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提檔升級 海東拉麵崛起

2020-12-25 青海新聞網

拉麵人復工儀式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三月以來,萬餘名海東拉麵人陸續踏上了返程復工路。

市委書記鳥成雲同志親自為廣大拉麵從業人員送行,鼓勵他們在特殊時期為戰「疫」增添戰鬥力,不失時機做好拉麵產業復工復產,儘可能把疫情造成的損失搶回來、補回來,跑出復工復產「拉麵速度」。

經歷了疫情的衝擊,今年的復工路稍顯曲折,然而許多拉麵人的信心,卻異常堅定。

衝擊來了挑戰多了,這碗面的機遇和發展也將來臨——

政策「紅包」來了拉麵人心思活了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海東拉麵產業帶來巨大衝擊,近八成拉麵館關門歇業,面臨收入銳減、租金壓力、人員失業等一系列問題,甚至部分群眾有可能因此而返貧。

在抗擊疫情的大背景下,為確保拉麵產業不滑坡、18萬拉麵人收入不減少,確保已取得的脫貧攻堅成果不流失,春節剛過,海東市為拉麵產業平穩健康發展而量身定製的《海東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確保拉麵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出臺了,內容涵蓋積極鼓勵開拓市場、全力助推脫貧攻堅、大力實施品牌建設、全面推動提檔升級等10個方面的內容。這對在疫情中面臨困境的海東拉麵產業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對18萬遍布全國的海東拉麵人來說,是這個春天最令人振奮的福音。

身處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的馬啟龍,看到政府出臺應對疫情扶持拉麵產業的政策後,深深感受到了家鄉黨委和政府對拉麵產業的關心。「一直想優化資源,創新發展,合力打造一家獨具特色、獨樹一幟的拉麵企業。」馬啟龍覺得,現在拉麵店的身影隨處可見,可是真正具有影響力的中高檔拉麵企業卻寥寥無幾。在市場上打拼了10年的馬啟龍,閱歷、見識都廣了,他意識到僅靠一個灶臺、一口鍋、幾張桌子,已經站不住腳了,必須提檔升級,創新發展。

馬啟龍說,這次疫情給拉麵產業重重一擊,雖然損失很大,但他的目標一直沒有變,依然是做大品牌,往規模化的方向發展。現在好了,政府出臺了十大項優惠政策,他感覺實現目標的動力更足了。

和馬啟龍一樣,很多拉麵人表示,疫情初期,大家很擔心影響產業發展。看到家鄉政府出臺政策給大家解決困難,心裡亮堂了好多。挑戰風險不斷增多,但政府部門真支持、出實招,他決心不再觀望,今年在拉麵店經營理念、管理水平、服務質量、產品研發上下功夫,創新拉麵產業發展模式,讓拉麵店能抗壓,經得起市場的考驗。

《「青海拉麵」龍頭企業評審辦法》《「青海拉麵」新開店和吸納建檔立卡戶勞動力就業的補助辦法》《推動拉麵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近年來,青海省委省政府和海東市委市政府從政策、資金、項目、培訓等方面先後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和扶持發展拉麵產業,打造勞務精品。在黨和政府的積極支持下,青海拉麵人將一碗麵的產業「拉」得越來越長。

拉麵產業培訓服務中心

走向「一帶一路」全憑實力闖世界

一個白麵團在拉麵師傅手中,瞬間就成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拉麵;30根細如頭髮的面絲穿過同一針眼,海外嘉賓紛紛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青海拉麵師傅技藝的高超。

2019年6月,鳥成雲親自帶隊,奔赴埃及、杜拜、俄羅斯等地,推介海東拉麵。這碗面漂洋過海,全憑實力闖世界。

活動期間,埃及開羅市哈佳樂投資公司、開羅半島俱樂部、開羅半島俱樂部行政中心、埃及開羅開泰國際有限公司分別與海東市韓鼎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海東市河湟源餐飲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海東市循化艾麥爾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海東市海拉特科技有限公司就開辦青海拉麵「韓鼎記」「河湟源」品牌旗艦店、研發供應調味品和餐飲投資及旅遊項目籤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標誌著海東拉麵走向「一帶一路」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30年前,大山深處貧苦的第一代化隆拉麵人靠著一碗拉麵走出山門,踏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30年後的今天,第二代、第三代化隆拉麵人帶著拉麵情懷,野心勃勃、信心滿滿:已經不滿足於把化隆拉麵帶到全國,還要讓化隆拉麵走上世界舞臺,將化隆拉麵拉向「一帶一路」。

