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霍去病:一身能擎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2020-12-22 新爭鳴

西漢是一個充滿傳奇的朝代,這個時代有著無與倫比的輝煌,和眾多卓越的英雄人物,霍去病就是當時的一個仿佛開了外掛般存在的少年英雄。

霍去病的出身聽起來十分高貴,他的舅舅是當時的大將軍衛青,他的姨夫姨母是當時的皇帝和皇后,但據史料記載:「父仲孺,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侍者衛少兒私通而生去病。」

這是說霍去病是他的父親霍仲孺和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私通生下的孩子。霍去病的母親衛少兒是後來西漢的皇后衛子夫的三姐,但她生下霍去病時還只是平陽公主的女奴,他的父親在當時也只是平陽縣小吏,而且在霍去病出生後,霍仲孺不敢讓人知道自己和公主女奴私通的事情,因此也不敢承認霍去病的存在。由此看來,雖然霍去病的舅舅是功名顯赫的大將軍,但僅從出身來看,霍去病實則出身普通,且幼年的遭遇坎坷。

霍去病之所以能夠飛黃騰達,傳下很多不朽的戰功,和當時的皇后衛子夫有很大的關係。衛子夫是霍去病的姨母,在霍去病剛滿周歲時,衛子夫便以公主府歌女的身份被選入後宮,成為劉徹的寵妃,後來在生下太子劉據後被封為皇后。但霍去病之所以能夠名留青史,靠的是他六次出擊匈奴並大獲全勝的赫赫戰功。司馬遷在《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評價霍去病:「驃騎將軍為人少言不洩,有氣敢任。」這裡是說霍去病說話不多,可以為別人保守秘密,而且具有超拔之氣,敢於承擔責任。司馬遷對霍去病的高度評價也就說明了霍去病在當時和後世人們心中的不朽地位。

霍去病精於騎射,用兵靈活,而且他不拘於古法,有自己對戰事的見解。而他年少時就展現出來的卓越天賦,也讓年紀僅僅十七歲的霍去病得到了漢武帝的認可,並任命他為驃姚校尉。元朔六年,漢武帝策劃了一場對匈奴的反擊戰爭,即歷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戰。當時年紀還不到十八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隨其舅父衛青出徵。

在戰場上,霍去病帶領著八百名精銳士兵深入敵營,據史料對這場戰役的記載,霍去病在衛青率領六名大將十萬大軍攻打匈奴,經歷了很多失利的情形下,在右將軍蘇建領導的一支部隊攻敗逃回和前將軍趙信無奈投降的情況下,霍去病依然毫不畏懼,反而拋開衛青帶領的主力軍,尋找殲敵的有利時機,最終深入敵人內部,大量殲滅敵軍,並且活捉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在未知生死的情況下有勇有謀,不畏死亡,這對於一個十七歲的少年來說,是何等的勇氣和謀略!而這場戰役也使霍去病在漢朝歷史中嶄露了頭角,為霍去病的橫空出世,接連創下豐功偉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元狩二年,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領一萬將士出徵匈奴。霍去病一路長驅直入,深入匈奴腹地數千裡,在六天的時間裡,轉戰了匈奴的五個部落,併集中兵力攻破了這五個部落。打完這一仗,霍去病沒有戀戰,領兵回歸,在歸途中遭遇了匈奴將領折蘭王和盧胡王的攔截,霍去病帶領士兵浴血奮戰,最終以三千殘兵戰勝二王,大獲全勝。這是一場獲得奇勝的戰役,也是霍去病第一次擔當三軍主帥的戰役,霍去病毫不畏懼視死如歸的精神也使這次戰役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此之後,霍去病在漢朝百姓乃至後世至今的我們心裡都留下了不朽的地位。

這次戰爭後,同年夏天,霍去病再次出徵,在兩路協助部隊不能前來支援的時候,霍去病依舊沉著冷靜,再次率兵孤軍深入,對匈奴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又一次在與匈奴的戰爭中獲得勝利。而這兩次的河西戰役也將霍去病的名字傳遍了河西的山川大漠,令匈奴百姓聞之膽寒。而這兩次戰役也使漢王朝獲得了對匈奴作戰有史以來最大的勝利。而這一年,霍去病僅僅十九歲。

元狩四年,為了徹底殲滅匈奴的主力,霍去病又一次出徵匈奴。這時的霍去病已經是漢王朝手中最有力的一支王牌了,霍去病沒有讓人失望。霍去病又一次深入大漠,和偶遇的匈奴左賢王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爭,最終左賢王抵擋不住,兵敗潰逃,霍去病窮追不捨,一直打到了狼居胥山,並在這裡進行了祭天大典,這也是成語「封狼居胥」典故的來源。這次戰爭,霍去病去匈奴的部落進行了一次大掃蕩,斬獲俘虜匈奴七萬多人,左賢王部落幾近全軍覆沒。而這次戰爭之後,匈奴也無力在騷擾漢朝邊境,形成了「幕南無王庭」的局面。

霍去病英年早逝,在漠北大戰之後僅兩年,年僅二十四歲的霍去病便就此隕落。但他英勇的一生在歷史上畫下了不同凡響的一頁。歷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如戰國的白起,楚漢的韓信,唐朝的李靖,但沒有哪一個向他一樣一生榮光。他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綻放的光華將永遠留在歷史課本中,留在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

