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做過的錯事、蠢事,她所經受的磨難,並非毫無意義,那將是一條通往安定的路。
——題記
如果說上半年最火的綜藝是什麼?《乘風破浪的姐姐》一定不遑多讓。
口快心直的寧靜、颯爽冷豔的萬茜,呆萌可愛的張含韻、活力滿滿的藍盈盈……每一個小姐姐都有自己的獨特的個性和特點,而在其中,張雨綺一直都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2006年,年僅19歲的張雨綺因為出演星爺的《長江七號》一炮走紅,從後星途還散平順,但更讓人側目的則是她的處事風格。
與別的女星拼命設人設不同,張雨綺一直活得很自我:
一嫁大自己近20歲的王全安,風雨飄搖時的不離不棄,到風波待定後的好聚好散,一句「願你好,祝我安」讓人不由心生讚嘆;二嫁袁巴,生了一對龍鳳胎,高調秀過恩愛,也揮刀進過警局,閃婚又閃離,總透著一股不肯服輸的狠勁。
被節目組質疑「臉上很油」,她直接回懟「那是高光,你不懂!」面對被質疑「過氣」,她一直堅信自己從來沒有過「低谷期」;甚至對於感情被人詬病,也可以直面開黑自己:「我挑男人的眼光不行」,吐自己的槽讓別人無處可黑。
這或許就是一個三十歲女人最好的模樣——或許是事業還是感情亦不平順,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也許活不出你們心目中的樣子,但我也可以強勢,自信,剛強和真實。
不知為何,張雨綺總能讓我想起英國作家毛姆筆下的「凱蒂」 ,《面紗》中的女主角。
作為20世紀英國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毛姆的一生著作等身,雖然身為男性作家,但是他的作品中所刻畫的女性形象卻相當細膩深刻,真實而不做作,而這其中,「凱蒂」一直都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作為一個女人,凱蒂並不完美,她移情、出軌、被欺騙、被玩弄、甚至被遺棄,她一次次逃離卻也一次次沉淪,儘管一路跌跌撞撞,一路頭破血流,她的內心仍然不甘心變成男人的「附屬品」,她一次次掙脫枷鎖,朝著那個內心裡的自己拼命跋涉,也在這個過程中漸漸明白:
「婚姻絕對不是挽救女人的稻草,要想愛別人,首先要好好愛自己。」
如果你剛好是一個女性,如果你的人生或者情感正經歷困頓,我希望你和我一起讀讀這個故事,或許你會對今後的路有一個新的認識。
「剛才有人動了一下門。」
「是瓦爾特。」她嘴唇顫抖著小聲說道。
故事的開始,一個爛俗婚外情被抓包的現場,但毛姆卻沒有讓男主人瓦爾特推開那扇門。
門內的兩個人,表情各樣,心懷鬼胎。
最初惶惶不安過去後,凱蒂在一剎那間竟有了一絲解脫之感,她不愛瓦爾特,「婚姻生活剛過了三個月,她就明白她犯了一個錯誤。」,當門把被擰動時,她不由自主地想:
「她有查理,還在乎別的麼?他知道了可能倒最好……他愛怎麼著就怎麼著吧。」
凱蒂以為自己的是有底氣不在乎丈夫的態度的。畢竟,她還有查理,那個擁有一雙藍極了的碧眼,眼底永遠流露著和藹之情,脾氣溫和且魅力四射的男人。
他說他愛她,他對初遇當晚她的穿著記憶猶新,他將她形容為峽谷裡一朵百合花,而在凱蒂看來,查理的婚姻和自己一樣不幸,他的妻子冷漠無情:
「他們之間根本毫無愛情可言,是長久的習慣、生活的便利和孩子還把他們留在一起。」
但是凱蒂忽略了,忽略了門把轉動時,查理那怪她的眼神,忽略了這個男人眼底的驚慌與刻意裝出的輕柔體貼。
以至於當瓦爾塔與她最終攤牌時,威脅她必須讓情人查理必須在他們離婚後的一個禮拜娶她,否則就要將凱蒂帶去霍亂的重災區湄潭府。
驚慌失措的凱蒂把丈夫的要求告訴了查理,一路上她甚至開始幻想和情人即將展開的美好生活,她對查理是篤定的,他曾經那麼愛她,那些甜得發膩的情話,那些令人震顫的歡愛,都歷歷在目,清晰如昨。
但她失望了。
「我樂意跟你結婚,這勝過一切。但是這卻是不可能的。」
