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訪 | 王黎光:推廣《經典詠流傳》式美學教育

2021-01-06 騰訊網

[摘要]缺乏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的個體,是沒有靈魂的。將對孩子進行的道德教育寓於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使他們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是當下中國美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年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錄製播出了大型詩詞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和廣泛好評。

擔任《經典詠流傳》鑑賞團成員之一的中國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院長王黎光也是參加今年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

近日,文化十分的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

▲《經典詠流傳》第一期歌曲《苔》

1將美育和國學教育推廣到基層和全民

對於央視這個文化類音樂節目的走紅,王黎光並不覺得意外。他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基層的美育教育。

▲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王黎光

在節目中貴州山區支教梁俊帶領孩子們演繹的《苔》,孩子們一開口純淨清澈的嗓音立刻徵服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和電視機前的觀眾。

王黎光認為:「平凡而卓越是教育的本質,是藝術的根本方向。」

我認為,文化藝術絕不是膚淺的「吹拉彈唱」,而是淨化心靈,開啟心智,塑造平凡而卓越人格。

文化素質的提升僅有高等藝術教育是不足以完成的,需要全國各地基層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作為今年的政協委員,王黎光特別提出「將《經典詠流傳》式的美育教育推廣到基層和全民」的提案。

他在很早的時候就想把唐詩宋詞編成歌謠放進中小學教材。關於今年的這個提案,王黎光說:「我們既要培養具有專業水平的藝術人才,更多的是培養文化傳承人。要在學校裡把音教和實教結合在一起,我們不僅只培養音樂中吹拉彈唱的技巧,更要全面進行美育教育、國學教育。」

我是準備五年就做這一件事,把全國的中小學和文化館站全部覆蓋。文化部的有關領導都非常支持。

我們學梁俊,別搞應景的、高大上的,就從基層開始,這個是中華民族應該關注和擔當的事。」

在受邀參與《經典詠流傳》這個節目之初,王黎光對這個節目並不是很了解。後來欄目組把資料發給他,他看了資料之後覺得眼前一亮,認為這個節目的立意表現得非常好。

尤其是把唐詩宋詞進入到中小學課堂裡面,作為一種文化傳播全新的方式,以現代人的一種思維方式重新詮釋。王黎光非常認同這個節目創作的初心,立刻答應參加節目組的錄製。

《經典詠流傳》讓沉澱了很久的文化重新浮出水面,讓廣大人民群眾去喜愛,作為我們自己的文化接受起來就是很適應的,也是我們血脈當中流淌著的。

它的創新之處在於以音樂這樣的一個方式呈現,變得更輕鬆,讓教育意義更加有內涵。

參與節目錄製以後我覺得這個節目一定會受到關注,果然在節目的播出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經典詠流傳》第一期節目(資料圖片)

在小詩《苔》這一期節目錄製之後,很多現場的嘉賓和觀眾回去之後查這首詩發現,讀過這首詩的人並不多,百度百科上的閱讀量只有幾千。

王黎光當時就希望等到節目播出的那一天,這樣一首小詩的傳播範圍能超過這首詩在300年來的一個總量。

在節目播出當晚這個願景真的實現了,光是微信端閱讀量超過了300萬,同時在新媒體,短視頻播放量也超過了4000萬。

▲微博網友對《經典詠流傳》的評論

我們有一個小小的願景,我們做的不是一檔電視節目,我們做的是一個全民去參與、傳唱經典的文化行為。

我們在傳唱經典的同時,讓我們這些經典不光形成當下的流行。比如說《苔》在一夜之間讓全中國知曉,但是不希望它只是一個短暫的行為,我希望它真的能夠在更長的時間、更廣的範圍之內繼續地流傳下去。」

對於這個提案的具體落實,王黎光也有自己的規劃,他想從北京做起,因為他工作在北京,想從身邊開始進行推動。

通過在北京的工作吸收經驗、掌握資料數據。利用假期,通過政協工作的調研,以首都文化中心為根,放射到各個省市區,以這樣的方式同時帶動全國這個平臺。

儘管我有這樣的想法,但是作為個人的力量也是非常渺小的,所以我想建議動員更多的政協委員,尤其是文化藝術界的和教育界的政協委員來關注這個事情。

我們每年採風,一年走幾個省,我想這樣做的話五年下來這個工作一定會有推動。」

2美育是關乎心靈的教育

《苔》的經典傳唱人、支教老師梁俊這樣說:「我是從山裡出來的,不是最帥的那一個,也不是成績最好的那一個,就像潮溼的角落裡那些青苔,人們看不見,但是它們如果被顯微鏡放大出來,也像一朵一朵的花,很美。」

