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倚天卷末,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那年華山上,郭襄見小君寶傷口汩汩流血取出手帕替他包紮,聽楊過和眾人告別--他日江湖重逢,再當杯酒言歡,就此別過--眼見他攜著小龍女之手下山而去,終於忍耐不住落下淚來。
張君寶其時年幼,見此番情狀,心下奇怪不知她為何傷心至此。
三年後在少室山重逢,覺遠大師受難坐化而去,二人哭了一場,郭襄向他道就此別過後會有期。
君寶問:你要往哪裡去?我要往哪裡去?郭襄本孤身一人行蹤不定,見他如此相問,心中酸楚,囑咐他攜信物往襄陽去尋郭靖夫婦必得庇護。
張君寶垂淚眼見她轉身而去,但覺天地茫茫,悽悽遑遑,竟無安身之處。
天涯思君不可忘,武當山頂松柏長,少年子弟江湖老,紅顏少女雙鬢白。
在這個後來才漸漸明白我愛你、你愛他的故事裡,誰都沒有說出口。後來呢?金庸卻沒有寫了,後來的江湖又有了年輕的主角登場。
在很多年以後,我們才看到滅絕師太於萬安寺中向周芷若提及恩師風陵師太。風陵二字,讀來令人唏噓,誰都沒有忘記,那是郭襄楊過初相遇從此誤終身的風陵渡。
張翠山殷素素自冰火島重回中原,遇上二師兄俞蓮舟,久別重逢同上武當為張三丰賀百歲壽誕。
途中俞蓮舟與他二人分說武當派與峨眉郭襄淵源,殷素素快人快語:「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後,此後再也沒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邊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
開山立派自號三豐的真人,在弟子面前提及郭襄仍是不吝感激,感激她當年仗義襄助,感懷她多年尋訪楊過不得,自己的心思卻不肯為外人道也。
第二十四章,眾人圍攻武當,這位年逾百歲張真人自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羅漢交給俞岱巖。
郭襄十六歲生日那年,無色禪師因楊過之義送了一對鐵鑄羅漢作賀儀。郭襄心愛萬分,後來尋覓楊過不得欲上少林詢問無色禪師,又因緣巧合轉贈給張君寶,這一對羅漢,倒更像是同樣命運的傳遞,目送那人遠去,卻無法去追。
臺灣作家龍應臺說,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這句話落在江湖,便是就此別過後會無期。他們一早就知道,江湖這麼大,一轉身就會四散在人海,有些重逢永遠不會再有,有些人永遠只能空等。
有情人向來痴,從此醉,無緣的人目送他們離開。這個江湖,有人攜手同歸,就有人孑然獨行。
對於她們,作者從來吝嗇,道一聲再會,便真的參商永隔再無相見之日。小昭遠去波斯,阿九遁入空門,郭襄閉關峨眉,張君寶頓悟武當,作者大概也不知道闊別重逢到底應該怎樣寫。
郭襄走過大江南北,也不一定是要見他們,只要走走他從前或許走過的路,聽聽旁人說說神鵰俠的近訊就心滿意足,即便有一天短暫相遇又告別。
郭襄終其一生的尋覓,與殷離不識張郎是張郎又有什麼分別,她們要尋的,是風陵渡的神鵰俠大哥哥,是狠心短命小鬼張無忌,又要去哪裡找。
直到此刻,我們才敢揣測,風陵是郭襄的不肯忘,而鐵羅漢卻是張三丰的空惆悵。
本文作者綠柳莊趙公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