「我當然愛你。」他柔聲說,「對此我不準你有一點疑問。」
「那可能會毀了我的前途,但我更擔心的是你也將從中受到傷害。」
本以為自己深愛的情人會放棄事業、家庭和妻兒與自己雙宿雙飛,但卻換來情人的冷漠無情,甚至為了不影響自己的仕途,不惜將凱蒂拋向死亡的境地,不帶一絲憐憫。
戀愛時我們總是習慣性、毫無保留地去付出真心,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傷心,甚至他的一個表情都會讓你憂心不已。
但事實,很多時候,你以為的以真心換真心未必真的會有回應。
因為這世間,最複雜的就是人心,最難測的也是人心。
年少時覺得風華正好,世界一切皆唾手可得,卻不知道,你在別人的心中的位置並不如你想的那麼高,那麼重要,等有一天他走時,你連反應的餘地都沒有……
周國平說過:「一樣東西,如果你太想要,就會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整個世界,佔據了你全部心思,我的勸告是,最後無論你是否如願以償,都要及時從中跳出來,如實的看清它在整個世界中的真實位置,以及它在無限時空中的微不足道,這樣,你得到了不會忘乎所以,沒有得到也不會痛不欲生。」
就像查理,凱蒂只不過是他眾多情婦中一個,以前有,以後也會有,作為一個情場浪子,他絕對不會傻到為了情人而讓自己的家庭、事業包括仕途毀於一旦。
或許他曾經對凱蒂也有那麼片刻的真心,他對她的那些甜言蜜語也非言不由心,但是這些只是生活的調味劑,是偶爾的刺激。
但凱蒂不懂,她過分地高估了自己在查理心中的地位,結果呢?這段感情只能感動她自己,即使她死去活來,痛不欲生,對於查理又有什麼關係?
所以,她只能在傷心、絕望中一敗塗地。
「我對你根本沒有報幻想」。他說道,「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力、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
年少時初讀到這句話時,著實為瓦爾特狠狠的心疼了一把。
一個男人要怎麼樣的深情與絕望才能講出這樣一番話呢?
的確,他不夠聰明幽默,他自命天高、他孤芳自賞和冷漠自知,但是這樣的他仍然努力、竭盡全力地愛著凱蒂,為了取悅她去參加一場又一場難熬的舞會,為了取悅凱蒂去說那些甜言蜜語、甚至殷勤奉承。
「據我所知,人們在愛上一個人卻得不到回報時,往往感到傷心失望,進而變成憤怒和尖刻。我不是那樣,我從未奢望你來愛我,我從未設想你會有理由愛我,我也從未認為我自己惹人愛慕。對我來說能賜予機會愛你,就應該心懷感激了。」
瓦爾特曾經的愛,是沒有理由的,他全心全意地仰慕著凱蒂,將她奉若心中的女神,眼中的月光,他時刻關注著她的神情,只要她歡樂,他就會雀躍不已,對瓦爾特來說,能有機會愛凱蒂就已經心懷感激。
多麼卑微的愛情!
但是卑微的愛只能換來同情無法換來深情。
凱蒂還是背叛了他,用最羞辱人的方式——出軌。
後來很多人都跳出來指責瓦爾特不夠男人——
「妻子不愛你,你大可以像個紳士一樣放手微笑祝福啊!」
在門把轉動的那一剎那,瓦爾特想到了什麼?又經歷了什麼?沒有人知道。
你只看到瓦爾特的絕情冷漠,又何曾體會過他的傷心絕望?所謂的報復,所謂的絕情,不過是一個傷心人的自我保護。
畢竟,人心是慢慢變冷的,樹葉是漸漸變黃的,故事也緩緩地寫到結局,最重要的人,失望多了,也就變得不重要了,再深愛的人,時間久了,也變得可有可無了。
但是,我相信,在瓦爾特的心裡,即使在他帶著凱蒂起身前往霍亂的湄潭府的日日夜夜裡,他還是愛著凱蒂的。
不然他不會用計謀讓凱蒂看清查理的真面目,他不會在得知凱蒂懷孕後,還是決定將她送回更安全的地方。
瓦爾特是個好人。
但是,愛情就是這樣,它不會因為你是個好人就會對你格外仁慈。就像我們經常聽到的那樣,很多糟糠之妻在面對丈夫的背叛時,往往哭得撕心裂肺:「我對你那麼好,為什麼你不愛我?」
對啊,你對我好,我就要愛你嗎?即使你的腳步已經跟不上我前進的步伐?即使我們之間一絲共同話題也沒有?
