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襄與張三丰:江湖那麼大,有些人只能空等

2021-02-23 金庸江湖網



舊版倚天卷末,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那年華山上,郭襄見小君寶傷口汩汩流血取出手帕替他包紮,聽楊過和眾人告別--他日江湖重逢,再當杯酒言歡,就此別過--眼見他攜著小龍女之手下山而去,終於忍耐不住落下淚來。

張君寶其時年幼,見此番情狀,心下奇怪不知她為何傷心至此。

三年後在少室山重逢,覺遠大師受難坐化而去,二人哭了一場,郭襄向他道就此別過後會有期。

君寶問:你要往哪裡去?我要往哪裡去?郭襄本孤身一人行蹤不定,見他如此相問,心中酸楚,囑咐他攜信物往襄陽去尋郭靖夫婦必得庇護。

張君寶垂淚眼見她轉身而去,但覺天地茫茫,悽悽遑遑,竟無安身之處。

天涯思君不可忘,武當山頂松柏長,少年子弟江湖老,紅顏少女雙鬢白。

在這個後來才漸漸明白我愛你、你愛他的故事裡,誰都沒有說出口。後來呢?金庸卻沒有寫了,後來的江湖又有了年輕的主角登場。

在很多年以後,我們才看到滅絕師太於萬安寺中向周芷若提及恩師風陵師太。風陵二字,讀來令人唏噓,誰都沒有忘記,那是郭襄楊過初相遇從此誤終身的風陵渡。

張翠山殷素素自冰火島重回中原,遇上二師兄俞蓮舟,久別重逢同上武當為張三丰賀百歲壽誕。

途中俞蓮舟與他二人分說武當派與峨眉郭襄淵源,殷素素快人快語:「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後,此後再也沒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邊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

開山立派自號三豐的真人,在弟子面前提及郭襄仍是不吝感激,感激她當年仗義襄助,感懷她多年尋訪楊過不得,自己的心思卻不肯為外人道也。

第二十四章,眾人圍攻武當,這位年逾百歲張真人自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羅漢交給俞岱巖。

郭襄十六歲生日那年,無色禪師因楊過之義送了一對鐵鑄羅漢作賀儀。郭襄心愛萬分,後來尋覓楊過不得欲上少林詢問無色禪師,又因緣巧合轉贈給張君寶,這一對羅漢,倒更像是同樣命運的傳遞,目送那人遠去,卻無法去追。

臺灣作家龍應臺說,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這句話落在江湖,便是就此別過後會無期。他們一早就知道,江湖這麼大,一轉身就會四散在人海,有些重逢永遠不會再有,有些人永遠只能空等。

有情人向來痴,從此醉,無緣的人目送他們離開。這個江湖,有人攜手同歸,就有人孑然獨行。

對於她們,作者從來吝嗇,道一聲再會,便真的參商永隔再無相見之日。小昭遠去波斯,阿九遁入空門,郭襄閉關峨眉,張君寶頓悟武當,作者大概也不知道闊別重逢到底應該怎樣寫。

