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是一個充滿傳奇的朝代,這個時代有著無與倫比的輝煌,和眾多卓越的英雄人物,霍去病就是當時的一個仿佛開了外掛般存在的少年英雄。
霍去病的出身聽起來十分高貴,他的舅舅是當時的大將軍衛青,他的姨夫姨母是當時的皇帝和皇后,但據史料記載:「父仲孺,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侍者衛少兒私通而生去病。」
這是說霍去病是他的父親霍仲孺和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私通生下的孩子。霍去病的母親衛少兒是後來西漢的皇后衛子夫的三姐,但她生下霍去病時還只是平陽公主的女奴,他的父親在當時也只是平陽縣小吏,而且在霍去病出生後,霍仲孺不敢讓人知道自己和公主女奴私通的事情,因此也不敢承認霍去病的存在。由此看來,雖然霍去病的舅舅是功名顯赫的大將軍,但僅從出身來看,霍去病實則出身普通,且幼年的遭遇坎坷。
霍去病之所以能夠飛黃騰達,傳下很多不朽的戰功,和當時的皇后衛子夫有很大的關係。衛子夫是霍去病的姨母,在霍去病剛滿周歲時,衛子夫便以公主府歌女的身份被選入後宮,成為劉徹的寵妃,後來在生下太子劉據後被封為皇后。但霍去病之所以能夠名留青史,靠的是他六次出擊匈奴並大獲全勝的赫赫戰功。司馬遷在《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評價霍去病:「驃騎將軍為人少言不洩,有氣敢任。」這裡是說霍去病說話不多,可以為別人保守秘密,而且具有超拔之氣,敢於承擔責任。司馬遷對霍去病的高度評價也就說明了霍去病在當時和後世人們心中的不朽地位。
霍去病精於騎射,用兵靈活,而且他不拘於古法,有自己對戰事的見解。而他年少時就展現出來的卓越天賦,也讓年紀僅僅十七歲的霍去病得到了漢武帝的認可,並任命他為驃姚校尉。元朔六年,漢武帝策劃了一場對匈奴的反擊戰爭,即歷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戰。當時年紀還不到十八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隨其舅父衛青出徵。
在戰場上,霍去病帶領著八百名精銳士兵深入敵營,據史料對這場戰役的記載,霍去病在衛青率領六名大將十萬大軍攻打匈奴,經歷了很多失利的情形下,在右將軍蘇建領導的一支部隊攻敗逃回和前將軍趙信無奈投降的情況下,霍去病依然毫不畏懼,反而拋開衛青帶領的主力軍,尋找殲敵的有利時機,最終深入敵人內部,大量殲滅敵軍,並且活捉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在未知生死的情況下有勇有謀,不畏死亡,這對於一個十七歲的少年來說,是何等的勇氣和謀略!而這場戰役也使霍去病在漢朝歷史中嶄露了頭角,為霍去病的橫空出世,接連創下豐功偉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元狩二年,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領一萬將士出徵匈奴。霍去病一路長驅直入,深入匈奴腹地數千裡,在六天的時間裡,轉戰了匈奴的五個部落,併集中兵力攻破了這五個部落。打完這一仗,霍去病沒有戀戰,領兵回歸,在歸途中遭遇了匈奴將領折蘭王和盧胡王的攔截,霍去病帶領士兵浴血奮戰,最終以三千殘兵戰勝二王,大獲全勝。這是一場獲得奇勝的戰役,也是霍去病第一次擔當三軍主帥的戰役,霍去病毫不畏懼視死如歸的精神也使這次戰役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此之後,霍去病在漢朝百姓乃至後世至今的我們心裡都留下了不朽的地位。
這次戰爭後,同年夏天,霍去病再次出徵,在兩路協助部隊不能前來支援的時候,霍去病依舊沉著冷靜,再次率兵孤軍深入,對匈奴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又一次在與匈奴的戰爭中獲得勝利。而這兩次的河西戰役也將霍去病的名字傳遍了河西的山川大漠,令匈奴百姓聞之膽寒。而這兩次戰役也使漢王朝獲得了對匈奴作戰有史以來最大的勝利。而這一年,霍去病僅僅十九歲。
元狩四年,為了徹底殲滅匈奴的主力,霍去病又一次出徵匈奴。這時的霍去病已經是漢王朝手中最有力的一支王牌了,霍去病沒有讓人失望。霍去病又一次深入大漠,和偶遇的匈奴左賢王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爭,最終左賢王抵擋不住,兵敗潰逃,霍去病窮追不捨,一直打到了狼居胥山,並在這裡進行了祭天大典,這也是成語「封狼居胥」典故的來源。這次戰爭,霍去病去匈奴的部落進行了一次大掃蕩,斬獲俘虜匈奴七萬多人,左賢王部落幾近全軍覆沒。而這次戰爭之後,匈奴也無力在騷擾漢朝邊境,形成了「幕南無王庭」的局面。
霍去病英年早逝,在漠北大戰之後僅兩年,年僅二十四歲的霍去病便就此隕落。但他英勇的一生在歷史上畫下了不同凡響的一頁。歷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如戰國的白起,楚漢的韓信,唐朝的李靖,但沒有哪一個向他一樣一生榮光。他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綻放的光華將永遠留在歷史課本中,留在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