愛一個人不需要理由,不愛,同樣不需要理由。
所以,直到瓦爾特生命的最後,凱蒂依舊沒有愛上他,她滿心地懊悔,她悔恨自己沒有更好地了解這個男人,她後悔自己的行為如何羞辱和傷害這個男人,但是她還是不愛他。
這或許就是愛情,伸手要來的不真,主動給的才暖心。伸手要來的是施捨,靠施捨是換不來幸福的,不愛真的是最好的理由。
前一陣子在知乎上有個很火的問題,大意是說,嫁錯人和一輩子不結婚,哪個更可怕?
婚姻或許從來不是兩個人的事情,但婚姻也永遠都是兩個人的事情。
一段湊合的婚姻,或許不見得壞,但絕對不幸福。
很多人指責凱蒂的出軌,認為她低俗、放蕩,但我卻不這麼認為。
「凱蒂已經到了25歲,還是單身未嫁,賈斯汀夫人怒不可遏,經常毫不留情地給凱蒂臉色看。」
凱蒂其實和我們身邊大多數女人一樣,並沒有太優秀,也沒有太出眾,她漂亮中帶著些許平庸,她無法對抗世俗帶給她成為「掉價的老處女」的壓力。
她將婚姻當做一根救贖的稻草。
當遇到瓦爾特,那個家世湊合,自己卻並不喜歡,甚至還有點討厭的人,她還是選擇了妥協。
凱蒂就像我們身邊那些因為各種輿論裹挾而匆匆找個所謂合適的對象走入婚姻,卻過得雞飛狗跳、悔不當初的朋友。
所以,她不甘於生活的無趣,丈夫的冷漠,於是,她出軌、背叛,你當然可以將其看做一種道德問題,但這何嘗不是對人生中種種不滿的一種回擊。
可恰恰因為她是女人,這種回擊顯得那麼的不合人情和放蕩無恥。
於是,而凱蒂的女性意識也在此刻復甦,當勇於追求愛情卻沒有得到善意,當對自己深愛的人背棄自己,面對查理,她說:
「我一直以為你愛著我,其實是我犯得愚蠢的錯誤,你除了自己根本不會愛別人,為了保全自己,你會毫不猶豫地犧牲掉我!」
面對感情的失敗,她灰心,她失望,但是她並沒有完全一蹶不振,與抱怨相比,她找到了新的人生意義——她和修女們一起發揮女性的力量幫助當地飽受霍亂的人們。
「凱蒂發覺修道院的工作讓她的精神煥然一新。」
凱蒂在經歷了失敗的婚姻和無果的愛情後,經歷了疾病的肆虐和人世的無常,她已經不再將愛情當作生活中的唯一,取而代之的是生命中那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凱蒂有種奇怪的想法,她感覺自己在不斷地成長。沒完沒了的工作佔據了她的心思,在和別人的交往中,她接觸到了新的生活,新的觀念,這啟發了她的思維,她的活力又回來,她感覺比以前更健康,身體更結實。」
凱蒂是個完美的女人嗎?
當然不。
她只一個人,一個女人。
因為是女人,她脆弱而隨波逐流,她在妥協中讓自己的人生一次次失控,從婚姻到愛情;因為是女人,她懦弱而卑怯,她背叛婚姻也被情人背棄,她傷害別人也被人無情傷害;因為是女人,即使心理如何唾棄查理,在瓦爾特死後她仍經不住誘惑再次對他投懷送抱。
但是,也恰恰是因為她的這些「不完美」,才真正成就了她的人性!
一個真正的人,一定不是一生下來就是道德的標杆,德行的楷模,她或他會經歷坎坷,也會走入低谷,會高尚也會有卑劣,沒有人能像白紙一樣沒有故事,沒有傷痛,成長的代價就是失去原來的樣子。
正如塔拉·斯特維奇在《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中寫到的那樣:
「你可以愛一個人,但仍然可以和她說再見,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個人,但仍然慶幸,他已經不在你的生命中,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座真正的山,屬於自己。」
凱蒂之所以讓人覺得真實,是因為在成長的過程,這個女人從來沒有迴避自己的傷痛,她一次次迎著成長的刀鋒逆行,儘管頭皮血流,儘管受傷犯罪,她仍然沒有停下自己前進的腳步。
當歷經千帆之後的她再次回到起點,她撫摸著肚子那個嬰孩,對父親說:
「我希望她是一個無畏、坦率的人,是個自製的人,不會依賴別人。我希望她像一個自由的人那樣生活,找一份好的活計養活自己……」
她人生的畫布上的每一筆都是她自己為自己塗抹的底色,只屬於她自己,儘管不完美,卻是她自己的回憶的印記,她有悔恨,但不遺憾,她也不知道未來她是否真的能遇見一份真的愛情,但是她明白,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終究到來,那是他人生該付出的代價,只有好好的愛自己,那才能有能力去好好的愛別人,這或許就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