2017年6月,馬來西亞吉隆坡的第一家化隆拉麵店——海尼爾牛肉麵正式開張。馬黑買還清楚地記得,開業的當天,200平方米的店裡擠滿了前來品嘗的當地人。馬黑買說:「雖然之前也做過市場調研,但根本沒有想到會這麼火爆。不過,我要是馬來人,肯定也會來嘗嘗鮮,品味一下中國的美食。」

說起為什麼選擇在馬來西亞開拉麵館,馬黑買說,當時,化隆縣十幾個拉麵老闆一起到馬來西亞考察市場,最後就只有自己做出了開店的決定,不僅因為國家提出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也是看重了這裡的市場環境,但更多的是想把拉麵文化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走過30年的海東拉麵,在國內已經接近於飽和,必須謀求新的出路,「一帶一路」戰略是海東拉麵走出國門的最好機遇。

目前,在俄羅斯、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沙特、埃及等國家,化隆拉麵店已經達到了27家。每一家化隆拉麵店就像是「一帶一路」上的一盞燈,在照亮拉麵經濟前行的路、未來的路,也讓中國的拉麵文化閃亮世界。

海東拉麵走進俄羅斯

網絡+拉麵玩轉電商新天地

化隆縣扎巴鎮窯洞村村民馬青雲,曾是村裡第一個「上班族」。2013年,馬青雲辭去公職,回鄉創業,成立了拉麵電商中心。

當「拉一代」逐漸退居幕後,青海拉麵經濟的大旗開始由年輕人扛起。

馬青雲打造的拉麵電商中心,主要為全省的「拉麵產業」從業者提供勞務服務、信息服務、產品服務和線上培訓。由拉麵電商中心延伸而出的中央大廚房,兼顧省內特色產品銷售,帶動了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我們結合線上線下營銷團隊,成立『拉麵團』,以會員制在原材料上遊做團購,不僅降低了原料採購成本,品質也得到了提升,短期還能幫助勞務人員培訓和做營銷活動。」馬青雲表示,他定期帶領平臺採購團隊到全國各地食材原產地考察,將最適合的食材匯總起來,通過網際網路供應到全國的拉麵店或者會員店裡,並通過線上和線下打通上下遊。

新一代海東拉麵人還不滿足於此,一個更大的發展藍圖應運而生。

2017年底,中國拉麵小鎮綠色產業園在化隆開工建設,標誌著化隆縣以「拉麵產業」為主,集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銷售配送為一體的全國拉麵中央大廚房食材供應基地建設拉開了大幕。依託當地秀麗的黃河風光,拉麵又與文化旅遊「牽手」,全產業鏈的打造翻開了嶄新的一頁。產業園建成後,預計年產值可達31億元以上。

牽手網際網路、創建電商中心、建設產業園,在「網際網路+」的時代熱潮中,海東拉麵敢於嘗鮮、勇於嘗新。「網際網路+拉麵」,這也是新時代、新一代海東拉麵人的新世界,拉麵產業提檔升級正當時。

