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皮影戲、趙子龍……《八佰》超現實主義鏡頭有何深意

2020-08-27 新京報

在導演管虎的心中,《八佰》不只是一部電影,更是一次對歷史的回望。但《八佰》又不是一部純寫實的戰爭片,「在寫實的基礎上,稍微帶一點魔幻感的創作理念」,美術指導林木和管虎在最初創作時就統一了意見,攝影指導曹鬱似乎走得更遠,詩意的攝影更是在增加了影片的超現實感的同時,又增加了隱喻色彩。片中的服裝、軍隊制式、武器裝備等基本都尊重歷史,但電影並不是紀錄片,裡面一定會有基於現實主義基礎之上的創造。浴血神俊的白馬、夢中端午化身長坂坡中的趙雲等,都營造出一個相對有一些超現實的世界,而在這隱約的超現實外衣下,卻是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錚錚鐵骨精神。

趙子龍

片中多次出現的趙子龍意向。

歐豪飾演的端午,作為一個線索人物在影片後半段為護旗而犧牲,他的弟弟小湖北(張俊一飾)晚上睡著後,南岸還在唱戲。這時候可能就會把他帶入一個夢境,夢到了犧牲的哥哥端午,化身趙雲,穿著戲服,騎著白馬,單槍匹馬衝入曹營,再現京劇中的「長坂坡」劇目,但敵人已經不是曹軍,而是日寇。片中這段做了虛化處理,它只是一種意向,傳達出一種夢幻感,又跟精神層面的很多表達是關聯的。

可口可樂廣告牆

美術指導林木查閱史料發現,歷史中四行倉庫的西牆是一整面牆,沒有窗戶,他覺得西牆應該在片中重點表現,不過西牆的歷史原貌如今已拼貼不出來,所有的歷史照片都是它被炸之後的樣子,彈孔累累。如果只是展現平平的一面牆,就太空洞了。林木後來查了很多當時資料,看到上海的巷戰裡,戰士們都趴在工事裡,後面整面牆上就是可口可樂廣告圖片。林木查資料的時候都感到驚訝,不僅有可口可樂,還有屈臣氏,覺得很新鮮。其實,當時的上海比我們想像的要繁華,抗戰年代早就有可口可樂了。

片中四行倉庫西牆上的可口可樂廣告。

歷史圖片中,中國戰場上的可口可樂廣告。

林木將歷史資料中的可口可樂海報移植到了四行倉庫西牆上,不僅對當代觀眾的審美造成一定衝擊,還有一種對於時代文化的放大。林木想讓廣告在戰場上傳達一種情緒,跟南岸的時尚「東方巴黎」有一個呼應,「不然會讓人感覺蘇州河南北兩岸很割裂,一邊像地獄,一邊像天堂,其實也沒那麼絕對,都是在上海的一個語境裡。」

飛艇觀戰

「在南岸的樓頂放一個飛艇」,這是林木在與導演管虎第一次籌備《八佰》時提出的大膽設想。

片中出現的印有「固特異」標誌的飛艇。

「四行倉庫保衛戰」被看作一場直播戰爭,不同的人在岸邊、船上、屋裡的窗戶、樓頂等不同角度去觀看這場戰爭。蔣介石之所以讓「八百壯士」守衛四行倉庫,很大程度上是將此作為在九國公約上的談判砝碼,所以當時很多外國觀察家和媒體對這場戰事也十分關注。為了讓觀看視角更為立體化,林木就想到了一個更高的視角——飛艇,在烏雲密布的天空懸掛著一個飛艇,外國觀察家和記者從高空去看這場戰鬥,也賦予了影片一定的超現實感。

老鼠與白馬

片中的老鼠與白馬各有寓意。

影片開場第一個鏡頭,就是一隻老鼠聽到槍炮聲驚恐逃竄回洞,而片中也頻繁出現老鼠四處亂跑的特寫。與這個偷生隱喻形象相對照的是貫穿全片的神俊白馬,它時而在臆想中與孤膽英雄趙子龍獨擋群敵,時而在現實中與不屈的謝晉元單騎赴會,在敵人炮火淫威下,白馬縱使渾身染血仍在殘破的戰場上昂頭奔馳。就在很多觀眾以為白馬已經殞命在日軍的轟炸時,影片最後,白馬從四行倉庫廢墟中一躍而出,與開篇老鼠形成強烈反差,寓意生生不息。

