聚土築圓壇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於天;「禪」則是在山下小山丘積土築方臺壇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報福廣恩厚之情。圓壇、方臺就代表了天圓地方,跟北京現在的天壇地壇啥的一個套路。
  • 泰山封禪:《山海經》神話傳說(9)
    原文又南三百裡,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鳴自詨。環水出焉,東流注於江,其中多水玉。譯文再向南三百裡有座山,名叫泰山,山上有許多玉,山下有許多金。山中有一種野獸,它形狀與豬相似,體內有珠子,這種獸名叫狪狪,它發出的叫聲像是在喊自己的名字。環水發源於此,向東流入汶水,水中有很多水晶。
  • 泰山片石
    三千年來,寫泰山的詩裡最好的,我以為是詩經的《魯頌》:「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巖巖」究竟是一種什麼感覺,很難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可以體會到泰山是有那麼一股勁兒。詹即瞻。說是在魯國,不論在哪裡,抬起頭來就能看到泰山。這是寫實,然而寫出了一個大境界。漢武帝登泰山封禪,對泰山簡直不知道怎麼說才好,只好發出一連串的感嘆:「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惑矣!」完全沒說出個所以然。
  • 檀淵之盟後,宋真宗為何迫不及待地要到泰山封禪?
    王欽若的話,其實是為了對付寇準做準備的,寇準又叫寇老西,是宋真宗面前敢於直言的一代良相。和平年代裡這是小人最願意染指的一類人,這次王欽若本也想貶低寇準,卻給愛虛榮的宋真宗潑了一盆冷水,讓真宗從此怏怏不樂,這正是他的一個心病呀(寇準隨即被罷相,貶到陝州,改用王旦為相)。王欽若是個善於察言觀色、逢迎邀寵的馬屁精。
  • 封禪記 | 泰安大道景觀設計
    原來荒蕪的兩側地塊上,紛紛有了居住區和商業體入主,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更多地塊也在籌劃建設中,而這條景觀大道的建設目的似乎也達到了,作為貫通整個高鐵新區南片的公共基礎設施,當有老人、父母帶著孩子在場地上休憩遊樂的時候,這就是場所的意義所在。
  • 霍去病早逝7年後,漢武帝一場封禪泰山,戰神霍家的血脈至此斷絕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一場泰山封禪,害死了霍去病的獨子霍嬗。7年前,在漢武帝籌備殲滅匈奴主力時,24歲的霍去病英年早逝,漢武帝反擊大計宣告破產。悲痛中的劉徹做了三件事:1.終止漢帝國與匈奴的決戰;2.調北地五郡鐵甲軍,自長安列軍陣到茂陵,致敬封狼居胥的大司馬霍去病;3.
  • 宋史111:宋真宗受奸臣蠱惑,泰山封禪,自認高過三皇五帝
    過了幾天,宰相王旦率領文武百官、將校官吏兩萬多人,請求封禪。至此,舉國若狂,足足籌議了好幾個月。宋真宗又命王欽若到泰山去預備封禪。不久,王欽若派人奏報:「泰山有蒼龍出現,天書降福。」宋真宗裝模作樣地說:「朕自愧無德,難報天賜的吉祥。」文武百官又頌揚拜賀。於是宋真宗又親自去泰山封禪、接書,免不得一番興師動眾。
  • 封禪與求仙:祭祀天地的秦始皇和漢武帝真是為了長生不老藥嗎?
    本期話題「自古封禪必在泰山」本是經過齊魯儒生的大力宣傳而確立的世俗觀念,但蹊蹺的是,秦始皇和漢武帝在舉行封禪大典的時候都不約而同地將儒生排除在外,海上方士們反而在封禪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雖然泰山封禪的觀念經過以孔子為代表的齊魯儒家學派的大力宣揚,在秦漢以降已經成為了帝王封禪的共識。
  • 封禪與東巡,秦始皇那荒唐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由於封禪大禮神聖而隆重,古代許多君王都曾有過封禪泰山的想法,其中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在「尊王攘夷」之後,也曾想過要去泰山封禪,卻被管仲給攔住了,理由是資格不夠。所謂封禪的資格,必須是要受命於天的天子,齊桓公雖為齊國國君,但畢竟還是周天子的臣子。其次,即便是天子,也必須是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才能舉行封禪。
  • 為了封禪,宋真宗聯合朝臣真是演了一齣好戲,甚至就此沉迷其中
    封禪,是指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禮,一般有帝王親自去泰山舉行所以封禪,歷來也是有能力對社會有貢獻的君主,比如秦始皇一統天下,漢武帝的太平盛世,他們都封過禪封禪的君王,也大多集中在漢、唐兩個朝代,大宋朝只有一位君王封過禪,並不是開國皇帝太祖,而是宋真宗趙恆
  • 俗語:泰山石敢當,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何很多牆上都有?漲知識了
    泰山是一座神山,泰山穩穩地矗立在齊魯大地上,在世人的眼中這座山是神聖的,是一座吞吐日月的神山,於是歷代的帝王都有一個心願到泰山祭拜天地,這被稱為泰山封禪。秦始皇開了泰山封禪的先河,後代帝王前來封禪的絡繹不絕,總共有13位。
  • 泰山旅遊攻略(紅門、中天門、南天門線)
    他說要是能爬還是儘量爬,我們也信心滿滿地表示一定登到頂!走,上山!下來後深有體會,如果年紀大,建議買兩根拐棍,到處都有賣的,也不貴,很實用。這十八盤是泰山最陡峭的一段,那時古人為了便於客人上山,在這段盤道兩旁分別豎立起了十八根鐵柱,並用鐵索鏈連接起來,便於遊人攀扶。所以說十八盤並非有十八段盤道,而是指豎有十八根鐵柱的盤道。以前我以為是十八段盤道呢。
  • 霍去病身為人臣為什麼敢登狼居胥山封禪祭天?
