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2020-08-28 喵小道

很久沒有看到過這麼震撼人心的戰爭片了,《八佰》自去年經歷了改檔、突然撤檔、技術問題再到今年的疫情影響,一路走來著實不易,好在此時終於能登錄院線了,還被視作了重振影院的一劑強心針,就目前效果來看,它也確實當之無愧。



《八佰》的全國公映雖然定在了8月21號,但截至到20號,票房已經累計突破1.8億,如果沒有疫情影響,這個數字絕對不止,能有這麼高的票房,不是因為別的,好口碑使然。


影片在豆瓣的評價雖略有波動,但也基本穩定在了8分左右。這在國產電影中絕對屬於上等水準,管虎導演十年磨一劍,還在國內首次引進了IMAX攝影機拍攝,光製作成本就花了近5個億,1比1搭建起200畝的上海老建築,甚至還人工開鑿了一條「蘇州河」,就這種做電影的態度,《八佰》要不火,簡直是天理難容啊!


早在去年我就打算去看《八佰》,可沒成想突然就被撤了,後來說是有技術原因,還有說是因為啥「禁忌」?網上又傳的神乎其神的,一度讓我以為它怕是被領導老爺們給拿下了。可當大熒幕上的龍標一出現,可把我嚇一跳,公映許可證的編號居然是2019 800號,正和電影《八佰》重名,這絕不是巧合,而是領導老爺們有意送給《八佰》的禮物,如此看來,網上的一些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電影的故事很簡單,講述的是淞滬會戰的最終章--四行倉庫保衛戰。由於是根據真實歷史改編,我想大家也應該去了解一下當時的真實歷史。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組織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爭。


淞滬會戰中阻擊日軍的中國軍隊


1937年8月13日,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大舉侵佔華北,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蔣介石做出戰略部署,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雙方投入兵力近百萬人,戰爭持續了近三個月,中國軍隊雖然裝備不精,又指揮失當但硬是靠著血肉之軀扛了整整三個月,因為戰爭之初,小日本就揚言要「三個月滅亡中國」,可三個月下來楞是被打了臉,這場戰爭也極大的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爭鬥志。


在影片中,日軍亦揚言要「三個小時」攻佔四行倉庫,結果也被一舉粉碎。


這場四行倉庫保衛戰可以說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彼時的中國軍隊已經撤離上海,只留下了88師的一個團的兵力死守在四行倉庫之中。他們身後隔著蘇州河正是英美的租借區,一邊天堂,一邊地獄。


被解救的八百壯士,他們很多還是孩子。


倉庫裡四百多名將士面對日軍的進攻,死守了整整四天四夜,四行倉庫的指揮官,團長謝晉元為震懾日軍,將只有四百多人的部隊宣稱是八百人,這便是「八百壯士」的由來。


影片的具體情節我就不劇透了,這是一部典型的描繪「群像」的電影,《八佰》塑造了每一個真實生動的個體,恐懼、膽怯、勇敢和無畏。



老兵油子羊拐的鐵漢柔情,端午從一個「小孩」蛻變成一名真正的抗戰英雄,小湖北也在短短幾天時間完成了自己的成長...


影片中的人物眾多但都豐富立體,管虎導演多採取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八百壯士和z租界裡的各界人士的眾生相。



倉庫內,除88師524團外,還有許多是抓來的逃兵。事實上,導演也有意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理解戰爭。他們是最真實的普通人,臨時被賦予了保家衛國的重任,他們中有的是逃兵,有的是帳房先生,是農民甚至還有十幾歲的孩子。


沒有了民族大義的光輝,他們也會害怕,想逃。但他們卻被命運驅趕到了這裡,租借不收士兵,無路可走的他們只能強壓著恐懼一起參與到戰鬥之中。


有時候,英雄也許不是因為他就有很高的覺悟,而是時代環境促成的。他們會恐懼,這是本能,但當他們端起槍和軍人一起並肩作戰時,他們也成為英雄了。


與四行倉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隔岸的租借,導演不止一次的利用大全景,旋轉俯拍看兩地的巨大差距。四行倉庫內滿目瘡痍,硝煙瀰漫,廢墟一片。而南岸的租界裡卻是歌舞昇平,到處燈火通明。



