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目送》: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

2020-12-20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作文導寫,ID:gh_b47952ece65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目送》是作家龍應臺繼《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後,龍應臺再推出思考「生死大問」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書。

《目送》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龍應臺(1952年2月13日-),出生於中國臺灣高雄,畢業於堪薩斯州立大學,中國臺灣女作家。其創作的《啊,上海男人》《這個動蕩的世界》《故鄉異鄉》相繼發行,在文壇和書市被稱為「龍捲風」,代表作有《龍應臺自選集》等,曾獲評為「孔梁巧玲傑出人文學者」等。

2004年,龍應臺父親的逝世,讓她體味到人生如同「暗夜行山路」。此前,五十多歲的她,從未經歷過任何至親的死亡。「這與她臺灣『外省人』的身份有關。」作為從大陸到臺灣的移民,除了父母兄弟,小時候的龍應臺沒有其他家族親人,因為這一背景,她對許多「人生基礎課程」的學習有著嚴重的時間上的延遲。「如果我在原來的家族,可能十歲就遇到祖父過世、十三歲祖母過世,還會有叔公之類親戚的人際變化。等他到了五十歲,才上別人十幾歲就上過的人生課程,我的父親過世,第一次上課就是這重大人生事件。」這時她才明白,「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龍應臺說,有了對生死的經歷之後,開始覺得大部分社會議題其實都只是枝微末節。不過,她說「評論與文學,兩者都是我」,而無論筆下書寫的是什麼,都總有一個核心,那便是對人最深的關切。「就真的明白,在這世間,沒有什麼可以附著依託,一切都必須是自我承擔和接受。於是在感悟與悲痛間寫下了散文集《目送》。

1.時間是一隻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

2.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3.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痛,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4.所謂了解,就是知道對方心靈最深的地方的痛處,痛在哪裡。

5.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餘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

6.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7.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後帶著一種想說卻又說不出來的『懂』,做最後的轉身離開。

8.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觸碰;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9.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寂寞。

10.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

11.我們都知道了,母親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郵遞區號、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

12.回憶真的是一道洩洪的閘門,一旦打開,奔騰的水勢慢不下來。

13.時光,是停留還是不停留?記憶,是長的還是短的?一條河裡的水,是新的還是舊的?每一片繁花似錦,輪迴過幾次?

14.貧窮的記憶,在事過境遷之後,像黑白片一樣,可能產生一種煙塵朦朧的美感,轉化為辛酸而甜美的回憶。

15.要真正的注視,必須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16.凡是出於愛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諒的。

17.如果科學家能把一滴眼淚裡所有的成分都複製了,包括水和鹽和氣味、溫度--他所複製的,請問,能不能被稱作一滴「眼淚」呢?

18.拜祭,終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寧。

19.對於行路的我而言,曾經相信,曾經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舊在尋找相信。但是面對時間,你會發現,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麼了。

20.冬夜的街,很黑,犬吠聲自遠處幽幽傳來,聽起來像低聲嗚咽,在解釋一個說不清的痛處。

21.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裡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22.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

23.醒來,方知是夢,天色幽幽,悵然不已。

24.斜坡上的雜花野草,誰說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25.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紀的史記裡。

26.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27.中年人的滄桑中,總有一種無言的傷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遠行,卻只能目送,無法挽留。

28.在暫時裡,只有假設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恆。

29.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

30.你能想像比『被物質撐得過飽後的漠然』更貧乏的存在狀態嗎?

31.我坐在風暴中心,四周卻一片寂靜,這是寂寞的感覺,像沙塵暴的漫天黑沙,以鬼魅的速度,細微地滲透地包圍過來。

32.你我還會這樣相聚嗎?我們會不會,像風中轉蓬一樣,各自滾向渺茫,相忘於人生的荒漠。

33.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

34.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心中漸漸有一分明白,如月光瀉地。

35.相機,原來不是那麼重要,它不過是我心的批註,眼的旁白。

36.在天地之間終究是無所憑依的孤獨,你真能面對生老病死,就真的明白,在這世間,沒有什麼可以附著依託。

37.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行走,身上沒有一個包袱,手裡沒有一張地圖。

38. 總是有讀不完的書,寫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風景,想不完的事情,問不完的問題,愛不完的蟲魚鳥獸花草樹木。忙,忙死了。

