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四行倉庫-舊貌
《八佰》這部電影其實這一年來總想對此說些自己的看法,但是機會沒到,今年,這部電影終於上映了,有時間將一些簡單的東西說出來。等待十年的《八佰》,在電影發展史上又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值得拭目以待。
戰爭片,一直以來是電影界的一個短肋,拍攝的數量是不少,抗日的,解放的,二戰的。但是拍攝到位的精品影視實屬罕見。主要是缺少那種真正的硬核因素在內,使人觀看後總是覺得缺少了那種鼓舞的力量。
《八佰》作為2019年最受吸引眼球的影片,經過幾次撤期及歷經多方的發行爭議等各類層層阻礙和困境後終於與觀眾見面。在2020年曆經疫情過後,終於再次將電影院的大門打開了。是真正的一炮走紅。放映當日過億的票房,給了製片商滿意的回報。
從21日正式上映的《八佰》,票房已經突破6.73億以上。 目前是以單日過1億元的票房成績強勢領先,也是目前為止2020年唯一一部單日破億的新片。 與之能競爭票房的新片只有在9月4日上演的《信條》,以及國慶檔的《姜子牙》《奪冠》等大片。
與同類型戰爭題材的電影對比,《八佰》創新性地刻畫了戰爭中的小人物,體現的小人物在其中表現的內心情感戲,如片中的一些人物:王千源、張譯、姜武等等,演員詮釋的形象透著一股帶勁氣質,特別是影片結尾時衝橋的那段是整個影片在視覺性上的高潮點,在鏡頭上傳達出了一種精神感。
影片前,後籌備了十年的時間,1比1還原了蘇州河兩岸當時的風貌,現如今,站在蘇州河上的西藏路橋頭,還是看見這座方正凜然的大型建築-四行倉庫。
影片講述的是在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接到命令防守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個晝夜的故事。「八百」不是一個真實的數字,是用來迷惑日軍的一個數字,真實人數據考究僅為411餘人左右。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這也是「八百壯士」的由來
故事大意是在1937年10月26日,淞滬會戰失利後,國民黨軍隊決定撤出,考慮讓上海的戰鬥聲讓西方國際社會聽見,決定留下了一個營的部隊,也就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當時是由謝晉元率領的。
即也是後人敬仰的「八百壯士」。 實際只有不到500人,明明知道是被當作了「棄子」,只是起到在拖延時間為掩護大部隊撤離而作好準備,但是仍然在努力奮起抵抗。
很好的藉助了四行倉庫的天然高樓牆厚的優勢,與日軍奮戰了四個晝夜,以少敵多的屢次擊退敵人進攻,殲滅是日軍200餘人,自己僅陣亡9人,傷20餘人,例如身綁手榴彈,從五樓跳下和敵軍的爆破兵一起同歸於盡的陳樹生。
蘇州河對面-四行倉庫對日軍保衛戰的成功,不僅極大的鼓舞了中國人,也在當時的國際社會上引起巨大的反響。副團長謝晉元當年就即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雜誌的封面。
戰爭從來是殘酷的,至今,400多名壯士中仍有100多人不知姓名的遺骨未歸。而這些歷史更應該銘記,記住在落後的時候我們國家所付出的血的代價,也要記住這些革命先驅們無私奉獻的生命,更要知道,不論在那個年代,國家永遠是我們最後的港灣,濃濃一份愛國心使我們的傳承一代一代永遠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