「找到一些生命的價值,比我們的外表重要」,這種解讀就是對原詩的一種升華。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清·袁枚

300年前的袁枚,觀察到苔雖然生長在陽光所不及的地方,渺小又不起眼,卻兀自開放。

它仍然那麼執著認真地把自己最美的瞬間,毫無保留地綻放給了這個世界。

300年後,梁俊老師去貴州支教,他帶著一把吉他,把古詩詞做成曲子教給孩子們。

演唱前,他問小女孩:

還記得老師為什麼教你唱《苔》嗎?

小女孩說,記得,因為要讓我們像牡丹一樣勇敢地開放。

梁俊老師希望以此鼓勵自己的學生,要自信、樂觀。梁老師用唱歌的形式,教會孩子們一首首古詩詞,總共有一百多曲。

最主要的是,還教會孩子們這些詩詞背後的情感。

▲《經典詠流傳》第一期節目(資料圖片)

所以我覺得這就是符合了我們這個節目最早緣起,我們的創作文化真的是一個巨大的寶庫,裡面有那麼多像《苔》一樣美麗的珍珠在那個地方等著我們去發掘,讓它再次去打動我們當下中國人的心靈。」

王黎光提案的核心就是讓我們的美育教育更多地響應時代的要求,跟基層的文化活動結合在一起。

王黎光說:「全國大概有2864個縣,每個縣至少有十到二十個鄉鎮,這些文化平臺的主持者和管理者們,他們有多少人像梁俊老師這樣,青春恰似來。有很多是白日不到處,默默地工作。要使這些平臺上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夠經過我們的高等教育,塑造千千萬萬個梁俊,使我們的傳播一瞬間從上到下串起來,形成一個非常暢通的文化傳播的渠道。」

所以我想通過政協的提案,通過我們的各個渠道把這個工作做起來。我想這五年我把一個提案進行到底,一定要把一個提案落實好。

這對我們今後的文化傳承一定會起作用,非常難得的是參加這個節目給原來就有這種想法的我更有動力去做文化的傳承者。」

▲《經典詠流傳》第一期節目(資料圖片)

這個提案也給《經典詠流傳》的創作團隊極大的激勵和肯定,正如王黎光所說:我們做的不僅僅是一檔電視節目,更是一個文化行為。

3中國傳統詩歌的魅力

自古以來詩都是可以吟唱的,音樂往往和詩詞相伴而生,它是在人們的勞動、歌舞中漸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但由於詩詞吟唱的曲譜多有散佚,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吟唱了。

而詩歌真正的「魂」,其實是故事和精神。就像袁枚的小詩《苔》一樣,我們需要創作和欣賞這樣的作品,是因為我們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吟唱出我們自己的內心。

▲《經典詠流傳》詩詞版海報

古人在書房讀書的時候,就是採用吟誦的方式,這樣就很容易記住詩歌。而詩人在創作詩歌和修改詩歌的時候,也是用的「吟誦」的辦法,讓詩歌更合乎格律。

後來的《詩經》更是和樂的關係密切,詩三百皆有曲調。正所謂」頌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墨子·公孟》,意思就是說《詩經》裡的每一首詩都可以用樂器演奏、歌唱和跳舞。

詩歌是思想與感情的表達,不能沒有情境,不能沒有生活,它必須時時觀照人的內心。有所鬱積而發洩,有所感而生情,有所見聞而心動,這才是詩。

而《經典詠流傳》這個節目的出現,讓人們用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方式體會到中國傳統詩歌的魅力。