相關焦點

  • 張若昀版《霍去病》—把「戰神」拉下神壇
    霍去病:出生於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隕落於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享年24歲。原文:霍去病,大將軍青姊少兒子也。以皇后姊子,年十八為侍中。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大將軍予壯士,為票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棄大軍數百裡赴利,斬捕首虜過當。
  • 衛青與霍去病誰更厲害?答案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臺論戰功。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少年行四首》·王維衛青是西漢時期令匈奴聞風喪膽的大將軍,其侄兒霍去病也是世間少有的少年英雄。
  • 一代戰神霍去病去世的八大謎團
    十七歲,兩齣定襄,功冠全軍;十九歲,三徵河西,開疆拓土;二十一歲,統帥三軍,縱橫漠北。霍去病,一個代表著青春、勇武與奇蹟的名字。他一生數次指揮大軍與匈奴會戰,每一仗均是深入險境,孤軍奮戰,每一仗均是以寡敵眾,大勝而歸!然而,這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天之驕子,卻在他二十三歲的時候突然劃上了生命的句號。
  • 戰神的故事!《霍去病》引期待,張若昀毛曉彤組CP,配角吸睛
    戰神的故事!《霍去病》引期待,張若昀毛曉彤組CP,配角吸睛 近年來,小說改編成影視劇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但因為原著與影視劇的差異化導致口碑下跌的也不在少數。三年前,古裝劇《霍去病》根據《史記》、《漢書》改編,引起了大家的極大關注,從原著來看,無疑是重量級製作。
  • 驃騎將軍霍去病【向歷史名將學謀略與智慧】
    據《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將軍青、驃騎將軍去病將各五萬騎,步兵轉者踵軍數十萬,而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驃騎。驃騎始為出定襄,當單于。捕虜言單于東,乃更令驃騎出代郡,令大將軍出定襄。郎中令為前將軍,太僕為左將軍,主爵趙食其為右將軍,平陽侯襄為後將軍,皆屬大將軍。兵即度幕,人馬凡五萬騎,與驃騎等鹹擊匈奴單于。驃騎將軍亦將五萬騎,車重與大將軍軍等,而無裨將。
  • 西漢戰神霍去病為何23歲暴斃?誰才是害死霍去病的真兇?
    可是,就是這麼一位戰神級將領,卻在成就大名之後、在二十三歲的美好年華忽然去世,就如一顆流星一般消失於世間。  霍去病為何暴斃?原因眾說紛紜,大體來說有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是病死。  這個觀點最早出自西漢史學家褚少孫,他在創作年表時,借霍光之口,提及其兄霍去病是病死。  但是,霍去病去世之時正當青年,正是人生百無禁忌的大好年華。
  • 霍去病早逝7年後,漢武帝一場封禪泰山,戰神霍家的血脈至此斷絕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一場泰山封禪,害死了霍去病的獨子霍嬗。7年前,在漢武帝籌備殲滅匈奴主力時,24歲的霍去病英年早逝,漢武帝反擊大計宣告破產。悲痛中的劉徹做了三件事:1.終止漢帝國與匈奴的決戰;2.調北地五郡鐵甲軍,自長安列軍陣到茂陵,致敬封狼居胥的大司馬霍去病;3.
  • 張若昀版92集《霍去病》即將定檔,霍去病的一生,有這麼長?
    霍去病死的時候,才二十四歲,還不到而立之年,歷史上最典型的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大多數人一輩子的精彩到這裡,也許才只是開始或者暖場,百裡奚還在養牛,姜子牙連釣魚的招都還沒想到,弘曆才剛剛坐上龍椅,可是霍去病,已經永遠的去了。
  • 霍去病23歲離奇而死,漢武帝的《輪臺罪己詔》或許能揭示其死因
    漢武帝時期,對外戰爭頻繁,出現了眾多震爍千古的名將,霍去病就是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位。霍去病出身卑賤,是平陽縣小吏霍仲孺之子,他的母親是平陽侯府的婢女衛少兒。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也就是霍去病的姨媽,得到了漢武帝寵幸,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霍去病由此成為漢武帝的近臣。
  • 大漢帝國不敗戰神霍去病究竟有多厲害?匈奴的一句詩道盡血淚
    霍去病,提到此人,第一個想法此人是個穿越者吧。霍去病具備穿越者幾乎所有的特點,出生卑微(私生子),十七歲即出人頭地,勇冠三軍。王霸之氣照射四方(渾邪王和休屠王上書要投降漢朝。漢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當霍去病率部度過黃河的時候,果然匈奴降部中發生了譁變。
  • 中國古代十大戰神:嶽飛第九,白起僅第四,第一太強,活著已封神
    中國上下五千年,能徵善戰的將領數不勝數,每個朝代都有不少的傑出將領,這裡選出十大筆者心目中最能代表戰神的十個人: 10、蓋世英才—袁崇煥 楊惟和曾說過,「十餘年奴氛孔熾,士卒畏敵,不畏將帥。袁崇煥一振起之,而將士始用其命,軍民始安其生,天下壯之,真今之方叔也 」。
  • 《霍去病》就要上映了,他的一生究竟是被低估了還是被誇大了?
    年僅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裡赴利,斬獲敵人2028人,勇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公元前121年,年僅十九歲的霍去病便被任命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地區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
  • 霍去病、衛青——甥舅聯手抗擊匈奴的絕代雙驕
    青少時艱難,《史記》載:「青壯,為侯家騎」(侯家騎,即騎奴,古時王宮貴族的童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春,衛青的三姐衛子夫成為漢武帝的夫人,衛青升為建章監、侍中,後又被任命為太中大夫,俸祿千石,掌管朝政議論。(公元前138年至前129年),在近十一年時間裡,衛青跟隨武帝,出入左右,深得信任,為後來七徵匈奴,任大司馬大將軍為內朝參決政事、秉掌樞機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