郭襄走過大江南北,也不一定是要見他們,只要走走他從前或許走過的路,聽聽旁人說說神鵰俠的近訊就心滿意足,即便有一天短暫相遇又告別。

郭襄終其一生的尋覓,與殷離不識張郎是張郎又有什麼分別,她們要尋的,是風陵渡的神鵰俠大哥哥,是狠心短命小鬼張無忌,又要去哪裡找。


直到此刻,我們才敢揣測,風陵是郭襄的不肯忘,而鐵羅漢卻是張三丰的空惆悵。

本文作者綠柳莊趙公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楊過誤了郭襄,郭襄卻誤了張三丰
    後來,九陽真經被尹克西和瀟湘子盜走,張三丰隨師傅追趕兩人上了華山,第一次遇到郭襄。兩人算是宿命相遇,雖沒有多說幾句話,卻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郭襄甚至推薦張三丰去襄陽投奔郭家。郭襄心中只有大哥哥楊過,張三丰心中只有郭襄。張三丰在得到部分九陽真經後,並沒有去襄陽,而且獨自修煉,成就了一生本領。他創立了武當派,並且陪養了七名弟子,就是武當七子,江湖地位日漸增長,年歲也越來越高。
  • 張三丰與郭襄
    不用說「一見楊過誤終生」之語了,此時的郭襄心裡的確在想「相思相見知何日」這個問題,只是楊過身側有小龍女,到底的 「相見爭如不見」。就在片刻之前,張三丰(那時還叫張君寶)與郭襄第一次相遇。或許是張君寶還不諳男女情事,又或許是彼時的郭襄也不過是一個「求不得」的小女孩,遠沒有那般魅力,張君寶並沒有對眼前這個「大姐姐」有更多的印象。書裡如此道來:
  • 為什麼張三丰不去追求郭襄?而寧可做百歲處男
    百歲高齡時,張三丰還把郭襄送給他的鐵羅漢貼身放著。大家看看,這種暗戀真是到了極點,太可憐了。書中寫道: 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羅漢來,交給俞岱巖道:「這空相說道少林派已經滅絕,也不知是真是假,此人是少林派中高手,連他也投降了敵人,前來暗算於我,那麼少林派必遭大難無疑。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
  • 郭襄到底有多愛楊過?看看郭襄和張三丰分別時說的話就知道了
    這句話說的是青春年少的女子只要一見了楊過,便會對其傾心不已,但是楊過又是個感情專一的人,他只愛小龍女一個人,這樣一來,喜歡楊過的縱多女子就只能單相思了,她們當中的很多人都一輩子單身,於是便有了「一見楊過誤終身」的說法。在眾多被楊過誤了終身的女子中,要論及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郭襄了,郭襄也是眾多的被楊過誤了終身的女子中年齡最小的一人。
  • 郭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至此之後,郭襄再也愛不上別人了。江湖多渾濁,聰慧的郭襄難道會看不明白那些為利來為利往的熙攘人群嗎?只是這愛,註定是造化弄人。倘若真的有如果,張三丰想要再勇敢一點,站在郭襄的面前,說聲「我愛你」。華山之巔,是張三丰第一次見到郭襄,那年,郭襄十六歲,張三丰十二歲。郭襄為弱小的張三丰助威,為受傷的張三丰包紮止血。看到美麗可親的郭襄滿臉憂傷,眼中含著淚花,張三丰的心便和以前不同了。
  • 張三丰鍾情郭襄一輩子,為何不敢去找她?郭襄一句話給出答案
    張君寶就是後來的武當張三丰。然而,這一別便是永遠,張君寶到底沒有去襄陽,而是一頭鑽進了武當山修習武功。最終他學成一身絕世武功,創立了武當派,並以三豐自號,這就是一代奇人張三丰。而郭襄也在四十歲上看破紅塵,出家為尼,創立了峨眉派。張三丰與郭襄,本可以演繹一段江湖佳話,卻最終有緣無分,各自出家了。張三丰對郭襄的愛,愛了一百年。
  • 張三丰到底有多愛郭襄?看看武當七俠的名字就知道了
    其實在郭襄的身邊,也有一個人對他愛慕至深的人,這個人就是張三丰。當初,年僅二十歲的郭襄途經少林,張三丰作為一個不知情為何物的小和尚,一見郭襄便臉紅,郭襄作為一個女子能夠獨創江湖的豪邁令他心動,但是這樣的感情也只能深深埋在心底,因為他知道郭襄的心中早已有了楊過,放不下別人了
  • 張三丰與郭襄平輩論交,為何武當七俠輩分反而比滅絕師太低?
    《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只比郭襄小几歲,是以二人以平輩論交,但張三丰的徒弟武當七俠,與郭襄的徒孫滅絕師太之間,卻不能沿用上一代的輩分。殷梨亭只因曾和紀曉芙有婚姻之約,才算比滅絕師太低了一輩,倘若張三丰和峨嵋派祖師郭襄平輩而論,那麼滅絕師太反過來要稱殷梨亭為師叔了。好在武當和峨嵋門戶各別,互相不敘班輩,大家各憑年紀,隨口亂叫。……(新修版《倚天屠龍記》)其實不光是滅絕師太的輩分感覺比武當七俠高,少林派掌門人空聞大師、崑崙派掌門人何太衝等人,皆是如此。
  • 只能是郭襄
    在《倚天屠龍記》裡,不少人都聽說過這個順口溜。武當七俠、張三丰也聽說過。殷梨亭說這幾句話「傳了幾百年」,張三丰進行了糾正,「不是幾百年,最多不過七八十年,當我年輕之時,就沒聽過這幾句話。」郭襄因此,傳下這幾句話的人,只能是郭襄了。那郭襄為何要傳出這個順口溜?答案就在滅絕師太說給周芷若的話裡。