南岸就是八百壯士們要守護的國土,如此強烈的反差,導演並非是要諷刺租界的紙醉金迷,而是更突顯戰爭對於城市的破壞。昔日的北岸同樣是這麼繁華,可戰爭卻讓這裡成為了廢墟。


在電影中,八百壯士們的抗爭被賦予了更為宏大的意義,四天的堅守,讓對岸的國人終於明白了必須要奮起反抗,不能做亡國奴,進而是要喚醒全中國人民的抗爭意識。也正是在這樣的感召下,才出現了那一幕幕兩岸共同抗戰的感人瞬間。



青幫幫眾拿命傳送物資,戲班老班主擂鼓為戰士們助威,岸邊民眾拿起指示牌告知倉庫守軍日軍的進攻動向...這些都是在宣告中國軍民團結一心,民族意識正在覺醒,有四萬萬的中國人做支柱,中國必將迎來最後之勝利。


作為一部有血有肉的弘揚愛國主義的電影,《八佰》在一些細節上做的非常感人,我在觀看電影時幾度潸然淚下,當身上綁滿手榴彈的戰士們毅然跳樓與敵人同歸於盡時,他們高聲呼喊著自己的姓名,隨後是一聲爆炸,(此為真實戰爭場景)。


無數的無名英雄們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完成了阻擊日軍的任務,這些再平常不過的名字雖然不會被歷史保留,但我們會永遠記得有「八百壯士」。



還有升軍旗的那場戲中,一位姑娘用身體纏了一面軍旗,偷渡蘇州河送到了倉庫守軍手中(此為真實事件),八百壯士們隨即舉行了升旗儀式。



初曉時分,紅日升起,一面中國軍旗高掛天地之間,八百壯士肅立敬禮,他們眼神堅定,此時無言勝有言,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除此之外,影片中還雜糅了許多超現實主義的元素,在小湖北遠窺南岸的租界時,戲臺上正上演著《長坂坡》的戲份,此時鏡頭一轉,他竟見山坡之上趙子龍騎白馬持長槍,正向百萬敵軍殺去。


這裡的趙子龍隱喻的正是八百壯士,如此大膽的藝術創造,也使得影片平添了幾分浪漫主義氣息。



由此可見,導演在影片創作中並非是一味地還原歷史,其重點表現的是一種全民族的抗戰精神。這種精神,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壯志豪情在「一身是膽」的趙子龍身上,也在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身上。


影片最後,鏡頭從四行倉庫升起後拉,映入眼帘的是如今的國際大都市上海,這裡的意思也很明顯,歷史永遠銘記先烈們的奮鬥,你們的抗爭最終迎來了回報,這盛世如你所願。


蘇州河前百萬兵,八百壯士保國行。這樣的影片,這樣的赤誠之心,《八佰》應該得到大眾的尊敬和認可。



如果你喜歡這部影片,那就去影院看吧,IMAX巨幅畫面,震撼心靈的聲音效果,萬不可貪圖盜版視頻,那是對好電影的侮辱。在中國電影最艱難之際,希望大家都能走進影院去看看。


《八佰》加油,中國電影加油!

