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中《貴宅帖》冊頁,風骨俊整,骨肉停勻

2021-01-10 依古軒畫廊

李建中《貴宅帖》行書冊頁,縱31cm,橫27.5cm,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李建中64歲時所作,書風沉著樸厚,具其所特有的「風骨俊整,骨肉停勻」的藝術美感。帖後明代劉日升七言詩題,稱建中書有鍾(繇)、王(羲之)法度,足以令後學者效法。

李建中《貴宅帖》

關於李建中流傳下來的史料是少之又少,以致長期以來,一直為研究人員忽視。然而,從目前有限的史料可知,李建中在宋初書壇的地位是備受尊崇的。他所處的時代,剛剛是唐宋兩個書法高峰之間的低谷,儘管其成就及影響有限,但其書風承前啟後的作用,值得我們思考。

李建中性簡靜,風神雅秀,恬於榮利,前後三求掌西京留司御史臺,尤愛洛中風土,就構園池,號日「靜居」。好吟詠,每遊山水,多留題,自稱「巖夫民伯」。

《宋史》載:建中善書札,行筆尤工,多構新體,草.隸、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習,爭取以為楷法。

相關焦點

  • 李建中《土母帖》,十大行書名帖之一+行書《貴宅帖》
    有《土母帖》 、 《同年帖》 、 《貴宅帖》等墨跡傳世。好吟詠,每遊山林,多題字留詩。有別集 30卷,今已不存。大中祥符六年李建中去世,終年69歲。《土母帖》,行書,紙本,縱31.2釐米,橫44.4釐米。凡十行,每行字數不一,共一百零四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釋文 :所示要土母,今得一小籠子,封全諮送,不知可用否?是新安缺門所出者,復未知何所用,望批示。
  • 李建中《同年帖》,如世間美女,豐肌而神氣清秀
    有墨跡《同年帖》《寶宅帖》《土母帖》,石刻有翻刻《嶧山碑》及法帖《千字文》等傳世。 《同年帖》又稱《金部帖》、《披風帖》,這是李建中寫給「金部同年」的一封信,主要是託他照顧在東京汴梁的女婿劉仲謨與其次子李周士。 《同年帖》是李建中代表作之一。
  • 王幅明|李建中:風軌魏晉,掃卻塵俗
    有人認為李建中的字存有「肥而俗」之病。不過,也有人對此說並不認同。蘇東坡云:「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4李建中的傳世之作不多。《式古堂書畫匯考》裡所記有《苕溪唐氏易安室所藏六帖》:《土母帖》、《同年帖》、《貴宅帖》、《屯田帖》、《左右帖》、《齊左帖》。這六帖均為李建中所書的信札,都是不可多得的墨跡精品。
  • 二流書家李建中,卻作天下第十行書《土母帖》,法度嚴謹功力嫻熟
    顥氣留丹田,尺宅分品位。寥寥洞府境,落落煙霞意。金簡題上青,與茲塵土異。」後來,李建中在洛陽構築園池亭榭,號「靜居」,過起了瀟灑自放的閒適生活。作為一名封建士大夫,李建中無法擺脫世俗的羈絆,但其一直追求精神的超越和心靈的自由。而這樣的思想和性格,自然而然地又折射到他的審美趣味之中,使得他的書法流露出一種平淡虛靜的風格特徵。
  • 《天下十大行書》第十:李建中《土母帖》
    排行從高到低依次是:《蘭亭序》、《祭侄稿》、《寒食帖》、《伯遠帖》 、《韭花帖》 、《蒙詔帖》 、《張翰思鱸帖》、《蜀素帖》 、《松風閣》 、《土母帖》 。《天下十大行書》流傳度非常的廣,其中第一行書《蘭亭序》、第二行書《祭侄稿》、第三行書《寒食帖》這是公認的,但之後的排行我個人持保留意見。還是會根據這個順序,依次介紹。《天下十大行書》第十:李建中《土母帖》。
  • 李建中《土母帖》墨跡,用筆沉穩,法度謹嚴,有歐陽率更神韻
    此帖是傳世的《西臺六帖》之一。此帖用筆沉穩,法度謹嚴,有歐陽率更神韻,結構淳厚謹嚴,論者認為此帖清麗圓熟,恣態橫生,深得「二王」筆法。書法密碼微店 李建中墨跡傳世很少,《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跡中最典型、最循規蹈矩的,因此也是最能見出他那深湛的書法功力的神品,所以此帖頗為後世珍重。
  • 蔡茂友書法講壇《大宋書法賞析》第4講——李建中《土母帖》
    清麗圓熟、姿態橫生——李建中《土母帖》 李建中(945-1013),字得中,自號巖夫民伯。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其祖父是前蜀王建的重臣。宋太祖趙匡胤滅蜀時,他與母親一起逃難至河南洛陽。太平興國八年(983)進士甲科。
  • 力爭史上最全|李建中《土母帖書法全集》1.0版|已收錄3篇
    《書法全集》 李建中《土母帖》行書墨跡,十大行書之一。後有蕭引高、王嚴實、王稱等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帖是傳世的《西臺六帖》之一。此帖用筆沉穩,法度謹嚴,有歐陽率更神韻,結構淳厚謹嚴,論者認為此帖清麗圓熟,恣態橫生,深得「二王」筆法。