世間俯拾即是的美,必要經過心靈的創造與發現。很多人身處其中而不自知,審美不是知識的學習,而是心靈的感悟。

正如王黎光和《經典詠流傳》節目組所希望的那樣:我們要把這些經典傳承下去。每一首歌、詩的背後都是人生,當下的每一個人都能在我們的古詩詞當中找到一種情感的寄託。

我們用最通俗的方式把詩詞唱出來,讓它們走進民間,走進中小學,通過我們的美學教育一代代傳承下去。

流行的未必經典,但經典的一定流行。

缺乏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的個體,是沒有靈魂的。將對孩子進行的道德教育寓於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使他們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是當下中國美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經典詠流傳》:歌以詠志,樂以抒懷
    2018年大年初一至初三,由央視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連續三天在綜合頻道播出。這檔「和詩以歌」節目,開播次日以9.3的豆瓣評分創文化節目新高為央視迎來了戊戌年的「開門紅」,並在今年兩會上引發關注。擔任《經典詠流傳》鑑賞團成員之一的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提出「將《經典詠流傳》式的美育教育推廣到基層和全民」的提案。
  • 《經典詠流傳》再摘三獎,2019中國綜藝峰會致敬匠心
    央視綜合頻道副總監許文廣說:「《經典詠流傳》創作的理念是先要走進我們的內心,才有可能從流傳走向流行。那麼怎麼走向自己的內心?文明如水,潤物無聲,經典也像水一樣,經典要走進我們當下,走到生活當中,重新成為源頭活水,體現出經典的當下價值。」
  • 經典詠流傳丨世界詩歌日,33首經典詩詞唱給你!
    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播出六期,好評如潮。該節目以膾炙人口的流行音樂,演繹歷史悠久的古典詩詞。
  • 《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現場觀眾補充招募,撒貝寧主持,嘉賓有......
    節目分為《經典詠流傳第一季》、《經典詠流傳第二季》。     《經典詠流傳第一季》於2018年2月16日起每晚八點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於2018年4月21日收官。     《經典詠流傳第二季》於2019年1月28日起每晚八點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
  • 《經典詠流傳》為什麼能這麼火?導演田梅講述幕後故事
    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推出的大型詩詞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一季已經於4月21日正式收官了。節目單期全國網收視率最高達1.47%,平均收視率為0.96%,豆瓣評分一度飆升至9.4分,創文化類節目新高。
  • 《經典詠流傳》鬱可唯和胡夏清唱知否知否 喜登熱搜
    《經典詠流傳》 鬱可唯和胡夏清唱知否知否 喜登熱搜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可愛的小編,哈哈,我又來了,依然十分感謝你們能抽空點開小編的文章。中央電視臺《經典詠流傳》由撒貝寧主持節目,並朗誦詩詞。然後由經典傳唱人,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演唱經典詩詞,帶領觀眾在一眾唱作歌手的演繹中領略詩詞之美。歌曲演唱完畢,由傳唱人、其他嘉賓講述歌曲創作背景,時代意義,最後進入鑑賞嘉賓團的鑑賞時刻。由康震解讀經典背後的詩詞人文背景,王黎光、庾澄慶、曾寶儀負責歌曲點評,帶領觀眾共同品鑑歌詞文化內涵,以現代人更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學習詩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經典詠流傳歌曲:《經典詠流傳》第二季第十一期與您一起傳唱經典!期待中!
    經典詠流傳歌曲:每天更新,免費關注!弘揚國學,傳遞正能量!讓經典永遠流傳下去。
  • 《經典詠流傳》第四季今晚開播
    《經典詠流傳》第四季今晚開播羊城晚報•羊城派  作者:王莉  2021-01-02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王莉圖/節目組提供1月2日晚,《經典詠流傳》第四季將如約而至,登陸央視綜合頻道。
  • 經典詠流傳歌曲:胡德夫登央視《經典詠流傳》 彈唱《牛背上的小孩·回鄉偶書》
    經典詠流傳歌曲:每天更新,免費關注!弘揚國學,傳遞正能量!讓經典永遠流傳下去。
  • 經典詠流傳歌曲:李煒 / 阿蘭《桃花緣》唯有桃花才能配得上這美麗的邂逅
