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炎炎夏日,伴隨著電影院的復工,我們的消暑活動多了一個選擇。
闊別大半年之後,坐在大銀幕前看電影終於回歸到我們的生活日常之中,而沉寂多時的影市,終於也有紀錄被打破了。
即將在8月21日正式上映的《八佰》昨天開啟第二輪點映。僅僅昨天一天,《八佰》的點映票房就突破了五千萬,在全球範圍內創下疫情後電影票房單日紀錄。
而在影院售票率不得高於50%的規定下,可售範圍內《八佰》上座率達到了驚人的77%,場均人次高達72人,這個成績創下影史最高紀錄。
這部電影的表現沒有辜負期待。這部電影從它開始籌拍起就吸引了眾多關注:管虎執導,演員陣容匯聚王千源、姜武、張譯、歐豪、魏晨等眾多實力派,他們一起帶來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故事。
可能很多人會奇怪,為什麼導演管虎關注到了淞滬會戰後期的這場四行倉庫之戰?在抗戰年間的眾多戰役中,它並不起眼,甚至結局並不夠振奮。
但是《八佰》告訴我們,讓人銘記的不該只有成敗,還有人性的光輝。
在管虎的鏡頭下,來自五湖四海的「雜牌軍」人物形象都格外鮮活。他們向我們展現了戰爭年代的真實人性博弈,槍林彈雨之中誰都會戰慄,生死抉擇之時誰都會膽怯,但是不管是混子痞子還是油子,最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戰士」。
他們以血肉之軀完成堅守,以怯懦展現磅礴,以絕望書寫勇敢,以迷茫詮釋悲壯。
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影片中戰爭美學。
金牌攝影曹鬱鏡頭運用嫻熟,配合影片的美學設計,將戰爭的殘酷之美還原到了極致。暗黃的硝煙,飄零的白雪,這些色彩基調讓向我們真實地展現了當時的凝重氣氛。而飛雪中群眾與士兵的隔橋相望,發黃的襯衫上醒目的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的鏡頭展現更是讓人拍案叫絕,這些場景在大銀幕上出現時所帶來的震撼感,必須要親自去觀看才能體會。
影片中還充滿著可以滿滿細嚼的細節暗喻。
首先是皮影戲。它先是出現在了端午和山東兵的對話之中,看似拉家常,實際有深意。「趙子龍那不一樣,他護著國呢」,在影片中其實也是在以古喻今。
而影片中還穿插了好幾次趙子龍長坂坡的唱段。「看我殺它個八進八出」,伴隨著這樣的背景聲,賭場老大的手下菸頭一掐,轉身成了情願過橋送電話線的死士。
這樣騎著白馬一人面對千軍萬馬的場景,看似是趙子龍在長坂坡單槍匹馬衝向曹操軍隊,但幾度出現後終於鏡頭一轉揭曉謎底,導演的良苦用心終於顯露,一下子就把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整體氣氛烘託了出來,並且帶有極為悲壯的氛圍。
值得一提的還有電影最後一個畫面。
鏡頭從四行倉庫彈孔斑駁的牆壁上緩緩升起,隨後切換到了當下上海的城市天際線。這是在告訴我們,歷史上真實發生過這樣的戰役,也是提醒我們,和平來之不易。
不少觀眾看完後評價,《八佰》沒有短板。「導演、攝影、美術、演員,都是恰到好處地把人一瞬間拉入哪個戰火連天的時代」、「攝影、演員、剪輯、配樂全方位的好」,也正因為在所有方面都力爭做到了極致,才能把觀眾帶入其中,讓人發自內心的感嘆「整場電影看下來沉浸感很強,又震撼又感動」。
不僅僅收穫了觀眾的好評,不少業內人士也盛讚《八佰》,稱它代表了中國戰爭電影的新高度,還預計《八佰》的票房會繼續一路高歌,成為影市復工之後的強心劑。
在21日前,《八佰》還將持續點映。不知道它會不會馬上刷新自己剛剛創下的紀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