皮影戲

影片中李晨飾演的山東兵在倉庫中用《長坂坡》皮影戲來提振士氣,燈光剪影中是三國時單槍匹馬、救主護國的趙子龍。而影片所講的故事中,八百壯士面對即將淪陷的上海,團結如一人,孤軍奮戰,拼死守護最後的陣地和國人尊嚴。

片中的皮影戲鏡頭有著一場「被圍觀」的戰役的另一層寓意。

影片選取皮影戲這一鏡頭,還有另一寓意。四行倉庫之戰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戰爭史上,都是獨特的一場「被圍觀」的戰役。北岸血戰之時,南岸歌舞昇平,有隔岸觀火冷漠者,但也不乏心系戰場募捐送給養者。四行倉庫保衛戰正似一場皮影戲被人戲說觀賞,甚至參與其中。

新京報記者 滕朝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翟永軍

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白馬、皮影戲、趙子龍……《八佰》超現實主義鏡頭有何深意
    片中的服裝、軍隊制式、武器裝備等基本都尊重歷史,但電影並不是紀錄片,裡面一定會有基於現實主義基礎之上的創造。浴血神俊的白馬、夢中端午化身長坂坡中的趙雲等,都營造出一個相對有一些超現實的世界,而在這隱約的超現實外衣下,卻是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錚錚鐵骨精神。趙子龍片中多次出現的趙子龍意向。
  • 《八佰》中,白馬代表了什麼?數次提及了趙子龍又是在隱喻什麼?
    《八佰》中,出現了很多動物的鏡頭。它們的出現,無疑代表著一些隱喻。比如說開頭出現的烏鴉,黑色的羽毛幾乎和周圍的黑暗殘破融為一體,扇著黑色的翅膀盤旋在戰場上面,一隻烏鴉從天空中落下,停在一個已經被燒的烏黑的頭顱上面,啃食著。
  • 第55部電影:《八佰》中的白馬及其他動物
    片頭出現了老鼠,探頭探腦,一聽到動靜,馬上縮回洞裡。田野裡是,城市裡也是。高寵挑滑車,白馬力盡筋疲,骨肉成泥,有死無生。趙子龍救主,白馬護主有功,七進七出,九死一生。不唱《挑滑車》而唱《長坂坡》,是南岸的戲班對八佰勇士態度的轉變,由一開始的調侃轉變祝福與頌揚。班主還親自打起了大鼓。
  • 電影《八佰》中多次出現「白馬」,導演管虎到底想說什麼?
    電影《八佰》的上映,成了復工後影院的救命稻草。這部電影作為一部商業大片,無疑是成功的。不僅幫助影院賺回了大把的支出使得影院滿血復活,同時首次突破了歷史戰爭片固有的思路。《八佰》中有幾處鏡頭的主角是一匹白馬。這批白馬多次出現引導劇情發展,每一次出現都有不同的意義。接下來小帥就和大家分析一下,白馬每次出現和每次不同人的視角分別代表了什麼意義?
  • 《八佰》配得上一張電影票
    觀影結束有媒體這樣說。對於當天觀影的不少人來說,這可能是8個月以來頭一次走進影院,就趕上了147分鐘的「超長」觀影,「看得」驚心動魄,「哭得」意想不到!這才是華語戰爭片正確的打開方式,《八佰》,值得你看一次!也值得擔負起中國電影市場復甦的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八佰》為啥會看哭?
  • 二刷《八佰》,影片中的這些細節你看懂了嗎?
    今夏最催淚的影片當屬《八佰》,即使因為疫情的關係影院並未完全敞開售票,也依然無法阻擋觀眾的觀影熱情。如果說第一遍看《八佰》,完全是被八佰壯士們血戰到底所震撼,心潮澎湃潸然淚下;那第二遍再看,就可以靜下心來,體悟其中那些頗有深意的細節。