39.怎麼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長呢?時間才是最

40.當他垂垂老時,他可以回鄉了,山河依在,春天依舊,只是父母的墳,在太深的草裡,老年僵硬的膝蓋,無法跪拜。鄉裡,已無故人。

41.在平凡和現實裡,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42.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的過去了,甚至夜夜來弔唁的蝶夢也冷了。是的,至少你還有虛無留存。你說,至少你已懂得什麼是什麼了。是的,沒有一種笑是鐵打的,甚至眼淚也不是。

43.文明和野蠻的中隔線,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會斷。

44.每一個被我「看見」的瞬間剎那,都被我採下,而採下的每一個當時,我都感受到一種「美」的逼迫,因為每一個當時,都稍縱即逝,稍縱,即逝。

45.理想主義者往往經不起權力的測試。

46.理想主義者要有品格,才能不被權力腐化;理想主義者要有能力,才能將理想轉化為實踐。

47.譬如李叔同圓寂前最後的手書:「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裡。問餘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48.他好像在聽一個不可及的夢想,又仿佛在夜行暗路上突然聽見熟悉的聲音,輕輕呼喚自己的名字,帶點不可思議的嚮往與情怯:是啊,太湖邊,柳樹下,線裝書......

49.真正能看懂這世界的,難道竟是那機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你自己的心?

50.奢侈,到底是一種被物質撐得過飽的漠視,還是把一切都看的都理所當然的無聊?

1.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2.我們這一代人,錯錯落落走在歷史的山路上,前後拉得很長。同齡人推推擠擠走在一塊,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視。年長一點的默默走在前頭,或遲疑徘徊,或漠然而果決。前後雖隔數裡,聲氣婉轉相通,我們是用一條路上的同代人。

3.曾經相信過歷史,後來知道,原來歷史的一半是編造。前朝史永遠是後朝人在寫,後朝人永遠在否定前朝,他的後朝又來否定他,但是負負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積漸進的扭曲變形移位,說「不容青史盡成灰」,表達的正是,不錯,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為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勝利的。

4.南美洲有一種樹,雨樹,樹冠巨大圓滿如罩鍾,從樹冠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三十米之遙。陰天或夜間,細葉合攏,雨,直直自葉隙落下,所以葉冠雖巨大且密,樹底的小草,卻茵茵然蔥綠。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鐵軌,倒像同一株雨樹上的枝葉,雖然隔開三十米,但是同樹同根,日開夜合,看同一場雨直直落地,與樹雨共老,挺好的。

5.在我們整個成長的過程裡,誰,教過我們怎麼去面對痛苦、挫折、失敗?它不在我們的家庭教育裡,它不在小學、中學、大學的教科書或課程裡,它更不在我們的大眾傳播裡。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只教我們如何去追求卓越,從砍櫻桃的華盛頓、懸梁刺股的孫敬、蘇秦到平地起樓的比爾·蓋茨,都是成功的典範。即便是談到失敗,目的只是要你絕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頭地,譬如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洗雪恥辱,譬如哪個戰敗的國王看見蜘蛛如何結網,不屈不撓。

6.金門的美,怎麼看都帶著點無言的憂傷。一棟一棟頹倒的洋樓,屋頂垮了一半,殘破的院落裡柚子正滿樹搖香。如果你踩過破瓦進入客廳,就會看見斷壁下壓著水漬了的全家福照片,褪色了,蒼白了,逝去了。一隻野貓悄悄走過牆頭,日影西斜。

7.你在那一本存摺所賺取的每一分「金錢」的累積,都是用這一本存摺裡的每一寸「時間」去換來的。而且,更驚人的,「金錢」和「時間」的兩種「幣值」是不流通,不兌換,不對等的貨幣--一旦用出,你不能用那本存摺裡的「金錢」回頭來換取已經支付出去的「時間」。任何代價,任何數字,都無法兌換。

8.我看見一個文風鬱郁的江南所培養的才子,我看見一個只有大動蕩大亂世才孕育得出來的打不倒的鬥士,我看見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當代典型-他的背脊直,他的眼光遠,他的胸襟大,他的感情深重而執著,因為他相信,真的相信:士,不可以不弘毅。我看見的是一個高大光明的人格。

9.她看看前方,一縱列座位伸向模糊的遠處;她轉過身來看往後方,列車的門緊緊關著,看不見門後頭的深淺。她看向車廂兩側窗外,布簾都已拉上,只有動蕩不安的光,忽明忽滅、時強時弱,隨著火車奔馳的速度像閃電一樣打擊進來。她緊緊抓著椅背,維持身體的平衡,然後,她開始往前走。我緊跟著亦步亦趨,一隻手搭著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卻見她用力地撥開我的手,轉身說,「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睛蓄滿了淚光,聲音悽惻。