    經典詠流傳歌曲:每天更新,免費關注!弘揚國學,傳遞正能量!讓經典永遠流傳下去。
  • 超越詩樂,《經典詠流傳》美育背後的文化創新與傳承
    深度閱讀指南:主題曲「吟一首詩看千年經典惹人戀,歌一闋詞讓盪氣迴腸詠流傳。」《經典詠流傳》意味著很長時間,當主持人撒貝寧和三名欣賞小組成員在節目第二季結尾再次演唱這首歌時,中國式的審美震撼縈繞在觀眾心中。
  • [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第一期]《草》 演唱:馮家妹 陳果毅
    《經典詠流傳》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聯合製作推出的中國大型文化節目,由撒貝寧擔當主持人。
  • 經典詠流傳:王安石《梅花》
    >經典詠流傳:曹雪芹《枉凝眉》經典詠流傳:《聲律啟蒙》(朗誦視頻+全文完整版)經典詠流傳:蘇軾《定風波》經典詠流傳: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經典詠流傳:余光中>經典詠流傳:《木蘭辭》經典詠流傳:駱賓王《詠鵝》經典詠流傳:孟郊《遊子吟》經典詠流傳:敕勒歌經典詠流傳:孟浩然《春曉》經典詠流傳
  • 《經典詠流傳》開播,我被「沉浸式」音樂驚豔到了
    在 2021 年 1 月 2 日,全新一季的《經典詠流傳》正式回歸。而在「致敬英雄」的時代主題之下,這一季《經典詠流傳》最大的亮點,是在音樂維度不斷求新、求變,做出了更令人驚喜的突破。節目組通過多種藝術形式和技術手段,為觀眾們帶來了相較於前幾季而言更為豐富、立體的沉浸式音樂盛宴。只要戴上耳機,就仿佛浸潤於詩詞與音樂之中,3D 音效與豎屏直拍的傳唱人畫面,為聽眾呈現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 經典詠流傳:《紫禁紅牆》
    》第一、二季合集(詩詞歌曲108首)經典詠流傳:王維《少年行》+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經典詠流傳:納蘭容若《長相思·山一程》經典詠流傳:鄭板橋《竹石》經典詠流傳:杜甫《絕句二首(其一)》經典詠流傳: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經典詠流傳:範仲淹《嶽陽樓記》
  • 《經典詠流傳》:以千秋英雄氣打造國人「精神殿堂」
    前三季《經典詠流傳》打造了《嶽陽樓記》《青玉案·元夕》《別君嘆》等多首膾炙人口的熱門歌曲,形成全民傳唱經典的文化行為。第四季節目以「英雄和創新」開年,圍繞「獻禮建黨百年,唱響英雄之歌」這一主題,用沉浸式視聽「和詩以歌」,在對經典作品的呈現上,升級了多樣化的表現形態。一是經典傳唱人的演繹升級。在第一期節目中,譚詠麟演唱的《定風波》引發輿論熱潮。
  • 央視春節推出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 詩詞跨越千百年來感動你
    新華社北京2月13日電(記者 白瀛)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用《鄉愁四韻》懷念老師余光中;88歲鋼琴家巫漪麗隔空演奏《梁祝》述說經典;大山裡的孩子淚水漣漣隨支教老師梁俊演唱《苔》……央視在春節期間推出的詩詞文化類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將用現代方式帶給觀眾來自傳統文化的感動。
  • 《經典詠流傳》致敬英雄 3D沉浸式唱響「2021年第一聲」
    第三季《經典詠流傳》應時而作,從《嶽陽樓記》到《和你在一起》,「經典之聲」唱出醫護人員的逆行風採,唱出和平年代的磅礴偉力。「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剛剛過去的這一年,英雄的年份,英雄的國度,英雄的人民,處處激蕩著英雄的頌歌。應該沒有多少時刻,比現在更適合致敬英雄了。
  • 《經典詠流傳》——致敬英雄3D沉浸式唱響「2021年第一聲」
    本季《經典詠流傳》寄情於聲、以聲傳情,帶領觀眾站在更宏大的時空格局深刻理解中華民族「英雄情結」的源遠流長和生生不息,有力顯示出超越一般音樂節目的崇高之美。  《經典詠流傳》第四季回望百年崢嶸歲月,傳唱千年經典篇章,為時代畫像,向英雄致敬。圍繞這一立意,本季節目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與創新。」  因此,全新亮相的《經典詠流傳》——致敬英雄充分發揮「和詩以歌」的「音樂+經典」表達優勢,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大文化,傳唱經典,與英雄對話。
  • 《經典詠流傳》第四季:以英雄精神浸潤時代人心
    1月2日晚,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第四季播出,節目以「獻禮建黨百年,唱響英雄之歌」為主題,延續「和詩以歌」的原創模式,追溯千年歷史,回顧百年曆程,聚焦不同時代中的中國英雄、民族精神,唱響了慶祝建黨百年的「英雄讚歌」。在第一期節目中,給人以至深感動的是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愛情故事。