  • 電影《八佰》中,白馬的代表了什麼?提及趙子龍又是在隱喻什麼?
    電影《八佰》中,出現過很多的動物,有貓狗,也有烏鴉,顯然,這些動物出現在戰場上會顯得很突兀,因為這麼小動物在這種生死較量中沒什麼戰鬥力;但是,影片中還有一種動物,卻有著特殊的含義,這種動物就是「白馬」!相信眼尖的小夥伴就會發現白馬在電影中出現了三次。
  • 《八佰》我推薦的理由
    丈夫許國實為幸事,《八佰》真的值得一看。我推薦的理由特別簡單,這部電影展現了國民黨八佰壯士氣吞山河臨危不懼的精神,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禦外侮的偉大篇章。看完後你會熱血憤張,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 被刪了13分鐘的《八佰》,還是成了院線復工後的首部爆款
    基於悲壯的歷史事件,真實呈現出了戰爭的血腥和殘酷,火爆的戰爭場面通過長鏡頭來展現。觀看《八佰》這部電影,最先聯想到的一部經典便是梅爾·吉勃遜導演的《血戰鋼鋸嶺》,同樣慘烈、同樣悲壯,而且攝影風格也相似。
  • 電影《八佰》,那匹白馬才是第一主角
    《八佰》是唯一一部把後面的演職員表都看完的電影,觀影結束久久不能平靜,心中的愛國熱情徹底被燃起,心中不知道把小日本罵了多少遍了。就像謝晉元說的:人各有命,軍人有軍人的命,那邊是天堂,那這邊就是地獄。白馬第一次出現在鏡頭中時,我們可以看到這匹白馬形銷骨立,背脊上的骨頭都看的清楚,但是它奔跑蘇州河岸,奔跑在那些麻木的國人面前,身姿矯健。白色象徵著光明,在那個黑暗的年代這匹白馬的出現是為了喚醒國人心中的光明和希望。
  • 後疫情時代電影院再次回歸消費視野,《八佰》憑什麼口碑票房雙贏
    但是《八佰》告訴我們,讓人銘記的不該只有成敗,還有人性的光輝。在管虎的鏡頭下,來自五湖四海的「雜牌軍」人物形象都格外鮮活。他們向我們展現了戰爭年代的真實人性博弈,槍林彈雨之中誰都會戰慄,生死抉擇之時誰都會膽怯,但是不管是混子痞子還是油子,最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戰士」。他們以血肉之軀完成堅守,以怯懦展現磅礴,以絕望書寫勇敢,以迷茫詮釋悲壯。
  • 解析《八佰》:死生之地的明與暗,存亡之秋的睡與醒
    白馬如果說四行倉庫的戰鬥和劇中每個人物的成長是明面上的故事,那麼影片中意象的運用則點明了整個故事之所以能立得住的精神內核。白馬貫穿了故事的始終,皮影是趙子龍,他「不為兄弟,保衛國家」,是先覺醒的戰士們的精神所在,而地圖,則告訴觀眾何為家國。
  • 《八佰》,那匹浴血而生的白馬 #電影八佰#
    在《三國演義》一書中,羅貫中給了趙雲極高的評價,他描寫趙雲是「白鎧銀槍,騎一匹白馬」,颯爽英姿躍然紙上。在電影《八佰》中,趙子龍、長坂坡和白馬反覆出現,尤其是在小湖北的夢中,端午化身長坂坡中的趙雲,身騎白馬持銀槍孤身對戰千軍,影片用蒙太奇手法將夢境與現實反覆交織。
  • 《八佰》中不可忽視的戲曲元素