10.雖說是兵荒馬亂。他們有的是青春力氣,火車再怎麼高,它們爬得上去,人群在怎麼擠。他們站的起來,就是只有一隻腳站著踏板,一隻手抓著鐵桿,半個身子吊在火車外面像風箏就要斷線,還能聞到那風裡有香茅草的清酸甜美,還能看見土地大地綿延不盡。令人想迎風高唱「山河壯麗」-五百裡。

相關焦點

  •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山路 (龍應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她笑說,媒體不是為了她的「歌」而來的,是為了另一件「事」。然後音樂靜下,她開口清唱:「是誰在敲打我窗 ∕是誰在撩動琴弦──」。蔡琴的聲音,有大河的深沈,黃昏的惆悵,又有宿醉難醒的纏綿。她低低地唱著,餘音繚繞然後嘎然而止時,人們報以狂熱的掌聲。她說,你們知道的是我的歌,你們不知道的是我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對你們並不重要。在海浪一樣的掌聲中,我沒有鼓掌,我仍舊深深地注視她。
  • 龍應臺目送經典句子賞析
    《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目送經典句子賞析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 《目送》:龍應臺,你為什麼不生氣了?
    編者按:龍應臺,這個臺灣女子,既彪悍、又溫柔,有大抱負。在經歷了生活的起起伏伏後,現在的龍應臺,愈發溫情。自《孩子你慢慢來》和《親愛的安德烈》之後,她似乎多了一些感性和柔情的成分。有人說她是學術搖滾明星,「橫眉冷對千夫指」,因為做過臺北市文化局局長,女強人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現在,她要對世人說:她是一個敏感的普通人,有父母、孩子、朋友,有生老病死,有愛恨情仇,也會有失敗和脆弱。
  • 有些路,只能靠你一個人走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為青年,ID:Jayden701V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人生在世,總有一些路,只能靠你一個人走!一句多麼心酸又多麼堅強的話,記得小時候學大人說話時,父母會說:大人的事你不懂,你一個小孩子懂啥?
  • 名著速覽:《目送》(情節+金句)
    01情節概括 《目送》是一部散文集,是臺灣作家龍應臺繼《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 《目送》由73篇散文組成。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也沒有絲絲入扣的情節,有的只是平靜安詳的記述和平凡感動。而打動我們的正是這種平平淡淡。 書中,龍應臺寫父親的死亡、母親的衰老和失智,寫對父母的憐惜和體恤,寫兄弟攜手共行,寫兒子的離別,朋友的牽掛,寫自己的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以及一個人的走路、賞樹、觀鳥、拍照、生活等。
  • 目送——龍應臺
    推薦詞:皇甫憶欣距離我第一次看完這篇散文已經很久了,但重新讀它,那種酸澀的感受還是湧上心頭。
  • 品讀 | 龍應臺《目送》
    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他在長長的行列裡,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乎不見。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此刻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 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
  • 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成長的道路上總是會有一些孤獨
    作家龍應臺曾說: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人生漫漫長路,我們會感嘆時光如梭,青春易逝,歲月滄桑還有患難深情。我現在仍然記得他在生活最後一刻留下的微博裡面寫道:我不想拖累自己的小組,成為第一個延畢的人,不想自己成為社會的負擔,如果有來世我選擇做貓咖裡面的一隻貓。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等等,都要打造出一份出色的論文,完成答辯,才能順利畢業。這名研究生擔心自己畢業拖延慢慢地精神崩潰,最後結束自己。我有時候在想在他極度崩潰,生活暗淡的那些天,有沒有人給他發過一條安慰的簡訊?
  • 慢讀時間丨有些人和記憶 只能存在一個人的腦海裡
    你再看看幹部屁股下的桑塔納,那下邊坐著幾棟房……」他不會從經濟學上分析,卻用最簡單的身邊事,講出了最深奧的道理。 於是,我有些懂了,為什麼廠子破產前,一車車的設備被「瘋狂」抵債,為什麼一些幹部「下崗」後卻依舊滋潤,只是苦了那些在底層掙扎的工人。 「下崗後為啥不出去闖?」