  • 張三丰同人故事:穿越時空再見郭襄,風陵渡一見鍾情,了結一生憾事
    等到玩耍夠了,這一人一獸就來到小溪邊洗澡,正戲水玩得開心,卻看到一個人漂浮在水面上,大雕將其拖到乾燥處,生而知之的張三丰看了一下,表明這個人還有救,只是一條胳膊沒了。張三丰救起來的這個人叫楊過,他養好傷後,楊過邀請張三丰和大雕一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要困於這山谷之中。
  • 張三丰與郭襄為何只見過三次面,金庸筆下這一細節早已說明
    自郭襄與楊過華山一別,郭襄便騎著她那頭小毛驢,尋遍大江南北,只是為了能跟心中的大哥哥見上一面,此生足矣。臨行前,面對郭靖與黃蓉的勸阻,郭襄只是淡然地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那日,張三丰此生最後一次見到郭襄,她將手中一對鐵鑄羅漢贈與張三丰,然後瀟灑地跨到毛驢背上,頭也不回地走了。張三丰站在原地,目送郭襄離開,心裡縱然有一萬個不舍,也只能是看著她背影漸漸遠去。
  • 張三丰和郭襄:郭襄放不下神鵰俠,張君寶也始終在等著她
    少年弟子江湖老,紅顏少女的鬢邊終於也見到了白髮。《倚天》的開篇這樣寫道,紅顏少女是郭襄,少年弟子便是張三丰。其實在原著裡面,金庸先生寫張三丰和郭襄的筆墨相當少。許多地方更是沒有明說,後來那些翻拍的電視劇,為了使內容緊湊,情節流暢,直接就把這段世紀之戀給刪除掉了。
  • 張三丰和郭襄:一段跨越百年的暗戀
    俠骨柔情,江湖情長,在此二書中縈迴蕩漾。不知郭襄是否明了,當她騎著青驢走遍天涯尋覓楊過時,當她在峨眉金頂孑然一身黯然神傷時,有一個人,在武當山的青松翠柏之間,拿著她贈送的鐵羅漢與金絲鐲,遙思著她的明慧瀟灑。那個人,便是一代武學宗師——張三丰。
  • 張翠山是張三丰和郭襄的私生子?他終生未娶,她也未嫁,怎麼可能
    很多讀者在看完《倚天屠龍記》 後,總是會莫名的感慨張三丰和張翠山之間的這段師徒情誼,不過也正因為由此,才讓一些人猜測起了他們師徒二人之間真正的關係。就依據題目當中提到的那樣「張翠山可能是張三丰和郭襄的私生子」,在沒有得到金庸先生的證實之前,我們完全可以把這種猜測看作是一種荒誕不經的謬論。這種猜測不僅絲毫經不起推敲,而且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 張三丰、何足道與郭襄的那一面之緣,卻關係複雜!
    於是,就有了踏上武當山,成就不朽傳奇的張三丰。  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張三丰和郭襄除了俠義之情之外,還有張三丰對郭襄的單戀之情。張三丰和郭襄一共見過兩面,贈鐲之情是第二面,第一面是在覺遠大師的帶領下追蹤楞伽經的下落,那年14歲的張君寶見到郭襄之後,便愛上她了。
  • 金庸||一個女人的江湖:郭襄
    從此,她的江湖只剩下一個人。第三次華山論劍之後,楊過夫婦雙雙歸隱。在沒有神鵰大俠故事相伴的日子裡,郭襄便開始了一生無始無終的痴戀之旅。在她的江湖中,江湖,就是期待一場花前月下的相遇。在少林時,郭襄遇到同樣「一見誤終身」的兩個小迷弟,他們對郭襄心生愛慕,卻只能暗自思念。其實,在他們的江湖中,何嘗又不是只剩一人。
  • 張三丰和郭襄的「姐弟戀「 睿之野史
    少年弟子江湖老,紅顏少女的鬢邊終於也見到了白髮。——《倚天屠龍記:寶刀百鍊生光》·1·在金庸小說裡,張三丰和郭襄(郭靖、黃蓉之次女)僅有兩次見面機會。著墨不多,以致被人忽略。之後,郭襄 給張三丰一隻金絲鐲作為信物,讓他去襄陽投靠郭靖和黃蓉。張三丰未去,反而自立門戶,開創了武當派。
  • 倚天屠龍記六大女俠,滅絕師太上榜,巔峰郭襄能否媲美張三丰?
    神鵰末尾,隨著郭靖夫婦戰死襄陽,很多絕世武功隨之失傳,昔日被譽為「天下武學正宗」的全真教幾乎絕跡江湖。弟子數量有絕對優勢的「天下第一大幫」丐幫,也因為在襄陽決戰中損失慘重,加上幫主實力不夠,逐漸淪為了二三流門派。 金庸武俠小說的主要角色,大多數是行俠仗義、血氣方剛的好漢,但也有不少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俠。
  • 他是金庸筆下最可愛的絕頂高手,更是張三丰的師傅,卻被郭襄害死
    而張三丰更是無人不知。張三丰是武當派的創始人,是歷史上實實在在的人物,在金庸筆下也有精彩的表現,是江湖人人敬仰的武林泰鬥。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絕頂高手卻不是周伯通,而是張三丰的師傅,覺遠大師。
  • 張三丰和郭襄的淵源,看過金庸作品的人能否看明白?
    看過金庸小說的或多或少都對張三丰和郭襄這兩個角色留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