    來源:環球時報電影《八佰》中,至少有三個角色將情感表達訴諸傳統戲曲。一個是小湖北,他多次幻想自己的哥哥端午是騎在白馬上趙子龍式的人物(如右圖)。另一個是李晨扮演的山東兵,愛好唱皮影戲,當歐豪扮演的端午把撿到的皮影修好還給他時,兩人還聊起趙子龍和「光復漢室」等三國演義話本。再就是團長謝晉元,他背後河對岸租界裡的戲臺上,起初一直唱《走麥城》,四行倉庫鏖戰後換成了《長坂坡》。上述片段構成影片中一條看似不起眼的重要線索。那麼,這條線索有何作用?《走麥城》《長坂坡》等傳統戲曲,在元末明初日漸興盛,是中國式市民社會的通俗文化。
  • 白馬徘徊,子龍安在?——電影《八佰》觀後感
    《八佰》上映這麼久,遲遲不願去看,因為知道看這種令人悲憤的電影註定會讓情緒久久不能平靜。但是管虎導演的影片,還是非常值得看的。他在這部影片中十分嚴謹地還原歷史,並藝術升華,有歷史典故,有文化內涵,有深度思考,有讓人血脈噴張的慘烈戰鬥,也有令人破涕為笑的兒女情長,全方位多視角展現四行倉庫戰鬥的歷史過程,場面恢宏,人物眾多,緊張刺激的情節一波接一波,背景音樂也很恢宏,就是有點費紙巾。九一八剛過,這個時候看比較有紀念意義。
  • 《八佰》中的白馬跑進了《金剛川》抗美援朝電影會走樣嗎?
    《八佰》餘韻未消,管虎又帶著《金剛川》來了。昨日,《金剛川》發布了一段一分多鐘的預告,預告給出的信息是「要過一座橋」,以及解放軍用簡陋的武器面對美軍的飛機大炮。管虎的《八佰》也是一部戰爭電影,但因為價值觀表達等問題,最終褒貶各異,好在《八佰》票房不俗,以一己之力拉動了疫情後萎靡的院線。不過,管虎並不是《金剛川》的唯一導演,郭帆與路陽也對該影片進行了聯合執導。
  • 《八佰》隱藏的細節與真相
    困於疫情之久,終於是走進了電影院,看了管虎時隔一年才上映的《八佰》,其中一些細節設置還是頗為用心的。說是「八佰」壯士,其實不過四百餘人,團長謝晉元為了鼓舞士氣,對外唬人說是「八百」。留守的戰士來自全國各地,說著不同方言,有的甚至根本沒有作戰經驗,大家因為一腔熱血凝聚在一起。
  • 《八佰》用小人物群像告訴我們什麼是戰爭,什麼是人性
    儘管有一些不足之處,但瑕不掩瑜,《八佰》仍不失為一部上乘之作。影片生動、立體、360度無死角地刻畫了一個局部戰場以及一群處於這個戰場中和戰場外的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真實表現了人性,客觀定義了戰爭,從而使得這部電影具備了一定的現實意義。《八佰》中最振聾發聵的一句臺詞是:「所有戰爭的背後——都是政治!」
  • 《八佰》,不一樣在哪裡?
    《八佰》(2020)中,那匹奔跑於四行倉庫內外的槍林彈雨間卻奇蹟般毫髮無傷的白馬,當然寓意著生機、希望和自由,如史匹柏導演電影《戰馬》(2011)中兩軍陣前鐵絲網壕溝間不竭奔跑渾身瘡痍的戰馬,連敵軍德軍都為它懸心;第二層寓意,則是長坂坡七進七出藐視敵軍萬千重圍的趙子龍胯下白馬,它寓示著抗日壯士一往無前的勇氣,河那面京戲臺子上演的是長坂坡,河這邊倉庫裡山東皮影戲演的也是長坂坡,娃娃兵「小湖北」遙望著他已經戰死的哥哥端午扮上的
  • 電影《八佰》中的古代因素有哪些?
    最近上映的新電影《八佰》廣受好評,不少人看到這部電影有被裡面無論是畫面,還是臺詞都多多少少會被感動。而這部電影也是根據歷史真實事件來拍攝的。也是為了紀念當年那400多名士兵與小日本奮戰,守護四行倉庫事跡。雖然電影無法完全還原當時戰爭的畫面和人物情緒,但也讓我們觀眾看的熱淚盈眶了,這些已經很好了。但是你們知道在電影《八佰》導演加入了一些古代因素進去,你們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