外國友人點讚海東拉麵

相關焦點

  • 半月談|海東的拉麵傳奇:在全國開了兩三萬家店
    上個世紀80年代,一些懷揣致富夢想的海東農民開始嘗試外出尋求商機,並敏銳地抓住了「開拉麵店」這門生意。在各級政府強力助推下,三代拉麵人藉助「親幫親、鄰幫鄰」的經營方式,讓拉麵產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壯大於全國各地。
  • 青海海東市與阿里巴巴集團共建拉麵產業數位化聯盟
    魯丹陽攝&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青海海東7月7日電 (魯丹陽)「青海拉麵產業數位化」平臺合作框架協議籤約暨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中國小吃產業帶」全國首發儀式7日在青海省海東市召開。
  • 海東籍拉麵隊跨省競賽展風採
    這場拉麵技能競賽,為青海省、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海東籍拉麵從業人員搭建了學習交流的平臺,也讓在外開店的拉麵人提升了技能,更「富了腦袋」。據了解,在此次競賽中,共有25支來自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的青海籍拉麵團隊,其中有19支海東籍拉麵團隊70名選手參賽。大賽由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兩部分組成,成績佔比分別為30%和70%。
  • 一個八零後拉麵人的「創富記」
    麵團打在案板上,一甩、一揉、一拉,反覆幾次,一個麵團在韓海明的手中,就變成了細細的拉麵。拉麵細可穿針,讓人叫絕。話不多,看上去很精幹,韓海明是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80後拉麵人中的佼佼者。韓海明正在表演「化隆拉麵」手法。何星輝 攝表演拉麵的地方,是位於化隆縣的青海省扶貧拉麵產業培訓服務中心。這裡有個特別的房間——拉麵直播間。
  • 青海海東民族團結故事:一碗拉麵連萬家
    央廣網海東6月22日消息(記者張雷 劉澤耕) 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是一個回、漢、藏、土、撒拉等12個民族聚居的自治縣,屬國家和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是海東市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的縣。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不甘貧窮的化隆人順應改革開放時代潮流,走出深溝大山,到全國各地開辦拉麵店。
  • 上海·青海兩省市職工拉麵技能競賽在滬舉行拉麵飄香 共築小康
    經過30多年的發展,青海拉麵已成為引領群眾脫貧的「致富面」、促進社會穩定的「和諧面」、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的「幸福面」、提升生活品質的「小康面」。滬青兩省市總工會共同舉辦拉麵技能競賽,為長三角地區青海籍拉麵從業人員搭建起學習交流、開拓視野、提升技能、展示風採的平臺,也是開展跨省技能競賽的又一次嘗試,有利於激發拉麵從業人員的勞動熱情,推動拉麵產業提檔升級擴面。
  • 蕪湖:「量質齊飛」,蕪湖航空產業加快提檔升級
    記者日前探訪位於新蕪經濟開發區的航空產業園發現,蕪湖市持續深化「一區兩基地」建設,構建航空產業生態鏈。特別是今年以來,航空產業厚積薄發、「量質齊飛」,提檔升級步伐不斷加快。並把雄名打造成「精密端齒」和「航空產業高精密加工」的名片,在2到3年後,實現機械產品製造精度從微米級向納米級的跨越。 加速「起飛」,引領高質量發展 驅動航空產業加速「起飛」,企業要甘於寂寞、苦練內功,政策保障和頂層設計也不可或缺。
  • 「海東市」實現拉麵經營收入131億元
    來自海東市政府的消息,截至10月底,海東市拉麵產業實現經營收入131億元,利潤46億元,拉麵從業人員工資性收入53億元。從海東市走出去的拉麵店遍布全世界,為青海拉麵開創了一片新天地。數據顯示,海東籍拉麵人在國內279座大中城市開辦拉麵店2.83萬家,在20多個境外國家開設拉麵店39家,註冊登記拉麵自主品牌81個,品牌門店有1685家,拉麵勞務從業人員達17.96萬人,拉麵產業已成為海東市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生支柱產業和脫貧攻堅重點產業,7萬多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 夏至吃麵|青海拉麵又「拍了拍」武漢熱乾麵
    武漢是正在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是一座江城、湖城、橋城,區位交通優越、產業基礎雄厚、科教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經濟發展韌性好、潛力大。海東歷史文化悠久,農牧產業興旺,生態保護紮實。希望兩市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攜手並肩,共推高質量發展。鳥成雲感謝武漢對海東到漢務工人員返崗復工的關心關愛。