  • 清朝書法家建議選這個帖
    《曹全碑》字帖內頁清王澍《虛舟題跋》評云:「隸法以漢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曹全碑》作為漢隸主要代表作品之一,在漢碑中極負盛譽,是漢代碑刻隸書字數較多的一塊碑,以風格秀麗多姿和結體勻整清麗著稱於世
  • 清代書法家張照《朱熹題畫跋語》書法拓片冊頁
    參加編撰宮廷書畫著錄《秘殿珠林》和《石渠寶笈》,書法匯刻有《天瓶齋帖》。乾隆十年(1745年)奔父喪途中在徐州病亡,諡「文敏」。張照與曲阜孔氏有姻親關係,其女婿為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其兒媳系孔子七十一代女孫。孔繼涑刊張照手跡於曲阜,併集張照書畫題跋為《天瓶齋書畫題跋》,對張照書法和書學的傳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 清代書畫冊頁《娛目賞心冊》,故宮博物院藏
    清人書畫《娛目賞心冊》 清代書畫冊頁《娛目賞心冊》,故宮博物院藏。 江注山水冊頁 蔡師端山水冊頁
  • 書法欣賞 | 《快雪時晴帖》
    即使偶爾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勻整安穩,不失平衡的美感。 《快雪時晴帖》被譽為「二十八驪珠」,被古人稱為「天下法書第一」與王獻之《中秋帖》、王洵《伯遠帖》被乾隆合稱為「三希」,且此帖列於首位。
  • 高清經典 |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以行書寫成,紙本墨跡。帖縱23cm,橫14.8cm,行書四行,共二十八字。▲《快雪時晴帖》即使偶爾重心忽左忽右,或險絕,或規整,全局依然勻整安穩,不失平衡美感。《快雪時晴帖》被譽為「二十八驪珠」,古人稱之為「天下法書第一」,與王獻之《中秋帖》、王洵《伯遠帖》三者被乾隆合稱為「三希」,且此帖列於首位。」28個字究竟什麼樣子?讓大家明察秋毫,認識其中的美妙絕倫。
  • 段天公式《安和帖》是精緻與平和的典範
    這件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人段天祐的《安和帖》冊頁(見圖),為紙本,縱27.3、橫54.5釐米,行書,21行,共203字,是段天祐寫給好友起善的書信。釋文如下:「天佑頓首書奉起善賢契友執事:小林回,領書,承近候安和為喜。賤疾回杭又兩發矣。二月上旬後又苦痎瘧,寒暑交戰,狼狽不可言。此豈俗諺所謂橫賽者耶。書籍許以寬限,甚感。張子昭近來杭,解後陳思復書鋪內所假書,亦曾親與之言,明當並起善者同納矣。
  • 懷素《自敘帖》真假迷霧!
    「邵葉文房之印」在蘇舜欽嶽父杜衍題的字上就有,至少在紹聖三年(1096年)蓋的,同時也出現在《自敘帖》上,可以證明《自敘帖》下限在1096年,下面的趙鼎是南宋,比邵葉晚一點,從這兩印說明題跋是真的,《自敘帖》他也收藏過,這是《自敘帖》墨跡本下限,這個印在《自敘帖》最末端右下角被蓋住,很淡,所以過去忽略了,等到用新的方法看出,原來這個印就是邵葉印,所以定在邵葉年代。
  •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好在哪裡?
    《快雪時晴帖》長 23 釐米,寬 14.8 釐米,可以說是一副很小的作品。但是各朝文人、君王都視其為珍寶,御拔和皇家收藏印更是不勝枚舉。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但相較《蘭亭序》的輕盈,《快雪時晴帖》則更為穩重。這件書跡以圓筆藏鋒為主,起筆與收筆,鉤挑波撇都不露鋒芒。由橫轉豎也多為圓轉的筆法,結體勻整安穩,顯示出氣定神閒、不疾不徐的心情。
  • 至親骨肉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出自: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二卷:「除是至親骨肉,終日在面前的,用意體察,才看得出來。」近義詞有:至親好友,至親骨肉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至親骨肉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至親骨肉(zhì qīn gǔ ròu) 成語釋義:至親:關係最近的親戚;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最親近的親屬。一般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