    把你們弄進來,就是和大傢伙聊聊霍去病和封禪的事。要想把這問題搞清楚,老梁覺得咱先把封禪和狼居胥山搞清楚是幹啥的,有這個墊底,咱在掰扯這問題就很容易了。封禪封指的是的祭天,一般指的是皇帝他老人家,邁著老胳膊老腿親自登上泰山築的壇,告訴老天爺自己個做的如何如何好,這天下太平一片的祥和,您就放心了。說道這裡,有人就要問了,那為啥要挑泰山這地呢?老祖宗認為泰山是天下第一山,個頭最高,和老天爺挨的最近,人間的帝王想要和老天爺說點悄悄話,這嘎達最合適。而這禪指的是祭地,一般指泰山腳下的那些個小的丘陵。
  • 始於儒家文化,封禪是什麼意思?為何明朝堅決不封禪
    後來漢朝等多個朝代也沿用了封禪一說,紛紛有舉行過封禪大禮,不過並非所有的皇帝都會舉辦,因為這卻是勞民傷財,而且儒家說,封禪前必須要有15個天降祥瑞,比如說紫氣東來,紫徽星大亮等等,皇帝才能夠去舉辦這一典禮。
  • 長勺之戰:魯國和齊國巔峰對決,結果誰贏了?
    不過,考慮到齊國和魯國之間的整體實力,齊國大軍的兵力,還是要明顯超過魯國的。因此,面對齊國大軍,魯莊公一開始選擇了後撤的策略,這其實是比較合理的。畢竟對方士氣旺盛,如果直接正面迎敵的話,很可能讓魯國損失更大。由於幹時戰爭的勝利,鮑叔牙以下將士都輕視魯軍,認為不堪一擊,於是發起聲勢洶湧的攻擊。魯莊公見齊軍攻擊魯軍陣地,就要擂鼓下達應戰的命令。在這個關鍵時刻,曹劌及時勸阻了魯莊公。
  • 《霹靂無雙》一劍封禪有哪些技能 一劍封禪技能詳情
    導 讀 霹靂無雙一劍封禪這個執著於吞佛童子的英雄,在這個遊戲裡面,有著哪些的技能呢?
  • 吞佛童子與一劍封禪,究竟是一體雙魂,還是魔分兩性?
    補過2005年至2008年霹靂布袋戲的道友們,一定對這兩個名字很熟悉:吞佛童子和一劍封禪。一劍封禪一生都想找出吞佛童子將其殺掉,卻不知自己即是吞佛童子的化生。劍雪一心想要為一劍封禪博得未來,他相信封禪和吞佛是不同的靈魂,或者說是完全對立的人格,只要壓住封禪的殺性,吞佛就可以永不出現。
  • 泰山腳下的「飛來石」,竟是皇帝得罪山神所變,自古套路得人心
    泰山為五嶽所尊崇,歷來受到帝王的青睞。在古代,人們相信泰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皇帝稱自己為天子,只有舉行過禪宗封印儀式的東正教皇帝才是皇帝。所以,只要皇帝登上了王位,泰山就會來到泰山。我爬過泰山很多次,聽過很多故事。今天,我們來談談泰山上的飛石。這塊石頭有什麼特別之處?
  • 《曹劌論戰》中魯國是怎麼勝利的?齊國真的輸了嗎?
    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都在強調「一鼓作氣」的重要性,但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齊國一鼓作氣的時候,魯國不鼓,齊國就不進攻呢?為什麼三通鼓之後齊師就「竭」了呢?春秋早期,是周天子帶著姬姓諸國東徵西討到諸侯爭霸的過渡階段。這段時期的戰爭大多還遵守這君子之戰或者貴族之戰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