  • 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有些人,只能邊走邊忘
    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有些人,只能邊走邊忘碰到她一個人在超市挑特價菜,就像很久之前那次大著肚子,二、 感謝你贈我一場空歡喜,我們有過的美好回憶,讓淚水染得模糊不清了。六、有些人,有些事,不管過多久,想起來還是會心疼。七、如果你想我了,就給我打個電話,發條信息,別憋著,其實我也在想你。八、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你是舊林,也是故淵。九、不懂得拒絕的人,即使把自己累死,也不會得到別人真正的尊重。
  • 郭襄與張三丰:江湖那麼大,有些人只能空等
    舊版倚天卷末,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風陵二字,讀來令人唏噓,誰都沒有忘記,那是郭襄楊過初相遇從此誤終身的風陵渡。張翠山殷素素自冰火島重回中原,遇上二師兄俞蓮舟,久別重逢同上武當為張三丰賀百歲壽誕。途中俞蓮舟與他二人分說武當派與峨眉郭襄淵源,殷素素快人快語:「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後,此後再也沒見過面。
  • 龍應臺:有些愛,不必追
    《目送》的扉頁上寫著:「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一個人要走過許多路,要經歷許多事,要過五關斬六將之後,才真正懂得,人生的路啊,只能一個人慢慢走,誰也陪不了誰一輩子。《目送》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 有些路 只能一個人走 回不去的從來都不是故鄉 而是舊時光
    ——汪國真《學會等待》你要忍,忍到春暖花開;你要走,走到燈火通明;你要看過世界遼闊,再評判是好是壞;你要卯足勁變好,再旗鼓相當站在不敢想像的人身邊;你要變成想像中的樣子,這件事,一步都不能讓。——盧思浩做你自己,因為別人都有人做了。——王爾德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 龍應臺:《目送》目送了什麼?
    聞訊趕來的的觀眾,不僅僅是中山大學的師生,也不僅僅是廣州的觀眾,還有不少是珠三角地區,廣西桂林、上海、北京特意趕來的觀眾。許多人駐足門外,一票難求。書恆早早為我弄到一張票,使我得以冒雨前往。 龍應臺先生,我以前經常讀她的作品,也只在照片上看到過她,公布出來的照片滿臉堅毅,充滿鏗鏘之氣。但是,今天看到的龍應臺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 晨跑5公裡,有些事只能自己一個人完成,約跑太難
    後面我就直接不問了,甚至忽略了我們約好一起跑的約定, (後來他一直也沒跑)這麼多年了我一個人跑還是有原因的,大概這是我拒絕約跑的原因,等人和被等都讓我覺得不太舒服,所以我大部分時間是一個人跑,跑得快樂又自在,有些事只能自己一個人完成。
  • 看那夜,只適合一個人想念
    朋友的不理解,父母的埋怨,這一個月我已承受過無數次,流淚已經變得是那麼的蒼白無力,在一個的夜,只能自己慢慢想,獨自承受。還在一款交友軟體上認識很多人,有研究生,高考結束即將上大學的大學生。他們都在默默的一個人努力著,心若向陽,春暖花開。
  • 目送一生 一生目送——讀龍應臺《目送》有感
    目送,讓我們共同去經歷,一起去相互目送,一起相互慰藉,在這淺長而又深邃的日子裡,在親情的溫暖中,在這浩茫的人生裡!      但更重要的,我看到龍應臺女士的視野和文筆。文筆不是一種可以輕易模仿的東西,它建築在你的視野和你對生活汲取的養分上,這是一種平淡但充滿魅力的美麗。
  • 有些事,終究只是你一個人面對(孤獨患者)
    我們一個人來到這世上,也終究一個人離開。其實,獨孤才是永恆的主題。你有沒有那樣的時候?突然有件事想對朋友說,話到嘴邊,卻改為沉默,一笑而過。有些事,開心也好,難過也罷,終究是你一個人的事,心裡話,只能對自己說。人的悲喜並不相通。你難過的事,對方並不以為然,只會以為你矯情,你開心了,對方也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只當作你在得意。
  • 有些事,一個人去做或許會不一樣~
    放學後一個人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最愛的「點播頻道」內心祈禱著能夠播放自己喜歡的動漫一個人,一堆零食還有看了一遍又一遍的還珠格格那是屬於一個人的狂歡那時不會因為一個人而感到孤單📺🍜有些事一個人去做或許會不一樣~
  • 【龍應臺】 目送
    《目送》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目送》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目送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