策劃:喵小道主創團隊

作者:田震

責任編輯:田震

相關焦點

  • 《八佰》: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相傳這是國民革命軍新一軍抗日軍歌……《八佰》點映,刷新國產戰爭片新高度,堪比《硫磺島家書》《太極旗飄揚》《父輩的旗幟》《敦刻爾克》等世界級戰爭巨製,足以載入中國電影史冊。
  •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今天的我們如此的幸運,生活在一個文明而遠離硝煙的國家,我們不用為了國家的獨立而像眾多烈士一樣獻上自己的生命,我們不用為了國家擺脫帝國主義的圍困而日夜辛勞,但我們要始終保持一顆堅定地愛國心,愛人心。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愛國者不屈不撓的奮鬥史,更多的是人世間的正義與真情。
  • 電影《九條命》「捐軀赴國難,九命家國生」推介會
    「捐軀赴國難,九命家國生」戰爭史詩電影《九條命》湖南推介會在長沙舉行,11月13日全國公映「思一番故土,想一場爹娘,含淚衝上九死一生的戰場」。電影《九條命》最新的海報上寫著「錘子,一起上,炮灰也英雄」,即使是打光了最後一顆子彈,也要近身與敵人拼刺刀,正應了那句話「為兵者,國之利刃」,那無懼犧牲和永不退縮的精神,必將成為永恆的豐碑
  • 電影:《金剛川》,「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電影#同樣是看管虎的影片,看完《金剛川》,觀感卻不同於《八佰管虎前一部《八佰》和這一部《金剛川》,足以讓更多的觀眾開始相信他駕馭戰爭題材影片的魄力和才情。在他的戰爭影片裡,除了能看出一些明顯的借鑑和臨摹的痕跡。觀眾更為他的大膽探索,為他的英雄主義情懷和戰爭電影影像個性構造而大為讚賞。金剛川在長達兩個小時的影片中,以四個視角不斷再現這一段故事,如此反覆著。
  • 【新片熱映】《八佰》熱血輓歌,盪氣迴腸!
    《八佰》取材於1937年10月淞滬會戰最悲壯一役,謝晉元奉命率領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一營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為了迷惑敵人,他對外宣稱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八佰》是一首中華民族弱亂之際的熱血輓歌,也是一次震撼心靈的歷史回眸。為了重現這段歷史,導演管虎和眾主創踏上了一場眾志成城的徵途——十年準備,四年製作,耗時一年半一比一實景還原。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個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 《八佰》將士許國,熱血終不負
    八佰是一場喚醒民族意識與家園情懷的戰鬥是上海戰場最撕心裂肺的真相將士許國,熱血終不負>國產巨製、《老炮兒》之後管虎導演又一力作《八佰》宣布定檔8月21日,進軍暑期檔影片聚焦抗日戰爭中日首次正面交鋒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堅守上海最後的防線《八佰》是一首中華民族弱亂之際的熱血輓歌
  • 《八佰》首輪點映燃爆大屏幕,豆瓣評分8.3分,讓真男人落淚的《八佰》有望刷新中國票房新高度,《八佰》「牛X」 中國電影加油!
    《八佰》8月18日19:45點映場我們相約不見不散。
  • 終於,管虎《八佰》定檔了
    7月27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論壇活動上,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傅若清透露,電影《八佰》或於近期上映。《八佰》由管虎執導,姜武、王千源、歐豪、杜淳等主演,該片曾經定檔於2019年7月5日公映,不過,在上映前夕宣布撤檔。
  • 電影《八佰》有感
    戰爭片《八佰》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在日寇的兇殘侵略下,上海瀕臨淪陷。國軍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孤軍堅守上海的最後防線,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與敵鏖戰四天的故事。實際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的國軍壯士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只為了讓更多的國人不要再受到戰爭的磨難。影片開始,就是在日軍的侵略追擊中,國民黨軍隊潰敗撤退的畫面。灰暗的色調,天空的鴉鳴,路邊的屍骨,讓我的心情瞬間感覺無比壓抑。
  • 催淚大片《八佰》今日正式公映!場場爆滿淚目無數,千萬不可錯過
    今天是《八佰》點映的第7天,票房破3億。也是全國公映的日子,作為影院復業後最受觀眾期待的影片之一!它不僅是電影院復工以來首部票房破3億的電影。軍人們為了掩護大軍撤退並迷惑敵人,對外宣稱自己是「八佰壯士」,他們抱著必死的信念,拼死守護位於上海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抵擋住日軍的多番進攻,他們在四行倉庫死守了四天四夜,殲敵200餘人... 掩護其他國民革命軍撤退。