  • 探訪|城市商圈更靚麗 河北定州商貿流通產業提檔升級
    城市商圈更靚麗 鄉村購物更便捷——定州商貿流通產業提檔升級探訪今年前三季度,該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5.7億元,包括商貿流通產業在內的服務業增加值完成92.5億元,同比增長3.9%定州市萬達廣場以城市全客層購物中心為定位
  • 雅安市強力推動雅茶產業轉型發展、提檔升級_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作為「五雅」產業之首,雅茶是我市「5+1」重點特色產業之一。今年以來,我市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雅茶產業轉型發展,聚焦「蒙頂山茶」「雅安藏茶」一綠一黑兩大區域公用品牌,實施單品突破,以全域茶園綠色創建為抓手,以茶葉集中加工區建設為載體,以品牌宣傳推廣為突破等,強力推動雅茶產業綠色發展、提檔升級。
  • 重慶推進智慧商圈建設 解放碑觀音橋商圈將提檔升級
    9月9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住房城鄉建委了解到,近日印發的《重慶市城市更新工作方案》提出,2020至2022年,我市將加快推進解放碑等步行街改造提升,推進觀音橋、南坪、三峽廣場、楊家坪等成熟商圈提檔升級,加快大坪、嘉州、金州、保稅港等新興商圈擴容升級,打造場景化、智能化、國際化的高品質步行街和城市核心商圈,逐步形成全市智慧商圈服務體系。
  • 讓拉麵人才「走得出穩得住」
    這次培訓是繼杭州、上海、北京、鄭州、西安等地「送學上門」後的第八期培訓班,「送學上門」工程是循化縣為提升廣大拉麵人才能力素質,促進拉麵產業提檔升級的一項重要舉措。「我們廣大拉麵人都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法律意識相對淡薄。
  • 青海「拉麵之鄉」千人共享幸福面 1.7萬餘家拉麵店創造130億年產值
    」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20日組織了100家拉麵店的265位面匠現場製作化隆拉麵,並邀請2020名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及群眾共享幸福面。魯丹陽 攝  在「拉麵讓農民換了個活法」的號召下,該縣通過設立駐外拉麵經濟服務辦、強化拉麵匠培訓、發放拉麵貼息貸款等措施,積極鼓勵貧困山區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到全國各地進行拉麵創業或勞務輸出。  在當日的「青海年·醉海東·化隆味——千人共享幸福面」啟動儀式暨「最美化隆人」表彰大會現場,還對「最美化隆人」、民族團結進步拉麵示範店、脫貧光榮戶等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了表彰。
  • 《中國新說唱》2019:00後崛起與產業升級
    從freestyle到punchline每年貢獻多個網絡熱搜詞,將大量年輕的實力rapper推到大眾面前,讓更多的人了解說唱,聽到更多燃炸的原創說唱內容,造詞、帶人、帶貨三劍齊發的說唱系列節目,正在讓更多的新生血液湧入到說唱產業中,提升了大眾圈層的普及推廣度,讓說唱音樂產業得到了升級和迭代。
  • 山西石樓加碼農地託管促農業提檔升級
    山西石樓加碼農地託管促農業提檔升級作者 高瑞峰 高寄洲青壯外出務工,老弱留守農村,這是大部分中國農村的現狀。面對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湧向城市導致的「空殼村」土地撂荒問題,誰來種地?如何種地?成為鄉村振興一個繞不開的結。
  • 空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檔升級項目設計(第二次)
    空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檔升級項目設計
  • 陰陽師妖怪屋豚骨拉麵升級方法
    18183首頁 陰陽師:妖怪屋 陰陽師妖怪屋豚骨拉麵升級方法 陰陽師妖怪屋豚骨拉麵升級方法 來源:網絡
  • 伊麥佳,清真食材供應鏈倡領者——伊麥佳拉麵食材一站式諸城配送中心,5月1日正式開業!
    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在此,伊麥佳向每一位辛勤的勞動者和全體拉麵人致以節日的問候和祝福。繼4月11日,伊麥佳諸城精品蘭州拉麵提檔升級餐飲店重磅開業之後,由山東伊麥佳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打造的煥然一新的伊麥佳拉麵食材一站式諸城配送中心樣板項目落地開業,並與大家見面了。
  • 海東全方位多層次講好「河湟故事」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年來,海東市緊緊抓住河湟文化賦予的深厚文化稟賦,突出地域優勢、緊抓人文特色,將保護和利用相結合、文旅和產業相統籌,在關鍵領域、重點環節上尋求突破,以河湟文化的傳承創新,推動黃河文化在海東不斷發揚光大,不斷豐富河湟文化的時代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