  •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 《八佰》:女人是男人的渴慕 捐軀是戰士的本分
    好的電影作品,都離不開對人性的深層展現,《八佰》也不例外。《八佰》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用不多的筆墨,對此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刻畫,從而實現了對劇中人物的立體、鮮活和生動的塑造。電影開演不久,就推出了這樣一個情節:在嘈雜忙亂中進行戰前部署時,有來自湖北保安團和逃兵組裡的幾個新加入的士兵,他們與在這裡駐守的中央正規軍不同,明顯顯得散漫不羈,不聽指揮,但對岸租界區響起的女性優美的歌聲卻迅速地把他們吸引住了。他們不約而同地湊在一塊向對岸望去。
  • 《八佰》中白馬非常震撼,三國也有這樣的「白馬」
    電影《八佰》火了。其實說起來,《八佰》這部電影真正打動人心的,正是一種樸素的愛國熱情。當將士們為了抵禦倭軍的進攻而進行自殺式反擊的時候,這種情緒達到了頂點。八百人真的扛不起什麼,進不足潰敵軍,退不足保家園,但是這場戰鬥的意義,就在於展現出一種精神,正是要用這種「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來激發起四萬萬人民的鬥志。
  • 《八佰》重新定檔,要給復甦的影市再打一針強心針
    由管虎執導的戰爭電影《八佰》,近日再次發布海報宣布定檔8月21日全國上映,《八佰》 取材於1937年10月淞滬會戰最悲壯一役,謝晉元奉命率領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一營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為了迷惑敵人,他對外宣稱有八百人,史稱「八佰」壯士。作為一位有著強烈人文關懷的導演,在《鬥牛》《殺生》《老炮兒》等作品中,管虎的視線始終關注著小人物背後的家國情懷。
  • 佳片丨《八佰》口碑炸裂,二輪點映火熱預售中!
    《八佰》改編自抗日戰爭史上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國產巨製、《老炮兒》之後管虎導演又一力作《八佰》,今年上海電影節閉幕當天宣布定檔8月21日,進軍暑期檔。《八佰》是一首中華民族弱亂之際的熱血輓歌,也是一次震撼心靈的歷史回眸。為了重現這段歷史,導演管虎和眾主創踏上了一場眾志成城的徵途——十年準備,四年製作,耗時一年半一比一實景還原……《八佰》取材於1937年10月淞滬會戰最悲壯一役,謝晉元奉命率領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一營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為了迷惑敵人,他對外宣稱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
  • 詩詞集萃|捐軀報國 致敬英烈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良詩》功名不可為,忠義我所安。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殘。生時等榮樂,既沒同憂患。誰言捐軀易,殺身誠獨難。攬涕登君墓,臨穴仰天嘆。長夜何冥冥,一往不復還。黃鳥為悲鳴,哀哉傷肺肝。
  • 白馬、皮影戲、趙子龍……《八佰》超現實主義鏡頭有何深意
    在導演管虎的心中,《八佰》不只是一部電影,更是一次對歷史的回望。但《八佰》又不是一部純寫實的戰爭片,「在寫實的基礎上,稍微帶一點魔幻感的創作理念」,美術指導林木和管虎在最初創作時就統一了意見,攝影指導曹鬱似乎走得更遠,詩意的攝影更是在增加了影片的超現實感的同時,又增加了隱喻色彩。
  • 白馬、皮影戲、趙子龍……《八佰》超現實主義鏡頭有何深意
    在導演管虎的心中,《八佰》不只是一部電影,更是一次對歷史的回望。但《八佰》又不是一部純寫實的戰爭片,「在寫實的基礎上,稍微帶一點魔幻感的創作理念」,美術指導林木和管虎在最初創作時就統一了意見,攝影指導曹鬱似乎走得更遠,詩意的攝影更是在增加了影片的超現實感的同時,又增加了隱喻色彩。
  • 二評《八佰》:那匹必然出現的白馬
    電影《八佰》中出現了一匹白馬,而且這匹白馬貫穿了整部電影但是,當多巴胺看完整個電影後,尤其是在第二次、第三次看過電影《八佰》之後,突然想明白了為什麼會出現這麼與一匹白馬了!有人說,這匹白馬在電影中奔跑的表現,反映了守軍的恐慌和人們心中的不安。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多巴胺卻認為:電影創作團隊想利用白馬傳達的意思絕不是這麼簡單!
  • 《八佰》:一寸山河一寸血
    《八佰》的票房已6破億對復工後的影院來說確實如同一劑強心針但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能夠銘記歷史記住曾經付出的血淚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總的來說有笑有淚有怒其不爭的罵也有對他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敬佩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